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南非Reuters網路報本(110)年4月24日報導略以: 南非能礦部長Gwede Mantashe近日簽署公告表示,南非計劃將小型發電項目許可門檻從1MW提高至10MW。最高10MW之嵌入式發電項目將無需申請許可證,但仍需向能源監理機構(Nersa)辦理登記。 由於Eskom火力發電廠故障頻繁,南非經常遭受電力中斷困擾,但是法規程序繁瑣導致許多公司無法自建發電設施。Cyril Ramaphosa總統此前承諾將放寬許可門檻,因此可能釋放最多5,000MW額外發電。 分析家表示,南非總統Cyril Ramaphosa先前係建議將門檻提高至50MW,南非能礦部公告之發電門檻仍然不足以協助產業發展。南非Gold Fields礦產公司經過4年申請後終於在本年2月獲得40MW太陽能發電許可,儘管該公司表示獲得發電許可對投資人來說為利多消息,然分析家表示南非政府應有更積極作為解決供電問題。

A: 據路透社網站4月29日報導,自新冠疫情大流行席捲全球以來,南非蘭特幣已經成為新興市場貨幣贏家。南非蘭特幣自今年以來升值2.4%,在過去12個月內飆升約30%,而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約2%。此外,儘管今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攪亂其他新興市場,但以南非蘭特幣計價的政府債券仍獲得可觀回報。在主要新興市場中,南非已經成為實際收益率最高的經濟體之一,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略高於9%。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南非債券增持比例截至今年3月底上升至1.8%,該趨勢在今年4月前兩週再次加速。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56號   TUI(徒易集團)跨國旅遊集團表示,今年復活節重啟Mallorca島旅遊雖備受爭議,但已證明市場對能再度出遊的渴望,Ibiza將是下一個渡假目的地,該集團並承諾提供完善保護。 TUI旅遊集團現正擴大其旅遊渡假地點選項,繼備受爭議的Mallorca復活節假期重啟之旅後,渡假選項將繼續擴大至南部渡假地點。該集團表示,從本週末(5月1日)開始,將開放Balearen群島之Ibiza及Formentera兩島旅遊觀光。本季首班飛往葡萄牙Algarve的Faro班機,也訂於幾天後的5月5日出發。另自5月中旬開始,Kreta、Rhodos、Kos及Korfu等希臘重要旅遊景點也將陸續開放。 鑒於新冠大流行情勢嚴峻,TUI跨國旅遊集團不得不推延一些旅遊方案,但隨著越來越多地區的準備工作及條件完善成熟,也較有可能提供遊客一個安全的假期。 TUI德國地區執行長Marek Andryszak表示,該集團正與旅店經營者及旅遊目的地的政府保持密切聯繫,期為客人的到來提供妥善準備。旅店除擁有良好的測試基礎設施之外,亦符合高衛生標準。 在德國解除對Balearen群島的旅行警告後,TUI將原定的季度旅遊開始時間提前一週。A執行長認為,在防護概念的旅遊模式下,復活節重啟Mallorca島旅遊已證明,包價套餐假期對大流行毫無影響。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50號(下)   許多公司陸續加入素食市場 此外,其他牛奶加工食品商也陸續加入市場。除Ehrmann用鷹嘴豆布丁來吸引消費青睞、Müller Milch提供植物性飲料,甚至Dr. Oetker也進行純素布丁之測試。燕麥片製造商Kölln已將燕麥飲料納入品項計畫。Aldi、Lidl及REWE等連鎖超市也早已有自己的純素飲料品牌。 儘管面對農民的批評及對傳統牛奶需求恐進一步下降的擔憂,但德國Milchkontor及Arla等乳品合作社仍希望跟進。兩年前,乳品商Schwarzwaldmilch與Black Forest Nature GmbH共同成立一家新創公司,並於2020年在市場上推出有機燕麥飲料Velike。 許多年輕公司善用新創良機,並生產以植物性為主的產品。如知名的網際網路風險投資公司Rocket Internet之Samwer兄弟,近來出人意料以投資人身份加入柏林新創公司Vly。   健康及永續發展? 替代乳製品被認為是健康且可永續發展。但事實確實如此嗎?燕麥飲料製造商 Oatly 表示,與牛奶相比,一升燕麥飲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土地利用減少79%,能源消耗減少60%。 英國牛津(Oxford)大學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上述論點。根據全球近4萬座農場的研究資料,與大豆、燕麥、大米及杏仁飲料相比,牛奶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及面積消耗方面均位居末位。 一升牛奶相當於大約三公斤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而一升大豆或杏仁奶僅相當於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植物性飲料在動物保護方面也自然表現良好。但表現記錄也不是完全完美無瑕。例如就杏仁奶而言,專家指出水的需求量很高。 植物性乳品是否比動物奶更健康也是具爭議性的。一些人認為普通乳製品是主食且不可替代,因為它們含有必要的蛋白質、鈣及B群維生素。但另一方面,低熱量的替代品往往富含上述營養素、脂肪含量較低,且通常不含膽固醇、生長激素或殺蟲劑。不過,成分可能會因製造商而異。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50號(中)   瑞典品牌Oatly上市 根據ING銀行的一項研究,到2025年,替代產品在歐盟及英國的營收將從目前的34億歐元增加到50億歐元。管理諮詢顧問Boston Consulting甚至預計,2035年全球銷售額將是現在的五倍。 Oatly 品牌經常被提及為牛奶流行替代品的市場領先者。這家瑞典集團自3月以來僅向美國1萬5,000多家Starbucks門市店供應燕麥飲料,目前計劃在紐約上市,可望成為繼Beyond Meat之後的第二家素食生產商。 Oatly據估計市值可達100億美元,這通常只有科技公司才能達到。儘管該公司2020年虧損6,000萬美元,但銷售額增加一倍多,達到4億2,100萬美元,產品行銷於20多國。在德國,Oatly燕麥奶是最暢銷的燕麥奶,並已成為燕麥奶的代名詞。   五分之一的法國Danone產品應是純素 替代產品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透過收購,法國優酪乳集團Danone成為全球最大的植物性乳製品供應商,旗下涵括Activia、Dany Sahne或Actimel等知名品牌。大約四年前,這家法國公司收購素食先驅WhiteWave,從而引進Alpro及Provamel等品牌,這兩個品牌在德國牛奶替代品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乳品巨擘Danone目標遠大,該集團德國地區執行長Richard Trechman日前受訪於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時表示,到2025年,德國五分之一的Danone產品將以植物性為主。位於Würzburg附近的Ochsenfurt工廠目前正在重建中,以便能夠生產純素食品。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40050號(上)   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傳統牛奶,改喝大豆或燕麥的植物性替代品。像Oatly這樣趁勢興起獲益的飲品製造商,現在甚至計劃上市。 除了傳統生產的牛奶外,有機牛奶或夏季產的牧場牛奶在超市及有機商店的冷藏貨架上也占一席之地。即便是那些不喝牛奶的人,也可找到越來越多的植物替代品。它們雖看起來像普通牛奶,但卻是由水和豆類、穀物或堅果製成。根據歐盟法規,上述植物替代品嚴格來說不可以Milch(奶)進行廣告宣傳,爰Milch(奶)一詞只適用於動物性產品。 無論是大豆、燕麥、杏仁、椰子、腰果、豌豆或開心果飲料,長期以來皆被認視為是過敏或如乳糖不適症患者的小眾食品,但現在也受到許多其他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素食主義者。現在,替代產品占乳製品的比例為十分之一。 傳統牛奶漸不受歡迎 植物營養研究所Markus Keller不久前受訪於Deuschlandfunk(德國廣播電臺)時表示,大約100萬人,占德國人口的1.5%以上,為素食主義者。此外,尚有許多所謂的彈性葷食或素食者,即不完全吃素,而只想大幅減少吃葷。這也是為什麼喝傳統牛奶的消費者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根據德國聯邦農業暨糧食研究院(BLE)數據,去(2020)年的人均消費量略低於50公斤。相較之下,根據乳品業協會(MIV)的資料,2014年為56.3公斤。 另一方面,替代產品市場正穩定增長,甚至超過素肉(植物肉)市場。德國以大豆、燕麥或杏仁為主要來源的奶製品占百分之十。就有機產品而言,近三分之一的銷售產品為植物性。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4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29/P200號(商情文號:第 329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將在明(2022)年與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舉辦全球性高峰會以吸引國際資金投入全球疫苗研發,可望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三分之二,至100天,英國呼籲G7和歐盟等應齊心協力,以加強全球健康安全。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致力於加速如新冠疫毒等廣泛傳染病疫苗研發,且在全球公平分配。強生首相在2月的G7領袖會議前已贊成此目標,將由政府成立防範廣泛流行病合作關係小組(Pandemic Preparedness Partnership)運作並於4月成立,以支持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在全球疫苗開發和製造創新方面的工作。 G7外交部長會議將於5月3日至5月5日舉辦,全球健康議題將為議程之一。作為2021年G7輪值主席國,英國正積極與G7領袖和世界其他國家合作。英國為全球新冠疫苗COVAX AMC計劃之最大捐款國之一,共5.48億英鎊;至今,COVAX計劃已向全球120個國家及地區分配超過4900萬劑新冠疫苗。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與世界衛生組織在COVAX計劃中皆扮演關鍵角色。2021年初,英國政府也協助執行聯合國安理會之決議,以確保世界衝突地區停火,向世界上弱勢地區提供疫苗;而英國政府已自2018年起,為協助弱勢地區結束流行病的危害,向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提供2.76億英鎊資金。 目前英國政府已提供13億英鎊援助,盼儘早結束新冠疫情危害,資金範圍包括,8.29億英鎊用以新冠疫苗之研發、分配以及新冠病毒之治療及測試;3.123億英鎊用以協助全球共同防禦病毒,且協助弱勢國家建立防禦力,包括捐款給英國慈善機構及國際組織;另包括1.5億英鎊用以回應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起的「災難遏制和紓困信託」(Catastrophe Containment and Relief Trust)資助計畫。 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之35億美元投資案可於endpandemics.cepi.net網站查詢。該聯盟為公共、慈善及民間組織等創新合作夥伴,於2017年在瑞士Davos地區成立,旨在研發針對未來廣泛流行病之防治疫苗。在新冠疫情爆發前,該聯盟工作集中於研發針對Ebola病毒, Lassa病毒、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冠狀病毒、Nipah病毒、Rift Valley Fever病毒,以及Chikungunya病毒等之疫苗;目前針對上述病原體已有20多種候補疫苗。CEPI聯盟也投資創新平台技術,以加快研發未知病原體的疫苗工程(疾病X)。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0年4月2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328/P200號(商情文號:第 328 號)       商情本文: 隨著旅遊業在新冠疫情下崩潰,此也持續影響著航空業,如Heathrow機場損失日漸加劇。據統計,英國最大機場Heathrow機場在2021年第1季又虧損3.29億英鎊,使該機場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總損失高達24億英鎊。在2021年第1季,估計僅170萬人次往來Heathrow機場;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高達91%。 Heathrow機場執行長John Holland-Kaye表示,數據揭示新冠疫情對機場造成的影響規模;另整體貨物運輸量也較2019年下降23%,可見航班不足對國內及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雖自5月17日國際旅遊再次通行後,人次流動可回升,應促使復甦;但由於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離旅遊業復甦回到疫情前仍需要很長的時間。 儘管潛在旅遊業需求旺盛,但Heathrow機場已將其本年人次流動預期,下調至1300萬至3600萬之間;與2019年相比,當時共有8100萬人往來該機場。 4月初報導指出,有旅客在機場等待長達7小時才通過入境檢查。Heathrow機場聲明警告,在護照檢查區恐有大量排隊人潮;海關流暢工作應為首要考量,政府須確保部署足夠海關人員以應付旅客需求,以避免嚴重的排隊人潮問題。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4月30日新聞稿,瑞士2020年實際薪資指數為102.6點(2015年=100),較2019年成長1.5%。   2020年期間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導致瑞士經濟放緩,造成通貨膨脹率下滑0.7%。此現象亦導致實質薪資上漲1.5%,瑞士民眾購買力繼2019年增加後,2020年繼續增加。   2020年瑞士第2級產業實質薪資平均成長1.2%,其中實質薪資漲幅最高之行業為金屬產品製造業2.9%,排名第2為建築業1.5%,排名第3為資料處理設備、電子和光學產品及鐘錶等製造業1.4% 。唯一衰退者為採礦業 -1.1%。第2級產業5年以來每年平均實質薪資成長最高之產業為數據處理設備、電子和光學產品及鐘錶等製造業0.6%,其次為化學製藥業、機械與交通工具製造業、及建築業0.5%,排名第3之行業為其他製造業0.4%。唯一衰退者為採礦業 -0.1%。   2020年第3級產業實質薪資平均成長1.6%,其中實質薪資漲幅最高之行業為資訊技術服務業及科技服務自由業3.4%,其次為汽車貿易及保養維修業 2.8%,排名第3為出版、傳播及電信業2.7%。唯一衰退者為保險業 -1.4%。第3級產業5年以來每年平均實質薪資成長最高之產業為資訊技術服務業1.1%,第2者為科技服務自由業1.0%,排名第3之行業為出版、傳播及電信業0.9%。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2021年4月30日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 4月30日新聞報導,瑞士Schindler集團2021年第1季營業額為26億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成長6.3%。第一季新訂單金額為29.4億,較去年同期成長8.0%。EBIT 利潤為2.88億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增加74%,EBIT 利潤率為11.1%,而去年同期為6.8%。淨利潤為2.13億瑞士法郎,成長超過70%。   Schindler集團表示,新訂單、營業額及利潤皆成長,約與2019年同期無異,營業數字已回復至疫情前之水準。該成果超過經濟分析師之預策。   去年Schindler關閉了一家西班牙的工廠,並於其它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另計劃至2023年以前將投資2.7億瑞士法郎於數位轉型,並提高產品開發效率。Schindler提高了2021年年度的營業目標,預計營業額成長最高7%(以當地貨幣計算),而此前預測最高成長5%。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4月30日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4月29日新聞報導,瑞士Straumann牙材植體公司2021年營業額為4.7億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成長31.5%,亦高於2019年第1季之水準。   若排除收購及匯率因素,Straumann第1季成長率為34%,且除南美洲(-3.1%)以外,所有地區營業額皆成長,其中亞太地區營業額成長74%最多。   Straumann預估其2021年實營業額將成長25%至30%的之間。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 日期:2021年4月29日

A:依據德國重要的經濟研究和政策諮詢中心:萊布尼茲經濟研究院(RWI-Leibniz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報告指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德國2021年經濟復甦將延緩,該院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chmidt表示,受到疫情負面衝擊影響德國2021 年第一季經濟產出可能會下降1.8%。目前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所實施之限制措施將延遲經濟復甦的腳步,預料相關限制措施到今年第二季中旬始可能進一步放寬,同時預估當疫苗接種比例上升將大幅降低病毒蔓延風險,則預測經濟將開始強勁復甦,估計明年年初左右總體經濟將可能會恢復到正常產出水準,並預估今年全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3.7%,2022年將增長3.9%。   在就業方面預估隨著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所實施之限制措施逐步放寬就業增加將獲得動能,推估2021年全年就業人數將增加約26,000人。在失業率方面預估2021年全年失業率將達約5.9%,推測2022年失業率將略微下降至約5.5%(註一)。另一方面在政府預算赤字方面,預估2021年全年政府預算赤字將達到約1590億歐元,相較佔GDP之比重預測2021年預算赤字佔GDP將達約4.5%。   展望未來經濟前景,新型冠狀病毒後續發展仍然是最無法掌控之風險,一方面疫苗接種進程是否能運行順暢無延誤(註二),另一方面倘未來冠狀病毒新突變的出現將可能會削弱疫苗的有效性並可能會暫停經濟開放的步伐同時阻礙經濟復甦的力道。   註一:根據德國聯邦就業局最新數據顯示,德國本(2021)年4月失業人口達277.1萬人,失業率降至6%。本年4月失業人口雖較3月減少5萬6,000人,惟仍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12萬7,000人,失業率較去年同期增加0.2%。   註二:根據德國疫情統計中心(RKI)數據顯示,德國截至昨(29)日已有約1,532萬人完成第一劑的疫苗接種,約佔總人口數的18.4%,624萬人已完成第兩劑,約佔7.5%。 德國預計在夏天結束前能提供所有人疫苗接種的機會。

A:依據奧地利智庫「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2021年4月30日新聞稿,奧國經濟繼2020年第4季走跌後,經濟發展趨於穩定。Wifo預估2021年第1季奧地利經濟較2020年同期衰退2.7%,而較上季(2020年第4季)成長0.2%(奧國統計局將於2021年5月底公告數據)。 2021年第1季奧國工業及營建業景氣走升,產值分別較2020年第4季增加2.6%及3.6%,彌補新冠疫情防疫措施對消費性服務部門之衝擊。「零售、餐飲旅宿暨運輸業」產值較上季衰退3.1%,「其他服務業」(含剪髮等個人服務業、藝術、娛樂暨休閒業)產值衰退4.6%,「資通訊、信貸保險及不動產業」因可遠距提供服務,產值較上季增加0.2%。 在需求方面,對零售及個人服務業之營業禁令延續至2021年2月8日,使得個人消費較上季下降0.2%,投資則穩定成長1.7%。2021年第1季對外貿易動能,一方面受到工業景氣上揚穩定支撐,惟另一方面受國際旅遊限制衝擊,進出口分別較上季衰退1.5%及1%。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國防企業Saab取得美國海軍訂製3套雷達系統的訂單,價值約3710萬美元,預定第一套系統於2022年交貨。 透過美國海軍已經使用SAAB的雷達技術,美海軍空中運輸管理系統計劃辦公室(Naval Air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 Program Office)和SAAB正在改善艦載空中交通控制能力,以確保海軍戰備和成本效益。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巴士卡車集團Volvo AB將與德國戴姆勒(Daimler)公司共同合資成立專門研發氫動力的科技公司cellcentric,目標除了希望在2025年推出氫動力卡車並在歐洲建置300座氫燃料補充站,2030年以前完成1,000座氫燃料補充站,其目的在成為綠色卡車產業的領頭羊之外,也期待藉此達到2050年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 的永續運輸及碳中和之目標。 Volvo AB和Daimler認為要順利完成綠色轉型,一個調和的歐洲氫能源政策至為關鍵,才可協助相關科技發展成為可行的商業解決方案。

A:華爾街日報本(30)日報導,中國大型科技公司近年來透過行動支付應用程式,推出個人貸款及保單等各式金融商品,已引發中國政府關切將予以扼止及納入監管,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及外匯局等金融監管機構昨(29)日約談騰訊、滴滴出行、京東等13家中國大型科技公司,表示行動支付應僅能作為付款工具,不應提供其他金融商品服務,強調網路平台搭售多種金融產品,將掩蓋資金流量,帶給市場風險,且網路貸款及存款業務等應符合金融監管規定。惟現在尚不清楚中國政府是否將要求科技公司將行動支付平台叫車或送餐等非金融服務移除。 目前最受矚目的案例為螞蟻集團的支付寶,其從基本行動支付平台,擴展到向超過10億名用戶提供其他金融服務,其中小額貸款占去年上半年銷售額近40%。隨著中國政府關注科技巨頭在中國民眾生活的影響力,中國監管機構展開行動,迫使螞蟻集團終止上市計畫、整頓相關業務,並受中國政府監管。知情人士表示,螞蟻集團正修改支付寶平台,分拆金融商品與核心的支付服務。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orders-tech-giants-to-unbundle-financial-services-11619780759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本(2021)年4月29日出席歐洲商會(EuroCham)常年大會時表示,隨著數位經濟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正發展成多個新市場的新商業點子,新加坡和歐洲應探討簽署「數位經濟協定(Digital Economy Agreement,簡稱DEA)」以強化經貿聯繫,進而啟動未來歐洲與東協在數位領域的發展。 為保握數位領域發展的機會,新加坡已與澳洲簽署雙邊數位經濟協定,以及和智利與紐西蘭達成多邊協定,制定前瞻性的貿易準則,促進數位經濟新興領域的合作,並也和英國開始探討簽訂數位經濟協定。 陳振聲部長建議,新加坡與歐洲可先在部分可行項目展開合作,例如推動數位疫苗證書或護照的統一準則,相互核准彼此的數位身份認證體系等,為將來進一步的探討打下基礎。這一年來,各國被迫因應許多重大的不確定因素,包括地緣政治、快速的科技變革、氣候變遷以及仍未平息的新冠疫情,此導致各國重新檢視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體系和全球經濟,許多國家因人民和企業未從全球化中獲益,而採取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政策。 陳振聲部長認為,新加坡和歐洲可從3方面深化合作因應目前局勢變動:(1)推動數位化和數位經濟以促進全球聯繫,雙方亦應合作,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中,提供業者安全可靠的環境,以利紮根經營;(2)合作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及永續未來;(3)合作抵抗保護主義,強化雙邊未來供應鏈,讓歐洲和亞洲市場更為開放。 目前,共有750餘家外資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新加坡與歐盟經濟體也維持深厚的商貿聯繫,歐盟是新加坡第2大服務貿易夥伴和第2大投資者;新加坡則是歐盟在東協最大貿易夥伴,以及亞洲第3大投資者。在新加坡營運的歐盟企業超過1.1萬家,也有眾多歐洲人在新加坡定居。陳振聲部長強調,新加坡不僅扮演歐洲企業進軍東協的門戶,同時也是其全球業務的關鍵樞紐。新加坡持續歡迎具備合適技能的歐洲人士前來工作,確保新加坡擁有最具競爭力的全球人才。

A:馬來西亞鋼材五金商會會長黃明強頃指出,中國財政部關稅司本(4)月28日發布消息稱,將自5月1日起撤銷部份鋼材出口退稅,具體產品清單多達146項,並根據出口貨物報關清單上註明的出口日期界定。在目前鋼材價格居高不下的態勢下,中國前述措施,可能引發鋼鐵價格再次推高,造成鋼鐵需求供不應求。   由於受制前述措施的影響,馬國進口商亦不敢冒然下訂單,畢竟鋼鐵價格已然處於高價,萬一鋼鐵價格回調,進口商將面對巨額損失。過高的進口鋼材價格,不但面對風險,且造成鋼鐵成本暴漲,對進口商和庫存商也是一個極大挑戰。在未落實前述措施前,馬國進口商和庫存商與中國廠商下的訂單,極可能會面對被取消或需承擔部份撤銷的出口退稅,但進口商和庫存商為了履行客戶的訂單,極可能須承擔這些額外虧損。   中國鋼鐵進出口政策概括如下:(一)撤銷部分鋼材13%出口退稅,以減少鋼材出口,惟冷軋鍍鋅卷未撤銷退稅;(二)螺紋、熱捲、中寬帶全部撤銷13%出口退稅;(三)冷捲和鍍鋅卷未撇銷退稅,續維持13%出口退稅,而冷軋切板、0.5以上鍍錫馬口鐵、部分鍍鋅二次加工材撤銷退稅;(四)生鐵和鐵合金出口關稅提高5%,並限制出口;(五)撤銷生鐵粗鋼進口關稅,並鼓勵進口;(六)鋼坯(進口關稅2%)、廢鋼(2%)、直接還原鐵(2%)、生鐵(1%)等進口關稅全部撤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報告,美商務部本(30)日公布本年3月個人所得與消費支出報告,包括薪資、投資、政府福利等個人所得為24兆2,077億美元,較上(2)月增長21.1%,創1959年以來新高,主因為美國聯邦政府於本年3月發放每人1,400美元的紓困支票。 消費者在商品與服務支出為15兆4,016億美元,亦較上月增加4.2%,為去(2020)年夏季後最大的月漲幅,其中商品支出增長8.1%、服務支出增加2.2%;美國個人儲蓄為6兆363億美元,占可支配個人所得的27.6%,亦為歷史以來第二高,僅次於去年4月首次發放紓困支票,顯示聯邦紓困支票有效增加民眾收入與儲蓄,並帶動消費支出。 美媒指出,隨著各州政府擴大解封,預期民眾將釋放被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運用儲蓄進行旅遊及餐廳用餐等消費活動,家庭支出在未來數月將大幅增長,惟強勁的消費者支出可能短期內推升通貨膨脹率,提高商品及服務的價格。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consumer-spending-personal-income-march-2021-11619732790

A:亞洲開發銀行(ADB)頃發布的「2021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指出,隨著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啟動後,亞銀預測馬來西亞本(2021)年經濟可望回升6%,惟較去(2020)年9月預測值6.5%為低,明(2022)年則預估為5.7%。馬國中央銀行持續實施寬鬆財政與貨幣政策亦有助該國經濟擴張。消費與資本支出的復甦將恢復馬國國內活動,而全球需求的回升將提振馬國的出口與外人直接投資。馬國政府推出的振興經濟措施將支持私人消費增長,而有效的疫苗接種計畫將進一步提振私人消費。   馬國的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始於本年2月份,馬國政府計劃於12個月內為該國3,200萬人口中的80%接種疫苗。截至4月27日止,已有52萬4,843人接種2劑疫苗。此外,馬國共有933萬2,413人已登記接種疫苗,目標進度達38.50%。   亞銀表示,近期由於營造業活動的恢復面臨部分挫折,主因為馬國在部分州屬重新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及禁止跨州限制,因此其恢復狀況適中。疫苗的供應和外國需求穩健將提高商業信心,進而支持私人投資的復甦。東海岸鐵路(ECRL)、捷運系統2號線(MRT Line 2)及泛婆羅洲高速公路(Pan Borneo Highway)的恢復興建可望於2021年提振公共投資。   亞銀認為,受原油和棕油價格上漲,對電子與電機產品以及醫療器材產品的持續需求以及全球經濟前景改善,馬國商品貿易仍可維持正成長。馬國對美國的出口亦將從美國1.9兆美元的振興經濟配套計畫中受惠。由於國際運輸與保險成本繼續構成服務帳單的一大部分,因此服務業將仍處於赤字狀態。   亞銀另稱,馬國經濟前景主要風險為新冠疫情再次爆發、疫苗推出意外延誤以及主要先進經濟體的復甦低於預期。另一層擔憂係對供應鏈的新限制,可能會進一步延誤製造業活動的反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