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6月14日   匈牙利Matrai Eromu燃煤發電廠碳排配額價格遽升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6月14日報導,匈牙利國營Matrai Eromu燃煤發電廠碳排配額價格遽升,恐導致營運虧損,屆時恐需國家鉅額補助。匈牙利國營Matrai Eromu燃煤發電廠為匈國第2大發電廠,前每公噸碳排價格為17歐元,該電廠已蒙受營運虧損,惟目前市場價格已急遽攀升至51歐元。 匈牙利國營Matrai Eromu燃煤發電廠每年發電產能為2-3百萬MWh,所需購置碳排配額為2-3百萬單位,每年所耗費用約1至1.5億歐元。歐盟碳排規定2021年將持續緊縮,預期碳排配合價格將扶搖直上,屆時國營Matrai Eromu燃煤發電廠虧損金額將更巨大,甚至財報恐將由正轉負值。該廠母公司匈國國營電力集團刻申請歐盟補助協助Matrai Eromu燃煤發電升級技術轉型為綠能發電廠,惟預估完成轉型期程為2025年。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6月10日   匈牙利5月通貨膨脹率5.1%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6月10日報導,匈牙利統計局公布5月通貨膨脹率5.1%(相較於2020年同期),相較於同年4月則相同維持在5.1%,匈國中央銀行表示,其中主要推動物價攀升原因為油價上升35%、食用油價格上升24.6%、蛋價8.7%、蔬果5.2%。 2021年1至5月平均通膨率為3.9%,ING集團分析家Peter Virovacz認為,5月一般預估通膨率應更高,對於維持5.1%則表示驚訝。此外,服務業相較於4月上升0.2%亦屬意料外。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月日   匈牙利民眾抗議匈國政府擬在布達佩斯市設立中國復旦大學分校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月日報導,匈牙利政府計劃在布達佩斯興建中國復旦大學分校,預估建校金額15億歐元,並比照「一帶一路」模式,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為期10至15年的 13億歐元優惠貸款,建校工程則指定中國建築集團獨家承攬。 由於該分校之設立擬向中國高額融資、排擠匈國高等教育預算及佔用布達佩斯市政府為匈國學生設立學習和住宿的大學城預定地,數千匈國民眾於6月5日不理會匈國政府禁止戶外500人集會之社交禁令,在布市英雄廣場聚集抗議並遊行至國會廣場。隸屬在野黨的布市市長Gergely Karacsony(按:已宣布將於明年聯合其他在野黨出馬競選總理一職)亦參加遊行,並在國會廣場發表演說。他在演說中表示,示威遊行不是針對中國人民、不是針對復旦大學,而是反對匈國總理Viktor Orban帶領執政的青民黨(Fidesz)出賣國家主權利益、甘為外國殖民等行為。 為了抗議復旦大學分校的設立,Karacsony市長還擬將分校預定地周圍的街道改名為「達賴喇嘛街」、「自由香港路」、「維吾爾烈士街」及「謝仕光主教路」等。根據民調,大部分布達佩斯居民也反對在該市設立復旦大學分校。 雖然匈國政府表示目前復旦分校案仍僅處於規劃階段,尚未就財務或興建項目等做出決定,由於已感受匈國民眾對本案激烈的反對立場,匈國總理府秘書長Gergely Gulyas表示,建校案將在明(2022)年底進行討論,也不排除透過公投來決定。 依據匈牙利政府與復旦大學先前達成之協議,將在2024年於布達佩斯興建占地約50萬平方公尺、有500名教職員及預計招收6000名學生的復旦大學分校。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6月1日   OECD預估匈牙利2021年GDP成長可望超過5%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6月1日報導,OECD預估匈牙利2021年GDP成長可望超過5%、2022年亦可成長5%,匈國經濟動能至年中可望快速回升,主因為匈國接種COVID-19疫苗快速,促進私部門消費提升。倘匈國主要貿易夥伴經濟復甦,國際貿易動能提升,亦可帶動匈國出口。 2021年下半年,工業生產和出口可望快速恢復成長動能,並可能回復到疫情前水準。OECD認為匈國勞動市場持續成長,失業率將於2022年回復到疫情前水準。倘匈國政府持續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成長,2021年GDP可成長5%,其中歐盟2021-2027年補助亦可提升投資成長3.4%。 惟匈國之薪資成長率、福林貶值將加速通貨膨脹,恐導致匈國央行採取貨幣緊縮政策。OECD認為,匈國政府應持續採行財政擴張政策,實行結構改革、調整稅務系統、提升勞動參與率及生產力,才能持續維持高經濟成長率。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6月1日   匈牙利2021年第1季投資成長2.5%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6月1日報導,匈牙利統計局公布2021年第1季投資成長2.5%(相較於2020年同期)。其中,建築業投資占總投資額53%,下降1%。機械及設備投資占46%,成長70%。主要投資推動力為聘員50人以上之中小企業,占總投資額53%,新投資案則衰退53%,主要是外人投資減少。政府投資案占總投資金額13%,成長31%。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6月1日   匈牙利將生產中國Sinopharm疫苗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6月1日報導,匈牙利外交貿易部Peter Szijjarto部長於5月29日出訪中國,並於拜會中國外長王毅後於記者會上公布,將在匈國Debrecen市(鄰羅馬尼亞邊境、首都布達佩斯以東230公里)生產中國Sinopharm疫苗。Szijjarto部長表示,匈國Debrecen疫苗廠將提供匈國主要策略優勢。截至目前,匈國已有超過100萬人接種中國Sinopharm疫苗。匈國Debrecen疫苗廠為匈國政府於2020年12宣布投資設立,總投資金額1.57億歐元(1.93億美元),盼於2022年底前得以量產並自給自足,無須仰賴進口疫苗對抗COVID-19疫情,截至目前匈國為歐盟國家唯一採用中國Sinopharm疫苗。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5月28日 匈牙利最大中歐太陽能發電廠開幕啟用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5月28日報導,匈牙利創新科技部Laszlo Palkovics部長於27日開幕儀式中表示,位於匈國Kaposvar市(位於首都布達佩斯西南185公里)為目前中歐最大太陽能發電廠開幕啟用,由中國國家機械進出口公司(CMC)投資360億福林(約新台幣36億元),產能達100MW,相較於匈國位於Kapauvar市(鄰奧地利邊境)第2大太陽能發電廠,規模約4倍大。Palkovics部長表示,Paposvar太陽能廠發電量可供應該市能源總需求,占目前匈國太陽能總發電量5%。Paposvar市規劃於2050年前減少碳排80%,目前啟用之太陽能發電廠可協助於10年內將該市實際減碳比率由58%提升到80%。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1年6月1日   匈牙利再與摩爾多瓦簽署相互承認疫苗施打證明協定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6月1日報導,匈牙利外交貿易部Peter Szijjarto部長甫於其臉書上表示,匈國再與摩爾多瓦(Moldova)簽署相互承認COVID-19疫苗施打證明協定,並自6月1日起生效。為確保匈國人民與鄰近其他國家往來之便利,匈國前已與捷克、克羅埃西亞、喬治亞、蒙古、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斯洛伐尼亞、巴林及土耳其等國簽署相互承認協定,另與羅馬尼亞亦在無書面協定下與匈國相互承認。   匈國目前總計5,176,630人接種疫苗(約佔匈國人口970萬人53.4%),其中3,655,647人已接種第二劑(約佔匈國人口37.7%)。匈國目前所使用之疫苗有歐盟採購分配之Pfizer、Moderna、AstraZeneca、Janssen 疫苗及自行採購之中國Sinopharm、俄羅斯Sputnik疫苗。匈國總理Viktor Orban表示,除已施打的疫苗外,匈國目前現有和已訂購的疫苗計有730萬劑Pfizer、120 萬劑Moderna、400 萬劑Jassen、470 萬劑AstraZeneca,不算上已採購的中國及俄羅斯疫苗,已足供匈國所有人民今年及明(2022)年施打,每人甚至可打第3或第4劑。

A:資料來源:Krungsri銀行「泰國2021-2023產業展望報告」 編譯:駐泰經濟組 2020年概況 泰國是東協醫療器材市場的領導者,該產業大部分出口都是一次性器材。大多數出口商為外國企業,將泰國作為生產基地回銷本國(例如日本、美國及法國)。2020年國內銷售產品的總額估計將增加3.0%,低於2019年的5.5%。2019年出口萎縮1.3%,但預計2020年將成長35-40%,因COVID-19疫情引發對一次性醫療用品更高的需求。 2020年前9個月,出口同比猛增40.1%至1,120億泰銖(約988億新臺幣),尤其是在日本與中國大陸市場的快速成長帶動下。對所有產品類別的需求均較為強勁,一次性器材銷售額同比陡增42.6%(占出口總額的89.9%),耐用醫療器材同比增長15.5%(占出口總額的8.5%),試劑及檢測套件同比飆升69.1%(占出口總額的1.6%)。 2020年前9個月的進口亦增加,同比成長17.1%至610億泰銖(約538億新臺幣),涵蓋所有產品類別。耐用醫療器材進口同比增加16.2%(占進口總額的42.2%),一次性器材進口同比激增38.1%(占進口總額的38.1%),試劑及檢測套件進口同比劇增40.6%(占進口總額的19.7%)。 2020年前9個月,本產業製造業生產指數(MPI)同比下滑17.4%,此反映4月及 5月為遏制COVID-19疫情實施封鎖措施所造成的影響,對產出造成損害,尤其是高價值的耐用產品。然而,一次性產品(例如口罩、手術用手套及診斷套件)的產量卻激增,以滿足國內外市場強勁的需求。製造商還受益於為解決COVID-19 危機而獲得短期投資的支持。 2021-2023年展望 醫療器材市場將穩步成長,內銷與出口額將分別以每年7.5%及4.2%的速度增長,此展望係基於以下有利因素:(i)健康狀況不佳的人數不斷增加,尤其是心臟病、中風、癌症及糖尿病患者,以及老齡化的社會,此將增加對現代診斷設備與更先進技術的需求;(ii)私立醫院將投資擴大既有規模及開設新分支機構,因此需要購買更多的醫療設備;(iii)鼓勵公司投資製造醫療設備的激勵措施。 在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投資促進計畫及免除研發所需零組件進口關稅的支持下,投資資金將繼續從海外參與者流入本產業,進而推動產業持續成長,同時也將引發更為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對於占產業大部分參與者的中小企業而言。2020年上半年BOI接獲18件外國投資者申請投資優惠,投資總額達14.5億泰銖(約12.8億新臺幣)。  

A: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6月22日新聞報導,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景氣研究所(KOF)於最新研究報告上修今年GDP預測。該中心繼今年3月將 GDP預測由2.1%上修至3.0%後,於今日公布之報告中將瑞士今年GDP進一步上修至4%。   該研究中心之之經濟學家表示,瑞士景氣回升較3月預期時早發生且發展更為快速,並表示瑞士今年第二季度景氣可能已經超過新冠疫情危機前水準。   KOF 預測瑞士2022年GDP增長率為 2.8%,並表示明年瑞士經濟將逐步回歸至新冠病毒危機前預期之成長軌道。KOF 經濟學家另表示,新冠疫情對瑞士造成的長期附加值損失極小,且僅限於受疫情影響大的少數產業。   該上述預測係建立於疫苗接種活動順利發展,以及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於未來幾個月內逐步取消之前提下,因此任何突變種病毒仍將造成進一步的風險。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1年6月22日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6)月22日報導稱,英國政府對外宣布為加入日本等參加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該國預定自本月22日開始啟動與成員國的入會諮商談判工作。 由於英國在正式「脫歐」後,加入國際主要經貿組織成為重點主軸,其中尤以CPTPP入會諮商談判,更被視為核心的業務。本(2021)年2月英國申請推動加入CPTPP協定,未來若能順利實現,CPTPP成員國占全球GDP之比重,將由目前約13%提高至16%左右。 對此,英國專家評估認為,高速經濟成長之印太地區,將為英國經濟界及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良機;惟因CPTPP在貿易及投資等領域設有高標準的入門規範,英國政府是否同意開放或鬆綁相關法令,係為談判的重點關鍵所在。

A: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1年6月21日報導,加速施打疫苗有助疫情逐步解封,各國殷切期望疫情及早結束及經濟復甦。西班牙政府表示,自6月26日起,民眾得於室外免戴口罩。由於印度變種病毒之出現,威脅疫情解封及經濟復甦。 在英國,98%之新確診病患罹患印度變種病毒(Delta)。該變種病毒已於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迅速蔓延,使歐洲各國防疫解封計畫受到影響。金融時報依據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追蹤平台Gisaid資料分析,96%之葡萄牙新確診病患均屬Delta變種,20%之義大利之確診病患均屬Delta變種,16%之比例時確診病患亦屬Delta變種。 在葡萄牙,由於該變種病毒肆虐,已影響解封進度。葡國政府於里斯本(Lisboa)及塔霍谷(Valle de Tajo)等占2/3確診病患數之大城已施行週末該區進行移動限制等新措施。英國高盧(Gales)政府已暫停原計畫於一周前之解封計畫。由於Delta新變種病毒傳染速度變快,對單劑疫苗抵抗力增加,西班牙亦無法自免於此種新變種病毒侵襲。馬德里自治區衛生主管單位6月第2周警告,印度變種已於區域內開始流行,未來數周恐成為疫情之主要病毒。另德國及法國亦發現Delta變種疫情,已分別占確診病患人數之2%及4%。 為因應前述新變種病毒威脅,衛生專家籲請民眾加速施打疫苗,以增加2劑疫苗免疫人數及請民眾於解封及重啟商業活動期間多加自律。由於英國全部疫苗施打率為46%,而歐洲各國完成施打人數比例則介於20%至30%不一,爰歐洲各國益形脆弱,而其中,西班牙完成疫苗施打率為27%。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1年6月21日報導,美國菸商Philips Morris公司以生產IQOS加熱式電子菸聞名,已於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Extremadura) Olivenza市設立電話客戶服務中心,創造120個就業機會。前述電話客戶服務中心係由該公司與Concentrix Iberia公司合資,約60%之員工年齡低於35歲。 前述電話客戶服務中心主要係提供傳統香菸替代品,不燃燒加熱式電子菸之消費者。該公司極大之挑戰為在西班牙資訊不流通及混淆的情形下,提供吸菸者清楚及嚴謹之電子菸選項相關資訊。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6月19日報導,西班牙加納利群島為觀光勝地,在歷經15個月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後,該地區旅館業已準備重新迎接觀光客。拉斯帕爾馬斯旅宿及觀光業企業家聯盟(Federación de Empresarios de Hostelería y Turismo en Las Palmas)理事長José María Mañaricúa表示,在歷經數個月不確定因素後,加納利群島(Canarias)多數旅館決議將自2021年6月25日起恢復營運,7月起該地區70%之旅館將恢復營運。M理事長指出,由於「歐盟數位通行證(El Certificado Digital Europeo)」將自2021年7月1日正式生效,預期西國自7月起,觀光旅客人數將逐漸增加。儘管目前英國政府尚未將西國納入旅行安全國家名單,由於歐洲各國已加速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及且疫情已獲改善,西國旅館業預期7月旅館入住率將介於30%至50%間。 由於加納利群島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率較低,加上具有陽光、海灘及氣候等天然優勢,可望成為歐洲熱門度假勝地。M理事長表示,影響加納利群島觀光業復甦之因素包括未來幾個月機票價格、航空線路之連通及疫苗接種速度等。航空業及旅行社係受疫情嚴重衝擊之產業,倘各國取消旅客移動限制,則該產業之營運亦將逐漸恢復新常態。 依據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La Alianza para Excelencia Turística,Exceltur)統計,加納利群島之旅館業於疫情期間營業額較2019年同期減少85%。另由於西班牙許多觀光業勞工請領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時間已長達15個月,許多人均期盼觀光業活動儘速復甦。M理事長表示,ERTE為協助就業市場與企業營運之重要紓困措施,目前西國政府已將該措施延長至2021年9月,倘有必要亦考慮延長至2021年年底。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及Expansion日報2021年6月18日報導,西班牙Rovi藥廠集團於6月17日股東大會上,總裁Juan Lopez Belmonte表示,該公司位於馬德里San Sebastian工廠將增加生產線以供應美國莫德納藥廠(Moderna)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協助莫德納於2021年提供美國以外世界各地區包括歐洲、英國及亞洲等6億劑疫苗,並擴大西班牙在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力。 渠表示,Rovi藥廠每年可生產約6億劑疫苗,將於2021年第4季及2022年第2季擴大生產線,以生產14億劑疫苗予美國莫德納藥廠。Rovi藥廠係全球少數可生產mRNA疫苗之業者,該公司於位於安達魯西亞自治區(Andalucia)格拉納達(Granada)之工廠將增加生產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將其產能由現行之10億劑擴增致15億劑至20億劑疫苗。 由於Rovi藥廠具有整合疫苗原材料至成品之能力,包括藥物配方調配、填充及成品包裝等,爰為全球少數可迅速提供莫德納藥廠(Moderna)疫苗予美國以外地區,以有效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病毒變種及其他可能疫情。依據莫德納藥廠資料,該公司將於2022年提供30億劑疫苗。 Rovi藥廠估計位於格拉納達之工廠將生產疫苗材料約2億套。與美商莫德納藥廠之合作將有助Rovi藥廠之營收,Rovi藥廠認為各國衛生主管單位核准施打第3劑疫苗及兒童施打疫苗之需求將有助業務成長,預計2021年營業額為6,110萬歐元,並預估2023年稅前息前利潤(EBIT)為1億5,800萬歐元。 另Rovi藥廠認為由於該公司生產之低分子肝素(heparina de bajo peso molecular)為新冠肺炎(COVID-19)治療之必要藥物,亦將為該公司營收成長之關鍵因素之一。

A:華爾街日報本(22)日報導,美國民眾面臨較前一年明顯的價格上升,本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5%,創2008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本年4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增3.6%創13年新高,以PCE衡量通膨的美國聯準會重申物價上漲僅反映暫時性的因素,持續保持高通膨立場,惟聯準會上週就美國經濟及就業現況調整前景預測,預期在2023年底前升息,較先前預測提前。   華爾街日報認為倘與新冠疫情前相比,通膨並沒有那麼嚴重,基期效應造成通膨指數上升,2019年以來物價溫和增長。去年物價因新冠疫情下滑,倘與2年前物價計算,本年5月CPI則年增2.5%,而不是5%,更接近聯準會通膨目標2%;有些產業本年5月CPI 指數很高,惟實際價格較疫情前低,例如去年初實施旅遊限制,導致旅館價格下跌,本年限制放寬,5月旅館價格年增9%,惟仍低於疫情前水準;雜貨價格亦受影響,去年民眾居家避疫,居家食品類別去年6月CPI年增5.6%,本年5月年增0.7%,然與疫情前相比,漲幅並未超過3.3%。   經濟重啟帶來強勁的消費需求,而原物料不足與運輸等供應鏈瓶頸,以及勞動薪資增長,導致交期延長及物價上漲,PCE 與 CPI 通膨指標均反映該現況,例如全球晶片短缺,新車庫存減少,民眾轉而購買二手車或貨車,二手車CPI年增29.7%,與疫情前相比增幅亦達13.7%。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inflation-rates-fed-11624304034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6)月21日報導稱,日本與東協(ASEAN)舉辦能源相關部長級會議,並就加強雙方合作以協助東協各國推動階段性去碳化一事達成共識;未來日本官方與民間將共同提供100億美金(約1.1兆日圓),支援東協導入再生能源及液化天然氣(LNG)火力發電等。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表示,擬定讓ASEAN各國廢氣排放量實際為零的工程表相當重要,並提案將擬訂工程表及金融方面提供協助。對此,與會ASEAN各國代表均表歡迎之意。 日本考量今後恐將無法繼續在化石燃料方面進行投融資,爰計畫在從煤炭轉換到液化天然氣火力發電的階段中,完善提供資金援助的體制。目前東協10國中,只有柬埔寨、緬甸及寮國提出去碳化之目標,未來東協對於能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如何兼顧經濟成長與靈碳排放的社會,將成為待解決的課題。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6月22日報導,新冠疫情提高企業數位化的急迫性,從去(2020)年初至本年5月底,6,000餘家企業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簡稱:企發局)協助下,展開強化數位能力與擴大網上行銷計畫。其中高達77%來自零售、餐飲和批發貿易等領域的微型企業,紛紛採用數位方案以因應防疫安全距離措施和旅遊限制等新常態。 企發局副局長梅銘儀表示,該局已在前(2019)年疫情爆發前,援助逾1,000家企業展開強化數位能力與擴大網上行銷計畫,除了簡化營運,亦可通過電子商務、數位行銷等方式,拓展新商機和新市場。去年4月初由於星國實施防疫「阻斷措施」,該局即推出「零售電子商務和餐飲外賣」加強配套」;共3,600個零售商和超過1萬家餐飲業者獲得相關援助,該配套並於本年5月16日重新推出,以協助企業緩和防疫「高警戒解封措施」所帶來的挑戰。 企發局亦於去年10月推出「鄰里企業數位化計畫(Heartlands Go Digital)」,截至本年6月底,超過600家鄰里企業已採用數位商務方案。另大型企業也透過「群策群力行動聯盟(Alliance For Action)」推動智慧商務計畫,協助零售業者藉由電子商務拓展區域和全球市場。例如,蝦皮(Shopee)和凱德集團(CapitaLand)即推出IMM網上商場,為實體零售和餐飲業者帶來新的商機。 梅銘儀副局長提醒,隨著更多企業採納電子商務,競爭將加劇,因此建立網上策略和擴大數位技能至關重要,包括透過數據優化電子商務成效、發展員工技能以支持網上營運和聯繫客戶,以及制定更強大的產品和品牌主張,以強化競爭力。由於疫情當前,更多消費者選擇網購;新加坡本年1月電商銷售占總銷售額的10.3%,高於去年1月的5.8%;至於餐飲業的網上銷售,則占總銷售額的22.1%,高於去年1月的9.8%。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本(2021)年6月21日出席「世界城市峰會」時表示,新冠疫情凸顯了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性,包括改善人民生活素質,以公平和包容的方式取得潔淨用水和可負擔的住居等基本需求,以及重新設計室內和公共空間,提升居民健康和福祉。 雖然疫情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也提供機會,重新構想和建設未來城市,各國須推動創新、加速投資以及結合各方努力,打造更具韌性、有效率、永續和宜居的未來城市。疫情凸顯城市與世界各地出現連接中斷時的脆弱性,也曝露許多城市缺乏因應危機的準備,使得醫療資源在疫情中嚴重吃緊,因此須檢討及規劃基礎建設。 要打造更宜居和永續發展的未來城市,各國就須推動創新,探討城市規劃和運作上的新可能性,包括如何設計住屋、公共交通網絡和城市,以及在城市環境中融入更多綠意空間。除了市區規劃,加強城市的韌性和永續發展能力方面也需要創新方案,各國須投資科研領域,以加快出臺城市創新方案,並投入資金,建設疫後的宜居和永續發展城市,目前許多城市面臨基礎建設融資缺口,依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單是亞洲,至2030年為止的基礎建設融資缺口每年達1.7兆美元,基礎設施需求包括交通和通信等領域。 隨著疫情加速結構性變化,各國須加快對數位與社會基礎設施、綠色建築和更潔淨能源的投資。綠色融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新加坡政府除了發行綠色債券,提供公共基礎建設專案融資,也分享因應疫情和氣候等跨境議題的研究成果。全球須合作,各取所長,相互依存和建立連線性,城市作為成長與創新的重要引擎,透過合作將發揮關鍵作用。 針對疫情期間,某些國家因強調本國國民利益優先而實施物資出口限制,造成供應鏈中斷,王瑞杰副總理指出,供應鏈韌性是各國走出疫情重要一環,各國應設法就相互維持供應鏈韌性達成協議,以數位化和貨物流動「單一窗口」聯通供應鏈,透過相互協調標準、實現可信的跨境數據流通,共同擴大數位貿易。

A:馬來西亞「亞通公司」(AXIATA)與「數位網路公司」(DIGI)大股東挪威電訊(Telenor)已完成審查工作,並簽署國內電訊資產整合交易協議,成功促成東南亞最大電訊企業合併交易。   亞通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頃與數位網絡公司簽署有條件購股協議,將以177.56億馬幣(約42.79億美元)將「天地通」(Celcom)100%持股轉給數位網絡公司,而數位網絡公司將透過發售擴大後集團繳足資本的38​​億8,313萬股,每股售價4.06馬幣新股,以及16,93億馬幣(約4.08億美元)現金支付。同時,數位網絡公司亦將向挪威電訊亞洲(Telenor Asia)發出0.63%新股,以供後者配合「平等的股權」向亞通支付2.98億馬幣(約7,182萬美元)。   此外,亞通公司亦與挪威電訊亞洲和挪威電訊簽署主要交易協議,以根據條款義務來攜手達成股票交易協議目標。   亞通公司表示,將利用脫售所得現金中的8.9億馬幣(約2.14億美元)來償還貸款,另10億馬幣(約2.4億美元)則為未來投資支出。     整個計畫完成後,亞通和挪威電訊將分別持有整合後公司33.1%股權,而整合後公司將持續在馬國股市上市,並以預估近500億馬幣市值,崛起成為馬股前5大上市企業。   亞通聯合數家馬國機構基金,即僱員公積金局(EPF)、國民投資公司(PNB)、公務員退休基金局(KWAP),總持股將超過51%,以維護國家利益。   根據雙方發出的文告,整合階段將包括擬定整合後公司的協同和商業計畫等進一步工作,並透過成本和資本開銷協同效益初步預估潛在增值80億馬幣。整合後公司將於未來5年投資2.5億馬幣(約6,025萬美元),在吉隆坡建立世界級創新中心,以促進工業4.0數位轉型、強化本地生態系統,以及確保馬國站在全球數位創新前沿地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