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國勞工部11月10日公布截至11月6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6.7萬,較前一週27.1萬申請人數減少4千,更接近去年3月疫情爆發前25.6萬,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呈下降趨勢,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裁員人數繼續減少。 截至10月30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16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6%,較前一週210.1萬人增加5.9萬;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256.7萬,較前一週減少約10.7萬人。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依序:波多黎各(3.7%)、加州(2.8%)、哥倫比亞特區(2.5%)、紐澤西州(2.5%)、維京群島(2.5%)、阿拉斯加州(2.4%)、夏威夷州(2.4%)、伊利諾州(2.2%)、內華達州(2.2%)及奧瑞岡州(1.9%)。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weekly-jobless-claims-11-10-2021-11636490645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11月10日報告,美國本年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超出專家預期,其中月增0.9%為近4個月來最大增幅,年增6.2%為1990年來最高水準,連續5個月超過5%;至除去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核心CPI」月增0.6%,年增4.6%為1991年以來最高漲幅,顯示消費者需求強勁及供應鏈短缺持續推高物價,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美國通膨較預期廣泛且持久,正擴大到與經濟重啟相關以外的類別,本年10月除機票及酒精飲料價格下降外,包括能源(+4.8%)、食品(+0.9%)、新車(+1.4%)、二手車(+2.5%)及住房(+0.5%)等主要類別價格均增長。美媒指出需求強勁、供應鏈瓶頸、勞工短缺及薪資成長均為推升通膨關鍵因素,與疫情相關的生產問題、氣候及地緣政治亦造成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加劇通膨壓力。華爾街日報本月對逾560間小型企業調查顯示,60%企業主表示過去90天提高商品與服務價格,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美國聯準會目前正密切觀察勞工薪資成長,以及消費者與企業對未來通膨預期等因素,以判斷高通膨是否可能延續,作為調高利率冷卻價格壓力的決策參考。聯準會已於上週宣布逐步縮減1,20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預期明年6月結束,並盼升息前可結束購債。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us-inflation-consumer-price-index-october-2021-11636491959、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1-10/inflation-builds-with-biggest-gain-in-consumer-prices-since-1990?srnd=premium&sref=1zdda0Kg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1年10月份生產和進口價格指數調查,與上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上漲0.6%,為104.7點(該局以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5.1%。報告中另指出,10月份生產價格上漲的主要產品為原油類、天然瓦斯及金屬類產品;另價格下跌產品為廢鐵、醫藥類、牙醫設備暨原料及新鮮蔬菜類產品。 上述統計中,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上月份相比則上漲0.4%,進口價格指數則上漲0.9%;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呈現上漲3.1%,進口價格指數則成長9.4%。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11月12日
A:依據瑞士巴賽爾鐘錶珠寶展(BaselWorld)主辦單位(MCH Group AG)於本(12)日發佈之新聞稿指出,該集團鑒於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仍不穩定,因此決定不舉辦明(2022)年3月31日至4月4日的「2022年巴塞爾國際鐘錶珠寶展」。 MCH集團執行長Mr. Beat Zwahlen表示,將與鐘錶及珠寶相關廠商密切討論後,再決定後續展覽模式及舉辦時間等。 資料來源: MCH Group AG 日期: 2021年11月12日
A:出處:Dutch News, 2021/11/1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11月11日新冠病毒單日確診案例創歷史新高,達 16,324 例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11月11日新冠病毒單日確診案例創新高,達 16,324 例,不僅較11月10日的12,713例暴增3,611例,亦打破2020年 12 月 20 日歷史紀錄( 12,997例)。 7 天平均值亦創新高,由先前的9,415 例增至 12,319例。 感染新冠病毒住院人數為1,699人,比11月10日增加52人,其中重症加護病房為330人。 一般預計荷蘭政府將於11月12日晚間宣佈額外的、更嚴格的疫情封鎖措施。此外,未來新冠通行證亦可能僅採認有疫苗接種證明或近期感染後康復證明的兩類人,而將24小時內有效的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排除在外。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媒體Ansa本(2021)年11月10日報導,歐盟於近日公布秋季經濟預測報告指出,鑒於義大利本年上半年經濟表現良好,預料將持續維持成長動能,因此調升本年經濟成長率預期至6.2%(夏季報告預期為5%),並預估2022年經濟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經濟成長率約為4.3%。另一方面,受惠於經濟成長以及相關疫情補助措施解除後,義大利政府債務與GDP比率預料可自2020年的155.6%下降至2023年的151.0% 歐盟經濟執委Paolo Gentiloni指出,總額7,500億歐元的歐盟疫情復甦基金將在未來幾年為歐盟整體貢獻1.5%經濟成長率,而在整體環境復甦下,將連帶提升勞動就業,預計本年歐盟整體失業率約為6.5%,至於本年通膨率則約為2.4%,2022年略降至2.2%。 然而儘管整體經濟情勢樂觀,近期天然氣及電力價格大漲、供應鏈危機、缺工等情形仍可能減緩短期成長動能,且部分國家疫苗施打率較低恐會面臨較高經濟下滑風險。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10)年11月11日報導,歐盟執委會認為即便短期內會出現些許不利經濟成長的因素,但繼上半年度的反彈,內需持續支撐經濟成長,義國經濟仍具繼續擴張的潛力,因此分別上調對義今明(111)兩年經濟預測,由夏季預測之5%及4.2%調升為6.2%及4.3%,並預估義國經濟於明年年中前應可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此外,受益於經濟復甦及存流量關係(Stock-flow)有效改善,除推斷義國公債占GDP比自2020年至2023年間可由155.6%循序下降至151.0%外,亦預測今明兩年將分別為154.4%及151.4%。而義國赤字占GDP比在2020年上升至9.6%後,受惠於經濟復甦成長及相關疫情補助緊急措施解除,預計本年可稍降至9.4%,明後(112)年則將大幅度降為 5.8%及4.3%。 至於物價方面,今明兩年歐元區通膨率預估分別將為2.4%及2.2%,後年則將驟降為1.4%,反觀歐盟會員國物價表現則較差,預估2021年至2023年的通貨膨脹率將分別為 2.6%、2.5%及1.6%。
A:根據冰島新聞媒體於11月10日報導,冰島衛生部長上周宣布為期4週的新限制至12 月 8 日, 自11月10日開始實施,此次防疫對所有集會上限降至 500 人。若舉辦多達 1,500 人的活動必須記錄所有與會者的姓名、電話號碼及出示陰性檢測, 並在不能遵守一米社交距離規則的地方必須配戴口罩。 酒吧、俱樂部和其他有執照的場所的營業時間必須在午夜關門。
A:汶萊首相署部長兼第二財政和經濟部長阿旺莫哈末阿明 (Dr. Awang Mohd Amin Liew Abdullah)頃發布消息稱,一旦汶萊80%人口完成疫苗接種後,在疫情轉向地方流行病(Endemic)階段後允許航空旅行。儘管如此,汶萊在地方流行病階段尚未開放陸路邊境旅行。 汶萊航空邊境旅行的開放取決於該國在過渡階段對新冠疫情的數據評估。汶萊民眾受勸導仍須維持標準作業程序(SOP)規定。 與此同時,隨著印尼和南亞國家(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恢復可進入汶萊,汶萊內政部長 Dr. Awang Abu Bakar Apong 表示,許多前述國家的勞工已進入汶萊,尤其是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聘請的外勞。自 11 月 1 日至 9 日間,約有 119 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勞工透過南亞國家和印尼的入境旅行許可證進入汶萊,其中33 名從事其他基本服務,85 名則從事民間服務。汶萊政府的目標是允許來自南亞和印尼的基本勞工在過渡階段營運恢復後協助汶萊拓展業務活動。其他領域如餐館的廚師和住宅的家庭女傭亦開放聘請外籍勞工。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頃出席檳城州發展機構(Penang Development Corp.)與國內大型企業簽署土地購買合約儀式時表示,該州政府正準備收購更多土地作為工業發展用地,並吸引更多國內外廠商進駐。檳城州政府前述措施,將讓已在該州投資的跨國企業、國內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持續創造生產與就業機會,並為檳城州乃至全國人民帶來更多益處。 過去50年以來,檳城州發展機構透過收購更多土地並將其發展為工業園區,以吸引更多投資人進駐,進而帶動檳城州經濟發展,該機構迄今已成功開發9個工業園區,這尚未包括民間所開發的工業園區。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統計數據顯示,該州2021年上半年製造業投資金額為12.86億馬幣(約3.1億美元);其中國內投資為1.69億美元(占54.52%);外人直接投資額為1.41億美元(占該州總投資額45.48%);次於吉打州(102.55億美元)、雪蘭莪州(11.18億美元)、沙巴州(10.51億美元) 、霹靂州(9.78億美元)、柔佛州(9.09億美元)、馬六甲州(8.36億美元)及砂拉越州(3.55億馬幣),為該國第八大熱門投資地點。電子與電機產品為檳城州最大投資領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家復甦理事會主席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主持第五次會議後表示,該理事會建議馬國政府最遲於明(2022)年元月1日前開放邊境讓外國遊客入境,以讓國家經濟加速復甦,尤其最受新冠疫情衝擊的旅遊業。 旅遊業已因新冠疫情衝擊損失900億馬幣(約216.95億美元),由於部分先進國家,例如德國、英國、美國、瑞士等的疫苗接種率很高,應開放讓這類國家的遊客前來馬國,並建議明年開放邊境讓外國遊客來馬國觀光。此外,馬國新冠疫苗接種率也很高,開放邊境後,可擬定標準作業程序(SOP)。 目前在印尼進行官式訪問的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和印尼總統佐科威聯合宣布,兩國將自2022年初落實「旅遊走廊協議」(TCA)或「接種者旅遊通道計畫」(Vaccinated Travel Pass,簡稱VTL),在馬、印兩國之間落實旅遊走廊措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馬國首相署經濟策劃局(EPU)刻正制定國家能源政策,以確保國家電力供應能滿足電動車使用者,以及工業領域和家庭的需求。國家能源的使用須朝電動車或節能車取代燃油車(ICE)的方向前進。 馬國政府現在所採取的措施包括鼓勵生產和組裝涵蓋電力和混合的節能車。經濟策劃局正在制定國家能源政策,以確保供應充足和過渡至節能車,以及必需謹慎應對電動車產業。 阿茲敏部長續稱,馬國政府需制定策略,以吸引投資,尤其與「國家投資願景」(NIA)契合的車輛組裝或電動車產業。馬國內閣係於本(2021)年4月批准「國家投資願景」政策,以振興馬國投資環境,盼吸引高科技和優質投資進駐馬國, 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與NIA相符,韓國SK Nexilis公司計劃投資42.4億馬幣(約10.2億美元),在馬國沙巴州(Sabah State)亞庇工業園區(Kota Kinabalu Industrial Park)興建電動車(EV)電池用銅箔(copper foil)製造廠,將有助吸引更多投資人參與馬國電動車生產供應鏈,從而使馬國成為利基應用的高精密度及高品質銅箔的生產樞紐。 阿茲敏部長表示,電動車產業的成功發展不僅需政府政策的支持,亦需要民營部門的支持。在環境暨水利部下設有馬國綠色技術和氣候變化中心,它與數個民間團體一起研究包括充電站在內的新基礎設施。 馬國貿工部於出訪德國、法國及英國期間會晤數家正在引入電動車技術並將成為馬國未來潛在合作夥伴的主要汽車製造商;其中一家企業已決定將進駐吉打州莪崙(Gurun)投資,這將使馬國有機會參與目前廣泛使用的精密工程和綠色技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中國國藥集團子公司與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投入1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將在新加坡本地設廠進行冠病疫苗無菌灌封,工廠預計明年底完工,目標每年可生產三億劑疫苗,分銷至全球30多個國家。 國藥集團子公司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於11月11日透過視訊,舉行成立合資公司的簽約儀式。國藥集團和英諾醫藥集團股東柏嘉金融的代表也出席儀式。這家新合資公司將會在疫苗註冊上市和銷售、分包裝生產、聯合研發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其中,合資公司將率先在新加坡投資建設無菌灌封(fill and finish)設施,預計明年年底前建成,屆時該工廠將會成為國藥疫苗在東南亞的首個冠病疫苗無菌灌封設施。工廠選址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具體位置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公佈。 英諾醫療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負責人師郡徽透露,雙方是在經過5個月商談後確定在本地設廠,每年最多能完成3億劑疫苗的無菌灌封,疫苗預計將會分銷至全球30多個國家。工廠是合資公司的第一步,之後也將繼續探討加深合作,開設更多研發和生產設施。英諾醫療集團先前已和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包括協助本地規模較小的診所引入國藥疫苗。
A: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新加坡傢俱工業理事會以及新加坡綠色建築理事會本(2021)年11月11日宣佈組成群策群力行動聯盟,以推動各領域業者把握綠色經濟新商機,攜手創造和改善永續空間。該行動聯盟將為率先採用綠色方案業者提供獎勵、協助中小企業採購預先批准的永續綠色方案,以及建立能源領域人才團隊。 過去一年,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就永續生態與新商機的議題與100多個利益相關者展開諮詢,隨後制定政策提議書,在能源效率方案、善用數據、因應不斷擴大的環保材料、產品和流程的市場需求,以及再循環等四大方面提出10項建議。 亞洲能源消耗量預計至2035年將增加至全球消耗量的56%,節能方案將是推動永續經濟成長的一大關鍵。依據上述政策提議書,新加坡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可把握相關新商機,藉此將能源方案帶至海外市場。若要轉型成為更環保的公司,則可善用數位數據方案。 目前部份用以優化運作和組織流程的方案可同樣用於推動永續綠化,例如,改用電子文件、車隊追蹤和管理軟體,除了能更有效載送貨物,也能降低碳足跡。但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常面臨永續框架和標準繁多、方案複雜且昂貴的情況。上述提議書指出,星國政府除目前提供優先批准的數位方案協助中小企業提升數位能力,也應制定中小企業可輕易採納的綠色方案,應清楚制定針對個別產業的永續目標,並闡明最合適的監測和報告框架。 目前新加坡尚無針對能源領域的專業課程,員工僅具備一般工程知識,或需要接受大量在職培訓。為了確保星國專業人才足以因應日益擴大的能源市場,提議書建議,業界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更多相關課程與實習機會。 此外,上述行動聯盟也將率先推動較環保低碳材料在室內空間的供應和採用,並希望研究、提議、試行有關室內空氣品質的指導原則,以及推出如何使室內空氣污染物較低的指南。
A: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11月11日在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發表演說時表示,中小企業佔APEC經濟體中所有企業的97%,並且僱用了一半以上的員工,但這些企業大多沒有為數位化做好準備。李顯龍總理認為,APEC成員須幫助這些企業和員工實現數位轉型。針對如何抓住數位轉型機遇提出了三個建議,包括:(1)推進國內經濟的數位轉型讓員工為數位時代做好準備;(2)加深區域數位領域經濟的一體化,以及(3)在全球範圍內採用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來管理數位轉型過程。 李顯龍表示,人們需要對未來的數位框架進行更大的投資,包括數位身份證、數位支付解決方案、數據的交換和授權等,此類對數位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加速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各經濟體也須幫助員工適應數位經濟,因為數位經濟對低技術工人和跟不上數位步伐的人們具有顛覆性,所以在員工身上投資至關重要,包括透過終身學習和延續教育,讓員工具備競爭力。 李顯龍強調,促進經濟一體化是APEC機制建立的最初目的,各經濟體繼續透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朝著亞太自由貿易區願景邁進,進度令人鼓舞。李顯龍認為,接下來這類願景應該擴展到數位領域,而後由新加坡、智利和紐西蘭組成的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可以是構建更大區域或全球架構的基礎,APEC成員應努力達致區域數位經濟協議或者夥伴關係協議。
A: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11月11日透過預錄影片的方式,在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APEC CEO Summit)有關數位機遇的討論會上發表演說。李顯龍指出,作為各經濟體展開對話和影響貿易政策的重要論壇,APEC已經在跨境貿易數位化、推廣電子商務、促進數位服務的流動以及透過創新數位方案獲取投資價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李顯龍指出,APEC促進了境內和跨境商品與服務的自由貿易,也改善了投資環境和釐清知識產權的規則,但這個機制應該將視角擴大到數位化領域,因為那是貿易自由化的下一個前端領域。李顯龍認為,想要讓數位貿易蓬勃發展,就必須保持和加強開放、自由與包容的環境。APEC經濟體在此方面可以起帶頭作用,並與世界其他地區合作,因為歸根結底,數位包容性社區是一項全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和各行各業的攜手努力。 李顯龍希望參加本次企業領袖高峰會的商界領袖、企業家和代表繼續向各自的政府倡導經濟一體化和數位轉型,並期待和大家合作,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具堅韌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數位未來。
A:商務部於2021年11月9日發布第18/2021號進出口相關公告,新增自國外輸入須申請進口許可證之3,070項貨品稅則號列(HS.Code)清單,以振興疫情後停滯的經濟、規範國家進出口程序,及控制進口貨物的外幣使用。 上列公告根據2017年緬甸海關稅則(2017 Customs Tariff of Myanmar),新增1,428項貨品(稅則號6碼)或3,070項貨品(稅則號10碼),包括電器、食品、化妝品及消費品、紙及建材等,自2022年1月1日起須申請進口許可證。商務部曾於2020年10月22日的第68/2020號公告中,宣布稅則號列10碼之3,931項貨品須申請進口許可證,此次再新增3,070項,合計7,001項貨品,不論從海運、航運及邊境進口,須自2022年1月1日起依規定申請進口許可證後方允許進口。並聲明新增之3,070項貨品的稅則號清單,將按照進出口法再發布公告。詳細稅則號列清單可參考商務部官網 (https://www.commerce.gov.mm/sites/default/files/Bulletin%20%2818-2021%29_0.pdf)。
A:伊洛瓦底電子報報導,據寶石交易商透露,緬甸政府準備於本年12月在首都奈比都舉辦寶石展售會。這將是自軍方2月份接管政權以來,緬甸第2次舉行寶石交易,上次是在4月份舉行的。通常寶石展售會在3月及9月舉行,是緬甸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展會上的銷售額最高可獲得40%的稅收。由於國際制裁,緬甸政府資金緊張,舉行寶石展售會是取得急需收入的一種方式。 據緬甸政府官方媒體報導,4月份的展售會為緬甸政府賺取335億緬幣(約合1,800萬美元)。該展售會於4月1日至10日舉行,317件珍珠全部售罄、2,148件玉石中的1,955件已售罄,199件中的52件珠寶已售罄。奈比都的一名寶石交易商表示,下一屆寶石展售會將於12月10日舉行,軍方所有的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MEHL)及其附屬寶石公司將參加。此次展售會在奈比都Zabuthiri鎮Mani Yadana玉廳舉行,將拍賣約650件珍貴寶石。首都的消息人士稱,緬甸政府已經為受邀的寶石商安排10家飯店,也加強玉廳附近的安全措施。
A:路透社報導,挪威Telenor公司擬出售電信業務給黎巴嫩M1公司並退出緬甸的計畫,因緬甸政府傾向至少由一家當地公司取得部分所有權而暫停。Telenor是緬甸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今年7月宣佈將其當地業務以1.0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M1集團。據報導,由黎巴嫩總理Najib Mikati家族擁有的投資公司M1正在與包括Shwe Byain Phyu集團在內的緬甸公司進行談判,並表示對緬甸的石油及寶石開採方面有興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Shwebo Pawsanmhwe種植者及出口商協會(MSPGEA)表示,協會從實皆省Shwebo區的Shwebo、Wetlet、Khin-U、Ye-U、Taze及Dabayin以及Kanbalu區的Kanbalu鎮的當地農民,隨機採集的稻穀及食米樣品後,送往泰國Bureau Veritas實驗室。這些樣品保存在協會的辦事處,收到化驗結果後,將通知相關鄉鎮。該協會係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成立,不涉及交易。 MSPGEA在GRET 緬甸與法國的支持下,致力為Shwebo Pawsan取得國際認可的產品地理標示(GI)。Pawsan稻穀過去只在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區種植,現在則遍及全國各地,年栽植面積約有130萬英畝,收穫則因地區及季節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