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12/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打算通過立法要求公司對整個供應鏈負責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政府打算通過立法要求荷蘭公司在生產或購買商品時尊重全球人權和環保。外貿和發展合作部長Tom de Bruijn宣佈正在為此起草一項法案。 De Bruijn 表示,荷蘭政府更希望由歐盟起草此法案,但由於最近歐盟執委會無限期推遲此方面的法案,因此現在由荷蘭引進國家立法。 De Bruijn 稱,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由控股公司負責整個供應鏈的國際準則已經存在,荷蘭政府希望將這些目前無法強制執行的指導方針納入立法。他表示,法國和德國已制定了類似的立法,比利時、瑞典和丹麥正在制定,英國也有關於供應鏈責任的規定。 De Bruijn 表示,即將上任的內閣將向眾議院提交一項法案,若歐盟執委會亦在此期間提案,荷蘭的準備將不會白費,荷蘭可更快地將歐盟指令轉化為國家立法。 有關那些情況或業別可能會受到該法案的影響,De Bruijn 表示,不僅要關注銷售額,還要關注活動的類型,經常會侵犯人權或破壞環境的行業,更有可能受到本法案的規範,例如紡織業和用於電池的鈷等稀有金屬礦開採業。
A:出處:Dutch News, 2021/12/0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專家警告若太陽能板回收不當將對未來環境造成麻煩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專家警告,若不努力回收太陽能板,隨著太陽能板的日漸普及,將會給未來環境帶來麻煩。 荷蘭每年銷售約 1000 萬片新的太陽能板,估計到 2030 年將有 250,000 片需要回收,然而,目前處理廢棄太陽能板的唯一方法是將其打碎,用作製造混凝土的材料。 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 )研究員 Agnes Mewe 表示,目前的處理方式是浪費材料。太陽能板主要是玻璃,但亦含有如矽和銀等有價值的材料,應該重新加以利用。 荷蘭舊太陽能板的收集和處理係由荷蘭生產商協會 Stichting OPEN 負責,該協會董事Jan Vlak 表示,目前每位協會成員為每片面板支付 0.13 歐元的固定價格,不夠確保未來的可持續性的加工費用,應該調漲至 每片10 歐元,以實現高品質的回收,並應建立一個資助基金。 Vlak 表示,該業面臨的另一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某些太陽能板製造商不為舊太陽能板的回收支付費用,而是從支付費用的製造商處獲利。此外,亦須改進目前太陽能板設計難以拆卸的問題。目前 TNO 正研究可完全循環再利用的太陽能板。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1年12月7日報導,奧地利電網營運商APG規劃未來11年內(自2022年至2032年),陸續投資35億歐元擴建及升級奧國電網基礎設施。該計畫共有46個項目,其中14個係全新項目。上述11年電網發展計畫已獲奧國電力監管機構「E-Control」核准。 APG發言人表示,為達到2030年電力100%來自再生能源,以及2040年碳中和目標,奧國國會通過「再生能源擴張法」(EAG)作為實現目標之法律架構兼促進工具;惟為滿足前揭目標,至少須增添19GW再生能源,屆時電網容量至少須增加至目前一倍以上,方能保持全國輸電系統通暢。APG規劃之11年電網擴張升級計畫即為達成上述目標應運而生。
A:依據奧地利媒體「信使報」(Kurier)報導,克羅埃西亞最大連鎖超市Konzum宣布,自2021年12月起,顧客可在其線上超市網購平台使用加密貨幣付款,且將逐漸擴展至旗下實體連鎖超市。 目前Konzum線上超市接受付款之加密貨幣共9種,包括:比特幣(Bitcoin)、乙太幣(ETH)、比特幣現金(BCH)、柚子幣(EOS)、DAI、瑞波幣(XRP)、恆星幣(XLM)及穩定幣(Stablecoin)如:Tether(USDT)及美元幣(USDC)。 Konzum與克國加密貨幣經紀商Electrocoin合作,使用其加密貨幣處理機及提供之Paycek服務,使交易雙方都能接受加密貨幣付款。Konzum宣稱,使用該付款系統「容易操作且類似信用卡購物」。 Konzum為Fortenova Grupa集團所屬關係企業,該集團係巴爾幹地區最大食品生產商暨零售商;Konzum在克國擁有逾700家連鎖店,員工近11,400名,估計超市實體店每天平均客流量約650,000名。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德國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04120016號 德國新屆聯邦政府可望於本周三走馬上任,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及自民黨(FDP)提出之組閣協議聲明中,已揭示德國應於2030年前完成1,5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之目標,且將加速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支持汽車工業朝電動汽車產業過渡。在目前相關目標尚缺具體執行步驟與措施之情況下,德媒相關政經評析認為,新屆內閣倘欲成功推展交通運輸部門之改革,需克服以下挑戰: 一、3黨執政必須避免相互牽制,導致交通改革一事無成:為達2045年淨零碳排目標,即將執政之3個主要政黨雖有共識,由於交通運輸占德國整體能源消耗30%、亦占總溫室氣體排放20%,爰必須大幅改革德國交通運輸系統,且在未來10年內,交通碳排放量需下降40%以上。惟從選舉過程中,3黨政策相互衝突矛盾已現,例如:綠黨及社民黨支持針德國高速公路實施最高速限,惟遭自民黨反對;針對傳統內燃機汽車訂定銷售截止日期,雖受綠黨青睞,但亦遭自民黨駁回。未來執政聯盟如何避免相互制肘,如何協調不同部會間,包含財政部、經濟部、環保部之意見,將是重要觀察指標。 二、執政聯盟必須對不同交通改革項目,列出順序與階段性推動措施:德國交通與環境協會(VCD)認為,聯合組閣協議並未就高速公路限速議題達成共識,未明確訂定新公路建設中止日期及內燃機汽車銷售截止期限,亦未優先考慮火車、公共汽車、自行車及行人交通網路,未來倘仍無法訂定優先目標與實施順序,德國交通轉型勢將失敗。 三、新內閣交通部將由親商之自民黨籍接掌,須證明改革德國「以汽車為交通重心」之決心:由於德國為諸多汽車大廠發源地,汽車產業發展攸關就業與經濟問題,導致過去交通網絡之配置雖飽受批評,仍以汽車與公路發展作為核心。而多數民意期望在對抗氣候變遷之世代,聯邦政府可以提出新思維與新作法。德國新屆聯邦政府交通部長將由自民黨籍秘書長Volker Wissing出任,對於甚盼該職位由綠黨人士出任的環保與交通改革團體(如鐵道聯盟Pro Rail Alliance)而言,已紛紛發聲批評。惟亦有環保智庫(Agora Verkehrswende)出面緩頰,指現年51歲之Volker Wissing準部長,過去曾擔任萊法邦(Rhineland-Pfalz)交通廳長,以善於分析及勇於突破而著有名聲,他曾重啟該邦退役之鐵路線、簡化公共交通之使用,政績有目共睹。另他於擔任國會議員期間,也長期使用電動滑板車與柏林大眾運輸系統通勤,環保形象頗佳。上任後,W氏如何提出促進公共運輸網、自行車路線、結束新建高速公路之時程等具體措施,值得進一步觀察。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 文號:1104120011號 由於缺乏晶片等重要零組件,德國汽車製造商無法製造新車,難以滿足市場消費需求。不過,未來數月預測趨向樂觀。 根據德國聯邦汽車監理局(KBA)資料,2021年11月新車銷量下降三分之一(31.7%),約19萬8,000輛;10月及9月的新車註冊量分別下降35%及25%。業者分析,新車大幅減少的原因是由於零配件缺乏,導致生產持續停工。汽車製造商必須不時中止生產線,致產能被迫減少。 儘管需求暢旺,但車商卻無法交付足夠的新車。KBA表示,自用車掛牌新車減幅33.4%,商用掛牌新車減幅30.6%。除了BMW旗下Mini車款以外,所有品牌皆呈兩位數下降,以福特(Ford)跌幅55%最大,奧迪(Audi)、福斯(VW)也大幅下降,減幅分別為45%及42%;賓士(Mercedes)、寶馬(BMW)則分別下降37%及32%。而VW掛牌新車數量雖然減少,但仍以14.9%的市占率,繼續蟬聯德國最大汽車品牌。 儘管新車掛牌數量大減,但EY企業諮詢顧問公司認為,隧道盡頭曙光已現,情況不至於變得更糟。汽車業也認為,晶片供應短缺情況可望緩慢紓解。 相較於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去(2020)年,今(2021)年的新車註冊量可能更低。根據進口商協會VDIK與EY諮詢顧問預測,2021年德國新車註冊量約為260萬輛,比2020年減少30萬輛。今年前11個月減幅約8%,交予客戶的汽車數量約240萬輛。 明(2022)年在訂單龐大的情況下,汽車市場可望明顯復甦。VDIK預計增幅可達15%,約300萬輛註冊新車。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新任企業創新部長 Karl-Petter Thowaldsson認為,能源是綠色工作的引擎,而瑞典綠色轉型需要金屬礦產,特別是稀有金屬,因此瑞典應致力在本國境內開發現有礦產。他強調,礦產開發必須遵循嚴謹的環保規定,企業創新部將與環保部密切合作相關環保法規。 至於能源來源,Thowaldsson部長認為建造新核能電廠非不可能,但目前無建置新反應爐之計畫。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冬季瑞典電價高漲,近期與挪威的電網糾紛可能進一步推高電價。 瑞典與挪威的電力輸送網為提供歐洲低碳電力的主要管道,如風電或水力發電。但近日因為瑞典禁止挪威電廠利用瑞典電網輸送電力,因此挪威切斷輸送至瑞典的電力。產業界對此事件深表關切,認為兩國紛爭可能使已經高漲的電價進一步攀升。
A:巴拉圭為智利第19大貿易夥伴,2020年雙邊貿易總額為11.83億美元,過去15年間,智巴雙邊貿易年均成長超過8%,其中智利出口年均成長為3%,進口年均成長逾8%。在2020年,計有505家智利企業出口超過1,037項產品及服務至巴拉圭,總金額1.88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口罩、香煙、不含酒精之飲料製劑、抗真菌藥物、銅線及紅酒等。進口方面,計有305家智利業者自巴拉圭進口約190項產品,主要進口產品為牛肉、大豆製品、穀物、金屬瓶蓋、紙張、藥品及包裝材料等。
A:依據智利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次部(SUBREI)網站新聞,智利外交部長Andres Allamand與巴拉圭外交部長Euclides Acevedo於本(110)年12月1日在智京聖地亞哥舉行會議,正式簽署智利與巴拉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深化兩國經貿合作關係。 智利與巴拉圭自上(109)年10月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歷經4回合後於本年10月14日完成技術性諮商,協定內容涵蓋促進貿易及就業、性別、勞工及環境等規範,有助提升雙邊貿易、產業互補合作及加速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該協定將補強1990年代簽署之智利與南方共同市場第35號經濟互補協定(ACE 35)。另智利前已與烏拉圭、阿根廷及巴西等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完成簽署雙邊經貿協定。 智、巴兩國外交部長於會中另簽署「駕照相互承認」、「國防合作」、「加強對人口販運預防、調查及援助」、「電信及數位經濟合作」及「外交學院合作」等5項合作文件,簽署儀式由智利外交政策總司長Gloria Navarrete、智國際經濟關係次部雙邊總司長Felipe Lopeandia、巴拉圭駐智利大使Embajador Antonio Rivas及巴拉圭外交部經貿政策總司長Enrique Franco等官員觀禮。
A:法國總理Jean Castex與衛生部長Olivier Veran於本(12)月6日晚間7時舉行記者會,宣布當日上午健康防禦理事會對第5波疫情之因應對策,重點略以: 1.此波疫情已超越第3波疫情,侵襲全國各地,計有2,200名重症病患,以疫苗接種覆蓋率低之地區疫情最為嚴重。 2.目前共有1,000萬民眾接種第3劑疫苗,每日計50萬人。政府採納法國高等衛生機構(HAS)建議,優先對患有肥胖、糖尿病或心臟病者之36萬名幼童施打疫苗,自本月15日起開放自由施打。其餘600萬名5至11歲孩童則尚待研議必要性。65歲以上民眾為優先施打對象,可免預約逕至任何疫苗中心施打疫苗。 3.小學防疫等級升為3級,體育課或戶外活動須全程配戴口罩。自本月9日起禁止進行高強度體能活動;本月13日起,學校餐廳用餐應實施限制。 4.民間企業如營運情況許可,建議採取每週2-3天遠距辦公。公部門則實施每週3日遠距辦公。另應對實體會議之舉行施以限制。 5.自本月10日起,全國約計1,600家舞廳應暫停營業4週,直至明(2022)年1月,但將獲得政府紓困援助。室內節慶活動宜儘量減少,但不實施封城或宵禁,避免過度影響民眾生活。 法國總統府發言人Gabriel Attal本(7)日表示,迄本月底已有700萬民眾預約施打第3劑疫苗,政府將另新增800萬個預約時段,意味共有1,500萬民眾可於本月底前完成接種。預約平台每日將新增數10萬個時段,民眾可持續留意並儘早於明年1月15日前完成接種,以免健康通行證失效。據統計,法國本月3日單日施打第3劑疫苗人數高達64萬人,且正在不斷加快進度。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本(110)年12月4日報導,義大利數種不同製造領域的生產商視疫情後強勢成長的全球市場為一股等候已久的東風,至今為止,2021年的確看起來是一個黃金成長時期,將機械製造業務紀錄推向新高,如包裝、橡塑膠及陶瓷機械等行業的總成長已超過13%,其中包裝機械業除了受到2020年疫情期間展現高穩定度的食品業外,亦能歸功於製藥業遇疫成長所創造出的需求影響而達到歷史新高成長紀錄,僅受到高達18%成長的內需,促使營業總額上升8%達到84.3億歐元,超越2019年最高點紀錄。此外,雖然訂單需求可確保7個月的生產動能,但目前活躍的市場仍隱隱蘊藏著如價格、原物料與零組件是否供應足夠等多項不穩定因素。 義大利自動化包裝機械製造商產業公會(UCIMA)理事長Matteo Gentili對此表示,尤其在現下微妙的復甦階段,必須認知此等不穩因素的存在及著手先行應對,以防打擊機械製造業的生產動力,進而影響國家經濟成長。按照現有訂單,幾可預測未來12個月的成長趨勢相當穩定,因此業者不希望僅因缺少一些價值數百歐元的零組件,而被迫放慢生產機械及交貨速度的情況發生。 此外,義大利陶瓷機械及設備製造商僅以半年期生產量即顯強勁成長45%,達21.4億歐元,幾近2017年的最高紀錄,同時間內國內與出口市場皆有顯著成長,生產總額分別達到6.23億歐元(+58%)及超過15億歐元(+40%)。義大利陶瓷機械及設備製造商協會(Acimac)理事長Paolo Mongardi 則對此表示,考慮到這兩年的市場環境因素變化甚大,很難再於2022 年複製出如此卓越成果,尤其生產成本增加30%,企業明顯無法消化的現象非常值得關注。 義大利塑橡膠機械亦在此段期間表現優異,根據義大利塑橡膠機械公會(AMAPLAST)數據顯示,至本年底生產總額將達43.5億歐元,已近疫情前水準。該公會理事長 Dario Previero表示,2021年的決定性復甦促使該產業能夠樂觀假設在明年可超越危機前水準,惟即使目前訂單量可保障六個月的生產動能,在需求上升的前提下,其供應鏈情況同樣令人擔憂。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發布之最新統計資料指出,2021年11月份瑞士登記的失業人口為11萬6,244人,比上月份減少489人,失業率為2.5%;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減少3萬7,026人,減少24.2%。 另11月份年輕人(15-24歲)的失業人口為1萬0,751人,比上月份減少420人 (-3.8%),比2020年同期減少6,739人 (-38.5%)。 中年(50-64歲)的失業人口為3萬6,063人,比上月份增加195人 (+0.5%),比2020年同期減少6,226人 (-14.7%)。 在11月份登記的求職者為20萬6,349人,比上月份增加2,496人,比2020年同期減少4萬4,790人 (-17.8%)。 11月份有登記的職缺為5萬0,552個,減少2,654個職缺。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 2021年12月7日
A:出處:Dutch News , 2021/12/0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因新冠病毒數據庫個資洩漏而面臨大規模索賠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ICAM 基金會正準備對政府採取集體訴訟行動,原因是政府未能妥善保護地區衛生委員會(GGD)所保存的新冠病毒個資。 ICAM 基金會表示,由於資料庫存在漏洞,因此GGD的 26,000 名工作人員均能進入與650 萬人有關的私人個資,包括其疫苗接種情況及是否被點名為染疫接觸者而進行追蹤。 ICAM發言人Astrid Oosenbrug對荷蘭新聞台 NOS表示,荷蘭衛生部對數百萬荷蘭民眾的私人個資承擔巨大的風險,民眾必須能相信政府會謹慎對待其隱私和數據的安全性。 ICAM表示,信息曾多次被不當造訪,例如工作人員查找有關朋友、家人和名人的信息,甚至有些信息被出售給犯罪分子的案例,至少有七名工作人員被捕並面臨刑事指控。 ICAM另稱,其願意先與衛生部會商如何妥善處理本案,倘無結果,其預計於明年二月左右正式提起訴訟。ICAM計劃為每位個資被不當造訪民眾索賠1,500歐元,另為個資存在GGD資料庫,而可能被不當造訪的民眾索賠500歐元。某財務公司將支付所有訴訟費用,參與訴訟的民眾無須支付任何費用,惟倘獲得勝訴,該公司有權獲得任何損害賠償的 20%。
A:綜合美媒本(7)日報導,許多美國企業為因應勞動市場緊縮及近30年以來的高度通膨率,規畫2022年將調漲員工薪資,預期將為2007至2009年金融風暴後最大薪資調幅,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 (The Conference Board)調查指出,美國企業平均將調漲薪資3.9%,預計將影響所有員工,且加大最高與最低薪資範圍,以避免人才流失。 美媒稱薪資上漲將影響消費者物價隨之上漲,企業倘因而調薪,恐造成工資及物價相互影響的螺旋式上升,出現難以停止的可能性,另美國聯準會已改稱未來一年物價具不確定性,不再堅持先前立場稱本年通膨加速僅為暫時的。
A:捷克媒體Expats本(110)年12月02日報導,捷克自20世紀末期脫離共產主義以來,已成為歐歐經濟發展成功案例之一。捷克傳統的重工業經幾世紀的發展日益強大,近年科技業蓬勃發展已帶來許多外人投資。 根據捷克統計局發布的《2021統計年鑑》確認捷克已轉變為歐洲先進經濟體。就購買力平價指數而言,捷克已與義大利持平,優於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其他西歐國家。捷克的購買力係歐盟平均的前92%,高於西班牙的86%及葡萄牙的77%,即使捷克經濟受疫情影響、重工業營運受干擾、布拉格觀光產業重挫,但仍取得這一份成就。 2020年捷克經濟下滑5.6%,為捷克獨立以來最大的跌幅。目前捷克面臨通貨膨脹問題,造成消費品價格大幅上升,央行試圖調高利率控制物價,已致貸款利率大幅上揚。捷克統計局數據顯示捷克的通膨率為歐盟第三,僅次於波蘭及匈牙利,使用歐元國家的問題遠少於使用本國貨幣的國家。 泛歐洲的能源危機已使得瓦斯和電價大幅上升,導致捷克最大能源供應商之一的波西米亞能源公司於今(110)年10月破產倒閉。捷克勞動市場供應仍十分吃緊,根據統計局資料,捷克的失業率已連續五年為歐盟最低,但缺乏勞工已阻礙企業發展。
A:緬甸稅務局 (IRD) 於 12 月 5 日再次發布以電子方式提交申報表之公告: 稅務局已引入電子報稅系統 (E-Filing Management System),使納稅人更方便快捷地提交稅務申報表。 獲得稅務識別碼 (TIN),並向大型納稅人辦公室 (Large Taxpayers’ Office, LTO) 或中型納稅人辦公室 (1)、(2)、(3)、(4) 及 (5) 納稅之公司,可通過電子報稅系統,向相關稅務機關提交季度特殊商品稅申報表、季度商業稅申報表、資產利潤申報表、年度商業稅申報表,以及所得稅申報表。 若採電子方式提交申報表,首先在稅務局網站 (www.ird.gov.mm) 上的 E-Filing Service Login Here 的鏈接進行註冊。有關賬戶註冊及用戶指南視頻文件,可在稅務局網站 www.ird.gov.mm> Media Menu (https://www.ird.gov.mm/my/content/video) 上觀看。 稅務局收到電子申報表的日期將被視為提交日期。若在國定假日期間提交,則將在辦公日視為提交日期。 稅務局宣布,自 2021 年 12 月 1 日起,大型納稅人辦公室及仰光的中型納稅人辦公室將僅接受以電子方式提交申報表。因此,稅務局督促向大型納稅人辦公室或仰光的中型納稅人辦公室納稅之公司,自 2021 年 12 月 1 日起使用電子報稅系統。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官方統計,截至11月19日,在2021-22年的小預算年度,邊境貿易總額已逾6.676億美元,與上一財年同期13.4億美元相比,貿易額減少6.73億美元。截至11月19日,邊境貿易總額包括4.329億美元的出口及2.346億美元的進口。與上一個財年相比,出口收入減少逾5.78億美元,而進口價值減少了9,590萬美元。 緬甸與中國、泰國、印度及孟加拉等4個鄰國的邊境貿易係透過18個邊境貿易點進行。在所有陸地邊境中,苗瓦迪檢查站的邊境貿易額及貿易額最大,本財年估計逾3.37億美元,其次是提基為1.42億美元、木姐為9,536萬美元。緬甸的主要出口農產、動物、海洋、森林、採礦、CMP等產品。緬甸主要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材料、個人用品及CMP原材料。
A:路透社報導,麒麟控股有限公司週一(12月6日)表示,該公司正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就解散其與緬甸經濟控股公共有限公司(MEHPCL)的合資企業Myanmar Brewery案申請國際仲裁。麒麟在聲明中表示,根據該公司中止與緬甸軍資企業MEHPCL合資關係的堅定承諾,麒麟控股決定申請仲裁,以確保過程的公平公正。該仲裁由麒麟新加坡子公司提出。 MEHPCL在11月份片面向仰光地方法院聲請清算其合資企業Myanmar Brewery,麒麟稱該舉措並不合理,無視其合約條款且違反緬甸當地法律。此後,這家日本飲品公司已獲得新加坡高等法院下令暫停申請的禁令,並表示將要求駁回申請。麒麟今年2月表示,在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後,該公司將切斷與緬甸軍方有關的合夥關係,但麒麟高管表示,希望繼續參與緬甸市場。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證券交易所(YSX)的月報顯示,在2021年11月份YSX的股票交易額達到2個月來的最低點,為2.19億緬幣,7家上市公司的45,446股在股票市場交易。YSX的月度報告顯示,2021年2月,YSX交易77,388股,價值4.42億緬幣。3月份,該數據下跌至19,816股,價值1.1億緬幣。股市在4月份小幅上漲,共42,964股,價值2.8億緬幣。股市在5月份續漲,共成交78,642股,價值4.32億緬幣。在6月份,YSX的股票交易量為79,296股,價值4.3億緬幣。之後,股市的交易量在7月份降至36,855股,交易額也降至1.98億緬幣。與過去2個月相比,8月份攀升,在YSX交易額3億緬幣的49,191股股票。9月份創下歷史新高,交易193,353股,價值逾8.25億緬幣。然而,10月份的交易量暴跌至99,837股,估計價值5.61億緬幣。 目前,FMI、MTSH、MCB、FPB、TMH、EFR及AMATA等7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正在交易所交易。每股股票分別收於FMI為8,500緬幣、MTSH為3,150緬幣、MCB為8,000緬幣、FPB為20,500緬幣、TMH為2,700緬幣、EFR為2,850緬幣及AMATA為5,000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