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0)年2月27日新增2,584例,截至27日晚,累計確診386,496例,死亡4,675例,PCR檢測確診率為9.77%。約旦政府宣佈將於每週四晚22:00至週六早6:00實施全面戒嚴,直至另行通知。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約旦已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第四階段,即社區傳播階段,無法追蹤到感染源;呼籲50歲以上公民在衛生部線上平臺進行申請,以便儘快接種新冠疫苗。 報導另指出,約旦目前已有超過3.5萬名公民完成二劑新冠疫苗接種,4.5萬名公民完成第一劑新冠疫苗接種,約旦具備每天接種6萬劑新冠疫苗之能力。 另約旦勞工部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第四季約旦失業率高達24%,未來失業率可能進一步增加,失業問題已成為約旦社會定時炸彈,政府將與各部門共同制定策略性投資規劃,共同努力降低失業率。

A:西蒙顧和管理顧問公司(Simon-Kucher & Partners)針對疫情對消費習慣影響進行調查,報告共同主筆人Lovrenc Kessler接受沙烏地媒體Arab News專訪,重點摘要如下:   1.42%沙烏地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改變消費習慣、6%未改變、52%暫時改變。 2.各國當地購物行為(local shopping behavior)因疫情出現不同結果,譬如德國對衛生紙需求增加、義大利對通心麵(pasta)增加需求、中東地區對健身用品、瑜珈墊、體重機等產品需求出現成長趨勢。 3.65%沙烏地消費者表示願意在不含添加物的飲料及食品上付出更高價錢、58%則盼商店販賣更多純天然產品(all-natural food product)。 4.健康食物價格通常高於加工或速食品,造成沙烏地肥胖率(obesity rate)超過40%。 5.中東地區公司增加有機與健康食品的供應,譬如家樂福擴增當地產製有機食品部門(organic section of local produce),並與阿聯Bio Farm(Emirates Bio Farm)簽署契約,提供最高450噸的有機產品。 6.受到疫情影響,44%沙烏地消費者會減少消費支出、44%在購物時會將價格放在第一考量、48%會議價。 7.沙烏地與阿聯零售量販店對購物車進行消毒、提供手套以及要求顧客配戴口罩等措施,藉此與其他競爭業者做出區隔,吸引更多消費者上門。 8.84%受調者表示具有衛生意識、84%會盡量避開尖峰時間購物、20%表示購物習慣不受影響。 9.疫情帶動線上消費增加,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實體店面,尤其在海灣地區或中東國家,購物商場係與家人/朋友夏天重要的聚會場所。 10.電子商務(e-commerce)比例雖持續增加,惟無法隨時更換產品等限制,係實體店面競爭優勢。

A:2021年2月27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7萬7,061人,單日新增338人;死亡人數累計6,488人,單日新增5人;復原人數累計36萬8,011人,復原率達97.59%。   2月27日沙烏地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量為3萬9,707人次,總檢測量累計達1,350萬人次。   另沙烏地目前核准輝瑞(Pfizer/BioNTech)及牛津-阿司利康(AstraZeneca)兩種疫苗,健康部建議輝瑞疫苗兩劑施打應間隔3-6週、牛津-阿司利康則間隔8-12週。

A:美國研究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資深研究分析師Isaac Ngatia受訪重點,摘要如下:   個人計算機設備(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s, PCD)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工作站(workstation)以及平板電腦等,2020年第4季沙烏地及中東地區PCD市場呈現成長趨勢。 遠距授課帶動資通訊產品需求,第4季沙烏地個人電腦及筆電船運量成長7.1%;在個人電腦市場,消費部門個人電腦較前1季成長9%、商業部門個人電腦則成長3.9%。 IDC資深研究經理Fouad Charakla表示,中東暨非洲地區(Middle East and Africa, MEA)對個人電腦需求強勁,主要係終端使用者(end user)要求該設備,才能在家辦公或上課。 Fouad Charakla經理指出,土耳其係MEA地區成長幅度最大的單一PCD市場。 個人電腦部分,MEA地區銷售前三名的品牌依序為Lenovo(成長趨勢強勁)、HP(較以往大幅衰退)以及Dell(需求表現持平);平板電腦部分,依序為三星、Lenovo以及華為。   註:沙烏地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強調數位平臺(digital platform)重要性,過去學生及教師可數人共用,目前每個人皆需要PCD設備。

A:2021年2月25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7萬6,377人,單日新增356人(其中利雅德180人、東部省80人、麥加37人、Qassim13人);死亡人數累計6,480人,單日新增5人。   2月25日沙烏地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量為4萬5,608人次,總檢測量累計達1,350萬9,412人次。   沙烏地食藥署(Saudi Food & Drug Authority, SFDA)發言人Tayseer Al-Mufarji表示,SFDA核准輝瑞(Pfizer/BioNTech)及牛津-阿司利康(AstraZeneca)兩種疫苗,刻持續評估4種其他疫苗。   健康部表示,目前優先施打疫苗對象係超過65歲以上老年人,並逐步擴增至其他年齡群。   截至2月25日沙烏地境內施打疫苗人數累計63萬9,587人。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2月24日 德國公司斯洛伐克Hainbuch Spannende Technik(簡稱HS-Tec)計劃於斯洛伐克Dubnica nad Váhom附近興建一座600萬歐元新工廠。 若該公司將目前位於Bánovce nad Bebravou及Trenčín租用的工廠移至該新工廠,其將增加30名員工,總員工數將達200人。 2019年HS-Tec於斯洛伐克的銷售額達1,100萬歐元,該公司製造金屬機床的夾緊裝置。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2月25日 2020年隸屬於Bohemia Energy集團的斯洛伐克能源供應商Slovakia Energy銷售額增加26%,達1億2,000萬歐元。 2020年Bohemia Energy集團銷售額增加7%,達8億9,200萬歐元;斯洛伐克客戶數目增加4%,達30萬8,000名。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2月26日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21年1月斯洛伐克工業產品國內市場價格年減0.3%。 其中,製造業價格年減2.9%,相反地,採礦及採石業價格年增4.8%,而電力、天然氣、蒸氣及空調供應價格上漲3.7%,供水、廢水處理、廢棄物處理及衛生服務價格上漲3.3%。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2月26日 根據斯洛伐克統計局的資料,自2020年12月起營建工程價格維持不變,但2021年1月年增2.1%。 2021年1月斯洛伐克營建材料價格較上月下降0.2%,較2020年同期下降1.5%。

A:資料來源: 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2月25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2)月26日以「歐盟保留史瓦帝尼在稅務灰色名單」(EU keeps Eswatini on tax grey list)為題,報導史國列為歐盟稅務合作觀察名單(灰色名單),已做充分承諾實施稅務治理原則,惟尚未完全遵守者。列為觀察名單自最初之34國降至9國,其他尚有澳洲、巴貝多、波札那、牙買加、約旦、馬爾地夫、泰國及土耳其等8國。   歐盟自2017年逐年檢視各國在租稅透明度、稅制公平性及落實反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措施,並公告不合作名單(黑名單)及觀察名單(灰色名單),加強歐盟外部稅收,促進全球良好稅收治理做出貢獻。本年2月22日歐盟除公告上述觀察名單國家之外,亦公布12個黑名單國家/地區,包括美屬薩摩亞、安吉拉、斐濟、關島、帛琉、巴拿馬、千里達島及托巴哥島、美屬維京群島、萬那杜、塞席爾,以及最新納入之多米尼克。列入黑名單係因該等國家未與歐盟就稅收治理進行建設性對話,或者在稅收透明度、公平稅收、實施國際稅收標準方面未履行對歐盟之承諾。   歐盟該措施不僅基於稅收目的,亦可有效解決稅收詐欺、逃漏稅行為、非法不付款、欠稅、遏制避稅,降低逃漏稅及洗錢等非法行為。上述黑名單地區國家本年底,將會遭到歐盟相關制裁包括,支付較高之預扣繳稅率、利息、智慧財產權相關之權利金或特許費等。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SITA、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2月26日 根據斯洛伐克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2月斯國經濟信心指數再度下降,為自2020年6月以來最低水準,消費者信心較上月更為悲觀;經季節調整後的信心指數達77.7點,較1月下降2.9點,較長期平均低24.8點。 除2020年第1波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3個月外,斯洛伐克的經濟信心自2009年6月以來一直沒有下降,第2波大流行反映出對服務業信心明顯下降,而對工業及零售的信心下降幅度較小;工業信心指數下降至負5.3點,主要由於對未來3個月工業生產趨勢的負面預期及成品庫存增加;整體而言,企業信心指數持續下滑。  

A:標題:蝦產業加工處理廠將於巴拉圭投資設廠 日期:2021.02.2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工商部(MIC)新聞稿資料,巴拉圭Continental Armadores de Pesca SA公司總裁Fernando Álvarez、西班牙Wofco公司負責人Lucio Tortosa及Corina Troche,以及阿根廷Conarpesa漁貨打撈集團理監事本(2)月24日與巴國工商部長Luis Alberto Castiglioni會晤,並宣布將於巴拉圭建造蝦產業加工處理廠,投資金額介於1,200萬~1,500萬美元間。該蝦產業加工處理廠將設立於亞松森市之Fénix河港,加工品未來將輸銷中國、西班牙及美國市場,並預計創造220個就業機會。 (二)西班牙Wofco公司負責人Lucio Tortosa表示,由於拉丁美洲及南方共同市場並非海鮮漁貨之主要消費族群,爰95%之加工品將輸往前述國家。另蝦產業加工處理廠預計占地5,000平方公尺,其中3,000平方公尺為急凍區。

A:標題:巴拉圭完成首度豬肉出口至烏拉圭 日期:2021.02.26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國家品質暨動物健康局(SENACSA)新聞稿資料,巴拉圭本(2)月24日完成首度豬肉出口至烏拉圭市場,對豬肉養殖業者而言,此為其歷史性紀錄。SENACSA續稱,該局達成使巴拉圭更多具優良品質商品可行銷世界之承諾,且為該業別養殖業者喝采歡呼此一成就。輸銷烏拉圭市場之巴拉圭首批豬肉重量為25公噸,其物流採陸路運輸方式;烏拉圭市場管制嚴格,首批巴國豬肉將征服烏國消費者味蕾。 (二)前述所謂歷史性紀錄不僅將為首批豬肉輸銷烏拉圭之出口日期,而係巴烏兩國間豬肉貿易量具每年4萬公噸之潛在商機,且未來數月將顯現出口數量之明顯增加。巴拉圭豬肉屠宰廠Upisa歷經2020年底烏拉圭線上實地查廠程序,終於達成輸銷烏拉圭市場之歷史性紀錄,該廠目前出口25種豬肉產品,行銷共計13個國家,且獲政府頒發國家產品形象(Marca País)殊榮。2020年巴拉圭豬肉出口金額為600萬美元,出口重量為2,800公噸。 (三)依據巴拉圭工商部統計資料,巴拉圭Upisa屠宰廠直接員工400名,間接員工900名,該廠屠宰能力每小時200頭豬,每日生產約13萬公斤豬肉,81%豬肉屠宰供應國內市場,相當於2萬6,000公噸,9%則輸銷國際市場,相當於6,000公噸。

A:根據IHS Markit資料,2月17日因停電、嚴寒氣候和結冰導致油井無法運作,使得德州的天然氣產量較前一周暴風雪來臨前,減少約45%,日產量從213億立方英呎降至118億立方英呎。 德州天然氣產量遽減亦使得全美產量下降,美國能源部資料,2月17日,美國天然氣日產量下降21%,至697億立方英呎,比2月13日止的一周減少近189億立方英呎。 天然氣公司在暴風雪來臨前已提高產量,以因應額外增加的暖氣和電力需求,但由於天然氣設備缺乏寒冬的保護措施,導致天然氣生產商無法向發電廠輸送足夠的天然氣,造成發電廠停電,又導致生產商無法生產天然氣的惡性循環。 2月17日後氣溫回升,德州天然氣產量開始恢復。2月24日日產量估計達到209億立方英呎,比暴風雪前的平均水準約低3億立方英呎。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1.02.26)   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局(Dane)資料,今(2021)年1月份哥國失業率達17.3%,較上(12)月的13.4%,再次大幅攀升3.9個百分點,亦較去(2020)年1月份的13.0%,增加4.3個百分點。今年1月份失業率攀升,主因該月份哥國各大城市因應第2波新冠(武漢)肺炎疫情,陸續採取分區強制隔離及宵禁等防疫政策,致使部分產業未能完全正常營運,進而衝擊就業市場。此外,1月份因季節性因素,失業率一向較高。   另依據統計局資料,今年1月份就業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近158萬人,總失業人數達420萬人,其中8成失業人口集中在13大都會區,受衝擊較深之產業包括製造業、藝術展演、娛樂業、餐飲及住宿業等。此外,女性在就業市場所受衝擊較深,新增失業人口中,男女比例約2:3。

A:為避免受疫情影響,總部位於義大利南部Bari的3D印刷公司Roboze將於休士頓成立美國總部,預計聘僱30位員工,2年內增加到100位。 Roboze服務的產業包括航空、能源和製造業,主要製造墊片環(gaskets)、閥門和O型圈(O-rings)等零件。該公司表示,休士頓有休士頓太空中心和萊斯大學,而且在太空、能源和醫療設備領域具備成長空間和創新活力。此外,休士頓位於東西岸和南美市場的中心位置,也是選擇休士頓的原因之一。 Roboze的客戶包括GE和美國陸軍,產品銷售超過25個國家/地區。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2月26日 根據職業介紹中心Grafton所作調查, 2021年斯洛伐克有28%的公司計劃提高工資,7%計劃增加獎金,約40%的公司不計劃進行更改,十分之一的公司計劃減薪。 2020年斯洛伐克68%的公司工資不變,約8%於2020年春天減薪,但於年底將工資恢復到以前水準。 2020年約17%的公司提高工資,該比例與捷克類似。

A:聯邦傳播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25日通過決議,疫情期間為低收入戶提供每月50元寬頻網路費補助,符合條件的家庭添購電腦或平板電腦(tablet)時,還可抵扣最高100元。符合申請資格的補助對象,包括領取糧食券民眾、參加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俗稱白卡)民眾、領取「裴爾獎助金」(Pell grant)低收入學生。疫情期間丟掉工作的失業勞工,也符合申請資格。 預算高達32億元,名稱為「緊急寬頻福利計畫」(Emergency Broadband Benefit Program)的聯傳會項目,內容包括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每戶每月50元的網路費用補助,直到疫情結束。在原住民部落地區,每戶家庭網路補助費用則為每月最高75元。 另外,符合條件的家庭若在疫情期間需要添購電腦或平板電腦,可獲最高100元的抵扣。 聯傳會代理主席潔西卡‧羅森沃西爾(Jessica Rosenworcel)指出,聯傳會與網路業者建立完成合作系統後,未來60天內將開始接受低收入家庭辦理網路費補助登記。 羅森沃西爾發表聲明指出,這項計畫將協助瀕臨網路斷線危機的民眾,「這將能幫助那些把車停在停車場,坐在車上只為尋找無線網路(Wi-Fi)訊號以便工作的民眾,還有那些帶著筆電在圖書館外逗留,想要靠著網路訊號遠距上課的人,以及那些必須煩惱要把錢拿來繳交網路費用帳單,還是要付房租或購買生活必需品的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符合「緊急寬頻福利計畫」申請資格的補助對象,包括疫情期間失業的勞工、領取糧食券(food stamps)民眾、參加聯邦醫療補助計畫民眾,以及「裴爾獎助金」低收入學生。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Facebook在澳洲的抗爭行動落幕後,決定重新塑造支持全球新聞媒體的形象,宣布未來三年將對新聞業投資至少10億美元。無獨有偶,谷歌也曾發表相同宣言。 據Facebook全球事務副總裁克雷格(Nick Clegg)表示,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已經與英國《衛報》、《金融時報》等出版商達成協議,以在某些國家推廣其新聞產品,並為此支付了6億美元費用。據《工商時報》報道,克雷格強調:「Facebook非常願意和新聞出版商合作。我們絕對認同優質新聞是社會開放的基礎,因為新聞不僅能傳遞資訊並賦予民眾權利,還能監督掌權者。」 今年1月,Facebook已和《衛報》、電訊媒體集團、《金融時報》、每日郵報集團及天空新聞台等英國主流新聞媒體簽約,由臉書付費將新聞連結插入新聞動態牆。克雷格表示,臉書也和美國主流新聞媒體簽訂類似合約,並與法國、德國等地新聞媒體洽談簽約事宜。 Facebook上周從其澳洲平台上撤下了新聞,禁止澳洲人查看或分享新聞文章。因為該國立法機構希望出台新的媒體法案,要求Facebook和谷歌等為其援引的內容向傳統媒體公司付費。23日,Facebook與澳洲政府達成和解,重新恢復了其平台上的新聞頁面。作為交換,該公司將可在具有約束力的仲裁生效之前與媒體公司進行額外談判。 這場短暫的對峙震驚了全球新聞業,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已經被科技巨頭所顛覆。澳洲的新立法正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關注,可能會為其他國家提供範例,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其他國家政府已表示,考慮採取與澳洲類似的措施。 克萊格在博客文章中說:「根據仲裁制度,擬議中的澳洲法律將要求該公司向全球媒體公司支付潛在的無限量資金。這就像強迫汽車製造商向電台支付費用,因為人們可能會在車\xf9埵玳未s播節目,然後讓電台來定價。」Facebook打算與新聞出版商達成協議,讓他們的新聞內容出現在其正在開發的產品中。這家社交媒體巨頭的新承諾與谷歌去年宣布的計劃相似,當時各大科技巨頭因其商業模式以及社交媒體平台上虛假資訊的氾濫而備受關注。谷歌承諾在三年內支付超過10億美元費用,以獲得Google News Showcase平台的新聞內容授權。這項手機應用程序將率先在巴西及德國上線,為此谷歌已和德國《明鏡周刊》、《時代周報》及巴西《聖保羅頁報》簽約。 https://www.singtaousa.com/

A:一名聯邦法官星期二(23日)裁定,加州可以正式實施其數年前通過但一直擱置生效的網絡中立法例,為加州禁止互聯網服務商減慢或禁止訪問沒有付費服務的網站和應用程式掃除障礙。 時任州長布朗2018年簽署《網絡中立法》,使加州成為通過網絡中立政策的州。開放互聯網倡議人士希望,該例可觸發國會和其他州跟隨加州步伐。但當時的特朗普政府迅速提告阻撓法例,令新例多年來因官司而無法生效。 拜登政府於本月初宣布撤告,而另一宗由電訊界提出的訴訟由聯邦法官曼德斯(John A. Mendez)駁回,容許加州開始執行新例。 當年提案的州參議員威善高(Scott Wiener)形容,今次裁定對「開放互聯網、我們民主和經濟是一次巨大勝利」。他指出,互聯網成為現代生活的核心,「我們所有人應該可以為自己在網上瀏覽甚麼和如何存取資訊作出決定,我們不能容許大企業為我們作主」。 行動電訊及互聯網協會、ACA Connects、全國有線及電訊協會及美國電訊協會(USTelecom)等業界組織發表聯合聲明稱,將檢視判詞才決定下一步行動。他們呼籲國會為美國設定網絡中立規則,而非依賴各州自行訂立,認為「將令消費者困惑和扼殺創新」。 加州今次立法源於聯邦通訊委員會(FCC) 2017年廢除適用全國的網絡中立規則。電訊業強烈反對法案,認為阻撓企業投資更快的互聯網速度。 新例禁止互聯網服務商根據用戶所瀏覽內容而減慢他們的數據速度,亦禁止服務商提高願意付費享受特別待遇的網站存取速度。 https://www.singtaousa.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