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The Canadian Press 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報告指出,9 月份製造業銷售額下降 3.0% 至585億加元,主要歸因於全球汽車半導體晶片持續短缺,導致汽車減產及汽車銷售額下降。 加國統計局表示,9月份汽車銷售額大幅下降35.6%至19億加元,為2020年5月以來之最低水準,而汽車零組件銷售額亦下降13.5%至18億加元。同時,9 月份原油價格上漲使石油產品銷售額成長3.0%至67億加元。 9月份按固定美元計算的製造業總銷售額則下降4.2%,顯示9月份製造業銷售數量較8月份減少。 此外,加拿大統計局在另一份報告表示,9月份批發銷售額成長1.0%至713億加元,歸功於農產品部門產業銷售額成長20.9%,其中雜貨類別成長5.9%。
A:資料來源: Daily Hive 根據今(2021)年Anholt-Ipsos全球最佳國家形象排名(NBI)最新排名,加拿大排名首次晉升至全球第2,僅次於德國;過去5年德國持續在全球最佳國家形象排名中保持第1,而近幾年加拿大多位居於第3。 此調查是以政府治理、國民素質、移民與投資指數、出口、旅遊和文化等項目類別進行綜合排名。今年加拿大在政府治理、國民素質、移民與投資指數上排名第1,而在出口、旅遊和文化方面的表現亦相對穩定,促成加拿大2021年創下最亮眼排名。 Ipsos是全球第3大市場調查及分析公司,該公司根據多種因素對各國進行排名,以評估該國在全球市場的整體聲譽。今年全球有60個國家列入該份NBI排行榜,是根據6萬多次線上訪問所彙集數據的結果。加拿大於2021年的總得分為70.64分,德國71.06分,其他3到10名為日本、義大利、英國、法國、瑞士、美國、瑞典、澳洲。 針對亞洲地區國家之排名如下:台灣(33)、日本(3)、南韓(23)、新加坡(25)、中國(31)。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日前亞馬遜網路服務 (Amazon Web Services,AWS) 宣布,將在加拿大亞伯達省針對科技和創新生態系統進行重大投資,計劃至2037年於亞省卡加利投資高達43億加元拓展雲端運算業務,預計將創造950個工作機會。 亞省就業、經濟和創新廳長Doug Schweitzer表示,亞馬遜網路服務的投資,顯示出亞省是技術投資和人才的首選之地;亞省科技產業前景看好,創新科技投資方面有望創下歷史新高並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AWS加拿大總經理Eric Gales表示,該公司自2006年以來在加拿大已擁有數十萬客戶,盼望未來新雲端運算中心協助更多新創公司、企業及政府、教育和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並為加拿大終端用戶提供服務。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亞伯達省愛德蒙頓公司Nabati Foods宣布成功研發植物性「雞蛋」(Plant Eggz),並計劃將產品拓展至全球市場。Nabati Foods表示,這種液態純素雞蛋與鬆餅、餅乾和蛋糕糊中使用的傳統雞蛋相似,可用來炒蛋、製作法式吐司或煎蛋捲,甚至可用來烘焙。 Nabati Foods行政總裁Ahmad Yehya指出,此款素雞蛋是由豌豆蛋白和羽扇豆製成的產品,與真正雞蛋的味道非常接近。 由於氣候變遷和保護動物等議題倍受重視,許多公司認為以植物為基礎的「素食」仍有很大成長空間。Yehya表示,該公司是第1家研發植物性「雞蛋」產品成功的加拿大公司,目前Nabati Foods製造產品包括純素起士蛋糕、起士和肉類替代品等系列。 據市場研究公司Expert Market Research數據指出,2021年至2026年期間,全球純素雞蛋替代產品市場,預估每年將以5.6%的速度成長達14.8億美元。
A:資料來源:CBC News 全球港口貨櫃運輸壅塞造成貨品運送延誤和積壓,對加拿大手工啤酒廠及釀酒廠帶來極大挑戰,酒類製造商生產需用包裝材料包括紙板和酒瓶、麥芽和其他原材料等皆面臨供應短缺。 全球新冠疫情加劇供應鏈問題,導致製造產品和服務成本增加,加國企業多表示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加拿大供應鏈專家Fraser Johnson表示,目前全球供應鏈一團糟,加國啤酒和釀酒廠供應鏈也不例外,先前從中國運送至美國西部的貨櫃價格已從疫前2,000美元漲至2萬美元,而Freightos Data數據顯示,目前1個貨櫃運費約1萬5,000美元。 Johnson預估,未來啤酒、葡萄酒和烈酒價格將上漲並導致某些產品短缺,消費者可能無法隨時購買到喜愛的特定商品。 Endeavour Brewery啤酒廠負責人Matthew Atkins表示,該啤酒廠一向使用來自英國、比利時或德國的特種穀物,但疫情期間這些原料運送並不穩定,因此,必須找到相似風味的替換原料。此外,Atkins還得努力尋找啤酒包裝罐的貨源,因需求量大,最終當他找到供應商時,價格已從每罐18分上漲至23分加元以上。Atkins表示,該公司產品未來幾周將需提高售價以因應成本上升,但利潤卻越來越薄。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國勞工部11月18日公布截至11月13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連7週下降再創新低為26.8萬,較前一週26.9萬申請人數減少1千更接近去年3月疫情爆發前25.6萬,反映企業盡力挽留員工及避免裁員,經濟學家表示美國雇主對勞工需求異常強勁,職位空缺接近歷史新高,然許多企業表示未有足夠員工填補職位空缺。 勞工部另項數據顯示美國本年9月離職率為3%,創2000年以來高點,勞工流動率成為美國雇主重大挑戰,許多員工辭職尋找更好的工作,或對重返原低薪職場持觀望態度,企業則以提高薪資、提供報到獎金,以及就業培訓等吸引民眾重返就業崗位,衡量員工薪資與福利的勞動成本指數,本年第3季較第2季增長1.3%,亦為2001年以來最大漲幅。 截至11月6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08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5%,較前一週220.9萬人減少12.9萬,亦為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準;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318.5萬,較前一週增加約61.9萬人。
A:綜整美媒11月18日報導,位於美國紐約州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福特汽車公司宣布達成策略協議,將在美國共同開發晶片,最終或將決定在美國生產。另通用汽車亦宣布將與半導體製造商合作開發晶片,以確保晶片供應無虞。 全球晶片短缺造成美國本年數百萬輛汽車停產,美國汽車業者正進一步採取行動處理車用晶片供應問題,且持續的運輸延誤瓶頸,讓美國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地理分佈,盼確保可靠的供應來源,而非僅靠以往外包模式,供應鏈危機已促使汽車與半導體產業進行更深入合作,建立密切關係以應對供應鏈挑戰及推出新產品。 目前晶片短缺被歸咎於汽車業普遍使用較傳統且相對便宜晶片,供應問題恐將持續到2022年,甚至更長,然汽車製造商為因應電動車、半自動駕駛及遠距汽車軟體更新需要,已規劃使用更複雜的晶片,福特汽車與格羅方德的合作,短期可滿足福特汽車的晶片需求,長期目標則係生產未來汽車所需的先進製程晶片,且可避免再次面臨短缺困境,福特亦強調自行設計晶片有助改善自駕車或電動車電池等功能。 福特及通用與半導體製造商合作,凸顯汽車製造商正尋求跨領域的專業供應鏈合作,除晶片開發與製造外,汽車製造商亦積極投入「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與製造,盼開發新型插電式車款,福特、福斯及通用等主要車廠均與電池公司合作建立工廠,以確保技術優勢及未來供應穩定。 通用總裁Mark Reuss表示,該公司規劃統整車用晶片類型,建立3種核心晶片系列,以因應新車款的高科技功能及電動車所需晶片,並計劃與我台積電、高通、意法半導體、瑞薩電子、安森美、恩智浦半導體、英飛凌等多家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共同合作進行晶片開發與生產,確保晶片供應無虞。
A:資料來源 :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繼瑞典美食之都 ● 鄂斯特孫市(Östersund, 2010年) 和音樂之都 ● 諾雪平市(Norrköping, 2017年)後,第二大城哥德堡成為瑞典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創意城市網絡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UCCN)的文學之都。UCCN的主要目的為強化同屬創意都市的連結,係SDG 2030願景(2030 Agenda) 永續發展目標的政策計畫之一,目前UCCN在全球已涵蓋295個創意城市。 哥德堡被納入UCCN創意城市之主要原因為其蓬勃發展的非營利文學組織及社群,輔以福利倡議、推廣閱讀專案和國際合作等。該市多年來舉辦文學節和哥德堡書展,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國際文化盛會。 瑞典文化部長Amanda Lind表示,哥德堡長久以來於文學領域著墨許多,具高度包容性,在瑞典語非母語族群推廣文學閱讀與寫作方面成就卓越,榮膺文學之都實為瑞典文學界之光。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數位經濟與社會指數(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 DESI),從2016年持續追蹤歐盟各國的數位化進度,芬蘭一直獨佔鰲頭。評比DESI滿分為100分,今(2021)年全歐盟平均分數為50.7,榜首由丹麥取得,芬蘭分數為67.1居次,瑞典、荷蘭、愛爾蘭、馬爾他與愛沙尼亞緊追在後。 芬蘭卓越的數位成就來自於其在跨產業數位化的努力,該成就也顯現芬蘭期待運用科技與數據創造永續且平等的未來。負責公部門數位化的地方政府部長Sirpa Paatero表示,芬蘭在DESI的優異表現雖證實芬蘭為歐洲數位化的領先國家之一,但仍須持續努力同時確保數位發展廣惠所有芬蘭居民。因此,芬蘭政府已採取相關措施協助政府部門更具能力支援和推動社會領域的數位化工作。 運輸通訊部長Timo Harakka表示,許多國家正在增加數據經濟(data economy)的投資,芬蘭更應加強數位成果管理,同時啟動未來數位方向的準備工作,以期芬蘭在技術、應用開發和數位服務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DESI主要評比項目為連線(connectivity)、使用者技能(human capital, including digital skills)、商業數位科技的整合(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by businesses)和公部門數位服務(digital public services)等4大類。芬蘭的各項評比均名列前茅,且有明顯進步的表現,尤其移動網路(mobile networks)的表現優異,但固網的覆蓋率(the coverage of fixed networks)卻偏低。另,芬蘭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少於其他國家。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費南德茲總統於11月14日國會選舉開票後宣布,將在12月第一週向國會提交法案,其中包括長期發展的經濟計畫,以及迄今為止與國際貨幣基金達成的合意結案。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發言人表示,將會繼續努力與阿根廷達成全面性的合意計畫,且可長期應對阿國最迫切的經濟及社會挑戰,其中包括高通貨膨脹。同時指出,最為重要的是,該計劃需獲得阿國廣泛的政治及社會支持,IMF的目標依舊為幫助阿根廷及其國民。
A: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數據,阿根廷2021年9月工業設備使用率為66.7%,與去年同期的60.8%相較,成長5.9%,連續7個月呈現成長,同時為自2016年以來最高設備使用率。 9月工業設備使用率高於66.7%平均值的產業為:基礎金屬83.8%、非金屬礦業79.1%、紙及紙板78.5%、煉油75.8%及食品和飲料68.5%。而低於平均值的產業為:煙草製品66.1%、化學製品64.9%、紡織品60.6%、印刷60.1%、橡膠及塑料60%、汽車55%及金屬加工53.6%,金屬加工設備使用率的增加主要與農業機械製造成長有關。 阿國生產部長Kulfas表示,農業機械在機械及設備類別中,2021年為21世紀裡表現最好的一年,其中,拖拉機及收割機分別為自1986年及2012年以來達到最高產量的一年,主要由於農業需求持續提高、信貸易申請及進口替代等有利影響整體工業。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17日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數據,雖然3年前僅有7%, 但目前將近12%之丹麥家庭擁有一台掃地機器人。 智能科技滲透於丹麥家庭之各角落,近年來不僅掃地機器幫手及膠囊咖啡機成為家庭新寵,GPS手錶和活動手錶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使用的電子產品, 閱讀習性也由傳統書本轉為電子閱讀。 數據顯示, 大量的家用電話線路已被智慧手機取代,桌上型電腦則被手提電腦取代。 於 2012年有超過半數的丹麥家庭安裝家用電話線路,但在2021年僅有12%申請家用電話。 十分之九的家庭擁有一台或多台智慧手機,因手機已有內建照相及錄影功能也使每個家庭數位相機及數位錄影機擁有率下降, 由2012年之76%擁有數位相機,下降至2021年僅有40%,另僅有16%擁有數位錄影機。 儘管智慧手機有內建導航功能,然而,仍有超過半數的家庭擁有一台GPS 導航。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芬蘭的水資源與水產業科技聞名世界,近期芬蘭政府研議推動水外交活動(water diplomacy)政策,希望2030年底以前可達到全球水資源安全的目標,讓世界各地的每個人都可用水無虞。鑒於自1990年代以來,全球各地約近半數的衝突,其背後原因均與水資源有關,因此芬蘭水資源外交政策的重點為和平與水資源,將水資源議題納入相關和平協議之內容進行討論。 依據芬蘭外交部委託進行的獨立研究報告顯示,芬蘭在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ECE)的水資源外交工作成果備受肯定,不僅解決水資源相關紛爭並避免可能緊張情勢外,同時與俄羅斯進行跨國境水域(transboundary watercourses)合作,並協助解決湄公河和尼羅河等跨多國河域的水資源議題。 該研究指出,芬蘭具有科技、格局和專業能力,惟國際水資源利害關係社群對於芬蘭及其水資源專業甚為陌生,因此建議芬蘭政府應盡早在衝突發生前,透過相關研究單位、民間組織、企業和芬蘭駐外單位的共同合作,溝通協調各方相互合作消弭水資源研究於無形。跨部門策劃精進成為水資源外交工作中的主要領導國家。
A: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04110031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21年10月份德國生產者物價指數(Erzeugerpreisindex)較去年同期上漲約18.4%,為70年來之最大升幅,甚至較石油危機時期的漲幅更大。 德國LBBW聯合銀行(Landesbank Baden-Württemberg)專家Jens-Oliver Niklasch表示,此一增幅已遠較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更為強勁,高出業界預期。早先根據路透社調查各主要經濟機構之看法,預期值約僅16.2%,而9月份的增幅為14.2%。除了能源價格飆升,木材、鋼鐵等初級產品也變得更加昂貴。 生產者價格是公認通貨膨脹發展趨勢的領先指標。在統計中,價格是在以製造廠進料價格-也就是在產品進一步加工或銷售之前-列計。因此可以使用它來提供消費者價格發展的先期判斷。目前德國的通脹率為4.5%,已高於1993年以來的水平,據經濟學家稱,2021年底以前有可能升至5%。 LBBW專家Niklasch分析,根據該行研析,歐洲消費者價格水平成長率不太可能像歐洲央行ECB目前預測的那樣迅速下降。他研判,製造商至少會將一部分增高的生產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因此,「通貨膨脹」直到2022年,應該仍然是一個主導話題。 根據聯邦統計局之說明:與2020年10月相比,生產者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如與2021年9月相比,能源價格平均上揚48.2%。如果剔除能源價格,本月生產者物價比上年高約9.2%。
A: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部長 U Aung Naing Oo於11月17日在奈比都參加第10屆東協經濟部部長及加拿大諮商線上會議。會議由文萊達魯薩蘭首相府部長兼財政及經濟部第二部長拿督劉光明(Amin Liew Abdullah)及加拿大國際貿易、出口促進、小企業暨經濟發展部長伍鳳儀(Mary Ng)共同主持,並有東協成員國及加拿大的經濟部長與高級經濟官員、東協秘書處秘書長及代表出席。 會議中,各部長就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及合作減輕該影響的可能性交換意見,《東協-加拿大貿易及投資聯合宣言》工作計畫之執行進展、由加拿大提供能力建構計畫,以及加拿大-東協商業委員會所建議事項。 緬甸於會議中表示支持東協-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研究報告,並宣布啟動東協-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據加拿大統計數據,2020年東協與加拿大雙邊貿易總額為199億美元,同比去年下降2.4%,2020年底加拿大對東協成員國之外商直接投資額達125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1.7% ,東協成員國對加拿大之外商直接投資額為12億美元,同比去年下降0.9%。通過建立東協-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將促進東協與加拿大之間的貿易及投資關係。緬甸作為東協成員國,有望通過東協-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受惠到加拿大的投資及促進雙邊貿易。 會議中Aung Naing Oo部長討論重新開放邊境及快速安全的恢復國際旅遊,對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要性,2022 年初重新開放緬甸旅遊業做準備,以及啟動東協-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會議結束時通過第10屆東協經濟部部長及加拿大諮商會議的聯合媒體聲明。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商務部貿易統計數據,本2021-22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年31日)截止2021年11月5日,緬甸邊境貿易額逾5.4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3.75億美元,進口額為1.70億美元,較上年度同期,出口額下降4.87億美元,進口額下降4,500萬美元。緬甸邊境口岸中,苗瓦迪口岸之貿易額最多達2.42億美元,其次為梯基口岸貿易額為1.42億美元 貿易額最多達2.42億美元。本2021-22小預算年度截止2021年11月5日,緬甸總對外貿易額逾25億美元,其中海上貿易額逾20億美元。 緬甸與中國大陸共有5個邊境口岸,分別是;木姐(Muse),拉扎(Lwejel),甘拜地(Kampaiti),清水河(Chinshwehaw)及景棟(Kengtung),與泰國共有7個邊境口岸,分別是大其力(Tachileik), 苗瓦迪(Myawaddy),高當(Kawthaung),梯基(Hteekhee),丹老(Myeik),Mawtaung 及Meisei, 與孟加拉共有2個邊境口岸,實兌(Sittway),孟都(Maungtaw) 與印度共有2個邊境口岸Tamu 及 Reed。 緬甸主要出口產品為農產品,動物產品,水產品,礦產品,工業品,林產品及其他,主要進口產品為資本財,工業用原料及民生消費品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商務部貿易統計數據,本2021-22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年31日)截止2021年11月11日,緬中邊境木姐口岸貿易額為9,500萬美元,其中出口額為9,363萬美元,進口額為153萬美元,貿易額較上年度同期之5.82億美元相比,下降4.87億美元,主要因中緬邊境貿易暫停影響。 中國大陸自2021 年 7 月 8 日緬甸發生 COVID-19 病例後,關閉邊境金三角(Kyinsankyawt)及畹町(Wamting)檢查站。3 月 30 日因 COVID-19疫情暫關閉,為木姐及姐告地區之間主要過境點的 Mang Wein檢查站。 4 月 1 日,暫停運作Nantaw 及Sinphyu 邊境檢查站。因此,緬中之間的邊境貿易完全停止。 中緬邊境貿易關閉導致木姐邊貿站約40萬至60萬人失業。此外,木姐到中國大陸的短途貨車也受到影響。此外,來自木姐邊貿站的貿易商也受到貿易暫停的衝擊影響,導致稅收停止。 另中國大陸將根據標準操作程序(SOP),對存放在中國大陸倉庫及Kyalgaung檢查站的貨品開綠燈,將很快可進口到緬甸。 緬甸主要向中國大陸出口農產品(包括食米、豆類、玉米),漁產品(如螃蟹、蝦等),此外緬甸天然氣也是通過木姐-瑞麗邊境出口至中國大陸。自中國大陸進口來料加工原材料、電器及消費品。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玉米工業協會主席Min Khaing表示,上2020-2021年度,緬甸玉米出口逾230萬噸,其中大部分出口至泰國,其餘則銷往中國、印度及越南。今年,玉米的行情佳,每噸價格達到260-270美元,去年同期的價格僅為每噸200-230美元。 泰國在2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以零關稅(含Form D)批准通過湄索進口玉米。但若為泰國玉米產季,泰國則對玉米進口徵收最高73% 的稅率,以保護玉米農戶。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9-2020年度緬甸玉米出口逾220萬噸,出口額約3.6億美元。緬甸是區域國家中第二大玉米出口國, 目前,緬甸主要種植玉米的省邦為撣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及馬圭省。 緬甸有三個玉米生產季節, 年生產量 250-300 萬噸。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16日報導, 馬士基海運集團( Maersk)在疫情前已著手進行企業轉型,將由傳統海運服務擴張事業版圖至陸上快速物流運送, M 集團已於2016年提出策略重整, 將由港到港的貨物運送轉型為到府取貨及運送服務,疫情使消費者對網購及彈性、快速取件更加重視 , 因此更加確認其策略重整方向。 該集團於16日首次公佈陸上庫存戰略具體方案,預計未來年營業額增長率為 40% 至 50%,粗估 2026 年將擴增倉儲空間至150 萬平方米,相當於 210 個足球場,另計畫將以約其總市值之55%,約500 億美元作為併購海陸空相關物流服務網之需。 M 集團歐洲區主管Karsten Kildahl 表示,為實現庫存戰略的目標, 該集團有必要進行併購式成長。目前之戰略是在歐洲人口最稠密地區設立分點, 此外,還計劃在西班牙巴塞隆那、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布洛格建立倉儲中心,並考慮在丹麥開設新倉儲中心,馬士基未來將從一家海運貨櫃公司轉型為向終端客戶個別發送貨物的公司。 隨著未來倉儲網絡的擴大,馬士基也將在配送速度上與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展開較量。因此,在歐洲需要約 18 到 20 家倉儲分點,才能確保在 24 小時內送達整個歐洲。 Sydbank之高級分析師Mikkel Emil Jensen 表示,馬士基將進入已成熟的市場,如果要能在該市場競爭,就需要對設備進行大量投資。馬士基與 DSV 和 DHL 等公司也將成為直接競爭對手。 K氏另指出, 隨著我們的物流解決方案越來越廣泛,競爭對手也相對增加。 但是,我們的戰略並不是擴大船隊,而是能夠以合理的方式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因此,未來肯定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於物流領域。
A: 據日本NHK新聞本(11)月18日報導稱,有鑑於蓄電池是實現脫碳素社會的關鍵所在,日本經濟產業省成立由電池製造商等成員籌組而成的協議會,並已在11月18日召開首次線上會議,計有政府官員、電池及原材料製造企業等30餘名參加上述協議會。 由於蓄電池被視為日本政府能否在2050年底前實現脫碳素社會之關鍵所在,且在推廣電動汽車(EV)及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不可或缺的要件。另一方面,因中國及韓國電池製造商的快速崛起,相較日本國內電池製造商的國際競爭力似有逐漸式微趨勢,爰此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採取因應對策,因此籌組召開本次協議會。 上述協議會,預定針對如何推動大型投資、技術開發、確保電池原材料資源及強化穩定供應鏈等彙整對策要點,並規劃於明(2022)年5月提出日本蓄電池產業之嶄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