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歐洲綠色協定目標到2050年實現歐盟氣候中和(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降為零),預估至2025年需要約100萬個公共充電點提供在歐盟道路上行駛約1300萬輛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使用,為達成此目標歐盟各成員國正努力加快運輸轉型電動化的腳步。 European Alternative Fuels Observatory提交至歐盟執委會之政策文件介紹當前歐洲電池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及相關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現況並為歐洲未來的政策提供建議。該文件指出目前歐洲電動車及充電基礎設施集中在少數幾個市場,其中在電動車數量方面,至2020年底德國、挪威、英國、法國和荷蘭等5國合計約佔歐洲電動車總數之70%。另外在公共充電點方面,目前荷蘭的公共充電點最多其次是法國、德國、英國和挪威,上述5國充電點合計約佔歐洲充電點總數之73%。 另一方面在2020年大多數歐洲國家電動車佔比增高,總體而言歐洲電動汽車佔比自2019年的3.6%增長至2020年的11.0%,其中電動車註冊數從2020年1月開始增長,在2020年4月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負面衝擊導致縮減惟在2020年5月後繼續增長。就個別國家而言挪威電動汽車佔新車註冊之75%比例最高,冰島電動汽車佔新車註冊之51%、瑞典電動汽車則佔新車註冊之32%。 該文件指出擴展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似乎沒有靈丹妙藥,由於目前歐洲各國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程度高低不同,因此發展充電基礎設施並無一體適用之解決方案,文件建議各國相關單位在制定未來政策應考量目前自身發展現況因地制宜。
A: 本年1至2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958億5,2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5.6%,前5大貿易夥伴依序為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及我國,其中美國為越南第一大出口國,越南對美國出口增加34.8%。以單月份觀察,本年2月份越南對外貿易總額為408億4,7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6%,其中出口為201億9,800萬美元,進口為206億4,900萬美元,逆差為4億5,100萬美元。 累計本年1至2月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37億2,84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0.3%,其中自我進口31億1,180萬美元,較上年成長26.9%,對我出口6億960萬美元,較上年減少5.2%。累計對我國貿易逆差為25億9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38.2%。本年1至2月份,我國為越南第5大貿易夥伴,第3大貿易逆差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我國為越南第13大出口市場(次於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日本、香港、荷蘭、德國、英國、泰國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印尼),第4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 台越雙邊貿易單月份分析方面,本年2月份越南與我國貿易總額為15億6,7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4%(應係臺灣與越南均過農曆春節之故),其中越南對我出口2億1,4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1.8%,自我進口13億5,2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0.9%,逆差為11億3,7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0%。
A:依據奧媒信使報2021年3月12日報導,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近日將奧地利長期信用評為AA+級,為第2高信用評等,展望為「穩定」。S&P預估,奧國經濟繼2020年因新冠疫情大幅衰退後,2021年經濟將小幅復甦,惟預計2023年才能回到2019年-危機前之GDP水平,且至2024年奧地利政府債務都難以減少。 奧國穩固之富裕人口基礎結構、高度多元化經濟、強健之政府、對外貿易動能,以及受益於歐元區貨幣政策及廣大市場,均使奧地利經濟發展在疫情危機期間維持穩定。倘奧地利能透過經濟成長大幅削減債務,則有望獲S&P調升評級,惟倘財政赤字及政府債務攀升幅度高於預期,恐下調評級。 S&P預估奧國2021年經濟將成長2.5%,2022年及2023年將分別成長3.2%及2.0%,財政赤字占GDP比將持續自2020年之9.8%,降至6.3% (2021年)、4% (2022年),以及3.5%(2023年);國債占GDP比將維持在85%至86%間。 S&P亦針對奧國經濟暨健康政策進行評估,批評奧國對於穩健財政、氣候政策及年金改革無明確中期計畫,且聯合執政之人民黨(ÖVP)及綠黨間存在意識形態差異。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 2021/03/1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法院裁定關閉商店不違法 針對荷蘭零售商協會INretail控訴荷蘭政府強制關閉非必要民生用品商店案,海牙法院頃裁定政府禁令並未違法。 Inretail認為,如果超市不被視為新冠病毒感染源,可繼續營業,非必要民生用品商店亦可開業。海牙法院則認為,此說法不正確,因為開放非必要民生用品商店會導致更多的人群流動,從而削弱與新冠病毒的抗爭。 法院裁定內閣沒有做出不正確的決定。根據疫情流行期間的狀況,可以加強或放鬆疫情相關政策,疫情爆發管理團隊(OMT)的建議可能會在決策過程中產生重大影響。 荷蘭政府規定,自2020年12月15日起,關閉非必要民生用品商店。最近則准許商店每25平方公尺店面空間可接待一位顧客。
A:綜合美媒報導,莫德納藥廠(Moderna)本(16)日宣布展開兒童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該公司計劃在美國及加拿大邀集年齡介於6個月至12歲,共約6,750名的志願兒童參加試驗,該研究係與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及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BARDA)共同合作。此外,另一個莫德納臨床試驗則針對12至17歲3,000名志願青少年進行測試,預計本年夏季產生結果。 美媒指出,輝瑞藥廠(Pfizer)已針對12至15歲的少年進行新冠疫苗試驗,未來將測試更低的年齡群,目前輝瑞疫苗已獲美國授權使用在16歲以上;嬌生藥廠(J & J)亦稱將逐步展開兒童及嬰兒的新冠疫苗試驗計畫,阿利斯康(AstraZeneca)上個月則在英國展開6歲以上兒童的臨床試驗。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6/health/moderna-vaccine-children.html
A:出處:NL Times, 2021/03/1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衛生部宣佈暫停施打AstraZeneca新冠疫苗兩週 荷蘭衛生部於3月14日晚間宣佈,決定暫停為民眾施打AstraZeneca新冠疫苗兩週,直到3月28日。此舉將導致數以萬計的疫苗接種預約被取消,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預約接種則不受影響,將如期進行。 由於已有數個國家報導,接種AstraZeneca疫苗後,50歲以下的成年人出現嚴重的血栓及小板數量下降的副作用病例。衛生部表示,已從丹麥和挪威收到六份相關的最新報告。 3月11日荷蘭藥品管理局(CBG)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曾表示,AstraZenec疫苗不太可能引起血栓副作用,但在收到最新報告後,CBG建議衛生部,為了確保安全無疑,應在調查前停止使用該疫苗。荷蘭衛生部長於3月15日早上強調,AstraZenec疫苗是安全的,暫停施打只是預防措施。 CBG強調,若已接種AstraZenec疫苗的國人,於接種三天后,若皮膚出現藍斑或出現意外不明症狀,應立即聯絡醫生,不過這種機率非常小,未出現特殊狀況的接種者,不必過於擔心。 荷蘭地方衛生所 GGD和市政衛生服務機構GGD GHOR Nederland的發言人對荷蘭新聞台NOS表示,為此將取消約4.3萬次疫苗預約。荷蘭政府原本計畫接下來的兩週內施打29萬劑AstraZene疫苗,對象為60至64歲群體、唐氏綜合症患者、病態肥胖者及一些療養院精神病患者。 AstraZeneca稍早曾宣佈,該公司查驗了歐盟和英國超過1700萬人接種該疫苗的數據,沒有證據表明接種AstraZeneca疫苗有增加血栓的風險,之前,歐洲藥品管理局亦曾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施打AstraZeneca與形成血栓有關。
A:美國商業部本(16)日公布,本年2月零售及食品服務銷售報告,零售銷售為5,617億美元,較前一個月下降3%,除加油站增長3.6%,食品與飲料店持平,其餘銷售類別如汽車經銷、家具與家用品及電商等均下滑。 2月通常是美國零售淡季,且美國許多地區出現零度以下嚴寒氣候,如東南部發生暴風雪影響零售銷售,惟本年2月零售銷售仍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前水準5,285億美元。專家表示春季氣溫回升、新冠疫情趨緩、疫苗普遍施打,以及聯邦政府新一輪紓困措施,將有助未來零售銷售,帶動美國GDP加速成長。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us-economy-february-retail-sales-coronavirus-recovery-11615844390
A:美國聯準會本(16)日公布本年2月衡量製造業、礦業及公共事業的工業生產指數下降2.2%,其中製造業減少-3.1%、礦業下滑-5.4%、公用事業成長+7.4%,產能利用率從75.5%下降至73.8%,係去(2020)年10月以來最低水準。 製造業生產係去年4月以來首次下滑,主因為美國東南部2月暴風雪造成停電,產業供應鏈中斷及運輸面臨挑戰;汽車暨零件生產跌幅最大下降-8.3%,反映受全球晶片短缺及嚴峻天候的影響,化學生產受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石化廠停擺下降7.1%,美國德州等地停電亦造成煉油廠生產中斷;公共事業生產係2017年3月以來最大增長,主因為美國各地出現低溫,暖氣需求增加。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3-16/factory-production-in-u-s-unexpectedly-declines-on-weather?sref=1zdda0Kg
A:為應MDR(2017/745/EU)法規將於110年5月26日實施,歐盟執委會健康暨食品安全總署(DG SANTE)近期更新製造商應注意事項文件(如附件1),包括醫療器材上市前應確認產品風險等級,及進行臨床與符合性評估等程序之扼要說明,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經濟組摘譯資料如附件2。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當前2020-21財年的不安政局中,中緬邊境貿易在10月1日至3月5日間仍成長了2.27億美元。截至2021年3月5日,緬甸通過陸路邊境對中國的出口價值19億美元,而進口為8.978億美元。 商務部的統計顯示,中緬5個邊境站的邊境貿易價值在當前財年達到28.9億美元以上,較去年同期的26.6億美元大幅成長。貿易的增加是由於木姐-Man Wein及Kyinsankyawt檢查站延長了交易時間。此外,九穀(Pan Hseng)及畹町邊境站也通過司機替換制度,放行水果卡車。本財年商務部的統計顯示,5個中緬邊境貿易站的貿易額都有所上升。木姐邊境貿易額為22.8億美元、Lweje的貿易額為1.233億美元、清水河的貿易額為2.75億美元、Kampaiti的貿易額為2.048億美元,景棟的貿易額逾500萬美元。所有這些邊境站 木姐是緬甸重要的邊境,處理著大量的貿易。但有時中國打擊非法商品,導致農產品貿易中斷,貿易急劇下降。此外,COVID-19減緩了去年的貿易。為遏制新冠肺炎病毒在邊境的傳播,中國禁止入境。但不久後約50名緬甸司機獲許在司機替代系統下入境,這些司機每3天要進行1次COVID-19檢測。為此,中國將40多名緬甸卡車司機納入了疫苗接種計畫。 緬甸商務部、有關部會及緬甸工商總會(UMFCCI)正在與中方進行談判以降低貿易障礙,並通過邊境貿易管道幫助緬甸貿易商,及努力建立更多的邊境經濟合作區,促進邊境貿易。 緬甸主要出口農產品,包括食米、豆類、玉米、以及漁業產品,如螃蟹、大蝦等。此外,緬甸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也是通過木姐-瑞麗邊境進行的。進口產品主要為來料加工CMP原材料、電器及消費品。
A:伊洛瓦底報報導,由於軍政權的安全部隊在3月14日(週日)下午,對仰光Hlaing Tharyar工業區的反政變抗議者發動了致命的鎮壓,該工業區的中資及台資工廠傳失火。據工業區官員稱,這兩家工廠分別是中國大陸投資的Global Fashion成衣產及台灣投資者經營的緬甸最大的外資鞋廠之一Tsang Yih。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記錄顯示,Global Fashion由中緬合資企業,於2018年在緬甸註冊。Tsang Yih是台資公司,於2014註冊,去年僱傭了9,000多名員工。 該工業區的官員稱,火災的原因仍在調查中。中國媒體則稱,週日下午,20多名機車騎士縱火。嫌疑人攜帶鐵棒、斧頭及汽油,在工廠的入口及倉庫放火,Hlaing Tharyar工業區的許多中資工廠遭到了犯罪分子的搶劫及焚燒,許多中國人員受傷及部份僱員被大火所困。
A:一、菲國媒體報導: (一)菲律賓政府於3月12日自亞洲開發銀行(亞銀)及世界銀行(世銀)取得9億美元貸款,用以採購疫苗及支付接種費用,其中亞銀出資4億美元,其餘5億美元由世銀提供。兩筆貸款皆享有優惠利率,其中亞銀資金可立即到位,分10年償還並包括3年寬限期。 (二)世銀駐菲國代表Ndiame Diop指出,除採取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及洗手等公衛措施以外,疫苗取得及施打可協助菲國進一步對抗疫情。亞銀總裁淺川雅嗣(Masatsugu Asakawa)亦表示,疫苗取得對菲律賓經濟復甦、人民恢復以往生活及工作扮演關鍵角色。亞銀藉由提供貸款以協助菲國人民儘速重回正常生活。 (三)本次亞銀及世銀貸款並非直接提供資金予菲國政府,而係由菲國政府先與疫苗製造商簽署供給合約後,再由該等國際金融機構直接撥款予疫苗製造商。迄今菲國已與英國AstraZeneca美國Pfizer、Novavax及Moderna等藥廠完成簽署疫苗供給合約。另外,亦與中國科興(Sinovac)生技簽署合約提供100萬劑疫苗。 二、謹查: (一)菲國計劃本(2021)年採購1億4,800萬劑疫苗,供7,000萬菲人接種;目前已自中國及世衛組織COVAX平台取得捐贈之113萬劑疫苗,供醫衛前線工作人員接種。 (二)因全球疫苗供給吃緊及菲政府與疫苗供應商簽署疫苗供給合約延遲,導致本年第2、3季方可取得大量疫苗,影響接種計畫進度。 (三)菲政府共已編列820億披索(約17億美元)採購疫苗,其中13億美元係向亞銀、世銀及亞投行等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餘4億美元由政府預算支應。
A:馬來西亞檳城州(Penang State)首席部長曹觀友(Chow Kon Yeow)頃指出,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頃發布之統計數據顯示,該州上(2020)年製造業投資件數為166件,投資金額為141.13億馬幣(約合35.02億美元),較前(2019)年減少16.27%,估計能為該州創造1萬3,268個就業機會。檳城州占馬國製造業總投資金額之15.46%,僅次於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投資額45.72億美元)及砂拉越州(Sarawak State,投資額39.03億美元),為馬國第三大熱門投資地點。 2020年檳城州外人直接投資額為26.18億美元(占該州總投資額74.76%),主要外人投資來源國為新加坡、瑞士及美國;國內投資額為8.84億美元(占該州總投資額25.24%)。檳城州為馬國製造業最大的FDI目的地,占馬國FDI總額的18.65%。2020年獲核准之投資項目包括許多知名高科技跨國企業,例如:美國葡萄糖監測系統的領導廠商Dexcom,將在檳城州生產其利基產品;Ultra Clean Holdings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產業開發及提供關鍵系統、超高純度清潔及分析服務,以及世界領先的分析儀器設備公司—布魯克(Bruker Malaysia Sdn Bhd)選擇檳城州作為其公司擴展計畫的其中一個據點。 檳城州批准的製造業投資計畫主要與該州促進的產業,包括電子與電機、機械與配備工具以及科學與測量儀器(包括醫療設備)相關。前述領域的投資占檳城州批准的製造業總投資額之89%,亦占馬國在這三項領域投資額之50%。 曹首席部長表示,檳城州政府的親商投資環境、蓬勃工業及優良的基礎設施極具吸引力,外資仍視檳城州為熱門投資地點。為確保檳城依然為高素質投資的首選目的地,檳城州政府將繼續致力於維持檳城州在先進製造業中的競爭優勢,並進一步加強檳城州的產業供應鏈以及著手大規模吸引專才進駐該州。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副部長林萬鋒頃指出,由於新冠疫情趨穩及疫苗接種人數增加,國際貿易及跨境商業活動亦逐漸恢復正常,國際航班次隨之增加,因此可預期在疫情後,馬國航太產業將成為國家經濟復甦的關鍵領域。 航太產業為馬國政府計劃重點開發領域之一,根據2030年馬國航太產業計畫的目標,馬國將逐步成為亞太地區航太產業樞紐。2019年馬國航太產業的營業額達162億馬幣(約39.27億美元),創造2萬7,500個高技術就業機會。 新冠疫情肆虐重創全球航太產業,馬國航太產業亦遭受嚴重衝擊,因此馬國政府於2021年財政預算案中,推出針對國內航太產業的政策與財政獎勵,包括提升該產業的生態系統發展、強化工業4.0的數位管理系統、鞏固國內航太零件出口全球供應鏈、開發綠色航太原料、優化AS9100航太產業統一品質量管理標準等,以改善高科技的經濟效益。 林副部長強調,國內航太產業在零件製造擁有相當高的國際競爭優勢,為國際知名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和空中巴士供應了部分高科技零件。自1990年以來,國內航太產業的製造業不斷增長,超越維修及保養業(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簡稱MRO)服務的傳統業務規模,亦積極朝向製造及出口高科技零件的目標邁進。 馬國政府已設定航太產業為馬國未來新興產業,因此須改善現有人力資源市場、培育更多擁有高新知識的專家技術專才、拓展至高科技零件的上下游製造業及服務業,帶動整個經濟生態系統的健全發展。隸屬貿工部的國家航太產業協調辦公室(NAICO)負責協調航太供應鏈,以開拓航太產業發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掌管經濟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頃於「關懷馬來西亞一週年」媒體匯報會上指出,馬國政府本(2021)年將聚焦工業4.0及國家能源政策,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繁榮。國家工業4.0政策旨在使人民享受理想的生活方式,在經濟增長與人民的福祉以及環境生態取得永續平衡。目前馬國尚未有針對國家能源管理的具體政策,因此盼新國家能源政策能制定一個指南,以解決跨能源替代產業(Subsektor Tenaga)所引起的各項問題。同時,該政策也將確保能源產業的發展符合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並改善國家能源的管理和自由市場的事務。 慕斯達法部長指出,儘管「第十二大馬計畫」(12th Malaysian Plan)因新冠疫情和緊急狀態而展延提呈國會審議,但經濟策劃單位(EPU)一直都有根據最新的數據和政策來進行更新,包括將新推出的「我的數位」(MyDigital)及「數位經濟計畫」納入其中。前述數位計畫估計能吸引價值700億馬幣(約169.7億美元)的國內外投資額以及創造50萬個就業機會。馬國將於2021年至2025年推出「國家電子商務策略路線圖」(NeSR 2.0),幫助87萬5,000家中小企業使用電子商務平台。該計畫透過打造馬國成為本區域數位化經濟領航者,追求包容、負責和永續的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政府會確定數位人才的策略計畫,以符合藍圖預定的目標。 第十二大馬計畫共分為七大重點:(一)透過更全面及針對性的計畫解決貧困問題,尤其消除赤貧及減少社會經濟不平等;(二)強化土著議程,以縮小土著與其他種族的差距;(三)透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加速沙巴州、砂拉越州及其他欠發達州屬的發展、(四)為微型與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生態系統、(五)加速先進科技和數位化的使用、(六)專注於高科技活動,以鼓勵優質投資以及(七)加速綠色經濟的轉型,以支持永續發展,並同時使馬國成為低碳國家。前述計畫主要參考新冠疫情數據,包括疫情帶來的影響如數位化、居家工作,以及對旅遊業、零售業、批發業等領域的影響,以及該疫情對馬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馬國的貧困率上升至8.6%,較2019年的5.6%為高。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3)月15日報導稱,日本富山大學及熊本大學簽署設立「先進輕金屬材料國際研究中心」合作備忘錄,未來將針對鋁、鈦及鎂等三大輕金屬展開研究計畫,此係日本第一家輕金屬綜合研究中心。 依照上述合作計畫,研究中心預定本(2021)年4月設立,年內並將決定組織架構及設置事務局,除研究製造用之鈦金屬等相關設備外,亦將開展人才交流活動。 目前各國致力研發輕金屬領域,日本盼能將研究成果活用於電動汽車(EV)車體及醫療器械等產業。由於日本富山縣及熊本縣輕金屬產業興盛,希望藉由與企業的合作,活絡地方經濟及帶動技術革新。
A:標題:巴拉圭奇亞籽2020年全年出口超過2萬6,500公噸 日期:2021.03.15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植物暨種子衛生品質管理局(Servicio Nacional de Calidad y Sanidad Vegetal y de Semilla,Senave)統計資料顯示,儘管2020年全球面臨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挑戰經濟發展,惟巴國奇亞籽2020年全年出口重量超過2萬6,500公噸,且亦為成長最為快速之主要出口項目之一。 (二)值得一提,巴拉圭Senave曾於2019年3月舉辦有關奇亞籽種子芽輸銷歐盟供消費者食用認證標準規範之公聽會,該公聽會決議進行巴拉圭種子芽品質及安全認證時,遵守歐盟市場規範之要求,有效協助巴拉圭在取得歐盟認證後,增加奇亞籽之出口機會。 (三)巴拉圭奇亞籽2010-2020年出口情形如后:2010年:116公噸、2011年:502公噸、2012年:1,440公噸、2013年:5,091公噸、2014年:9,144公噸、2015年:1萬3,606公噸、2016年:1萬278公噸、2017年:1萬4,584公噸、2018年:1萬3,403公噸、2019年:2萬1,548公噸,以及2020年:2萬6,505公噸。
A:標題:巴拉圭黃豆2020/2021年預計收成每公頃3,000公斤 日期:2021.03.15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農作物協調機構(Coordinadora Agrícola Paraguay,CAP)統計資料,巴拉圭全國黃豆生產者預告全國黃豆收成業完成45%,以目前收成進度平均每公頃約獲3,000公斤之收成。儘管未如2019/2020年之收成豐碩,惟由於收成天氣條件良好,收成結果亦獲佳績。 (二)CAP代表人Aurio Frighetto表示,儘管由於黃豆稍微乾燥造成收成些微損失,惟5%收成損失尚屬正常範圍內。黃豆稍微乾燥係由於穀物熟成時缺乏太陽照射,導致黃豆缺乏水分;穀物熟成前須太陽大量照射,始能讓黃豆飽滿含水量高,達成品質保證之目標等語。 (三)另據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Instituto de Biotecnología Agrícola)之農業氣象報告,2020年3-4月在巴拉圭北部、東北部、東南部及西北部中央核心區域呈現100至150毫米之降雨量;預計2021年同期尚有55%黃豆收成工作完成前,仍祈前述降雨量使2020/2021年黃豆收成獲得改善。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2月公共投資較2019年同期成長16.5% 日期:2021.03.15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財政部主管經濟政策次長辦公室製作之政府財政現況報告(Informe de Situación Financiera,Situfin)資料,巴拉圭2021年1-2月公共投資金額9,04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7,760萬美元,成長16.5%。另據該報告,巴拉圭公共工程部(Ministerio de Obras Públicas y Comunicaciones,MOPC)為該公共投資之催化劑,前述公共投資金額9,040萬美元,其中MOPC即占90.3%,相當於8,160萬美元,公共工程投資內容包括:道路攤舖及維護工程、開通新道路、其他造橋工程,以及開通偏遠省份Chaco之內陸城市道路等。其他參與公共工程投資計畫之巴拉圭中央部會包括:衛福部(Ministerio de Salud Públicas y Bienestar Social)、教育部(Ministerio de Educación)、財政部(Ministerio de Hacienda)、總統府(La Presidencia de la República),以及農牧部(Ministerio de Agricultura y Ganaderia,MAG)。 (二)該報告意指出,巴拉圭2021年1月財政收支盈餘占國民生產毛額(GNP)之0.1%,相當於3,200萬美元。依據該部財政宏觀政策司Rolando Sapriza司長觀點,2021年1月財政收支盈餘主要原因:1. 用於財貨及服務之經常性支出減少;2. 公共工程投資支出增加;3. 稅收增加。 (三)S司長續稱,儘管巴拉圭2021年第1個月以財政收支盈餘收場,且相關數據亦顯示國內稅收將逐漸成長,惟該等數據亦顯示未來數月均將呈現財政赤字,恐將最終導致2021年底出現財政收支整體赤字情形等語。
A:標題:巴拉圭中央銀行預測2021年經濟成長維持3.8% 日期:2021.03.15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l Paraguay,BCP)公布之經濟指數期望值調查報告(Expectativas de Variables Económicas,EVE)顯示,巴拉圭國民生產毛額(GNP)2021年為3.8%,2022年則為4.0%。該調查報告係巴國央行邀集銀行、金融機構、風險評估機構、國際顧問公司及其他單位共同製作完成,透過蒐集各項經濟指數期望值反映出國民信心指數,並協助央行進行相關貨幣政策之決策。 (二)以通貨膨脹而言,該報告預測巴拉圭2021年之通膨為3.3%,2022年則為3.9%;至未來12個月及貨幣政策效果(介於18個月至24個月間)之通膨則分別為3.7%及4.1%。 (三)至美元兌換瓜拉尼匯率一節,2021年2月匯率1美元兌換6,850瓜拉尼;2021年3月匯率1美元兌換6,630瓜拉尼;2021年4月匯率則為1美元兌換6,610瓜拉尼。至2021年底,則預測瓜拉尼回貶至1美元兌換6,800瓜拉尼,2022年亦維持前述匯兌。 (四)有關貨幣政策利率(Tasa de Interés de Política Monetaria,TPM)部分,2021年3月及4月為每月0.75%,至2021年可能增至每月1.00%;2022年則為每月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