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4)月9日報導稱,有關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處理問題,日本政府初步決定將其排入海洋,並預定最快將於本(4)月13日內閣會議正式決定通過。若日本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恐將面臨諸多難題,包括福島核災事故後之雙重形象受損及周邊鄰國強烈抗議等,爰此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強調,「堅決反對將核廢水排放入海」。 對此,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表示,日本政府將與國際核能機構(IAEA)進行合作,「若確定處理福島核廢水的處理,應就客觀且嚴格地確認其安全性,並需向國內外發布提供相關資訊」。 若日本政府要啟動核廢水排放,其相關準備工程及審查時程,預估將耗費約2年時間,處理核廢水需將目前技術尚無法清除之放射性物質,將在充分稀釋後再排入大海。據悉,日本政府去(2020)年10月已敲定排放的方針,但因考量漁業人員堅決反對等因素而延後推動。 上述含有放射性物質之「汙染水」,估算每天將以140公噸的速度持續增加,目前貯藏在福島核電廠腹地內,迄今設立1,061座儲水槽,預估明(2022)年秋季所有儲水槽將全部儲滿。

A: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本(2021)年4月10日宣布,新加坡超市將針對一次性塑膠袋進行收費,以減少過度使用。星國政府單位將徵詢超市等相關者的意見,並於本年下半年展開公眾諮詢,決定收費模式、具體金額、如何使用收入所得、實施時間表,以及是否須要修訂相關法律等。 前(2019)年新加坡丟棄的垃圾中,購物袋和外帶盒等一次性用品達20萬噸,相當於400個奧林匹克游泳池容量,因此多名國會議員呼籲政府考慮徵收塑膠袋費用,以遏制濫用現象。當時星國政府以民眾需要塑膠袋包裝生活垃圾,以及用焚燒方式處理塑膠袋而非直接掩埋不會影響環境等理由,表示不考慮對塑膠袋收費。但許多國家在實施塑膠袋收費制後,有效降低其使用數量,新加坡政府態度因而轉變。 新加坡消費者每年從超市取走8.2億個塑膠袋,相當於平均每人每年使用146個,還不包括從雜貨店和菜市場等其他管道取得的。前年新加坡最大超市集團-職總平價(FairPrice)在旗下其中25家超市和便利商店試行塑膠袋收費計畫後,一年內省下約1,560萬個塑膠袋,並獲得71%顧客支持。 新加坡超市將針對一次性塑膠袋收費,民眾最關注如何丟棄生活垃圾,受訪環保組織代表指出,民眾使用塑膠袋裝垃圾的習慣無須改變,關鍵是物盡其用,確保不浪費資源。另針對公民工作小組所提出有關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建議,新加坡永續部與環境局表示除了對超市一次性塑膠袋進行收費,也將加強學校的永續教育、以遊戲化手法讓民眾追蹤自己的一次性物品使用量、鼓勵超市及其他商店增加無包裝商品的供應量等。

A: 新加坡貿工部(MTI)本(2021)年4月9日發表新聞稿表示,新加坡已完成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為首個完成正式批准程序的成員國。該協定將在6個東協成員國和3個非東協成員國將其接受書或批准書遞交RCEP保存人(東協秘書長)60天後生效。RCEP所有成員國正推動該協定於明(2022)年1月1日生效。除了新加坡,中國和泰國已完成批准,但尚未提交批准書。 MTI指出,作為一項重要區域協定,RCEP將與新加坡現有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相輔相成,擴大星國的經濟空間,促進貿易和投資流量。同時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新加坡經濟與區域的互聯互通,開拓新商機,並讓企業能優先進入新興市場。RCEP涵蓋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和智慧財產權等20個章節。預計企業可從平均92%的關稅減免,以及簡化且可靈活運用的原產地條規中獲益。此外,RCEP成員國能獲得優先進入市場的好處。除了傳統的貿易方式,RCEP也涵蓋新興領域,例如電子商務與智慧財產權。成員國將推廣電子簽名和交易等,創造更有利於推動電子商務的環境。 東協10國以及中國、韓國、日本、澳洲和紐西蘭於去(2020)年11月正式簽署RCEP,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顯示本區域齊心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的承諾。RCEP涵蓋全球約三分之一人口,經濟總值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約30%。

A:繼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先前在美國遭受該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USCBP)因強迫勞動受到懲處後,馬來西亞另一家大型手套廠「速柏瑪」(Supermax)的子公司「加拿大速柏瑪醫保」(Supermax Healthcare Canada)製造的拋棄式口罩被加拿大衛生部以含有石墨烯(graphene)為由勒令其回收。   加拿大衛生部建議民眾不要佩戴含有石墨烯或生物質石墨烯的口罩,因現有研究初步評估顯示,這些顆粒會對動物產生早期的肺毒性,但對人體的危害尚不清楚。   加拿大速柏瑪醫保公司為此發表文告澄清,其口罩係採用安全材料製成,並未含石墨烯。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頃報導,隨著全球新冠疫情趨緩,馬國政府不再為社交觀光簽證逾期的外籍人士,提供臨時居留權,因此所有持逾期簽證的外籍人士,應於本(2021)年4月21日前離開馬國。違規的外籍人士,可判罰款或遭到逮捕。   據了解,逗留在馬國的美國籍公民已於本(4)月7日起,陸續收到由美國國務院發出,關於馬來西亞逾期停留寬限期即將結束的旅客登記計畫通知。   馬國政府於去(2020)年3月19日曾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及馬國實施「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MCO),准許持逾期簽證的外籍人士逾期滯留馬國。   然根據該公告,所有持逾期社交觀光簽證的美國公民,須於4月21日前離開馬國,違規者將面對刑罰,包括移民拘捕和罰款。   根據網路媒體「自由今日大馬」(Free Malaysia Today)的報導,除美國大使館外,尚有3間駐馬國的外國大使館或最高專員署,包括羅馬尼亞、英國與義大利等向他們在馬國停留的公民發出類似通知。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086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1,017億美元增加6.78%,亦較上(2)月26日之1,090億美元減少0.37%。   馬國經常帳持續維持盈餘,現有外匯存底仍處於穩定水準,可供支付8.8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2倍之短期外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頃於「2010年策略貿易法」(STA 2010)生效10週年紀念慶典時指出,馬國多元化及具活力的商務生態環境,使馬國成為國際認可的主要貿易國家和外資投資首選目的地。   2019年馬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額為865億美元(約3,576.58億馬幣),較2018年減少4.27%。   馬國貿工部將致力於提升公眾、工商界和整個產業鏈對策略貿易法的認知,並推動「馬來西亞策略貿易控制社群」(MySTCC),以強化企業界和官方機構的合作機制,促進國家貿易表現,同時亦捍衛國家安全。   馬國政府係於2010年頒布策略貿易法,並於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項出口管制法令,要求任何策略物品的出口、運輸及轉運,均須擁有貿工部核發的許可證,以保護國家安全、防止具殺傷性武器擴散。策略貿易法自落實以來,為馬國的貿易表現帶來正面效果,如提升外資對馬國的信心以及增加國家對外出口額等。   美、日、韓、歐盟等國駐馬國大使在致詞時咸表示,馬國是長期以來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該國落實策略貿易法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除了敏感的策略資源,隨著科技日漸發達,部分高科技領域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3D列印技術等亦會牽涉到敏感的技術移轉及國家安全問題。   林副部長呼籲馬國企業,尤其是涉及出口業務和高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在輸出科技產品時,須了解策略貿易法的運作,以貿易便利及貿易安全。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馬棕油局(MPOB)總監阿末巴維斯(Dr. Ahmad Parveez)頃發布消息稱,由於全球需求殷切與供應緊縮,將有助推高棕油價格及改善出口。本(2021)年6月每公噸棕油期貨價格為3,740馬幣(約903.16美元)。生質燃油計畫係馬國棕油價格的催化劑,馬國實施B20生質燃油計畫(混合20%棕油及80%柴油,簡稱B20計畫)與印尼則推動30%生質燃油計畫(混合30%棕油及70%柴油,簡稱B30計畫)以及大豆油價格走高所帶動。   該局預測本(2021)年馬國棕油出口將達1,750萬公噸,較上(2020)年增加0.75%;其中中國、印尼、歐盟、亞太、沙烏地阿拉伯、非洲以及美國的出口前景繼續看好。估計2021年平均每公噸棕油價格將達3,000馬幣(約724.46美元)。該局另預測本年馬國棕油產品出口收益將高達750億馬幣(約181.12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2.39%。   另一方面,馬國棕油理事會(MPOC)預測本年該國棕油產量將恢復至1,960萬公噸,較2020年成長2.4%。中國棕油進口量估計為680萬公噸,其中馬國對中國的出口量將達41.18%或280萬公噸,主因中國經濟與人口增長將推高該國對植物油的需求。印度棕油進口量則估計可達750萬公噸,馬國可占其進口量40%比重或300萬公噸。沙烏地阿拉伯重啟朝聖活動將推高中東的棕油使用量,而齋戒月亦將推動棕油的殷切需求。中東棕油進口量估計為270萬公噸,其中馬國出口量約占180萬公噸或66.67%。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4)月9日報導稱,由於日本政府修訂之「種苗法」已自本(2021)年4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規定禁止將國內研發的品牌水果等種子及樹苗違規攜帶出境;爰此,日本農林水產省頃正式公告禁止攜帶出境計有1,975個品種,主要涵蓋對象包括北海道聞名食用米「夢美」、福岡縣產草莓「甘王」、高級葡萄「陽光玫瑰」等多種品牌。 上述註冊有案的品種蔬果,原則上禁止自日本境內攜帶至海外地區,若違反個人將處以10年以下徒刑或1,000萬日圓以下的罰鍰;另對法人組織則將處以3億日圓以下罰金,惟對於正在申請的品種案件,則尚不屬於罰則規範的對象。 上述修訂「種苗法」的經緯,主要係日本農林水產省發現葡萄水果的「陽光玫瑰」等品種流至海外地區,造成農民及政府的危機意識;因此日本政府召開多次會議討論結果,認為有需要保護品種開發者的權益,遂於去(2020)年12月舉行的臨時國會提案並獲同意通過。

A:華爾街日報本(12)日報導,衛生官員發現尚未接種疫苗的年輕人導致新冠病毒確診數的增加,包括紐約州、賓州及紐澤西州,流行病學家及公共衛生學家指出學校體育活動為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由於對疫情大流行感到疲乏,部分民眾開始參與親密接觸的活動,而加速傳播更易傳播的英國變種病毒(B.1.1.7)。 儘管所有成年人有望在4月19日前接種疫苗,對於16歲以下的年輕人仍需等待數月才能被批准接種疫苗,目前輝瑞已要求美國衛生監管機構擴大施打範圍至12到15歲。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指出,僅約10%的18到29歲民眾已完成完全接種,另外全美的確診數及住院比例正在上升,其中新增確診數中超過一半為18至54歲民眾。 除學校體育活動外,近期復活節假期及春假也是造成確診數上升的原因,年輕族群為流動且活耀的人群,更易與各個年齡層的人接觸,使病毒在年輕族群廣泛傳染。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recent-rise-in-u-s-covid-19-cases-driven-by-younger-people-11618219801

A:

A:1

A:伊拉克國家檔

A:黎巴嫩國家檔

A:法國政府為於本(110)年5月中旬完成2,000萬人疫苗接種之目標,陸續於國內增設30餘座疫苗接種中心,其中包括目前因疫情而閒置之大型運動競賽場所,如位居巴黎北方之法蘭西運動場(Stade de France)、馬賽之StadeVélodrome足球場,里昂之Groupama Stadium足球場及巴黎近郊Saint-Quentin-en-Yvelines 地區之Vélodrome高爾夫球場。此外,7家軍方醫院亦加入疫苗接種中心行列,預計每週可為5萬人施打疫苗。 巴黎北部Seine-Saint-Denis地區因人口密度高,居民多從事受感染風險較高之職業(如:清潔人員、賣場人員及工人),導致疫情嚴峻,每10萬居民中有800人確診,超過警戒上限250人。為遏止疫情持續蔓延,法國政府擇定該區域內之法蘭西運動場設置全國最大之疫苗接種中心,自本(4)月6日開放民眾前往接種疫苗。開放首日人數計1,900人,目前設有20條接種路線,預計於本週末達到每日1萬劑之注射,逐步擴增至45條接種路線。 為避免疫苗超過保存期限,法蘭西運動場疫苗中心嚴格控管施打劑數及人數,並僱用50餘名人員追蹤行政區內民眾施打疫苗情形,如有未即時注射之疫苗,將即時通知符合資格之民眾前往接種,以避免浪費。據瞭解,民眾選擇接種之疫苗主要為Pfizer,至於Moderna疫苗則因媒體曝光度相對較低而乏人問津,對近期屢傳嚴重副作用之AstraZeneca則拒絕接種。 根據法國政府統計,迄本月5日已有935.6萬人接種第1劑疫苗、312萬人完成第2劑注射,分別占全國總人口之13.96%及4.66%。上週全國已進行190萬次疫苗注射,本週將超過200萬次,將持續加速於4月中旬達成1,000萬次。本月6日確診人數較前(5)日增加8,045例,相較近期單日動輒4萬至6萬之確診數已大幅下降,研判疫苗施打似已略見成效,但亦不排除係因適逢復活節國定假日檢驗人數較少所致,須持續觀察。 法商Delpharm將自本月7日起啟動Pfizer疫苗之裝瓶工作,工廠地點位於法國諾曼第地區Avre-Saint-Rémy-sur-Avre,招募50名專業員工,投資設備金額高達2,000萬歐元(半數由法國政府資助),預計於年底完成數千萬劑疫苗之裝瓶,應有助供應法國所用。

A:

A:華爾街日報本(9)日報導,新冠疫苗護照成為疫情的最新討論焦點,政策制定者在爭論美國是否應使用疫苗接種證明重返工作、旅行或參加活動,雖然美國CDC已核發紙本疫苗接種證明,惟拜登政府表明不會有聯邦強制規定的單一接種疫苗證明,並將此權力交由各地方政府及私人部門決定。 目前全美許多州議會推出法案禁止要求出示疫苗接種文件,主因係與州長意見相左。共和黨籍州長持反對立場較多,如德州州長Greg Abbott (共和黨)宣布,獲州政府資助的政府機構、私營企業及機構不可要求民眾出示接種證明;佛州州長Ron DeSantis(共和黨)上月發布行政命令,禁止企業要求顧客或員工提供接種文件,否則不再有資格獲州政府援贈款或合約。民主黨則相反,北卡州長Roy Cooper(民主黨)表示正討論建立接種疫苗的標準化記錄;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民主黨)提出Excelsior Pass計畫,州民可透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提出接種證明或檢測結果。 美國民間各產業對於疫苗護照亦未有一致標準,在航空業方面,美國大型航空公司雖普遍反對進行國際或國內旅行需接種疫苗,惟因疫苗護照有助簡化國際旅行,盼聯邦政府提出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的指引,俾可在保護乘客隱私的前提下,確保該證明全球通用;郵輪業方面,美國CDC建議乘客及工作人員接種疫苗但不強迫,挪威郵輪公司將要求乘客及工作人員須在登船前兩週完成疫苗注射,嘉年華及皇家加勒比集團則是要求部分航線乘客及工作人員需要完成疫苗注射。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vaccination-passports-are-new-flashpoint-in-covid-19-pandemic-11617969467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1年4月13日 2021年2月羅馬尼亞淨平均工資較2020年同期提高5.1%,達687歐元,低於1月的6.5%及去年12月的8.4%。 以實質計,年增率由12月的6.5%,年減3倍達1.8%。 菸草加工業的工資成長最強勁(年增29%),收入而言,該行業僅被包括IT行業在內其他幾個行業超越。 IT行業員工收入較菸草加工業高出8.1%。

A:英特爾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他希望美國企業能在美國生產三分之一的半導體晶片,高於目前的12%左右。 基辛格說:「我認為目標應該是美國企業應將三分之一的半導體供應量重回美國本土生產。」 基辛格在白宮討論全球半導體短缺問題的虛擬會議前發表上述講話。晶片缺短問題讓從汽車製造業到電子業的各個產業受到干擾。 在這場會議召開之際,拜登政府已將注意力轉移到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製造晶片的頂級工廠大多位於台灣和南韓,美國政府官員一直在努力增加美國本土生產比率,以用於國防等產業,並預防可能切斷美國晶片供應的可能地緣政治事件。 今年稍早時,英特爾宣布將投資200億元在亞利桑納州興建新的半導體晶圓廠,並表示將跨入晶圓代工產業。 參加這場會議的企業除英特爾外,還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福特和AT&T。 台灣的台積電和南韓的三星也參加了峰會,這兩家企業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商,控制超過70%的全球市占率。Trendforce估計,台積電為蘋果和亞馬遜等公司生產晶片,並在晶圓代工業占有54%的市占率。 基辛格強調,即使美國本土製造很重要,但他還認為,美國企業應該擁有先進微晶片製造的知智慧財產權。他說:「最好是能夠擁有研發、研究、技術所有權,而不僅僅是美國企業在美國本土製造。」 他說:「這不僅僅是生產問題,它對整個背後的主控和科技層面具有極大的決策和影響力。」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白宮12日召開半導體峰會,拜登總統對19家半導體企業執行長表示,美國應加大投資,成為全球晶片領導者。(美聯社) 白宮12日召開半導體峰會,拜登總統與19家半導體企業執行長以解決全球半導體缺貨為目標進行遠端會談。拜登表示,美國應加大投資,成為全球晶片領導者。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造成海外工廠停工開始,全球半導體供應因遠端工作,導致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大增,進而產生排擠效應。衝擊層面不僅涵蓋汽車等多個產業,更可能影響拜登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 峰會上拜登與英特爾(Intel)、台積電(TSMC)、三星(Samsung)等19位執行長會談;拜登表示美國長期以來,對半導體產業無重大投資,現在必須有更積極的動作以超前全球競爭者。他說:「我們必須為未來打造基礎設施,而非只修復過去的建設。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都加快腳步,美國沒有停滯的理由。」 半導體產業公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指出,美國半導體供應量僅占全球12%,較1990年的37%下降不少。僅今年美國汽車與卡車的短缺,就可能達130萬輛。 拜登則表示,國會民主、民主兩黨也支持立法資助半導體產業。他之前就已宣布在基礎建設案中,將斥資500億元投資半導體研發與製造。他表示:「今天我獲得兩黨23位參議員,以及42位眾議員支持美國晶片計畫。」 白宮發言人莎奇(Jen Psaki)向媒體表示,峰會對增產晶片將不會有立即性的決策或宣布。不過在本周,參院商業委員會(Commerce Committee)將舉行首場聽證會,聽去兩黨強化科技研發,面對中國競爭的計畫。 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透過聲明表示:「我們將解決供應鏈造成的國安危機。」 英特爾執行長杰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公司希望在六至九個月內生產晶片,以解決車用晶片缺貨造成福特與通用汽車的產線停滯。英特爾上個月曾表示,將在美國與歐洲擴廠,與台積電和三星等亞洲同業競爭。 杰辛格說:「我們已經開始與主要供應商接洽,目標提高產能,也許六個月就能讓新產品取得認證。」他指出車用晶片將由國內與以色列和愛爾蘭的工廠生產。 此外他更警告未來若晶片缺貨,「恐危及國防,也將造成龐大經濟衝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