A: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社論以「俄烏戰爭,將禍殃馬來西亞」為題,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經濟各有得失,但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已悄然而至,導致通貨膨脹失控、物價飆漲,以及貨幣大幅貶值,以致失去流通價值。   俄烏戰事發生在新冠疫情之後,該疫情導致多項民生產業從原料、生產、運輸至販售,形成供應鏈中斷,進而造成物價顯著上漲。緊接而來的俄烏衝突,因兩國均為主要能源與農產品出口國,戰爭嚴重影響相關物資供應。   俄羅斯為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2021年中國大陸向俄羅斯購買7,010萬公噸原油,占其出口量之30%、歐盟則占俄羅斯原油出口量之47%;同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2,035億立方米,德國為最大進口國,每年進口量達482億立方米,占俄羅斯出口的23.69%。俄羅斯原油與天然氣中斷後,包括德國在內多個歐盟國家的工業生產和民生用電皆受嚴重影響。   倘全球對俄羅斯經濟制裁貫徹到底,必將面對原油與天然氣供需失衡,進而帶動價格上漲,連帶影響各國之困境。馬國為原油與天然氣出口國之一,雖可從價格上漲中受惠,但進口產品因油價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其百姓仍需面對通貨膨脹壓力。至糧食產量方面,俄烏兩國共占全球糧食出口之30%,這個缺口根本無法由其他國家填補。前(2020)年俄羅斯糧食總產量居世界第2,達1.34億公噸,這幾乎是全球15%人口的糧食。而有「世界糧倉」之稱的烏克蘭,2020年農產品出口額達222億美元,占全球總出口量的45%;其中玉米、小麥、葵花油及大豆等為大宗商品,而印度、埃及、土耳其、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及波蘭等,皆仰賴烏克蘭進口。因戰爭影響烏克蘭農作物的春耕播種,而歐美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亦影響其出口,全球糧食危機及價格上漲已無法倖免;接下來的一年情況將更為嚴峻。   近數月以來,馬來西亞棕油價格飆漲至歷史新高,造成國內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主因乃全球瘋搶糧食。馬國逾25%的糧食或食品均仰賴進口,當全球糧食供需失衡,這將造成馬國通膨的主要因素之一。   馬國棕油價格雖大幅飆漲,但促進油棕果成長的肥料價格亦飆漲數倍,且還嚴重缺貨。俄羅斯係全球最大肥料出口國,占全球15%的供應量。俄烏戰事開打,當全球農民準備春耕之際,俄國卻暫停肥料出口,國際制裁更讓肥料交易十分困難。受經濟制裁的俄羅斯將減少或中斷天然氣供應,歐洲的肥料生產商亦因天然氣價格飆漲而被迫減產或暫停生產,導致全球各主要肥料價格暴漲2至3倍。   肥料上漲將直接影響農作物產量及價格。俄烏戰爭雖不會波及馬國,但原油、天然氣、肥料、農作物價格全面大漲,將會在全球形成通貨膨脹的連鎖效應,且最壞時刻尚未到來。屆時馬國將面對惡性通膨,物價不僅以每年數十倍的幅度上漲,且影響層面極廣,馬國亦難以倖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頃表示,馬國積極將霹靂州丹絨馬林(Tanjung Malim)的高科技汽車谷(Automotive High-Tech Valley,簡稱AHTV)發展計畫打造為東協電動車生產和零組件供應樞紐,同時吸引國外特別是中國大陸投資人進駐。   逾10年前馬國已有高科技車谷的發展建議,以強化第一國產汽車「寶騰」公司(Proton)從雪蘭莪州的莎亞南(Shah Alam)遷移至丹絨馬林的裝配廠運作及提高生產力。估計前述高科技汽車谷發展計畫將創造37萬個就業機會;若與其他相連接的經濟發展領域,諸如工業園區和房地產發展計畫,至2030年可創造320億馬幣(約75.65億美元)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該汽車谷計劃透過成立與汽車產業相關的研究大學,成為以全球氣候為基準的相關科技研究與開發中心,透過人工智慧及最新科技,間接聚焦發展電動車領域。該汽車谷作為生產電動車的新樞紐,與馬國政府邁向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以及讓馬國於2050年成為碳中和國家的願景相符。馬國政府盼該發展計畫可推動以最新科技為主的相關下游產業,特別是良好運用和管理資源、減少溫室效應的科技。 在多元資源產業公司(DRB-HICOM)協調及挹注資金下,該計畫可成為本區域的大型汽車產業計畫,亦建議座落在高科技汽車谷區域內的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發展「高科技汽車研究和培訓中心」,以填補熟練人力、教育和研究的需求。   另外,依斯邁沙比里首相指出,在世界邁入工業4.0後,2020年至2030馬國汽車政策如今面對思維轉換;多元資源工業公司在提升汽車製造業、在國內供應商營造供應鏈生態系統方面成為催化劑。「寶騰」品牌汽車獲得中國大陸汽車巨頭浙江吉利公司(Geely)展開利惠兩國的合作計畫,其車款寶騰X70和X50的銷售量皆屢創新高紀錄。   多元資源工業公司和霹靂州政府已簽署瞭解備忘錄,選定用以發展該汽車谷的土地,包括設立研究大學;該公司另與吉利汽車公司簽署備忘錄,以共同發展該汽車谷、選定投資人和供應商,並促進來自中國大陸與海外汽車和零組件生產商進駐,並創造新的商機與出口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東協加三」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於2022年4月12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烏克蘭戰爭對本區域前景構成新興風險,更高能源價格衝擊經濟,儘管「東協加三」對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直接曝險有限,倘戰爭持續,仍將對亞太區域經濟前景造成影響。 上述研究報告認為,全球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率飆升及經濟成長放緩將打擊「東協加三」的出口表現,因此將2022年「東協加三」經濟成長預估由先前預估的4.9%調降至4.7%,東協地區的經濟成長預估亦由5.2%調降至5.1%,新加坡經濟成長預估則維持不變為4%。至於2023年「東協加三」及東協地區的經濟成長預估分別為4.6%及5.2%,新加坡則可能放緩至2.6%。 研究報告指出,美國通貨膨脹上升促使聯準會開始緊縮貨幣政策,但倘利率調高幅度高於預期,全球金融條件將隨之緊縮,將給東協地區的利率、資本流通及金融市場帶來影響。另受疫情影響,東協地區多數經濟體的金融風險仍居高不下,整體金融政策須繼續著手於緩解疫情對家庭及企業的衝擊,以及支援經濟邁向復甦。儘管存在上述風險因素,東協地區因新冠疫苗接種率高,具備經濟進一步開放的有利條件,將推動經濟成長。 至於通貨膨脹情況,與美國及其他新興市場比較,東協地區的整體通貨膨脹率依舊處於低水平,將有助於「東協加三」國家繼續推動支援經濟成長的政策。預估2022年「東協加三」的通貨膨脹率為3.5%,2023年則有望放緩至2.3%。

A: 去(2021)年近200國家在格拉斯哥簽署協議,呼籲世界各地銀行及金融機構調動更多資金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尋求創新方式以支付氣候適應費用。但依據永續融資研究機構「Asia Research & Engagement(ARE)」所屬「亞洲轉型平臺(Asia Transition Platform)」的分析報告指出,亞洲銀行業在因應氣候變遷及去碳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夠,未能與國家去碳化政策保持一致。 「亞洲轉型平臺」分析報告指出,東亞及東南亞32家銀行中,沒有一家銀行做出任何明確承諾或採取必要措施以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相關銀行雖已迅速推出綠色金融產品,但僅9家為其融資的排放量做出長期淨零排放承諾,13家決定不為新建燃煤電廠提供資金,6家具有去碳政策,但沒有任何一家銀行對燃氣發電做出限制。 去碳化排名首位的亞洲銀行是新加坡星展集團,該集團設定長期淨零排放目標,但未制定明確的中短期計畫,去碳化融資政策亦存在不足。另亞洲銀行對碳密集型資產的曝險估算錯誤,使得相關資產越來越難以再融資,倘不及時修正政策,資本大範圍分配錯誤將繼續擴大。分析報告認為,銀行需制定與國家去碳化目標一致的金融政策及市場發展策略,以扭轉目前僅有少數綠色交易的現狀。 據「瑞士再保險 (Swiss Re Institute)」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倘不採取行動,受氣候變遷影響國家在205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未受影響者低18%,亞洲將是受災最嚴重地區,預估國內生產總值將損失近26.5%。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4月12日報告,美國本年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長8.5%,為1981年12月以來最大增幅,連續6個月超過6%,月增長亦高達1.2%,為2005年Katrina颶風以來最大月增幅,主因反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推升汽油與食品價格,其中汽油增長18.3%占月增長近半,將油價推至13年來高點;食品連續2個月增長1%,年增長8.8%創1981年5月以來新高。   至「核心CPI」(除去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年增長6.5%,為1982年8月以來高點,月增長0.3%則較預期緩和,為6個月來最小增幅,部分原因為二手車降低-3.8%,價格連續2個月下滑。   美國聯準會已表示本年5月FOMC會議可能調整50個基點,並進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然彭博社分析指出,本年3月「核心CPI」月增長較預期緩和,且商品漲幅放緩抵消服務漲幅,倘商品需求繼續降溫,趨向供需平衡,聯準會亦可能無需如市場預期積極升息;另部分學者表示,倘油價回穩且供應短缺緩解,通膨可能很快下滑,惟通膨率恐需數年時間才能回到2%水準。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如Bosch、Continental及ZF一直為主要德國汽車廠提供零組件如車用輔助系統,但隨著自動駕駛相關領域需求增高越來越多科技公司如Nvidia、Qualcomm及Intel參與並供應主要德國汽車廠自動駕駛相關系統,以車廠BMW為例未來該車廠自動駕駛主要軟體將由科技公司Qualcomm供應,在賓士汽車方面從2024年開始賓士汽車用於自動駕駛主要軟體及晶片將來自科技公司Nvidia。   該報導指出在自動駕駛相關領域中軟體是核心關鍵同時具有較高的利潤潛力因此供應商皆想為車廠設計開發自動駕駛相關軟體,Boston Consulting Group諮詢顧問Alexander Koster指出科技公司可直接向車廠提供自動駕駛相關軟體系統並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趨勢之下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採取不同策略以確保其供應鏈地位面對變局。   在汽車零組件供應商ZF方面該供應商自2017年起與科技公司Nvidia合作,當時是第一家與Nvidia合作之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目前此項合作似乎正取得成效由於科技公司Nvidia將為賓士汽車提供自動駕駛主要軟體而ZF可在複雜之軟體系統計畫中參與開發。   在汽車零組件供應商Continental方面該供應商到目前為止僅向不同汽車製造商的個別車型提供其用於自動駕駛的軟體,Continental希望擴大此領域業務並正尋求與科技大廠建立合作關係,該報導指出業界人士表示隨著BMW已決定與Qualcomm合作,Continental與Intel正積極交流中協商可能之合作方式。   在汽車零組件供應商Bosch方面,Bosch擁有30,000名內部軟體開發人員,該供應商並與福斯汽車子公司Cariad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自動駕駛軟體,第一批軟體系統預計於2023年上市Bosch總裁Stefan Hartung表示這將只是起頭長期目標是持續擴展其自動駕駛軟體系統。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總理Bisher Al Khasawneh於本(2022)年4月3日在總理府舉行的新聞記者會宣佈啟動2022年國家就業計劃「Tashgheel」,目標為私營部門的約旦人提供60,000個就業機會,且該計劃是最重要的政府承諾之一,為經濟行動計劃和2021-2023年優先事項的一部分。媒體事務部長Faisal Shboul和勞工部長Nayef Steitieh亦出席會議。 K總理指出,解決失業問題是政府優先事項之一,國家就業計劃與社會保障公司合作,提供快速操作窗口,刺激私營部門創造新的持續就業機會,預計將創造約60,000名約旦年輕人工作機會。政府從今年的總預算中撥出8,000萬約幣,用於啟動及實施該計劃。政府直接提供財政支持,涵蓋工人的工資,相當於每月150約幣。包括130約幣作為薪資補貼,10約幣補貼交通費,10約幣為社會保險費補助,為期六個月,前提是僱主與勞工間簽訂的工作合同至少為一年。該方案的目標是35%的女性及%的國家援助基金受益人。 K總理續指出,在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夥伴關係計劃中,政府提供許多投資機會,包括已經實施多年的15所學校專案,以及哈山國王大橋擴建專案。由於區域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約旦經濟成長率僅為2.2%,失業率上升約4%,但隨著行業重新開放的開始,在與相關經濟部門的合作下,約旦終能因應挑戰並將其轉化為機會。 媒體事務部長Faisal Shboul表示,最近政府與取消許多疫情限制措施,促進約旦之貿易與旅遊業之發展,並宣布兩項即將舉行之活動,包括選擇Irbid作為2022年的阿拉伯文化之都,選擇Madaba作為2022年的阿拉伯旅遊之都,強調這兩項活動將有助於提高約旦在區域與國際上的文化和旅遊地位。勞工部長Nayef Steitieh指出,Tashgheel計劃之最低工資是260約幣,就業將基於需求,並將與經濟部門相關領域的代表協調實施。該方案旨在透過私營部門的就業,為18-40歲的年齡者提供約60,000個就業機會。第一階段將鼓勵私營部門公司透過www.tashgheel.gov.jo 平臺註冊及列出工作機會,在第二階段,即啟動後30天開始,求職者將可透過該平台提出申請。就業將由私營部門直接進行,無任何政府機構與各省的工商協會及僱主工會干預。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據安曼工業總會(Amman Chamber of Industry, ACI)統計數據顯示,約旦2022年第一季出口額為16.47億約幣,較2021年同期之10.97億約幣,成長50%。 根據ACI之統計數字,成長是由大多數工業部門的出口增加所致,惟治療和醫療用品部門以及皮革及成衣部門分別下降23%和13%。美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及伊拉克進口價值9.4億約幣產品,占出口總額的50%以上。印度為進口額國家中排名第一,2022年第一季為3.73億約幣,2021年同期為1.57億約幣,其次是美國2.3億約幣,2021年同期為2.05億約幣。沙烏地阿拉伯為1.81億約幣,2021年同期為1.6億約幣,其次是伊拉克之1.56億約幣,2021年為1.3億約幣。 上述統計數字以產業別區分,採礦業出口額為5.37億約幣,化工與化妝品出口3.08億約幣,工程、電力和IT業為2.34億約幣。餐飲、食品、農業及畜牧業的出口額為1.77億約幣,治療與醫療用品出口額為1.22億約幣,皮革和成衣業出口額為9,500萬約幣。其餘出口額為塑膠與橡膠業7,200萬約幣,包裝、紙張、紙箱與辦公用品出口7,000萬約幣,建築業2,700萬約幣,木材與傢俱業500萬約幣。 安曼工業總會成立於1962年,目前擁有約8,600個工業廠房設施,總資本為50億約幣,僱用約159,000名勞工。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1)年4月2日至8日新增741例,累計確診1,694,957例,死亡14,055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91%。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去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745,645人接受第一劑疫苗,4,463,570人接受第二劑疫苗,637,755人接種第三劑疫苗。 根據報導,4月2日至8日期間病例數下降57%。每周死亡人數下降59%。PCR檢測陽性率下降23%,而活躍病例的數量為493例。

A: 據日本讀賣新聞本(4)月12日報導稱,日本銀行頃公布本(2022)年3月躉售物價指數為112.0(速報值、2015年平均=100),較上年同期增加9.5%,連續13個月呈現正成長,指數水準創1982年12月以來的高水準;主要係因國際石油等原料高漲及日圓貶值、美金升值等影響,導致進口物價上升所致,3月漲幅僅次於創下過去最高紀錄之本年2月的9.7%。 企業物價指數係指企業間買賣的物品價格動向。在上述日本銀行公布之744項目中,計約有70%之526項目價格呈現上漲;以項目別來看,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情勢影響,「木材、木製品」的上升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58.9%,「鋼鐵」(漲27.9%)、「石油、石炭製品」(漲27.5%)也持續高漲趨勢。另外,進口物價的上升率較上年同期增加33.4%,日本銀行預估下一波穀類價格將會上漲,因此認為未來企業躉售物價指數仍將持續維持上揚局面。

A:2021年中國大陸為我第1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2,083.79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25.17%;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達1,259.05億美元,占我總出口28.20%,為我第1大出口市場;我自中國大陸進口達824.74億美元,占我總進口21.62%,為我第1大進口來源。 我出口中國大陸以積體電路;液晶裝置;計算機、收銀機等機器之零件及附件;錄音或錄製其他現象之媒體;傳輸或接收器具零附件等。

A:2021年澳門為我第93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1.17億美元;我對澳門出口達1.11億美元,為我第68大出口市場;我自澳門進口達663萬美元,為我第120大進口來源。澳門主要經濟以觀光博彩業等服務業為主,而製造業以供應內需及旅客市場的中小型輕工業為主。 我對澳門出口以二極體、電晶體光纖、銅箔及聚縮醛等為大宗;自澳門進口主要為銅箔、烘製食品、塑膠板等。

A:2021年香港為我第4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646.83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7.81%;我對香港出口達629.75億美元,占我總出口14.11%,為我第3大出口市場;我自香港進口達17.08億美元,占我總進口0.45%,為我第29大進口來源。 香港是亞洲主要轉口港之一,亦為我出口至中國大陸重要轉口港,我出口至港貨品以半導體、液晶裝置及相關電子電機零組件居多;自港進口則為貴金屬及珠寶等為主。

A:根據馬來西亞棕油局(MPOB)公佈資料顯示,俄烏戰事打擊葵花籽油供應,致全球對棕油的需求高漲,本(2022)年3月份,馬國棕油出口量為126萬5,379公噸,較上(2)月增加14.1%,為上(2021)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產量為141萬1,215公噸,增加24.07%,創近1年來新高紀錄;庫存量為147萬2,810公噸,減少2.99%,創近1年來新低水準,同時降幅大於預期。   馬國2020年3月份,棕油主要出口市場為印度(22萬4,394公噸,較上月上漲20.8%)、歐盟(16萬4,759公噸,+48.3%)、中國大陸(14萬4,196公噸,+63.8%)、巴基斯坦(8萬1,083公噸,+59%)及菲律賓(6萬3,029公噸,+26.8%)。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受棕油庫存減少的利多帶動,馬國衍生產品交易所的指標6月期貨結算上漲85馬幣(約20美元)至每公噸6,006馬幣(約1.423美元)。一般而言,棕油庫存下跌,意味著出口需求增加或是供應減少,將有助於提振棕油價格。   馬國棕油期貨經紀商Pelindung Bestari表示,馬國棕油出口改善,市場對棕油需求顯著上升,填補由於俄烏戰爭導致的葵花籽油缺貨;馬國國內棕油使用量增加,亦反映後疫情更佳的消費模式,最終全年的消費將維持上漲趨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同期成長3.9% (其中製造業成長5.2%,電力成長3.9%,礦業萎縮0.4%),略較市場預期之成長4%遜色。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2.8%,交通設備成長8.4%以及食品、飲料及菸草成長6.6%。   2022年2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1)月份成長5.2%;其中礦業指數成長8.6%,製造業指數成長4%,電力指數則成長2.8%。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製造業與電力指數分別上漲,使馬國2022年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成長3.9%。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4.7%,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成長6.2%。隨著馬國政府允許更多經濟活動在國家復甦計畫重新開放,預期2022年3月生產活動將持續升溫。   累計馬國2022年1至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同期成長4.1%,其中製造業指數成長6%,電力指數成長5.4%,礦業指數則下跌2.8%。   另一方面,馬國2022年2月製造業銷售額成長11.2%至1,316億馬幣(約312.59億美元);主要成長動力來自食品飲料暨菸草產品(16.4%)、石油、化學、橡膠及塑膠(成長12.6%)以及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9.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巴生港務局(Port Klang Authority)總經理蘇巴馬廉(K. Subramaniam)表示,中國大陸上海的封鎖雖對馬國貨運造成延誤,但影響輕微。來自中國大陸南方的商品雖有所下降,惟廈門和成都等其他港口表現良好,因其服務仍準時抵達馬國。中國大陸的新冠病毒清零策略已迫使其最大城市─上海(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無限期延長封鎖。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上海為期一星期的封鎖已威脅到全球供應鏈。先前中國大陸才重新開放其科技中心城市深圳(世界第三大港) 。   自3月以來,上海的新冠確診病例已逾 10 萬件。上週,上海市多達 2,500 萬居民被隔離,越來越多的報導顯示民眾對當局的管制措施及難以獲取食物表達不滿。   與此同時,蘇巴馬廉總經理表示,全球各國皆面臨來自中國大陸港口封鎖的巨大壓力,因他們無法準時拿到商品,而物流產業亦出現延誤問題。目前巴生港已恢復正常運作,惟該港口仍須處理先前積壓的問題。   與此同時,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預計中國大陸的零疫情策略將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影響肯定會在中國大陸國內感受到,特別是在分階段封鎖的地區。中國大陸封鎖對全球供應鏈的重大影響目前仍不確定。倘中國大陸港口開始關閉,將對全球商品和服務的流動造成相當大的破壞。儘管中國大陸的封鎖可能不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破壞,但該機構認為,能源價格和原物料價格上漲預計將推高運輸成本。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總部設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Rappi外送公司計劃將在墨西哥進行數位貨幣支付測試。該公司主要將透過與加密貨幣公司Bitso和Bitpay合作促成此項創新服務支付業務。 此項業務允許平台之用戶以加密貨幣購買Rappí點數,可用於支付其平台的任何產品及服務。Rappi 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Sebastián Mejía表示,該公司一直對加密貨幣世界深感興趣,此次測試希望擴大加密貨幣的實體應用面。

A:哥倫比亞交通部長 Ángela María Orozco 表示:哥國之運輸部門已做好準備,以便讓所有哥倫比亞人都能享受安全的聖週假期。另一方面,工商暨觀光部長 María Ximena Lombana 則強調了旅遊業將在此重要的一周內復甦。   2022年3月,哥國酒店入住率達52.2%左右,比2019年同期高出近5%。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在聖週所創造的GDP產值將達到 11.7兆哥幣(約30.7 億美元),這意味著與 2021 年同期相比成長 46.3%。在航空運輸方面,聖週期間,預計將有近 143.7萬名遊客搭機旅遊,其中約97.9萬人次為國內旅遊,45.6萬人次為赴國外旅遊。  

A:「電動車王」馬斯克(Elon Musk)7日晚間宣告,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明年將大量建造全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也將開始生產三款「無司機」電動車。 馬斯克在德州奧斯丁新廠開工典禮上未向車迷透露自駕計程車的細節,不過以「看起來很未來派」形容新車的外觀。 他說,新工廠也將開始生產名為Cybertruck的皮卡車(Pickup),接著開始製造新型的Roadster私人轎車以及新研發的另一種電動貨運卡車(electric semi)。 馬斯克向數千名獲邀參加Giga Texas新廠開工慶典的來賓,透露上述新車生產計畫。特斯拉的德州廠建立成本高達11億元。特斯拉公司遷離加州後,新廠園區也成為公司新的總部位址。 馬斯克說,新廠製造的第一輛Model Y小型多功能車已經交貨,預定每年可生產50萬輛。 特斯拉公司和馬斯克本人,對開始生產的時程,曾經都講錯過,例如他在2019年曾說,翌年(2020年)即將有一隊全自動駕駛計程車上路,而好幾名客戶到現在仍在公路上測試「全自動駕駛」的軟體。 這套2020年底推出的軟體,起初售價5000元,隨著功能漸增,目前售價1.2萬元,但功能不到「全自動」,仍需真人駕駛監督。美國約有6萬輛電動車靠這套軟體上街。 他7日表示,北美洲客戶今年內就可將「全自動駕駛」軟體更新到最新、安全版。 他說,等到這套軟體「完備」且獲得交通安全當局的認可之後,價值將超過10萬元。 他畫出這塊價值大餅,意思是,總有這麼一天,擁有這套「完備」又獲當局認可的自駕軟體的車主,可把車子登記為營業計程車,讓它利用車主不用車的時段,出去替車主賺錢。 特斯拉是全美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特斯拉公司創辦人馬斯克說,今年的重點是要讓奧斯丁和德國新廠加速提升產能,2023年可能開始生產「最佳化」(Optimus)機器人。他告訴現場來賓,「明年將會有一大波新產品出現。」 根據崔維斯郡(Travis County)核發的活動許可,慶祝會內容包括互動導遊、餐點、酒品、現場表演,不過只有受邀來賓准許入場,一般民眾和媒體都「謝絕參觀」。本來預計有1.5萬人參加位於崔維斯郡新廠落成慶祝會,但後來慶祝活動在YouTube上直播。 馬斯克曾經說過,奧斯丁地區的新廠將雇用上萬員工,加上加州遷來的員工,人數將更多。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6226258?from=wj_catelistnew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4.11 PNB Economic Review取材自DZIENNIK GAZETA PRAWNA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首席經濟學家Jakub Borowski表示,由於戰爭導致之物價波動,目前很難預測出最高通膨水準。假設抗通膨措施(Anti-inflation shield)維持到年底,則通膨高峰12.4%將出現在6月,然後通膨會非常緩慢地下降。關鍵問題是,Anti-inflation shield的減稅措施是否會延長到明年。對於波蘭政府來說,該措施是一個容易掉入的陷阱,而擺脫它卻很痛苦。如果明年取消,則通膨會再上升。波蘭今年預計平均物價增長率為10.8%。明年將為6.2%,但倘取消抗通膨措施,意味著物價將上升3個百分點,如此一來,波蘭2023年總共有9%的物價上漲。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