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紐國出口略為成長: 1. 較去年同期成長貨品:乳製品出口增加12%;林木產品出口成長26%;鋁及其產品出口增加103%;酪蛋白出口成長88%。 2. 較去年同期衰退貨品:原油出口減少100%;食物殘渣廢物和飼料出口減少38%。 3. 對全球出口成長8.5%,對中國出口增加25%,對澳洲出口減少13%,對美國出口成長11%,對歐盟成長22%,對日本出口增加3.5%,對韓國成長12.7%,對新加坡出口增加1.9%,對我國出口減少1.5%,我為紐第7大出口市場。 二、紐國進口明顯增加: 1. 較去年同期成長貨品:汽車及零件進口成長194%;汽油產品進口增加68%;機械設備進口增加34%。 2. 較去年同期衰退貨品:食物殘渣廢物和飼料進口下降30%;化學產品進口減少35%。 3. 自全球進口成長31%,自中國進口增加9.4%,自歐盟進口成長28%,自澳洲進口成長23%,自美國進口增加34%,對日本進口大幅成長103%,對韓國進口增加39.5%,對新加坡成長69.8%,自我國進口成長31.4%,我為紐國第16大進口來源。
A:市調公司Wards Intelligence表示,2021上半年電動車銷售量較2020年同期成長2倍,遠高於同期汽車總銷售量成長29%。Motor Intelligence指出至本年6月,特斯拉的全美銷售量增加78%,暢銷車種是Model Y休旅車。福特及福斯等汽車業者亦分別推出新款電動車型Mustang Mach-E休旅車及ID.4。 業界預估,汽車製造商在未來5年將投資3,30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持久的電池續航力、多樣化設計及價格係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但價昂加上充電不易則是隱憂。 美國電動車市場仍落後中國及歐洲,拜登總統的基礎建設計劃將投資興建充電站及提供消費者獎勵措施,以提高購買電動車之意願;Stellantis執行長表示是否選擇電動車將取決於法規及消費者意識,隨著汽車排放標準愈趨嚴格,電動車銷量將快速成長;今年6月一份市調顯示,37%美國受訪者表示考慮電動車,遠高於上年的22%
A:Tesla創辦人Elon Musk 日前推文表示計畫將Tesla之超級充電站網絡開放給他廠電動車使用。Tesla遍布全球之快速充電網絡估計擁有2.5萬座充電站,占有極大的競爭優勢。其他車商則採取聯盟或投資新創公司以茲抗衡。 德國交通部長上月曾表示正嘗試說服Tesla開放充電站供他廠使用。美國拜登總統的基礎建設計畫中亦提出75億美元在全美各地興建充電站。 充電站廠商如Blink Charging、 EVgo Inc 、 ChargePoint Holdings Inc 和福斯公司旗下的Electrify America正在全美各地興建充電站,可望激勵消費者購買慾望,並提供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對抗Tesla的最佳武器。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經濟面對低成長及高失業率之情勢,加上又受到新冠疫情之衝擊,對約旦服務業、旅遊收入及旅遊業產生特別深遠之影響,2020年約旦經濟下跌1.6%。此為30年來約旦經濟首次出現經濟成長下跌,然卻是 2020年全球經濟下跌最少國家之一。此歸因於政府龐大之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以及針對貧困與弱勢家庭之資金支援,總計約佔GDP之10.5%。加上石油進口成本大幅下降,抵消約旦經濟損失。 世界銀行Mashreq區域主任Saroj Kumar Jha表示,雖然約旦推動疫苗接種,但疫情流行不確定性以及全球不均衡復甦,可能會減緩服務與旅遊等密切接觸型產業之復甦,預計約旦經濟將逐步復甦,預估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1.4%。約旦政府透過及時之補助方案,為受影響產業及弱勢工人減輕危機之影響,惟挑戰依然存在。世界銀行正在支援約旦,刺激就業機會,並尋求恢復永續之綠色與氣候。今後,約旦需要推動一系列有利於投資之改革,以支援經濟復甦。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障礙促成了聯合國的穩步增長。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aadia Refaqat表示,當前的危機提供一個更好地重建機會,約旦需要推動有感之改革,改善投資環境,為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機會作出貢獻。世界銀行推出之2021年春季正義與平等運動包含兩個特別主題:第一個研究新冠疫情對約旦企業之影響,封鎖措施對消費者需求之衝擊,導致企業倒閉,尤其在服務業。儘管約旦公司已經推出新產品並採用數位科技,但轉型的速度太慢。第二個重點是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之影響。新冠疫情對整個區域之貧窮人口與經濟影響不成比例,擴大國家之間業已存在之不平等,此可能帶來長期不良發展後果。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7月24日新增485例,截至24晚,累計確診763,922例,死亡9,948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92%。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本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3,426,522人登記接受冠狀病毒疫苗,共有2,757,973人接受第一劑疫苗,1,990,980人接受第二劑疫苗。 根據報導,衛生部需部於本年7月25日起開放12歲以上者接種疫苗,18歲以下者,並以輝瑞疫苗為施打首選,無需事先預約。
A:在新能源中,氫能源逐漸受到青睞。部分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 感到威脅,但許多國家卻看到氫能源的潛力及對能源轉型的價 值。例如德國、日本和挪威已開始進行氫能源計劃。然而當這 項技術尚未證明其價值時,專家懷疑此時貿然進行大規模投資 是否有意義。 首先,氫能源對於某些行業,如化工、鋼鐵和煉油廠,和運輸 (例如重型、船舶和飛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太陽 能和風能等供給不穩定的新能源,專家亦肯定氫能可扮演的輔 助角色,氫能源的儲存特性使其成為可跨洲運送交易之商品。 但即使優點不少,其使用性仍受到侷限。 氫能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和轉化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在電解過程 中大約 20-25% 的能量流失,另外 50%則在轉化過程中耗損 ,導致其整體效能僅有 35%。不過隨著技術進步,未來的轉 換過程將更有效益、成本更低。但在這同時替代能源儲存技術 和電池也會變得更容易。 儘管如此,能源公司、投資人及政府決策者仍大規模啟動氫能 源計畫。網路公司Recharge 曾在2020 年 12 月公佈全球大規 模的氫能計畫清單。當時13 個進行中計畫預定在 2030 年前 增加 50 GW電力。但六個月後,該計畫清單可提供的電力已增 加到 207 GW。 四個主要因素將降低氫能成本 首先,大規模生產將導致生產成本降低。其次,由於投資再生 能源有利可圖,意味著金融機構將加強投資此一技術。第三, 工業化國家強烈支持減碳,進而增強對氫能支持的力道。最後 ,風能和太陽能大規模成長將提供可用於電解過程的廉價電力 。 氫能在歐洲與東亞極受重視,主要是因為1973 年的石油危機 ,導致西方國家寧願在北海開發成本昂貴但來源穩定的資源。 當地即可生產的氫能即符合了此一優點。氫能是減少政治依賴 性同時加強地方經濟的最好機會。 儘管如此,能否達到此一目標仍是個未知數。創建全新的市場 往往伴隨著一連串挑戰。首先,各國政府制訂的目標門檻過高 ,只有長期承諾和投入資金才能實現。其次,要解決先有雞還 是先有蛋的困境:擴大生產和需求之規模以創造市場。
A:相關背景: USMCA汽車原產地「調高規定」(roll-up provision)要求汽車「核心零件(core parts)」(如引擎)75%須在北美生產;汽車「主要零件(principle parts)」(如輪胎) 70%須在北美生產。 墨西哥認為,若汽車零件符合上述要求(例如引擎價值75%北美生產),而該零件裝入其他汽車部分時,該零件可視為「全部」北美生產,墨國並表示此為USMCA協商時美墨加三方所同意之彈性。 美國則採取較嚴格解釋,即使汽車零件符合「調高規定」,該零件裝入其他汽車部分時,該零件「北美區外價值」(例如25%)仍須以區外價值計算。 媒體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大使於本(7)月22日與墨國經濟部長Tatiana Clouthier會晤後,雙方就USMCA汽車原產地規定解釋仍有分歧: 戴琪大使於本月22日與墨國C部長會晤,戴琪大使強調美國將確保USMCA完整執行(full implementation),包括汽車原產地規定、墨國勞工改革。 墨國C部長於本月23日表示,墨方認為USMCA汽車原產地規定並未依照當初協定協商共識進行解釋。部分美國企業者亦同意,美國對汽車原產地之解釋並未依照諮商共識。 墨國經濟部次長Luz María de la Mora Sánchez於23日亦表示,美墨對於上述規定解釋分歧將影響廠商遵守「區域價值含量」要求,美方解釋對於墨國或北美汽車產業並無幫助,墨國就此分歧已與美方溝通相當期間,墨方亦與汽車產業合作提出協商共識之相關證據。
A:Uber於2021年7月23日宣布旗下貨運部門Uber Freight將以 22.5 億美元向美國私募基金TPG Capital收購總部位於德州Frisco市的物流科技公司Transplace。 Transplace在達拉斯擁有240名員工,業務範圍涵蓋美、墨和加拿大,管理超過110億美元的貨運業務,為全球最大的運輸管理和物流科技平台之一。 Uber貨運主管表示,收購Transplace能夠優化運輸,解決未能充分利用貨櫃空間等問題。將加速Uber貨運業務盡速邁向盈利,預計在2022年底達到平衡。這筆交易將以母公司Uber的普通股支付7.5 億美元,其餘以現金支付。 Uber Freight於2017年成立,近年來在德州積極拓展業務。目前該公司在達拉斯的人力約15%投注於Uber Freight業務。Uber為因應疫情,已縮減在達拉斯Deep Ellum的辦公室業務。
A:2019年Uber計畫在達拉斯成立僅次於舊金山總部的行政中心,並與當地政府達成約3600萬美元的補助和減稅協議。Uber原規劃在達拉斯Deep Ellum辦公室僱用3千名員工,支付平均10萬美元以上之年薪。 但受到疫情影響,此一計畫大幅縮水。Uber現僅計劃僱用500名員工。且該公司稱,現已約有200名員工。Uber表示未來將集中在原有的行動與交貨等核心業務。Uber原擬在達拉斯發展的空中計程車(Uber Elevate)和自駕業務現也已暫停。 Uber和州郡市政府的經濟獎勵協議亦將終止。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1年7月26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7)月26日以「史瓦帝尼創業成本第2高」(Starting business 2nd most expensive)為題,表示史瓦帝尼之創業成本暨設立公司成本約422.58 美元(約6,272.81史鍰),係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中第2高,僅次納米比亞(約6 622.38史鍰)。 該報導引用globaleconomy.com報告之統計數據指出,史國創業成本,包括公司設立登記之批准、執照許可等行政費係SACU五國中第2高,達422.58美元,僅次納米比亞446.13美元;賴索托為85.46美元、波札納40.44美元、南非12.66美元。該報導亦指出非洲設立公司成本最高之國家係赤道幾內亞2,322美元。非洲約有12個國家之設立公司成本費用低於100美元,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及南非等。在盧旺達設立註冊公司雖免費,惟僅有2年;倘若聘請律師協助辦理獨資企業所涉及之企業名稱註冊、公司組織章程等,則聘請律師費用約1,500史鍰至3,000史鍰(約100美元至200美元)。另分析家指出,公司創立之成本仍相對便宜,一旦企業家成功,企業所創造之就業、財富及稅收之收益則遠大該項成本之支出。針對上述創立公司之成本統計資料,史國商工及貿易部長庫馬羅(Manqoba Khumalo)回應表示,尚未看到 該份報告,未予詳論。
A:據法媒LCI報導,法國參議院於本(7)月24日至25日對旨揭法案進行審議,以199票支持對123票反對之結果通過修訂版法案,並於25日晚間與國民議會召開兩院聯合委員會(commission mixte paritaire)會議,已就雙方歧見進行協商並取得共識。此版本法案於本年8月初生效前,尚須送交憲法委員會(Conseil Constitutionnel)審查。 上述協商版本法案修訂要點包括: (一)將12歲至17歲民眾之健康護照(pass sanitaire)制度實施日期延後至本年9月30日; (二)未持有健康護照或未施打疫苗之員工或醫療、長照機構等人員改以停薪取代解僱; (三)確診者之隔離情形應由社會保險負責管控,必要時由執法單位介入,且初犯不罰; (四)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之實施期限未採原法案規劃之本年12月31日,提前至11月15日; (五)進入大型商場不再強制出示健康護照; (六)室內50人之定義不再依據該場所的容納空間,而是實際接客量(例如可容納300人之電影院,若自我規範僅限售49張票,則不適用出示健康護照之準據); (七)若30天內有違反紀錄超過3次,即構成不法行為,可課9,000歐元罰款及科以1年徒刑; (八)本項法案亦適用於國際觀光客。 另據法媒Les Echos報導,據法國內政部統計,本月24日全國共有16萬1,000人參與示威遊行,反對擴大實施健康護照制度及強制施打疫苗,理由多為質疑疫苗安全性及政府過度干涉人民自由。其中在巴黎發生3場示威活動,抗議者計1萬1,000人,因群情激憤導致場面一度失控,警方隨即以催淚瓦斯及水柱強制驅離。 法國總統馬克洪繼本月12日強調政府的策略選擇很簡單:「對不接受疫苗者給予限制,而非所有人」後,25日再度呼籲國人儘速施打疫苗,並嚴厲指責反對者之不負責任及自私行為,稱影響別人免於感染的自由,並非自由的真諦。據Ipsos/Sopra Steria市場調查機構數據,巴黎地區約有五分之三民眾支持擴大健康護照制度,更有高達十分之七贊成醫護人員施打疫苗。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支持政府防疫政策,反對聲浪雖大但仍為少數。
A:根據法媒Le Figaro報導,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本(7)月21日指出,其於本(2021)年5月至6月對國內6,104家員工數250人以內之中小企業進行調查,約有四分之三受訪者(不包含旅遊業)對前景抱持樂觀態度,認為應可於明(2022)年回復新冠疫情前之經營情形,其中更有37%表示目前已達到疫前水準。 Bpifrance前景研究單位主管Philippe Mutricy指出,法國產業營運帶動經濟復甦,貿易表現亦顯良好,惟旅遊業仍顯低迷。此次受調企業預估本年營業額將較去年成長2.8%,旅遊業則將下降11%。受調者中,有16%企業規劃擴大員工聘僱計畫,尤其是貿易與營造業,7%企業則取消招募(相較2020年之15%已見好轉)。此外,有75%企業表示難以聘得員工,此比率較去年成長10個百分點,已接近疫前之81%。 尚未恢復疫前水準之企業於後續數月將面臨考驗,因政府援助措施擬逐步退場,須由國家保證貸款(PGE)提供資金緩衝。前述受調者中,申請PGE之企業有57%表示其貸款使用不到半數,4%擔憂無力償還,旅遊業還款困難之比率更高,達7%。 本組認為,目前法國政府推動擴大實施健康護照(pass sanitaire)制度,主要目的係盼透過全面施打疫苗取代封城,避免影響經濟活動。因此,即便法國已因Delta病毒迅速擴散而進入第4波疫情,再度封城之可能性偏低,且已部分開放國外旅客觀光。擴大實施健康護照制度短期內或許將影響部分商家營運,然相較於封城仍屬利大於弊。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2021年7月24日引述「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報告,2021上半年奧地利新創企業募資達5.18億歐元,創歷史新高,約為2020年全年2.12億歐元之2.4倍,2021上半年奧國共有37家新創企業募得資金。 2021上半年奧國新創企業單筆募資款項前3家企業,依次為:最大筆投資2.05億歐元流向線上補習平台「GoStudent」;其次為1.41億歐元投資至加密貨幣交易平台「Bitpanda」;排行第3為為2,900萬歐元投資寵物追蹤軟體公司「Traactive」。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1年7月26日報導,奧地利國鐵(OBB)史上最大招標案之一,包括:270輛75公尺長電聯車組(EMU),以及270輛100公尺長電聯車組,自2021年6月11日第1次流標後,經多次延長決標日期,迄今仍未有業者得標。 奧國國鐵原與加商「龐巴迪運輸集團」(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簽訂採購「Talent 3」電聯車車廂合約,並擬於2019年接收新車,惟因該型車迄今尚未獲得歐洲鐵路局(ERA)核准,導致奧國國鐵電聯車車組更換延滯。奧媒推估,旨揭標案或許透露奧國國鐵已經放棄與龐巴迪之採購合約,另起爐灶。 奧媒指出,旨揭標案所訂規格最重要者有2點,其一:供應商必須證明競標電聯車型在歐洲已有行駛兩年以上之紀錄,而非原型車;其二,供應商年營收額至少5億歐元。目前符合前揭條件之供應商不多,其中以德商西門子及瑞士Stadler Rail較有希望。另捷克Škoda集團及中企因未能完全符合標案規格,所以基本上已被排除在外。
A: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新聞報」(Salzburger Nachrichten)2021年7月23日報導,奧地利摩托車製造商Pierer Mobility Group與保加利亞自行車製造商Maxcom簽署協議,將共同出資4,000萬歐元成立合資企業,於保國第2大城Plovdiv經濟園區Trakia設廠生產電動自行車,新廠占地13萬平方公尺,預計2023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年產量可達350,000輛。 Pierer Mobility Group總部設於奧國上奧地利邦Wels,集團股票在瑞士證劵交易所上市,旗下擁有3個國際知名摩托車品牌,包括:KTM Mororad、HUSQVARNA Motorcycles及GASGAS等,產品區隔皆為高檔摩托車市場。近年由於電動自行車在歐洲大受歡迎,Pierer Mobility集團亦以HUSQVARNA、R Raymon及GASGAS等3個品牌推出電動自行車,而Maxcom為該集團E-Bike OEM協力廠商。 Maxcom於1996年在Plovdiv市設立,所生產之自行車於2001正式進入歐盟市場,目前95%銷往歐盟各國。Maxcom廠房占地40,000平方公尺,年產自行車逾400,000輛,除以自有品牌「Sprint」與「Schokblaze」行銷外,亦為合作夥伴提供B2C及OEM服務。
A:依據奧媒「ORF」2021年7月23日報導,奧地利和加拿大合資之汽車製造大廠Magna集團與瑞典汽車輔助駕駛系統供應商Veoneer達成併購協議,Magna將以每股31.25美元收購Veoneer所有股權,總收購金額達38億美元。本案已向監管機關申請審查,預計2021年底前可完成購併程序。 Magna首席執行官Swamy Kotagiri表示,Veoneer為Magna重要合作夥伴,該公司開發之汽車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居全球領導地位。此次購併案對買賣雙方皆有助益,Magna可藉Veoneer遍布全球之客戶群及獨特技術擴展市場(尤其是亞州市場),而Veoneer將受益於Magna集團龐大資金後援,以及其豐沛軟體及系統開發人才。 奧媒指出,Veoneer於2021年初與高通簽署協議,包括合作發展更先進之駕駛輔助系統,以及協力改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根據協議,高通將提供Snapdragon Rid之駕駛輔助系統、自駕系統晶片(SoC)等協助Veoneer開發下一代感知與駕駛辨識軟體系統。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Uludag蔬果出口商協會副會長Senih Yazgan表示,因歐洲國家需求強勁,土耳其去(2020)年疫情期間對外出口蔬果上揚,較2019年增加26%,收益自12億美元上升至15億美元。 Y副會長表示,土耳其本(2021)年上半年蔬果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25%,且上升趨勢持續;渠指出土耳其本年上半年對歐洲市場出口蔬果維持動能,對俄羅斯出口亦很強勁,惟因失誤失去遠東市場。 Y副會長表示,土耳其蔬果出口之主要品項為柑橘類水果,另番茄對俄羅斯市場特別重要,其他重要品項包括櫻桃、橄欖及橄欖產品;渠認為本地廠商需透過有助於提高品質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策略開拓海外市場。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6 Biznes Polska 歐盟太空計劃署 (EU Space Program Agency;EUSPA) 執行董事Rodrigo da Costa 表示,波蘭公司將有機會參與在運作及服務提供領域以及最終應用領域之太空技術開發。最好的公司將可獲得資金及技術支持,並將協助與投資者建立聯繫。波蘭太空產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強大的專業化正在興起,包括太空醫學(space medicine)、機器人技術(robotics)及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 太空產業—包括波蘭公司在內—是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部門之一。據估計,波蘭有 150至200家企業在該領域營運業務。其中有一些是新創企業,但也有一些公司運作的組織層次高,技術成果豐碩,發起更大規模的商業活動。 波蘭加入歐洲太空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對波蘭太空部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會費將可轉化為國內公司的訂單。此外,歐盟執委會正在投資開發太空計畫,這也是哥白尼(Copernicus)--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地球觀測衛星星座--及伽利略(Galileo)--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計畫的資金來源。波蘭研究機構還參與歐洲研發基金—Horizon 2020及Horizon Europe 2021-2027,這些機構將能夠從中獲得研究及創新資金。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設立的歐洲國防基金(European Defense Fund)也啟動,其目的是協調及支持會員國的投資,包括自主進入太空及持續觀測地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6 Polish News Bulletin, biznes.interia.pl 據報導,波蘭建築業短缺約6萬人。隨著赤字加深,投資執行出現嚴重延誤。據Puls Biznesu日報稱,Budimex公司是該國最大的公路、鐵路及航空基礎設施以及文化、能源、工業及環境建設的承包商之一,一直深受員工短缺問題的困擾。 Budimex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兼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主管 Cezary Mączka 在接受Puls Biznesu日報採訪時表示,最嚴重的短缺出現在與電信、鐵路、電力工程及水利工程相關的部門。據 Budimex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稱,缺工問題在波蘭東部及北部最為嚴重,大型基礎設施合約增加最多。Puls Biznesu日報稱,據估計,整個建築行業約短缺60,000名工人。 另一方面,建築專家 Mariusz Okuń指出,在他2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從未遇到過該行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Mariusz Okuń向Puls Biznesu日報表示,儘管建築行業的薪水不錯並且還在增加,但各個級別的人手都短缺。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23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財政部長Tadeusz Kościński於7月26日週一表示,作為波蘭新政計劃(Poland New Deal)一部分的賦稅法案已經準備就緒,其中將包括免稅額上限提高到30,000波幣(6,532 歐元)。 Kościński部長表示,該法案如果獲得通過,將意味著波蘭900萬公民將不再需要支付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 ; PIT),他們的口袋裡將增加有90億波幣(19.6億歐元)。此外,從明年開始,企業家將按照與員工相同的條件支付健康保險費。Kościński部長補充表示,政府不能讓企業支付比員工更低的保費。 波蘭新政是一項旨在在Covid-19大流行後重振國民經濟的政府計畫。該計畫設想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重大投資,並對賦稅及醫療保健系統進行徹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