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菲媒報導,澳洲駐菲大使館資深貿易投資專員Christopher Lim於5月4日表示,對在菲國拓展業務具有興趣之澳洲廠商前景感到樂觀。目前約有300家澳洲廠商在採礦、造船、能源供應、零售貿易、住宿與食品服務、製造、運輸及倉儲業僱用約4萬4,000名菲籍員工。渠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澳洲廠商加速創新及數位化轉型,以維繫商機。 二、澳洲駐菲大使Steven Robinson表示: (一)儘管菲國在實施社區隔離措施之初,商品之取得頗具挑戰,惟情況已日漸好轉,澳洲商品仍成功打入菲國市場通路,順利進行銷售。澳洲大使館將繼續與菲國地方政府及婦女領導之中小企業合作,為潛在經濟衝擊預作準備。 (二)歡迎菲政府近期重新受理新採礦計畫,樹立菲國新里程碑。菲國總統杜特地(Duterte)於4月間簽署第130號行政命令,允許環境及自然資源部(DENR)所屬礦產與地球科學局(MGB)受理新採礦計畫之申請。菲國礦產豐富,開放礦業有助菲國經濟復甦,並對澳洲採礦廠商前景感到樂觀。菲國目前約有100項新採礦計畫尚待核准,有望帶來210億披索(約合4 億3,000萬美元)之收入,並提供4萬2,000個工作機會。 (三)澳菲雙方刻正討論開放菲國香蕉出口至澳洲相關事宜,雙方已就各自之標準及流程交換意見,盼儘速達成協議。菲國盼澳州亦開放菲國火龍果及榴槤出口至該國。 三、謹查依據菲律賓統計局(PSA)數據,受疫情影響,菲國出口至澳洲金額從前(2019)年之3.98億美元減少至去(2020)年之3.59億美元,衰退10.3%。去年菲國自澳洲進口金額為7.66億美元,亦較前年之14.1億美元大幅萎縮45.7%。澳洲尚未列入菲國前10 大貿易夥伴。
A:一、 菲媒報導,菲國CPMP於5月4日表示,去年3月起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響應菲國貿工部要求,投入3,500萬美元改裝生產PPE,聘僱7,400名員工,惟杜特地(Duterte)政府並未全數收購,導致部分成員解僱其員工,盼政府重視此問題。 二、 截至去年第3季止,CPMP已可年產7.2億片口罩、3,600萬件隔離衣與防護衣,以及1.2億個PPE相關之防護裝備,惟因政府持續自國外採購大部分PPE,每月僅向當地業者採購其69%口罩產能、27%防護衣及隔離衣產能,已導致旗下3家工廠關閉並解僱3,500位員工。CPMP籲請政府應成立供應鏈委員會,與業者合作研擬PPE採購計畫,讓業者有足夠時間購置及儲存原物料,並協助業者取得醫療等級產品供應鏈之相關驗證。此外,並盼政府未來專門向當地業者採購PPE以擴大產能,如此當可增僱當地勞工促進就業,並增加PPE安全存量且能達成建立自主醫療器材供應鏈之目標。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5)月4日報導稱,有鑑於目前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出現短缺現象,日本政府將研擬強化開發及生產系統之國家半導體戰略對策,主要係穩定供應未來5G移動通訊等潛在市場的需求外,尚有考量在美國及中國科技強權爭奪下,半導體產業在安保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有關先進的高科技半導體產品領域,日本政府除預定與歐美部分國家合作外,並將與全球市占率較高的台灣企業進行合作。未來日本政府將努力進行招商引資,吸引國外重要企業在日投資設廠,以強化穩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 日本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曾占有一席之地,惟隨由台灣及韓國企業的茁壯崛起,目前日本半導體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已降至約10%左右。本(2021)年4月日美舉行領袖會談,並就合作確保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達成共識。由於半導體晶片可轉用於高科技軍事領域,中國及歐盟(EU)亦提出擴大區域內生產政策等,國際半導體競爭正熾熱化。
A: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勞工部本(6)日公布,截至5月1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49.8萬,較前一週59萬申請人數減少9.2萬,再創去年3月疫情以來最低水準,且首次申請人數少於50萬人,惟仍較疫情前25.6萬為高。 美媒指出,目前失業人數雖偏高,美國製造、餐廳、建築及物流等行業卻無法補足職位空缺,主因為勞工害怕染疫、缺少孩童照顧,另額外失業金亦讓勞工有更多時間尋找合適工作。預期隨著更多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學校完全開放,及聯邦失業補助到期,勞動力短缺問題終獲解決,惟尚需數個月的時間。 截至4月24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369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6%,較前一週365.3萬人增加3.7萬,失業率則維持相同;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的總人數約為1,615.7萬,較前一週減少約40.5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別依序:內華達州(6.2%)、康州(5.2%)、維京群島(4.9%)、阿拉斯加州(4.7%)、紐約州(4.3%)、伊利諾州(4.1%)、賓州(4.1%)、佛蒙特州(4.1%)、羅德島州(4%)及哥倫比亞特區(3.7%)。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weekly-jobless-claims-coronavirus-05-06-2021-11620247798
A: 據南非金融24小時網站4月30日報導,Eskom擬於下週二與全國礦工工會、全國金屬工人聯合會和非管理員工團結工會開啟工資談判以期敲定一項三年工資協議。全國礦工工會要求加薪15%並將住房補貼提高至7000蘭特。全國金屬工人聯合會要求籤訂一年協議加薪15%並結束工資差距。團結工會要求加薪9.5%並提供居家辦公補貼1000蘭特。 Eskom背負4637億蘭特債務負擔,其以目前價格出售電力無法賺取足夠資金來償還利息。 Eskom呼籲各方在開始“不可預測的”工資談判之前將國家和公民的最佳利益放在首位。
A: 據南非每日商報網站4月28日報導,南非聯合銀行(Absa)預計2021年南非經濟成長率為3.8%,高於此前預期0.7個百分點。 Absa警告稱,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將會是緩慢的,預計實際GDP需要到2023年才能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水準。電力短缺以及缺乏經濟改革等結構性障礙意味著南非中期經濟成長預期自2022年起將保持在2%左右。此外,Absa表示,旅遊業、建築業、房地產業、酒店業等行業可能落後於以出口為導向的行業,例如農業、採礦業、製造業。
A: 據南非每日商報網站4月29日報導,南非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2020年南非遊客數量減少近四分之三,僅接待280萬人次遊客,其中超過一半遊客是在2020年前兩個月抵達南非。南非旅遊業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佔GDP比重為8.6%。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旅遊及休閒活動受限,目前南非旅遊業已成為遭受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南非旅遊商業委員會(TBCSA)表示,預計南非旅遊業復甦將取決於新冠疫苗接種推廣步伐以及可能出現的第三波疫情的嚴重性。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5月4日新聞稿,瑞士2021年4月調查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7.1點,已趨近長期平均值之-5點。其中對總體經濟發展期望為3.4點,為2018年秋季以來的最高值。消費者對過去和預期財務狀況評估指數分別為-12.0點及-6.4點。大筆消費意願指數為-13.4點。 而今年1月份之調查結果原為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4.2點,其中對總體經濟發展期望為-17.7點,消費者對過去和預期財務狀況評估指數分別為-12.4點及-7.2點。大筆消費意願指數為-19.6點。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新聞稿 日期:2021年5月4日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5)月3日報導稱,日本、中國、韓國及東協(ASEAN)十國共同召開財長與央行總裁視訊會議,會中通過全體努力終結新冠疫情之共同聲明,並強調「將續採取集中及全方位的支援政策」;另為避免因支援防疫對策而導致開發中國家財政惡化,將強化推動區域金融網絡合作。 日本由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參加上述視訊會議,渠於會後表示,「再次確認區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深具意義」。此外,前述共同聲明亦指出,在新冠變種病毒株擴散傳染的風險下,對未來區域經濟發展恐造成負面影響;惟預估在各國推廣接種疫苗對策,經濟活動將分階段陸續重啟,2021年區域經濟可望回穩復甦。 另外,上述日中韓及東協(ASEAN)等15國家對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表示歡迎之意,同時並認為「盼協定能儘早生效實施,此將對區域經濟繁榮做出進一步貢獻」。
A: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克里夫蘭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於本(5)月3日以馬來西亞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子公司違反強迫勞動法為由,因此再扣押一批丁腈手套(nitrile glove),數量達397萬隻,總值約51.8萬美元(約213萬馬幣)。 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於本(2021)年3月29日發布之強迫勞動調查結果顯示,頂級手套公司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存在多項強迫勞動情況,包括債務勞役、過度加班、虐待、扣留員工證件等。因此該局認為,上述手套係由強迫勞動製造的,隨後指示美國所有入境關卡的工作人員扣押該公司生產的手套產品。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曾於去(2020)年7月15日對頂級手套公司和子公司TG Medical公司下達扣押令,暫停進口兩者所生產的手套產品。 頂級手套公司於4月30日重申該公司涉及與聯合國機構國際勞工組織的11項奴役勞工問題已解決,且獲得國際獨立調查機構─Impactt公司的認證。然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仍在持續評估該公司提交的資料及撤銷該禁令的申請,因此尚未解除該公司手套產品進口禁令。 另一方面,頂級手套公司表示將繼續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緊密合作,以迅速解決、撤銷及修改監管機構對該公司產品中的暫扣令(WRO)。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美媒報導,根據莫德納藥廠(Moderna)最新測試數據顯示,該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對12至17歲青少年的有效率為96%,與成年人施打效果相近,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疑慮,該公司將據以向FDA申請青少年的緊急使用授權。 目前市面上的新冠疫苗對變種病毒沒有顯著效果,莫德納表示未來6個月,隨南半球進入秋冬,將可能會出現更多變種病毒,莫德納5月5日宣布正研發針對更具傳染性的B.1.351和P.1變種病毒的疫苗增強劑,初步數據指出施打後數個月將可增強抗體面對較強傳染性的病毒,目前實驗中增強劑的副作用尚屬輕度或中度,但仍尚未進行審核。 製藥商和科學家表示未來新冠疫苗可能如同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種一劑增強劑。若能證明莫德納增強劑對其他廠牌疫苗亦具效用,且需定期接種,將為莫德納提供長遠收入來源。另輝瑞及嬌生等製藥商亦計畫研發新的疫苗及疫苗增強劑。 莫德納的收益報告顯示,新冠疫苗成功研發已幫助莫德納第一季利潤大幅成長,銷售金額為17億美金,然因美國總統拜登5月5日晚間表示為解決全球疫情,支持放棄疫苗專利保護,已導致新冠疫苗製造商股票下跌,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5/06/covid-moderna-mrna-earnings-q1-2021.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covid-19-booster-shows-promise-against-variants-in-early-study-moderna-says-11620245114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啟動在2021年財政預算案下推出總額35億馬幣(約8.54億美元)的「關懷網路計畫」(Program Jaringan PRIHATIN),約840萬名低收入群體(B40)將從中受惠,在購買智慧手機或上網配套時,可獲得180馬幣(約43.95美元)或300馬幣(約73.24美元)的補助。在該計畫下,約840萬名領取人民關懷援助金(BPR)的低收入群體可選擇其中一項配套,即選擇購買智慧手機,或是為期12個月的上網配套。 根據馬國財政部發布消息稱,擁有18歲以下孩子的低收入群體,可選擇總值300馬幣的智慧手機補助,或是180馬幣的上網配套補助;至於未有18歲以下孩子的群體,可選擇180馬幣的手機或上網配套補助。 前述關懷網路計畫係由馬國財政部、通訊暨多媒體部(MCMC)以及國內12家電訊公司合作推行,參與公司包括天地通(Celcom)、明訊(Maxis)、數位網路(Digi)、Mcalls、RedONE、SpeakOUT、Tune Talk、U Mobile、Unifi Mobile、XOX Mobile、YES和Yoodo等。 上述「關懷網路計畫」係馬國政府為拉近社會大眾數位差距,在該總值35億馬幣計畫中,政府將撥款20億馬幣,電訊公司及服務供應商則貢獻其餘15億馬幣,主要係以免費資料形式撥出。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數位化急速發展,網路的使用率亦增加70%,尤其視訊更銳增600%,馬國亦不例外。網路使用已崛起成為基本需要,如水及電器產品般,因此馬國努力改善數位差距,以達致聯合國的75%網路使用率,以及盼2025年前寬頻網路成本低於國內生產毛額2%的最低目標。 為應對國內數位差距的挑戰,馬國政府已擬定三大主要策略,即普及化寬頻網路、加強可負擔性及提升國人的數位技能。馬國盼透過「國家數位網路計畫」(JENDELA),於2022年前,撥款210億馬幣(約51.27億美元)於全國各地提升光纖網路以及提升4G服務;至於5G服務,除提升基礎設施外,亦吸引私人領域的投資,相關投資額預計為150億馬幣(約36.62億美元)。 儘管馬國寬頻網路配套成本每月僅占國內生產毛額1.1%,但對於低收入群體而言,仍然很高,智慧手機的成本即占大部分家庭的花費。 根據馬國通訊暨多媒體委員會(MCMC),只有一半的馬國人民擁有標準數位技能,為提升人民的數位技能特別是中小企業,馬國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已撥出1.5億馬幣(約3,662萬美元)的中小型數位補助金丶10億馬幣(約2.44億美元)數位工業轉型基金及10億馬幣高科技獎勵。此外,該委員會亦在全國各地設立910所社區網路中心(PIK),以提升社區數位科技技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繼宣布雪蘭莪州六縣自本(2021)年5月6日至17日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復於5月5日再宣布5月7日至20日於吉隆坡實施「行動管制令」,並禁止跨州,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自4月1日至27日,吉隆坡共有17個新的感染群,每日新增確診病例越來越多,因此馬國政府決定在吉隆坡實施MCO。 依斯邁沙比利部長另宣布即日起禁止來自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及斯里蘭卡的公民入境馬國,以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馬國蔓延。前述禁令涉及長期社交探訪簽證(PLS)持有者、國際商務旅客和社交探訪旅客,惟外交與公務護照持有人將豁免上述禁令。 在實施MCO期間,吉隆坡經濟領域可以照常營運,但禁止一切社交活動。 與此同時,登嘉樓州(Terengganu State)所屬勿述縣(Besut District)、柔佛州(Johor State)所屬柔佛巴魯(Johor Bharu)、古來(Kulai)及哥打丁宜(Kota Tinggi)以及霹靂州(Perak State) 所屬太平(Taiping)、拉律峇登(Larut Matang)及司南馬縣(Selama District),亦將於5月7日至20日期間落實MCO。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的一份統計報告稱,截至2020-21財年9月底,截至4月16日,緬甸與印度之間的邊境貿易達到了1.6億美元。這些數字比一年前增加了8,462萬美元。在此期間,緬印邊境貿易總額中,緬甸出口為1.6086億美元,進口為81.1萬美元。緬甸通過Tamu、Reed及Thantlang邊境站與鄰國印度進行邊境貿易。在本預算年度的10月1日至4月16日期間,Tamu的貿易值逾3,146萬美元、Reed的貿易值為1.29億美元。Thantlang站沒有任何貿易記錄。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Myeik Public Corporation表示,在緬甸德林達依省丹老建置約3億美元的魚類拍賣市場投資案將盡早執行。該市場將建在德林達依省丹老鎮的Kyweku-Kyuakphya河岸。新的魚產拍賣市場建案將包括建造一個碼頭來裝卸魚貨,以及住宅區。該案先前被推遲,現在將盡快進行,預料將為國家帶來收入,並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 該項目的第1階段是建造一個碼頭來裝、卸魚貨及做冷藏庫。第2階段為加工廠的建造。第3段則是住宅區的建設。第4階段涉及建設週邊設施以支持工廠。Myeik Public Corporation解釋,關於本計畫先前已經提交過提案。但計畫還沒有完成,新的提案已經再次提交。該計畫原提案用地2,000英畝,但倘獲得許可,該案土地已縮減至700英畝,聯邦部長及官員將視察該預定區。計畫完成後,魚貨交易市場將從泰國移回,緬甸魚類交易已在泰國進行20多年。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黃金企業家協會(YRGEA)主要Myo Myint表示,緬甸國內黃金價格繼續上漲。由於商務活動因COVID-19爆發而被暫停,目前民眾收集金條。全球的疫情再次爆發,世界各地的國家再次施加限制,導致商業活動再次停止,全球金價走高,也使緬甸近來金價飆升。據YRGEA的統計,緬甸國內金價比全球金價低約10萬緬幣。如果交易允許電匯(TT)支付,黃金交易就可以進入國際市場。如果自然資源暨環保部礦業局能頒發銷售許可證,交易將會更加快捷及方便。 緬甸國內市場5月1日的純金價格約為每緬克(0.578盎司,或0.016公斤)145.5萬緬幣,而全球金價則在每盎司1,772美元的高點。此外,5月1日美元兌緬元匯率為1美元兌1,575緬幣。因此,全球黃金兌美元匯率仍在飆升。據YGEA稱,緬甸國內金價仍將與全球金價及美元匯率同步走高。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玉米工業協會主席Min Khaing表示,由於需求不足,緬甸的玉米海運出口已經結束。緬甸一直通過陸路邊境向鄰國泰國及中國運送玉米。由於需求為零,突然停止了向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的運輸。海運貿易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政治變化及物流領域的中斷。 緬甸正通過陸路邊境向泰國運送玉米,每噸玉米價格約為8,000泰銖。緬甸獲准在2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以Form-D形式向泰國湄索出口玉米,關稅為零。緬甸的玉米出口在2月至8月期間免徵關稅。出口商表示,泰國對玉米進口最高徵收73%的稅率,以保護在泰國玉米季節進口的玉米種植者的權利,符合泰國在世界貿易組織關於玉米進口的承諾。 該協會表示,隨著當地玉米消費的增長,緬甸今年出口到國外市場的玉米預計將達到160萬噸。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2019-20財年中,緬甸向外部市場出口了220萬噸玉米,估計價值為3.6億美元。目前,在撣邦、克欽邦、克耶邦及克倫邦以及曼德勒省、實皆省及馬奎省種植玉米。緬甸有3個玉米季—冬季、夏季及季風季。緬甸每年生產250-300萬噸玉米。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當地農民表示,曼德勒省Myingyan區Taungtha鎮的洋蔥種植者預計本年的市價將調高以彌補生產成本。洋蔥是沿著Hsintewah溪生產,所有收穫的洋蔥都已經儲存在倉庫裡。 洋蔥的價格僅為每緬斤25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但是,每籃洋蔥苗圃的價格約為10萬緬幣。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當地農民面臨著虧損。一緬斤洋蔥的生產成本在400-500緬幣之間。因此,當地蔥農已向相關部門提報,盼平衡種植成本。商人協會的主席Win Naung表示,洋蔥農已經虧損種植成本3年了。現在,種植者希望洋蔥能賣個好價錢。今年的洋蔥產量也較去年低。
A:CNBC社報導,挪威電信Telenor於5月4日表示,鑒於緬甸的安全及人權狀況不斷惡化,該公司已沖銷價值,導致該集團第一季度出現虧損。Telenor自2014年開始在緬甸運營,自從軍方在2月1日接管政權後,該公司通訊業務仍然受到嚴重限制。Telenor在歐洲及亞洲的9個國家為1.87億客戶提供服務,其中有1,820萬在緬甸。 Telenor執行官Sigve Brekke在一份評論緬甸的聲明中稱,該公司看到了一個不正常、不確定及令人深感擔憂的情況。由於經濟及商業環境前景的惡化以及安全及人權狀況的惡化,我們認為未來改善的前景有限。 基於此,Telenor在第一季度的帳目中完全刪減Telenor Myanmar業務,認列虧損65億挪威克朗(7.83億美元),並將其業務從2021年的整體企業前景中剔除。由於減值,Telenor集團第一季度的淨利從去年同期的6.98億克朗盈餘,跌至虧損39億挪威克朗。Telenor 1月至3月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同比下降8%,至130億克朗,而接受調查的分析師平均預期為131億克朗。對於剩餘的業務,Telenor重申了自2020年以來有機收入及利潤的全年指導不變,並重申資本支出將佔銷售額的15%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