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 News)報導, 當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顯示使用當地貨幣進行貿易之重要性時,土耳其使用土耳其幣里拉(lira)進行貿易之比重持續上升。 根據土耳其貿易部數據, 2021 年使用土國里拉出口總額為 667 億(45億美元),進口則為 1,164 億里拉,整體貿易達1,828億里拉。本(2022)年里拉貿易更持續成長,尤其第一季里拉出口總額達249億,較去年同期成長71.8%,其中1月份進口為125億,出口為71億; 2月進口135億,出口85億; 3月進口171億,出口部分則增至93億,總值達264億里拉。 土耳其以里拉進行之貿易持續成長,亦呼應該國艾爾多安總統多次呼籲土國企業使用當地貨幣進行貿易,以保護里拉價值。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4)月8日報導,鑒於烏俄戰事持續加劇,G7國家頃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的經濟制裁,包括禁止所有對俄經濟關鍵領域之新投資,如能源產業,並加強對俄國防產業與支持普丁對烏發動戰爭的親信菁英及相關親友等之制裁力道。   根據G7新聞稿,對特定商品之出口禁令與俄國銀行及公營企業等之制裁措施均將展延。雖然目前尚不考慮能源禁運,G7 國家仍將積極設法減少對俄國能源之依賴,具體計畫包括逐步停用俄國煤炭等。   G7同時籲請聯合國暫停俄羅斯在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 ,UNHRC)的職權,聯合國大會亦於昨(7)日以93票贊成、24票反對、58票棄權通過,係繼 2011 年利比亞被逐後聯合國會史上第二次停權;報導指出,投反對票的中國大陸稱此舉過於倉促行事,猶如火上澆油且開啟危險先例。

A:柬埔寨受惠於RCEP與FTA甚深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4月7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亞洲開發銀行(ADB)駐柬埔寨代表吉爾(Anthony Gill)頃表示,長期而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將使柬埔寨受益良多。除RCEP外,柬埔寨另與中國及韓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其中RCEP與柬中自貿協定均於本(2022)年1月1日生效,預計柬埔寨-韓國自貿協定亦將於近期生效。   吉爾主任在亞銀「2022 年柬埔寨經濟展望」線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RCEP及FTA對柬埔寨帶來許多好處,不僅擴大與鄰近國家之貿易機會,並進一步吸引外人投資與創造就業機會。因此,亞銀認為RCEP與FTA對柬埔寨而言,係正面積極之對外經貿政策。然而,吉爾主任亦強調,為使柬埔寨企業擴大享受上述自貿協定之好處,柬國政府應致力改善投資環境、技能及創新,以增強柬國企業之競爭力。   亞銀經濟學家阮蘇菲(Sophie Duong T. Nguyen)表示,外人直接投資(FDI)在經濟增長、穩定與創造就業方面一直使柬埔寨受益。即使在疫情期間,流入柬埔寨之FDI仍然強勁,其中以中國占大多數。   亞銀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由於柬埔寨出口暢旺與FDI持續流入,使柬國經濟前景看好,預測在2022年及2023年將分別成長5.3% 及6.5%。此外,由於柬國疫苗接種覆蓋率甚高,政府重新開放經濟,將使旅遊業逐步復甦,進而帶動對住宿、飲食、交通及其他服務之需求。

A:柬埔寨2022 年第1季農產品出口量成長3.41%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4月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農林漁業部報告,2022年第1季,排除精米和水稻外,柬埔寨農產品出口約235萬公噸,年增3.41%。柬埔寨除出口精米和水稻外,還出口多達64 種農產品,估計出口額達8.74億美元。柬國農產品出口種類主要有木薯、腰果、玉米、鮮香蕉、柚子、芒果、胡椒、辣椒等。   根據柬埔寨農林漁業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1季柬埔寨出口逾17萬公噸精米,年增11%,出口額超過1.45億美元。在出口的精米中,香米12萬422公噸(占比70.61%)、白米4萬8,827公噸(占比26.63%),及蒸穀米1,290公噸(占比0.76%)。中國仍然是最大的出口市場,進口8萬8,646公噸柬埔寨精米,其次是歐盟國家及東協國家,分別進口4萬7,674公噸與1萬7,310公噸。

A:2022年第1季柬埔寨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DI)24億美元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4月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2年第1季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共批准43件外人直接投資案,金額超過24億美元。CDC報告稱,43件投資案中,大部分係興建成衣廠、水果包裝加工廠、輪胎廠及其他項目。   柬埔寨商會副會長林恆強調,上述新獲批准之投資案對柬埔寨而言係正面訊息,顯示柬埔寨-中國、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逐漸對柬國發生效用,加以柬埔寨仍然擁有部分產品享有輸歐優惠(EBA),以及輸美英之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GSP),因此渠認為外人投資仍將持續增加。   林恆副會長另稱,去年由於緬甸爆發內戰及鄰國有疫情蔓延情況,使得國際買主轉單至柬埔寨,致使柬國現有工廠滿單外,並帶動外資在柬埔寨興建新工廠,此一轉單效應持續至本年第1季。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2)年4月1日起E5 RON92汽油調降至27,309盾/公升 (約為1.18美元/公升)、RON95 油價調降至28,153越盾/公升(約為1.22美元/公升)、柴油調漲至25,080越盾/公升(約為1.09美元/公升)、煤油調漲至23,764盾/公升(約為1.03美元/公升)、重油調漲至20,929越盾/公升(約為0.91美元/公升)。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2)年第1季越商赴海外之投資金額約計2.11億美元(包含新登記金額及增減資)。其中,新登記之投資案件數為24件,投資金額約計1.8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28.5%;增資案件數為3件,增資金額為3,120萬美元,衰退92.8%。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2)年3月份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14,300家,較上月成長96.3%,登記資金約計193.6兆越盾,衰退127.3%。本年第1季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34,600家,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8.1%,登記資金約計471.2兆越盾,成長5.2 %;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5,600家;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11,300家,成長0.1%,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4,300家,衰退16.7%。

A:資料來源:越南Vietnamnews網報,2022年4月5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2年4月4日,越南政治部委員暨中央經濟處處長陳俊英(Tran Tuan Anh)接見負責越南、柬埔寨及寮國事務之英國首相貿易特使Graham Stuart。陳委員表示,越南重視並盼與英國深化在氣候變遷、能源轉型、數位轉型、永續發展、科技、金融,以及人才培訓方面之合作關係。   在會談中,陳委員對越英戰略夥伴關係之發展表示樂觀,並感謝英國為越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之相關協助。渠另表示,越南支持英國強化區域經貿合作,並願分享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資訊及經驗。   陳委員重申越南將落實去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市舉辦之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6)上所做之承諾,並盼越英2國能進一步加強互利合作,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Stuart特使對越英自由貿易協定自2021年5月1日生效以來,獲得之豐碩經貿成果甚感滿意,並感謝越南鼎力支持英國加入CPTPP,對於越南在COP26上之承諾,渠表示英國將持續給予協助,並與越南維持密切合作以落實相關承諾。   Stuart特使另稱,7大工業國組織(G7)已同意為越南建立公平之能源轉換平臺,並表示將致力促進2國邁向更高效、更實質性之經貿投資合作關係。

A: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本(2022)年4月7日在星國南洋理工大學(簡稱南大) 推動「女性在工程暨科研領域創業計畫」(POWERS)一週年的研討會中表示,將捐款100萬星幣(約73萬美元),以其父陳紹節名義設立基金會,協助促進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領域取得發展。 POWERS於2020年底至2021年初,針對738名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學科背景的星國女性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指出,約半數相信女性因性別緣故,更難找到工作或發展事業。女性離開STEM產業主要是因為沒有歸屬感。 陳紹節基金會將支持南洋理工大學每年頒發5萬星幣(約4萬美元)的獎學金,鼓勵在南大工程學院和科學學院攻讀STEM學位的女學生,也將資助由女性工程師、研究員,及科學家每年為女大學生舉辦的指導項目,盼在STEM領域培育和留住更多女性人才。 陳詩龍部長指出,STEM職業中的女性比率雖從2010年的28.1%增至2020年的32.1%,但仍有成長的空間。星國政府將持續保護女性不受性別歧視,並推廣彈性工作安排和有利家庭的工作環境,讓女性也得以進入屬意的職業或求取發展。 除陳詩龍部長與學界代表外,還有惠普(HP)、戴爾(Dell)和埃克森美孚(亞太)(ExxonMobil Asia Pacific)的企業領袖應邀出席前揭研討會。與會者鼓勵教育、企業和政府機構採取行動,共同打造支持STEM領域女性的生態系統。此外,南大將推出培育計畫,由女學生領導或提出的研究項目可獲得1000星幣(約735美元)的補助。南大也計劃主辦教育工作坊和提升專業與個人發展的活動,供所有男女大學生參與。 惠普新加坡公司將與POWERS合作試行指導項目,讓南大工程學院與科學學院的女學生有機會深入瞭解技術如何從研發階段進行商品化。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4月8日報導,中國國貿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4月7日於第二屆「中國—新加坡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論壇」開幕致詞時表示,各國應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實踐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維護全球產業鏈及供應鏈順暢、穩定,強化國際經濟合作,以便促進世界經濟貿易復甦。 自2013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新加坡最大的商品貿易國,占星國商品貿易總額的14.2%。兩國去(2021)年的雙邊商品貿易額超過7,500億人民幣(約1,179.27億美元),年成長率約20%。新加坡也是中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星中兩國擁有廣泛的經貿聯繫,企業之間難免會出現爭端。為此,星國律政部和中國貿促會在兩年前成立「中星爭議解決聯合機制工作組」,探討設立爭議解決機制的可行性。 任鴻斌指出,在解決國際商事爭議方面必須與時俱進,包括加強對話、協商等途徑,以及借鑑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爭議解決的最新成果,學習國際有益做法。此外,各國也應保持聯結,法界和工商界應加強法律落實、政策溝通和規則協調。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則表示,星中應持續合作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才可為兩國企業打造一致、穩定及可預測的經商環境,尤其是有跨國業務的企業。雙邊也應營造能為企業提供支持的商業環境,包括在發生合約糾紛時,有個公正且客觀解決問題的管道,以便維護長期的合作關係。 前揭論壇於新加坡、北京和廈門皆設實體會場,身在北京的任鴻斌會長透過網路連線的方式,向另外兩地和線上觀眾發言。中國貿促會亦是該論壇的聯合主辦方之一。

A:有關冷軋不鏽鋼反傾銷案,因無相關方要求進行期末檢視,故越南工商部本(2022)年4月5日頃頒布第625/QD-BCT號決定有關繼續對自台灣、印尼、馬來西亞及中國進口之冷軋不鏽鋼實施反傾銷措施。 上述決定簽發日起期滿一年時間前60天內,依照越南政府第10/2018/ND-CP號議定第59條之規定,各相關方可申請進行期末檢視。 連絡窗口 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 傾銷及補貼調查組 地址: 25 Ngo Quyen, Hoan Kiem, Ha Noi, Viet Nam 電話: (+84 24)73037898 分機 112 Email: Vu Quynh Giao       giaovq@moit.gov.vn        Vu Tuan Nghia       nghiavt@moit.gov.vn   第625/QD-BCT號決定之內容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www.trav.gov.vn/data/00195410-a87c-4a80-989d-83a83a4e020d/userfiles/files/QD%20625.pdf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4/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計劃停止開採Groningen省天然氣招致批評   荷蘭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礦務部次長Hans Vijbrief日前致函眾議院表示,希望在 2023 年 10 月停止開採Groningen省的天然氣,並堅持執行天然氣保護與復甦計畫,該計畫規定在天然氣短缺的情況下,必須降低能源消費大戶的產能。   荷蘭大型能源消費業者表示,政府此舉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且忽略了 Gasunie Transport Services (GTS) 的強烈建議。GTS 日前曾就天然氣供應安全向 Vijlbrief 次長建議一次性從Groningen提取額外的天然氣,將 Norg當地的儲氣設施補充到滿載,同時呼籲部長將改造 Grijpskerk當地的儲氣設施延後一年。   任職於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 TNO )的 René Peters表示,Vijlbrief次長的政策不明智,現在天然氣短缺迫在眉睫已是眾所周知,停止開採Groningen天然氣並關閉大型能源消費者產能,非常缺乏遠見。   大型能源消費者協會(VEMW)會長 Hans Grünfeld 表示,倘連續數月沒有天然氣,將對公司本身、社會和荷蘭的國際競爭地位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政府實際上應該從Groningen開採更多天然氣。渠建議現在必須與該省居民進行溝通,並制定優渥的補償計畫。   荷蘭北部Groningen省的天然氣於1963 年開始開採,給荷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也引發地震。自2012 年後經常發生地震,造成Groningen 省居民的損害,引起當地居民反對開採。荷蘭政府遂逐漸減少產能並提供居民補償。2018年3月時任經濟部長Eric Wiebes表示, 將於2030 年年底前完全停止開採,被批評為時過久,目前一般的預估是2025年至2028年間停止開採,惟不排除提前停止。  

A:透過租稅減免,鼓勵資金投資投入科技研發的「天使投資法」自2012年實施至2019年落日,以國政府有意透過立法程序恢復該法並提出修正案,包括: 1. 新創公司的早期投資者將獲得25% 投資金額的稅收抵免,投資金額至多350萬以幣(約合108萬美元),前提是必須投資早期發展階段的新創公司,即公司未獲得超過1,200萬以幣(約合370萬美元)的投資以及年營業額不超過1,200萬以幣。 2. 若投資者再投資於早期新創公司,則投資者能夠遞延支付出售公司的資本收益稅(tax on capital gains)。 3. 允許以色列科技公司為了稅務目的認列併購一家以色列或國外科技公司的成本。 4. 一家國外金融機構從以色列科技公司為償還貸款所支付的利息、折現(discounting)等所獲得的收入將免稅,降低以色列科技公司從外國金融機構獲得信貸的成本。  

A:為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以色列交通部長Merav Michaeli及財政部長Avigdor Liberman近日公布大眾運輸票價改革計畫,包括75歲以上的民眾免費搭乘,60至74歲民眾票價享5折優惠,5歲以下兒童持續免費,5至18歲小孩票價則有50%折扣。   Michaeli部長表示,以色列各城市票價差異甚大,新計畫將統一票價,現有80種不同票價將合併為5種票價,以國政府對大眾運輸提供70%的補貼,未來會持續增加。

A:依據以色列財經媒體Calcalist報導,在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的誘因措施下,2021年以色列機構(institutions)對高科技的投資金額較2020年成長五倍達到9億美元。   創新局為機構投資者對高科技公司的投資,提供一個由政府支持的20億以幣(6.23億美元)安全網,倘若對高科技公司的投資在7年後收益為負,則可獲得至多投資額的40%補償。科技業占15%以國GDP的成長動能。   受到2000年科技泡沫及監管限制的阻礙,以色列退休基金(pension funds)和其他機構開始遠離高科技。對以色列科技公司的投資大多數是外國投資。創新局表示,機構投資者參與的交易數量從2020年的34件增加到2021年的120多件。   2021年機構投資者主要關注深度科技(deep tech)和金融科技。創新局為此計畫成立了子投資委員會(sub-investment committees),聘請了新的分析師,並與經驗豐富的天使投資者建立了合作關係。   參與的機構包括保險公司 Clal Insurance and Finance、Menora Mivtachim、Phoenix 和 Migdal,以及Hapoalim、Leumi、Mizrahi Tefahot 和 Discount and More Investment House等以國銀行的投資部門。  

A: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的最新排名,以色列為全球第10大武器出口國,主要出口市場為歐洲。SIPRI報告稱,2021年全球共出口價值1,180億美元的武器系統,其中10家最大出口商囊括出口總額的90%。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占總出口額38.6%,其次是俄羅斯(18.6%)、法國(10.7%)、中國(4.6%)和德國(4.5%)。世界上最大武器進口國為印度,大部分武器自俄羅斯進口,以色列為排名第14大的武器進口國。

A:2022年以色列央行(Bank of Israel)負責數位以幣(digital shekel)項目主管Yoav Sofer在3月下旬的特拉維夫金融科技週 (Fintech Week Tel Aviv) 會議上表示,數位以幣沒有預定發行日期,該項目仍處於起步階段,渠同意數位貨幣不得對銀行系統造成損害,但何時發行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應否發行。   Sofer主管明確表示,以色列央行負責數位以幣的基礎設施,但執行財務轉移及使用數位以幣的平台,將會對銀行及金融科技領域的私人公司開放參與。以色列央行正在研究一個包含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的以太坊系統(Ethereum system),作為數位貨幣前導型計畫(pilot)的一部分。   另外,以色列稅務局(Israel Tax Authority)於3月6日公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被視為應稅資產,而不是免稅的個人財產,實際課稅情形仍待相關立法。

A:以色列建築業暢旺,依據以國中央統計局統計,去(2021)年新屋建築數量計有6.3萬棟,係1995年以來最高,其中近半建案位在大台拉維夫地區,次為南部城市Ashkelon及耶路撒冷。2021年新屋建築數量的20.2% (1.2萬棟) 屬於以色列政府目標價格計畫(Mekhir Lemishtaken)的一部分。   以色列建商協會(Israel Builders Association)主席認為以色列國民實際需求遠超過目前的新建數量,估計2021年總體需求量為8萬棟。   以色列財經媒體Globes分析,疫情封城期間開工率降低,疫情趨緩後住房需求上升,加上趨近零利率讓大量廉價資金湧向房地產市場,以及以國科技業的蓬勃發展,大量的新創公司上市、投資及收購,創造數萬名新富翁,以及原物料的價格上漲等多項因素,導致以色列的房價大幅上漲。  

A:以色列電力公司(IEC)利用以國光纖技術公司Prisma Photonics的光纖感測技術,密切監控以色列輸電網六個月後,IEC於本年4月初決定對Prisma公司進行投資,投資金額未被透露。   透過利用IEC的光纖網絡,PrismaPower監控100公里的輸電網是否存在電力系統故障、電線及電塔的損壞及極端天氣的影響。PrismaPower的技術還能識別安全事故,例如破壞或遭到異常攀爬電塔行為、電力系統事故、跳電或局部放電。此外,還可以針對異常氣候發出警報,例如強風、線路附近的閃電等。PrismaPower的監控技術更能進一步防止對通訊基礎設施的駭客攻擊。   成立於2017年的Prisma Photonics由雷射、光纖和演算法領域的專家團隊創立,利用光纖感測領域的創新理念,運用在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迄今已募資 3,000萬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