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5月14日報導辦理。 農林水產省本年5月12日在東京霞關召開綠色糧食體系策略總部,將決定養殖飼料納入完全配合飼料,實現日本鰻及黑鮪100%使用人工種苗等策略。在日本主要養殖魚種中,青甘鰺及黑鮪部分使用人工種苗,鰻魚及紅甘鰺則仍完全仰賴天然種苗。日本鰻目標在高效率餌料、適當水槽構造、自動給餌裝置等技術研發,著眼於大量生產廉價的人工種苗;黑鮪因越冬活存率低,因此須控制水溫及日照長短,配合早期產卵能越冬的大型水槽。 青甘鰺等魚類養殖主要以小型鯖魚等為鮮餌,並仰賴天然資源-魚粉做原料的配合飼料,目前正研發替代魚粉的植物性原料及動物性原料蛋白的配合飼料,最多可減少魚粉使用率,淡水魚達80%及海水魚達50%。為調整能高效率吸收及利用的餌料成分,開發低廉且成長率佳的飼料,並研發日本國內可生產單細胞蛋白質,以替代仰賴進口的動物及植物性蛋白原料。 漁業協同組合等則依個別養殖場擬定改善計畫,設定水質改善目標,並開發及普及疫苗,以推動不依賴殺菌劑的養殖生產體制。另宣布進行水產改革,目標2030年漁獲量回復至2010年相同水準的444萬公噸。另外將於2040年確立漁船電動化及氫動化等相關技術。在水產品永續性部分,將支持普及水產生態標章,以及保育及設置藻礁與潮間帶,使漁業漁村發揮多元機能。至2030年食品製造業推動自動化,目標著眼於與2018年勞動生產力相比,提升3成以上。 「綠色糧食體系策略」係聯合國通過的永續開發目標(SDG-s),在各國所採取糧食及生物多樣性相關策略中,日本政府在2020年10月採取因應,宣布「2050年碳減至零」,而糧食及農林水產業是受期待成長的14個領域之1,揭櫫2050年實現化學原料來源的二氧化碳(CO2) 減至零目標。 按1984年日本漁業生產量最高達1,282萬公噸,2019年降至442萬公噸,進口量約250萬公噸,漁業生產結構發生重大變革。除漁業勞動力老化(多數為65歲以上)外,魚類消費量減少及吃肉增加等為主要原因,2001年食魚達最高的40.2公斤/人年,2018年僅23.9公斤/人年;反觀肉類消費量由1989年25.8公斤/人年,增至1989年的33.5公斤/人年
A:緬甸鏡報消息,據緬甸海關統計數據2020-2021年度前7個月(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之總貿易額為175.8億美元,其中出口貿易額為87.3億美元,進口額為88.5億美元;較去年2019-2020年度同期減少50.8億美元,出口額及進口額均分別下降20.2億美元及30.6萬美元,詳如下表; 2020-2021年度10月至4月出口產品較去年同期對比統計表 單位:百萬美元 NO 序 Item 種類 2020-2021 (10月- 4月) Provisional Figures臨時數據 2019-2020 (10月- 4月) Comparison (+/-)對比 增減比% 1 AGRICULTURE PRODUCTS 農產品 3,289.983 2,388.572 901.411 37.7% 2 ANIMALS PRODUCTS 動物產品 16.387 60.152 - 43.765 -72.8% 3 MARINE PRODUCTS 水產品 499.985 569.804 - 69.819 -12.3% 4 MINERAL PRODUCTS 礦產品 569.967 1,159.810 - 589.843 -50.9% 5 FOREST PRODUCTS 林產品 76.601 95.479 - 18.878 -19.8% 6 MANUFACTURE PRODUCTS 工業品 4,018.729 5,696.735 - 1,678.006 -29.5% 7 OTHER 其他 258.208 777.847 - 519.639 -66.8% TOTAL 8,729.860 10,748.399 - 2,018.539 -18.8% 2020-2021年度10月至4月進口產品較去年同期對比統計表 百萬美元 NO 序 Item 種類 2020-2021 (10月- 4月) Provisional Figures臨時數據 2019-2020 (10月- 4月) Comparison (+/-)對比 增減比% 1 Investment Products 投資產品 3,162.026 4,684.348 - 1,522.322 -32.5% 2 Raw material for production 生產用原料 3,176.086 4,348.483 - 1,172.397 -27.0% 3 Consumer Product 消費品 2,514.917 2,881.564 - 366.647 -12.7% TOTAL 8,853.029 11,914.395 - 3,061.366 -25.7%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省投資委員會批准了1項緬甸公民投資及1項外國投資,可為635名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該委員會於5月12日在仰光Yankin鎮辦公室舉行了4/2021年會議,該委員會主席兼仰光管理委員會主席Hla Soe出席了會議。委員會允許25億緬幣的投資用於生產出口優質食米及碎米,並允許164.5萬美元的外商投資用於來料加工CMP成衣製造業。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BayintNaung批發市場的交易員表示,在強勁需求的支持下,國內市場食米及稻穀作物的價格略有上漲。新冠肺炎疫情在緬甸捲土重來後,國內市場食米需求量很大。5月初,國內零售市場每108磅袋上漲了700-3,000緬幣。目前,根據BayintNaung市場的質量及品種,食米價格在每袋2.25萬至5萬緬幣之間波動。同樣,稻穀每100籃可以賣到50.6萬-52.4萬緬幣,漲幅在2萬-3.3萬緬幣之間。此外,緬甸食米聯合會(MRF)表示,緬甸因其高質量而重新獲得某些國家的食米市佔率。食米價格也有所上漲。MRF的統計顯示,緬甸食米的出口價格相對低於泰國及越南,但高於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市場價格。 MRF表示,在本財年的第一季度(10月1日及1月15日),緬甸已經向國外運送了72萬食米及碎米,收入逾2.75億美元。在第一季度,邊境貿易額逾30.8萬噸食米,而海運貿易額逾41.8萬噸食米。在截至9月30日的前2019-20財年,緬甸食米出口賺取逾8億美元的收入,估計出口量逾250萬噸。 去年,緬甸將食米運往66個外國市場,前5大市場依次為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是及波蘭。至於碎米則銷往60個國外市場,主要市場依次為比利時、中國、塞內加爾、印度及荷蘭。在2017-18財年,緬甸出口了360萬噸食米,創下了食米出口的歷史記錄。在2018-19財年,出口量驟降至230萬噸。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緬甸玉米工業協會(MCIA)稱,在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緬甸取消了對玉米出口2%的免除預扣稅,因此玉米價格預計將會下跌。在大流行期間,對泰國的玉米出口的免除預扣稅措施已到期。從5月1日開始 ,必須支付2%的WHT。MCIA主席Min Khaing表示,2%WHT是對通過陸地邊界出口的玉米徵收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暫時免稅。目前,已恢復課徵,因此,商品價格很可能會下跌。 緬甸正通過陸路邊境向泰國運送玉米,每噸玉米價格約為8,000泰銖。该協會表示,緬甸打算今年向泰國運送100萬噸玉米。到目前為止,已經運送了約60萬噸玉米。泰國將在2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以零關稅(Form-D)形式通過湄索進口玉米。泰國在今年2月至 8月期間對玉米進口實行免稅。然而,玉米出口商稱,根據泰國在世界貿易組織關玉米進口稅的承諾,可實行最高73%的稅率,以保護其種植者的權利,因為這些玉米是在泰國的玉米季節進口的。 商務部統計顯示,在過去的2019-20財年中,緬甸向外部市場出口了220萬噸玉米,估計價值為3.6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硬通貨在當地外匯市場上不斷升值。據當地貨幣兌換商稱,5月12日,美元兌緬元達到歷史新高,逾1,700緬幣。2月2日,1美元的價值只有1,335緬幣,然後,在5月12日急劇上升到1,720緬幣。過去3個月內,美元與緬元的匯率出現了380緬幣的巨大差距。為控制美元每日大幅升值,緬甸中央銀行(CBM)2月3日在拍賣市場賣出680萬美元,4月22日及27日分別賣出600萬美元。貨幣干預是必要的,穩定貨幣價值是CBM的職責之一。 當地外匯市場統計顯示,美元匯率在2021年1月達到1,345緬幣的最高值,最低到達1,327緬幣。2月份匯率在1,335-1,465緬幣之間波動。它在3月份達到了最低的1,420緬幣及最高的1,550緬幣。4月份,匯率在1,550-1,610緬幣之間波動。
A: 據日本NHK新聞本(5)月14日報導稱,由於日本新冠疫情持續擴散蔓延,迫使日本政府改變原本政策方針,頃決定將北海道、廣島縣及岡山縣納入適用防疫「緊急事態宣言」,因此進入「緊急事態宣言」對象將從目前六都府縣擴大至九個都道府縣,實施時間從本(5)月16日起至31日止。 日本政府本(14)日上午舉行由傳染病專家等組成的基本防疫因應方針分科委員會,出席的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提出上述諮詢案,預定追加群馬縣等五縣適用「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惟專家們陸續建議日本政府應採取更強而有力的防疫措施,爰變更將目前疫情嚴峻的北海道、岡山縣及廣島縣等三地區,追加納入「緊急事態宣言」適用範圍。 除上述諮詢案外,日本政府亦提出自(5)月16日起至下(6)月13日止,追加群馬縣、石川縣及熊本縣適用重點措施的諮詢案,兩案並已獲分科委員會同意。日本政府預定本日下午向國會報告備詢,接著在晚間舉行的防疫對策本部會議上做出正式決定。 因此,從本(5)月16日起,日本全國實施「緊急事態宣言」的地區共計東京都、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愛知縣、福岡縣、岡山縣及廣島縣等九個都道府縣;而同樣自5月16日起,適用「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的地區,將從原先八個道縣擴大增至十個縣。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5)月13日報導稱,依照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頃公布分析之新冠病毒株數據顯示,日本國內超過90%以上之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其體內被篩檢出傳染性更強的變異病毒株。另,據上述感染症研究所分析表示,日本國內的「英國型」變異病毒株感染病例後,發現重症的風險可能比一般病毒高出1.4倍以上。 此外,目前日本國內亦首次發現在印度感染有可能擴大的變異種病毒株。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將其定位為「需關注的變異株(VOI)」並監測流行情況,未來將把防疫層級提高至「特別關注的變異株(VOC)」持續嚴格監控。 據日本其他醫療專家組織評估,日本東京都內感染變異病毒株比率約占六成左右,北海道地區比例約占八成。關於日本首都圈方面,醫療專家組織表示,「目前東京及埼玉的新增確診人數,不認為有緩和停止的趨勢」。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5)月12日報導稱,日本關西電力公司正在展開最後協調,預定最快將於本(2021)年6月下旬重啟運轉超過40年之福井縣美濱町美濱核電廠第三號機組,此將係日本311東北地區福島核災事故後首度重啟超過40年之核電機組營運。 除上述美濱核電廠第三號機組外,目前運轉超過40年之日本福井縣高濱町高濱核電廠第一及第二號機組,本年6月9日將面臨反恐設施的設置期限;因此預估在此之前將不會重啟運轉。據悉,日本關西電力公司採取優先推動高濱第一號機組的協調營運,惟因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對重啟必須使用前檢查一節,表示消極的態度。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表示,上述福井縣三個核電機組之反恐設施竣工時間未定,雖於本年4月28日獲得福井縣知事杉本達治同意重啟營運,但由於縣內外對未來安全性的憂慮根深蒂固;因此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從燃料裝填至重啟工程,將增派常駐廠區的作業人員,負責全面設施檢查。
A: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5月13日宣佈,她7月將率團訪問澳洲,為疫情爆發以來,紐總理首度出訪。 另紐西蘭貿易部長(Damien O'Connor)6月將率團前往倫敦及布魯塞爾,推動紐英、紐歐雙邊FTA,為紐國疫情後首度部長出訪。
A:資料來源:越南快訊報網站2021.5.12日報導 依據越南財政部及工商部聯合公告,訂2021年5月12日15時起,調高國內燃油料市場零售價,E5 RON 92汽油每公升零售價最高18,420越盾(即調漲440越盾)、RON 95汽油每公升最高19,530越盾(即調漲370越盾)、柴油每公升最高14,770越盾(即調漲450越盾)、煤油每公升最高13,820越盾(即調漲570越盾),重油每公斤最高為14,270越盾。(目前官價滙率1美元兌換23,168越盾)
A: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2021.5.6日報導 越南勞動部已於2021年5月6日發布第526/QD-LDTBXH號決定,有關新發布,修改及補充就業方面的行政手續。 據該決定,在越南任職的外籍勞工申請展延工作許可證的必備要件如下: 依據越南政府第152/2020/ND-CP號公告附錄I第11/PLI號表格來填寫重新核發工作證申請書- 遞件前外籍人士6個月期內之3x4公分彩色近照2張; 仍在有效期限內的工作許可證; 核准聘僱外籍勞工需求之許可函,不需核准聘僱外籍勞工需求除外; 依法律規定有效期限內的護照公證影本; 外國或越南權責醫療機構或組織核發之健康證明或體檢證明,有效期為12個月; 任一文件證明外籍勞工根據已簽發的工作許可證之內容繼續為雇主工作; 上述第3、第4及第7點必備要件為01份正本或經過公證之影本,若為外國核發文件則需辦理領事認證及翻譯成越文,獲免領事認證則除外。 本決定自2021年5月6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 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CDC於昨(12)日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建議12至15歲青少年可接種輝瑞新冠疫苗,部分州政府已規劃5月13日開始施打,美國FDA先前於5月10日核准青少年使用輝瑞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輝瑞疫苗的最新試驗結果顯示青少年施打成年人疫苗劑量具相同保護效果,美國有近1,700萬名12至15歲的青少年,約占總人口5.3%,預期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將加速美國校園重啟及提升全美免疫水準。根據CDC數據,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引發重症風險雖較成年人為低,惟仍有150萬人感染,其中住院人數為1,300人,已超過因流感住院的人數,且青少年傳播病毒能力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2/health/coronavirus-vaccine-children.html
A:紐約時報本(2021)年5月12日報導,美國CDC表示迄今1美國施打嬌生疫苗出現28例血栓病例,其中包括6名男性,年齡介於18至59歲,相較先前本年4月初步報告則為15例血栓病例,且皆為年齡介於30至49歲的女性。 嬌生疫苗儘管出現血栓機率較為罕見,但嚴重可能危及性命,聯邦衛生官員於出現6名女性施打者出現血栓症狀後,已立即建議暫停施打並展開調查,10天後雖恢復施打,惟在疫苗藥劑瓶上標註潛在風險。 截至目前,美國已施打超過9百萬劑嬌生疫苗,每ㄧ百萬劑中平均出現少於3例血栓症狀,尚未確認其他因素是否將增加血栓症狀風險,另輝瑞及莫德納疫苗迄今均未出現血栓的案例。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2/health/vaccine-bloodclots-johnson-johnson.html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5月13日報導辦理。 日本政府對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稱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過廢水放流海洋政策,決定基本方向已近1個月,本年5月11日該國政府及東電首度在宮城縣辦理說明會,漁業團體代表提出:「說明不完整,且過於輕忽風評受害(聲譽受損)」不滿聲音高漲,雖政府明示目標在2年後,但不太詳細,批判欠缺資訊,影響不僅是國際社會,連自己國民也難以理解的嚴峻狀況。並以「放流似無邏輯,徒招懷疑」,強力要求日本政府早日訂立期程詳實說明。 前項說明會係於5月11日在仙台市青葉區的宮城縣府辦公廳,舉行「辦理處理水相關之宮城縣協調會」初次會議後所召開,相關團體有JF宮城漁協、縣近海底拖網漁協、縣產地魚市場協會、縣水產物流通對策協議會、縣消費地市場協會、縣食品出口促進協會、JA宮城農協、縣飯店旅館生活衛生同業組合等代表者約30人出席。 依日本政府及東電資料,目前在福島第1核電廠處理過廢水儲存量已增加到125萬公噸,專家檢討處理方法結果,以長期監測觀點做出「放流海洋是最即時可行」之結論。實施時所含輻射氚濃度,稀釋至世界衛生組織(WHO)飲料水基準的7分之1方向, 說明:「安全無慮,盼將事實與科學資料廣為宣導」,並要求理解產生風評受害時「不限產業種類、地區與期間,皆予以補償」。 說明會參加者紛紛表達「準備不足」及「說明不夠」等不滿,憤然認為未獲得當地及國民理解前,做出放流海洋方向之決定:「非常粗暴,未有結論徒增招懷疑」,倘依此現況放流處理水,「無可避免印象惡化,且宮城縣才歷經10年前的東日本大地震。去年開始又遭遇新冠肺炎的嚴苛狀況,難以估計所受的打擊」,強烈要求儘早擬定詳細計畫及徹底宣導安全性相關資訊。 多數聲音批判對風評受害認知「過於輕忽」,訴求歷經10年核電廠事故的影響完全無法抹除的實況,強調現地才真苦痛:「根深的痛感,未獲同意,突然新增苦惱,對政府懷抱強烈懷疑」,僅「要求進一步謹慎說明」。另漁業者也對海洋放流方針本身「斷然反對」,認為因尚未詳細完整說明,應考量:「還未談到容許與否的階段」。說明會結束後,協調會議的下層組織「水產小組」亦非公開進行初次會議,並以本(5)月中旬為目標彙集意見,另表明預定在下旬以後與政府作業小組共同召開第2次協調會。
A:根據Rosspetsmash協會資料。2021年第一季度俄羅斯農業機械出口額比2020年同期增長2.2倍,達39億盧布。 2020年俄國農業機械出口發貨量創紀錄,總額達159億盧布。總體而言,在021年1月至3月向23個國家/地區交付農用器械。主要的外國市場是獨立國家國協地區和歐盟國家。以貨幣價值計,立陶宛出口量增長5.4倍,德國增加5倍,吉爾吉斯增加58%,保加利亞增加65%,蒙古增加54%,波蘭增加49%。 Rosspetsmash稱,增長原因之一是世界市場上穀物價格居高不下;鑒此國外農業企業有額外資金升級設備。此外,2020年第一季由於防疫之嚴格限制和投資不確定性,許多農場推遲購買農業機械的決定,現可觀察到延遲之需求出現。 此外,如今俄羅斯製造商未若像某些外國公司遇到零件供應方面的問題,由於產品本地化比例很高,以及多數在國內工廠生產,零件部分在2020年、2021年皆未暫停供應。目前旨在刺激生產、補貼研發和運輸之系列國家支持措施,對俄羅斯農業機械出口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借助相關機制,企業可以為現代化和擴展生產能力,新模型開發和生產投資提供資金。 同時,據市場參與者稱,該產業製造商主要問題之一為金屬價格的上漲,相關問題從去年開始並一直持續到現在。根據Rosspetsmash協會對工廠進行之調查顯示,根據器械類型,產品價格平均每年上漲50-80%。倘若不及時解決金屬價格上漲的問題,俄羅斯農業機械製造商將很難維持出口供應和生產總體成長率。 https://tass.ru/ekonomika/11340009?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俄羅斯總理Mikhail Mishustin週三表示,2020年俄羅斯農產品出口超過進口額近10億美元。 Rifat Shaikhutdinov議員向其提問,是否有可能在國內實施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時,透過國內企業執行,例如可透過調整進口替代計劃。 Mishustin表示,毫無疑問此為可行的。現今俄羅斯在相關準備最充分之產業,已經實施進口替代,並已投入巨額資金。例如農業-工業綜合體2020年食品出口量為2,710億盧布,此為投資之直接結果,出口比進口多出近10億美元。 根據Mishustin說法,這歸功於支持(採購)國內產品之配額機制,國內產品在政府採購中所佔比例從49%增加到57%。俄羅斯聯邦預算在2021年總共撥款超過3,300億盧布用於進口替代。 此前,俄羅斯聯邦農業部下屬的農產品出口聯邦中心報告稱,2020年農產品出口額創下歷史新高,達307億美元,而2019年同期為256億美元。因此,農產品出口達到創紀錄的價值,超過2018年峰值(258億美元)。 2020年150多個國家自俄羅斯進口農產品,其中,中國採購額超過40億美元。位居首位。 https://tass.ru/ekonomika/11351335?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歐盟委員會在春季經濟預測報告中,將其對俄羅斯2021年和2022年GDP增長的預測分別從之2%提高至2.7%、從1.9%從2.3%提高至2.3%。 2020年底俄羅斯經濟下降3%,而不是11月預期之下降4.2%。儘管疫情和石油價格下跌在2020年對俄羅斯造成了沉重打擊,但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下降幅度不大。俄羅斯將能夠在2022年將其國內生產總值水平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成功之防疫措施,積極全球經濟動態以及隨之而來之油價上漲,均將有助於俄羅斯經濟積極復甦。根據該會預測,2021年布倫特原油年均價格將為每桶63.9美元(去年秋季預測為54.7美元),2022年預測油價為61.6美元(去年秋季預測為52.4美元)。 另根據期貨市場的情況以及4月14日至4月27日參考期間的平均值,預計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將在2021年達到每桶63.9美元,2022年達到每桶61.6美元, https://tass.ru/ekonomika/11350897?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俄羅斯總理Mikhail Mishustin指稱,個體製造商和零售連鎖店的貪婪心態已成為俄國國內具有社會重要意義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此外,Mishustin表示,政府有足夠之政策工具遏制從相關需求高峰中獲利之貪婪心態;低利率和貨幣市場相關支援推動全球通貨膨脹,包括增加食品成本。許多不想失去利潤的企業家在世界價格上漲後,提高國內價格。進口通貨膨脹反面來說,已成為俄國成功提高農產工業綜合體出口潛力,而卻推動國內價格上漲。 https://realty.interfax.ru/ru/news/articles/127383?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 (Y)
A:俄國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部長Alexander Kozlov表示,根據現行的開採量,俄國的能源蘊藏量足夠使用60年,天然氣蘊藏量超過100年;Kozlov指出,俄國仍有若干油氣產地尚未完全開發。 (https://echo.msk.ru/news/2836168-echo.htm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