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報導,本(109)年3月12日西班牙股市指數(IBEX 35)單日跌幅14.6%,創下西班牙股市有史以來最大跌幅;股市自2月21日之9,886.2點降至6,390點,西國股市自開始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迄今22天以來,股票市值已經蒸發將近2,350億歐元,而全球經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之程度將難以預測。 歐洲其他主要股市亦難以倖免,截至本月12日義大利米蘭股市指數(FTSE MIB)、法國巴黎指數(CAC)、德國法蘭克福指數(DAX)及瑞士證券交易所(SWX)均分別下跌16.92%、12.28%、12.24%及9.64%。美國股市部分,道瓊指數(Dow Jones)、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及納斯達克指數(Nasdaq)亦分別下跌9.99%、9.51%及9.43%。 歐洲自疫情爆發以來,多數重要股市已蒸發三分之一市值。經濟學家José Juan Ruiz表示,當中國疫情爆發時,歐洲經貿與衛生部門並未採取緊急應變措施,因應速度緩慢,造成目前無法收拾之情況,倘再不採有效措施積極反應,恐將導致總體經濟崩盤情勢。歐洲央行(Banco Central Europeo)宣布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購買債券,挹注流動資金及續維持低利率政策等;惟該等措施無法有效解決當前全球經濟所面臨之巨大衝擊,投資者期待歐洲央行能提出更有力之稅務因應計畫。

A: 據日本共同通信社本(3)月13日報導稱,近期日本政府預定公布之本(2020)年3月份的例行經濟報告(註:政府用以判斷景氣之官方報告),因受新冠肺炎疫情擴大蔓延的影響,導致個人消費及企業業績下滑趨勢明顯,爰目前政府正檢討朝向下修正經濟景氣評估,若確定將係3個月以來首度看壞景氣。 上述評估報告,日本政府是否維持自2013年9月定調的「經濟正緩慢復甦」之主調,受到各界矚目。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之後續影響,許多活動中止及民眾避免外出購物等,導致個人消費下滑趨勢明顯。另,企業則因海外經濟減速及零件採購等問題,導致工廠生產線停滯,日本政府認為後續影響將有長期化趨勢,爰判斷無法維持目前的經濟景氣評估,決定向下修正調整對3月份經濟的看法。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0年2月份生產和進口價格合計指數調查,與上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下跌0.9%,為99.8點(該局以2015年12月為基數=100),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則是下跌2.1%。報告中指出,2月份價格下跌的主要產品為:原油類產品。另價格上漲產品為:豬肉類產品。   上述統計其中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1月份相比則下跌0.6%,進口價格指數則下跌1.5%;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呈現下跌1.2%,進口價格指數則下跌3.9%。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3月16 日  

A:哥斯大黎加本(3月16)日公布確診個案達41件,哥政府爰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自3月18日起禁止外國籍無居留證者入境,哥國籍或具居留權者須居家隔離14天;教育部指示全國停課至4月13日,衛生部令關閉酒吧、舞廳及賭場,至餐廳、電影院容留人數以50%為限,違者關閉30天。 哥政府於3月14日推出分期繳納健保費、緩繳融資利息及調降利率,緩繳3個月稅賦、研擬高風險業者及勞工之社會保險,及穩定衛生用品價格等5大經濟措施,以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A:巴拿馬自3月9日確診首例,迄本(16)日急增至69例。巴總統Laurentino Cortizo業宣布巴國進入緊急狀態,並自本日起禁止外國籍無居留證者入境,巴國籍或具居留權者須居家隔離14天;另為防疫需要,本日起亦禁止酒吧、舞廳、餐廳、賭場、劇院、會議中心(旅館內亦含)、海灘、泳池、健身房等營運,並適用於50人以上聚集於同一場所,爰超市外已大排長龍。巴教育部亦指示全國停課期間自3月20日延長至4月7日。巴政府指出部分巴國民眾未認真看待禁令,倘因此感染他人,將依巴國刑法處以最高15年之徒刑。   巴國經濟業因疫情發生嚴重損害,Colon自由貿易區表示,該區貨品60%來自亞洲,目前自亞洲進口大減約80%,巴運河管理局亦警告因油價偏低,貨輪將不經運河改選其他航線,影響運河收入。餐廳等中小企業因資金不足,受政府嚴格措施影響更大。巴國稅局業決議當前稅賦均可延至4月4日繳納,巴金融監督局亦與銀行業開會研議調降利率等措施,以協助企業紓困。

A:巴拿馬總統Laurentino Cortizo於3月14日宣布自當天23:59起,禁止所有來自歐洲及亞洲之飛機進入巴國,為期30天,但因人道救援及載有對抗疫情必須醫藥物資之飛機則除外,並強調巴拿馬人民的健康重於所有經濟或政治利益。   巴衛生部3月15日公布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由3/14的43件增加至55件,同時明令自3/16起境內所有公共場所內的娛樂區域皆應關閉,包括旅館、舞廳、酒吧、餐廳、賭場等,也暫時關閉公共海灘、河邊、游泳池等。巴拿馬總統同時宣布3/16起禁止所有外國人或無巴國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而允許入境之巴國人及持有居留證之外國人返巴後需自主隔離14天。

A:哥斯大黎加3月15日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增至35件,較14日多8件,衛生部已下令所有酒吧、舞廳及賭場皆自即日起關閉直至新的命令發佈為止,而餐廳、電影院的營運量至多以50%為上限,上述營業場所如經查到違反禁令,將遭勒令暫停營業30天。

A:尼加拉瓜迄今則仍表示境內無任何疑似案例亦無確診案例,對於外國人訪尼尚無任何限制、亦無任何隔離措施,迄亦無任何禁止大型集會之禁令,政府並於3月14日召集數千人參加名為「愛在新冠病毒肺炎時」大型遊行活動。   由於其他中美洲國家陸續出現疫情,且開始採取各項限制措施,致尼國民間各界出現擔心疫情一旦在尼國出現時尼政府將有何作為及各項物資是否供應充足之聲音,本週末各重要超市已出現酒精、乾洗手等防疫清潔物資短缺現象(口罩早已缺貨)、衛生紙、濕紙巾亦成搶手貨。   對於中美洲國家政府之防疫表現,中美統合體(SICA)指出中美洲8國(貝里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及多明尼加)遵行世衛組織的7項防疫衛生建議(1.於陸海空邊境實施疫病管制;2.實施全國疫情監測工作準則;3.對本國人及外國人的預防性隔離;4.學校停課;5.限制公眾活動及人群聚集局6.限制來自於有確診案例國家的班機入境;7.限制外國人入境),尼國遵行了第1及第2點,貝里斯違反了第4及5點規定,至於其他國家則都完全遵行。

A:迄3月16日止,海地尚未傳出疫情,惟目前除美國外均已暫停航空服務,並業於本日關閉與多明尼加之邊界以防疫。   千里達及托巴哥業於3月12日確認首例,迄今共4例,千國政府業暫停遊輪停靠,並要求返國民眾自主隔離14天,以遏止疫情。   另,安地卡及巴布達業於3月13日確診首例,爰政府指示停課至3月27日。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109)年3月15日報導辦理。 日本政府本月6日議決2030年農產品輸出目標為5兆日圓,14日公布各重要品項之輸出目標,在農畜產品方面,目標金額以牛肉之3,600億日圓最多,為2019年實際輸出297億日圓的12倍。為達成此目標,未來日方必須大幅增養和牛、肉品處理設施之再整編及加速完成與中國大陸間檢疫諮商。 2019年日本牛肉輸出量、值分別為4,339公噸、297億日圓,新擬定「糧食、農業及農村基本計畫」中,2030年牛肉之生產目標為40萬公噸,輸出數量為7.2萬公噸,占產量18%,2025年中期輸出目標為1,600億日圓。主要輸出市場為:目前已獲有甚佳輸出實績之香港、台灣、美國及新市場之中國大陸。 2030年農畜產品之輸出目標為1兆3,500億日圓,其中畜產品為5700億日圓、穀物3,000億日圓、蔬果2,300億日圓、綠茶及花卉等其他農作物2,500億日圓。重要輸出品項為:牛乳及乳製品720億日圓(為2019年184億日圓之4倍)、稻米261億日圓(2019年46億日圓之6倍)、綠茶750億日圓(2019年146億日圓之5倍)、葡萄380億日圓(2019年32億日圓之12倍)、蘋果279億日圓(2019年145億日圓之2倍)、草莓253億日圓(2019年21億日圓之12倍)。至稻米之輸出目標數量為11.8萬公噸。

A:巴拿馬政府於3月9日確診1名自西班牙返國個案後,10日確認稍早住院之巴京某學校校長感染且已不幸去世,11日確診個案數續升至11例。鑒於前述學校內已有多名教師感染,巴政府業決定全國停課至3月20日,巴京區域學校延長停課及中止各項大型聚會活動至4月7日,以遏止疫情擴散。

A:巴拿馬衛生部甫公布,新冠病毒確診人數由3月12日之14例激增至13日的36例,其中有3位是外國人士。巴政府並表示將限制歐洲航線班機在巴國降落,惟尚未說明此措施適用於那些國家。   目前巴國政府已明令禁止國境內所有集會活動,包括商展、大型會議、文化、宗教、體育、慶典、舞蹈、音樂等,50人以下之體育活動事先經衛生部之核准則不在此限。另外,相關單位得暫停所有來自於危險區域國家的遊輪在巴國上下客,而搭乘該等遊輪之乘客,如有絕對必要需下船時,必須有專人隨時觀察。   在哥斯大黎加方面,確診個案由3/12的23件增加至3/13的26件,其中有3位是外國人,全部確診病患中僅有3人住院中。

A: 依據讀賣新聞本(2020)年3月13日及NHK新聞網本年3月16日報導,位於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的川內核電廠第 1 號機因未能於期限內完成建置「恐攻應變設施」已於本年3月16日下午1時許停止運轉,此係日本國內首座因延遲「恐攻應變設施」建置日程而遭到停止運轉之核電廠。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汲取福島核災教訓,於2013年制定因應地震及海嘯等更加強化核電廠安全性之「新規制基準」。依該基準規定,核電廠取得工程計畫許可後,須於 5 年內完成興建因應恐攻或航機衝撞等緊急情況之應變設施。而九州電力基於川內核電廠1號機未能於本年3月17日期限內完成建置「恐攻應變設施」,已於本年3月12日先行決定,並於16日停止該核電廠之運轉。 另本年仍有未能於期限內完成「恐攻應變設施」建置而預訂停止運轉之核電廠尚包括,川內核電廠第2號機組(本年5月)、關西電力高浜核電廠第3號(本年8月)及第4號機(本年10月)。

A:據印尼央行(BI)預測,冠狀病毒疫情使印尼國內經濟活動疲軟,特別是旅遊業受到最大衝擊,將使印尼本(109)年經濟增長率降至4.9%,跌破5%,為近年最低。   為緩解武漢肺炎對印尼經濟的影響,印尼政府刻正研擬振興經濟作法如下:   (一)補助辦理職業訓練:佐科威總統於本年2月26日簽署,並於上週公佈關於「職前訓練卡(Kartu Pra Kerja)」之總統令(第36/2020號總統令)。根據該法令規定,透過職前訓練卡計劃,政府將贊助職能訓練課程,旨在促進勞工工作能力及競爭力,適用對向包涵因遭解雇而影響再次就業的求職者或需要增強工作能力的在職勞工。18歲以上的印尼公民可在印尼政府網站上進行在線註冊申請職前訓練卡,該規定自本年2月28日起生效。第1梯次之訓練課程將於本月底開課,並鎖定受中國大陸旅客減少而使地方經濟受衝擊之萬鴉老、峇里島及廖內島等地。   (二)研擬減免相關稅捐:印尼財政部長Sri Mulyani 表示,為激勵製造業勞工,擬修法使年收入2億印尼盾(約13,400美元)以下之勞工得減免6個月所得稅;為振興製造業,擬修法使製造業公司得延遲6個月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及進口關稅;為減緩印尼製造業原物料短缺情形,印尼食品藥物管理署(BPOM)擬取消數百種商品之進口管制。據報導稱,印尼經濟統籌部部長愛爾朗加表示盼於4月完成相關法規修訂,並啟動振興經濟方案。

A:紐西蘭政府3月17日下午宣布推出121億紐元紓困振興方案,以維護人民健康,穩定產業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降低疫情對民眾及企業之衝擊,重點如次: 一、紓困計畫規模之大為紐國罕見:金額達紐國GDP的4%,另倘以每人平均分配金額計算,本次紓困計畫規模在全球名列前茅。 二、紓困計畫內容: (1)    投入5億紐元改善提升醫療照護能量。 (2)    投入87億紐元紓困企業營運,並穩定就業:提供受影響產業薪資補貼,協助航空業者因應,並調高弱勢族群之福利津貼與補助,輔導失業人士重返職場等。 (3)    投入28億紐元支撐薪資水準與刺激民間消費:暫時調高課稅門檻,提供建築物折舊抵稅,延遲納稅者不需繳交利息,以紓解業者及民眾財務壓力。 三、 紐政府表示本次紓困計畫只是政府因應措施的開始,將持續密切觀察疫情發展,並據以調整;另強調政府財政穩健,可有效因應疫情對紐醫療體系與經濟產業的衝擊。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於本(3)月16日晚間宣佈自本(2020)年3月18日至31日實施「全國行動管制措施」(movement-control order ),該期間禁止一切社交活動、關閉所有學校與宗教場所、限制公民出國及外國籍旅客入境,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   前述行動管制措施分為六大重點:(一)全國禁止公眾參與宗教、運動、社會與文化群聚活動/所有宗教場合及商店關閉、除售賣生活必需品與日常用品的商店(涵蓋超級市場、公共菜市、雜貨店及便利商店,並展延清真寺活動,包括每週五伊斯蘭教徒祈禱會;(二)限制公民出國,剛自國外返回馬國者須自行隔離14天並進行健康檢查;(三)限制外國籍旅客入境;(四)關閉所有學校,包括托兒所、政府與私立學校包括學校、寄宿學校、國際學校、宗教學校及其它包含小學、中學與大學預科班的學校都須停課;(五)關閉所有公立與私立高等教育機構與技職教育機構以及(六)關閉政府機構與私人場所,除提供特定服務的機構,如水、電、能源、通訊、郵政、交通、海運、汽油、天然氣、燃料、潤滑油、廣播、金融、銀行、衛生、保健、消防、監獄、港口、機場、保安、國防、清潔、零售及食物供應等。   在前述管制禁令下,馬國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Ministry of Domestic Trade and Consumer Affairs)將嚴格監督食材供應、日常用品及防護用品,如口罩及洗手液等擁有充足供應。   另一方面,馬國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部長阿漢(Dr. Adham Baba)指出,隨著馬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於3月15日及16日各別增加190件及125件,累計確診病例上升至553件,馬國目前已進入後期遏制(Late Containment)階段。該部須援引1988年傳染病控制及防範法令(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ct 1988)第15(1)條採取必要手段,強制所有出現該病毒症狀者,包括曾參與吉隆坡大城堡(Sri Petaling)清真寺伊斯蘭傳教士集會(Tabligh)的人士以及曾與確診病例接觸的人士接受檢測及隔離14天。3月16日新增的125件確診病例中,有95件病例係與大城堡清真寺傳教活動有關。   目前馬國共有135間政府醫院、210間私立醫院及6萬1,158名醫生待命,對抗該疫情。馬國衛生部也為政府醫院增加830名合約護士,以應對該疫情之蔓延。馬國已向中國大陸要求技術與器材援助,包括要求中國大陸派出曾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治療程序及擁有相關經驗的專業醫生,協助馬國對抗疫情。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1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19年同期成長0.6% (其中製造業成長2.1%,礦業負成長3.9%,電力微跌0.01%),低於市場預測之0.8%成長率。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非金屬礦物產品、基本金屬暨金屬鑄造產品成長3.9%、石油、化學、橡膠暨塑膠製品(成長3.6%)及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3.2%)。   2020年1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12)月份下跌0.04%;其中電力指數成長3.2%,礦業指數成長0.3%,製造業指數則下跌0.3%。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1月礦業指數負成長3.9%,電力指數亦微跌0.01%,抵銷了製造業產出的增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Azmin Ali)頃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對經濟造成衝擊,馬國國家經濟行動理事會(Economic Action Council,簡稱EAC)可能啟動危機模式以及每週宣佈至少兩項振興經濟措施,以進一步提振經濟及緩解該病毒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前首相馬哈迪(Dr. Mahathir Mohamad)於本(2020)年2月27日宣佈總值200億馬幣(約合46.57億美元)振興經濟配套措施,緩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同時確保人民的安全、健康及福祉受到保障。新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則於3月11日成立以他為首的經濟行動理事會,處理國家經濟所面對的課題。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查夫魯(Tengku Zafrul)頃宣佈設立國家跨機構「振興經濟協調及執行單位」(LAKSANA),負責監督2020年振興經濟配套措施的執行。該單位將定時向國家經濟行動理事會報告相關振興經濟措施的成果及執行進度,以確保國家經濟持續鞏固及照顧人民福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鑒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於首相署主持經濟行動理事會(Economic Action Council)首次會議後指出,該理事會決議落實總值200億馬幣(約合46.5億美元)的「2020年振興經濟配套」措施,並再增加4項新措施以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馬國造成的經濟損失。   新增加的4項措施分別為(一)對自本(2020)年3月1日起放無薪假的雇員提供每月600馬幣(約合140美元)的援助金,最長為6個月。月薪低於4,000馬幣(約合930美元)的就業保險計畫(EIS)繳納者將符合前述資格,涉及1億2,000萬馬幣(約合2,790萬美元)的撥款,預計有3萬3,000名雇員受惠;(二) 自本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為工業、商業、農業用戶以及家庭用戶提供2%電費回扣。預計將耗資5億馬幣,將使逾1,000萬家庭用戶、工商業以及農業用戶受益;(三)將原計劃於5月發放200馬幣(約合46.5美元)的生活援助金,提前於3月16日發放,預計撥款7.6億馬幣(約合1.77億美元),受惠者高達380萬人。另外的100馬幣(約合23.25美元)生活援助金預定於5月發放,涉及總額為5億馬幣(約合1.16億美元);(四)總值20億馬幣(約合4.65億美元)的小型專案發展項目(專注於鄉區基礎設施發展,並由土著小承包商執行)將於4月起落實,政府首席秘書(Chief Secretary)將監督執行情況,並每週向首相提呈報告。   慕尤丁首相指出,該理事會也決議繼續執行和落實2020年財政預算案所宣佈的基礎設施計畫款,包括東海岸鐵路計畫(ECRL)、捷運第二路線(MRT 2)以及「國家光纖與網路計畫」(National Fiberisation and Connectivity Plan,簡稱NFCP)。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17日報導指出,全球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正評估在美投資設廠,據悉新廠地點可能在美國西海岸。在美中科技霸權爭奪戰的影響下,美國以確保本國產品的安全為由對台積電施加壓力,盼該公司能擴大在美國設廠生產。對此,台積電表示目前正持續評估是否擴大在美生產的階段,惟迄今尚未有結論,若新設廠房案底定,將研議在新廠導入提高半導體性能關鍵技術之2奈米先進製程技術。 目前台積電公司預計量產使用於蘋果公司新IPhone的全球最先進之5奈米製程技術,新工廠規劃將具備比目前更先進之技術。台積電生產機械核心零件的半導體,與美國Intel等並列全球3大巨擎企業,雖在華盛頓州擁有小規模工廠,但先端產品皆在台灣產製。該公司同時生產「F35」戰鬥機用的高機密性半導體,美國為避免過度依賴台灣製造,故傳爭取促進其在美生產。 去(2019)年12月台積電公司對中國客戶之營收比例增加20%,最近4年計成長8個百分點,其中華為公司佔整體營收1成以上,僅次於蘋果公司,因此美國警戒台積電可能偏向中國靠攏。由於美中科技龍頭爭奪戰日益激烈,2018年美國停止提供半導體給中國中興通訊(ZTE),讓該公司一度陷入經營困境,咸認未來美中對於擁有高技術的台積電公司的角力爭奪,態勢可能更加明顯。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