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數據顯示,馬國上(2020)年失業率為4.5%,創自1993年以來最高紀錄。2020年12月失業率為4.8%;失業人數77萬2,900人,較前(2019)年同期增加49.5%,亦較上(11)月增加1.1%。只有數個領域的勞動人口有所增加,包括服務業、零售與批發業、醫療與人道救助業、通訊業及教育業;然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運輸與倉庫業、藝術、娛樂和休閒業等的人力仍處於替代狀態。   馬國2020年12月就業人數為1,522萬人,較2019年同期減少0.5%,惟較上月微增0.1%;同期,國內勞動市場可就業人口為1,599萬人,較2019年同期增加1.2%,亦較上月微增0.2%。   馬國2020年12月勞動參與率為68.4%,較2019年同期微減0.5%,與上月持平。同期,家庭主婦、學生、殘障人士及退休人士,達737萬人,較2019年同期增加3.4%,惟較上月微減0.0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迪耐公司(Dagang Nextchange,簡稱DNEX)與中國策略夥伴「北京盛世投資」公司(Beijing CGP Investment Co Ltd)獲得國庫控股集團(Khazanah)同意,成功取得晶圓廠「矽佳」公司(SilTerra)所有股權。   儘管因保密條款而無法披露交易細節,但此前市場盛傳迪耐公司與北京盛世投資公司提出的交易總額為3億3,600萬馬幣(約合 8,270萬美元),雙方將分別持有矽佳公司的60%及40 %股權。迪耐公司表示,假如上述事項出現任何重大進展或簽署正式協議時,將按照上市條例要求適時發布更多詳情。   矽佳公司招標初期,國庫控股集團曾接受外資企業參與,其中台灣鴻海精密公司的出價最高,該公司計劃以8,750萬美元收購矽佳公司的70%股權,企業價值估值達1億2,500萬美元。除了迪耐公司和鴻海外,馬國綠馳通訊科技(Green Packet)支持的Nuglobal創投公司及德國X-FAB亦參與了矽佳公司的競標活動。隨著國庫控股集團排除外國投資人,競標單位剩下迪耐財團和Nuglobal創投公司。   根據報導,Nuglobal創投公司當初出價為2億7,300萬馬幣(約合6,719萬美元),隨後提高到3億3600萬馬幣,高於迪耐財團的2億4,000萬馬幣 (約合5,907萬美元),迫使該財團將交易價提高到相同水平。至於X-FAB的出價則為7,000萬美元。   根據官網資料,矽佳公司成立於1995年,目前是一座8吋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提供CMOS製程技術,應用範圍涵蓋先進邏輯積體電路(IC)、混合訊號和射頻元件、高壓元件等。矽佳公司亦佈局包括矽光子(SiliconPhotonics)、生物光子(Biophotonics)、微機電(MEMS)整合CMOS、氮化鎵(GaN)、BCD製程、功率分離式元件(Discrete Power)等先進製造技術。   矽佳公司與客戶共同開發生物感測元件、DNA定序晶片、下世代指紋辨識感測元件、微鏡顯示器;以及應用在物聯網、資料傳輸、消費電子、工業自動化、醫療和車用的晶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頃駁斥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日前錯誤引述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就外國投資人撤離馬國的報導是錯誤的說法。該局認為馬國仍具吸引力,為亞洲高價值製造業及全球服務業的投資目的地。馬國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包括卓越的基礎建設、通訊服務、金融與銀行服務、輔助工業、技能及可培訓的勞動力,並已簽署16項自由貿易協定所提供的市場機會。   該局表示,馬國迄今已鑒定240個知名度高的外國投資項目,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的「財富」500強企業,綜合潛在投資金額為819億馬幣(約合201.58億美元)。該局稱,一旦馬國核准總值477億馬幣(約合117.4億美元)的潛在投資額,這些專案預計將於2021至2022年落實並進駐馬國。   該局引述馬國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0年前9個月,流入馬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總額為1,082億馬幣(約合266.3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5.77%。考慮到2020年第二季與第三季馬國實施行動管制令(MCO)及復甦式行動管制令(RMCO),這是一項相當大的成就。FDI流入馬國的總額也反映FDI專案的高水準,有關項目在過去幾年已獲得批准,並且在經濟領域,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落實。   自馬國前任政府「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尤其最大執政黨巫統(UMNO)執政六十年後於2018年輸掉全國選舉以來,專家將慘淡的外人直接投資數據歸咎於政治不穩定與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達成政治變天並迎來了馬國自獨立以來首次政府更迭,卻因內部分裂的壓力僅執政22個月就瓦解。馬國現任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於上年3月隨希望聯盟政府的倒台而接任,在宣布1月份發生緊急狀態後,得以成為馬國的第一個少數執政的政府至本年八月。   該局另指出,2020年,9家從事製造業的外資企業,先前在馬國的總投資額為3億9,430萬馬幣(約合9,705萬美元),因產品需求減少、技術層次中斷,改變了商業模式,被迫關閉在馬國的業務或搬遷至其他國家。   該局表示,馬國仍是汽車半導體和感應器的主要生產國,汽車產業的潛在投資人有意在鄰國設立裝配廠。馬國在電子與電機、機械和設備、航太、汽車和醫療器材產業生產方面在本區域仍具競爭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菲國眾議院議長Allan Velasco頃發表聲明指出,繼菲國去(2020)年陸續通過實施「同舟共濟經濟紓困法」(Bayanihan 1)及「同舟共濟經濟復甦法」(Bayanihan 2)後,大多數眾議員支持提出Bayanihan第3代系列法案,因前述2法預算有限,推動經濟復甦力道不足,致去年菲國經濟萎縮9.5%,創下史上最差經濟表現。 二、V議長指出,考量COVID-19疫情因出現英國變種病毒,將持續影響菲國經濟復甦腳步,因此渠與眾議員Stella Quimbo經審慎評估菲國經濟現況後,另提交新版本之Bayanihan 3法案(眾議院第8628號法案),預算達4,200億披索(約合87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盼可對受衝擊之民眾及產業進行紓困,並加速菲國經濟復甦,實現菲政府本年度之經濟成長目標。 三、Bayanihan 3法案預算金額遠超過Bayanihan 1(計2,750億披索)及Bayanihan 2(計1,655億披索)先前所獲撥之金額,為菲國有史以來預算金額最高之經濟振興計畫,重要項目如下: (一)50億披索供公共工程部修復受颱風侵襲地區之公共設施。 (二)250億披索供衛生部購買COVID-19疫苗與藥品,並補助運輸及宣導活動。 (三)300億披索供勞動部推動勞工失業援助及以工代賑計畫。 (四)300億披索補助公私立中小學師生遠距教學之網路費用。 (五)520億披索用於補貼小型企業薪資及其他勞工相關費用。 (六)700億披索用於援助農漁牧業及能力建構。 (七)1,000億披索用於協助受疫情嚴重影響之企業進行能力建構。 (八)1,080億披索供社會福利及發展部針對受疫情影響之家戶推動額外之紓困計畫。

A:一、根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2月7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聯合疫苗取得機制(COVAX)預定於1個月內提供500多萬劑COVID-19疫苗予菲國。 二、COVAX提供菲國之首批疫苗將包括11萬7,000劑美國輝瑞(Pfizer)藥廠疫苗,約可供5萬名醫護前線人員施打(每人2劑),以及500萬劑英國AstraZenaca藥廠疫苗,可望於2月底前運抵菲國,屆時全國140萬名醫護前線人員可望在1個月內完成接種。

A:一、菲國媒體報導,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部(NEDA)代理部長 Francis Chua頃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無預警爆發,菲國經濟及社會上遭受嚴重衝擊,必須調整「菲律賓2017年-2022年發展計畫」(2017-2022 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部分內容,始能反映真實情況,並利達成預定目標,修訂版已報奉杜特地(Duterte)總統核准。 二、扼陳旨揭計畫修正目標如下: (一)經濟成長率: 6.5%-7.5%(2021)、6.5%-7.5%(2022)。 原定目標:7%-8%(2021)、7%-8%(2022)。 (二)人均國民所得成長率: 5.2%(2021)、5.2%(2022)。 原定目標:5%-6%(2021)、5%-6%(2022)。 (三)失業率: 7%-9%(2021)、7%-9%(2022)。 原定目標:3.4%-5.1%(2021)、3%-5%(2022)。 (四)青年失業率: 14.5%-16.5%(2021)、20.5%-22.5%(2022)。 原定目標:8.6%(2021)、8%(2022)。 (五)通貨膨脹率: 2%-4%(2021)、2%-4%(2022)。 與原定目標相同。 二、謹查世界銀行預估去(2020)年菲國約有300 萬人陷入貧窮,主因去年底失業率高達10.2%,計有450 萬人失業,爰菲政府修訂計畫相關內容,並大幅上修失業率。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02月06日   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市場發展暨種植局表示,2021年1月越南蔬果出口金額達2.6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7.6%。由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種植效率下降。   2020年越南蔬果出口至中國大陸為最多,出口額達18.4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下降25.7%,占越南蔬果出口總額之56.3%;美國排第2名,出口金額達1.68億美元,成長12.5%,占5.2%;泰國達1.57億美元,成長109.7%,占4.8%;南韓達1.43億美元,成長8.5%,占4.4%;日本達1.27億美元,成長3.9%,占4.3%。   至於2021年1月越南蔬果進口方面,進口總額達1.4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22.3%。2021年越南蔬果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美國及澳大利亞,進口金額與2019年同期比較,中國大陸減少21%;美國增加2.3%;澳大利亞增加1%。

A:依據NHK等媒體報導,日本經產省邀請電力及機械等相關業者,於2月8日召開「燃料尿素導入官民協議會」,確定2030年、2050年分別導入300萬噸(換算約50萬噸氫)、3,000萬噸(約500萬噸氫)目標。另,計劃在2030年、2050年火力發電混合使用20%、50%尿素。此外,規劃在2028年尿素燃料船舶商用化、2050年使用於長距離船隻,以及未來將整修港灣建設,構築能夠提供1億噸的供應鏈體制。目前日本年度使用100萬噸尿素,其中20萬噸進口。

A:依據産經新聞報導,儘管2020年日本酒出口量減少12.7%,出口金額卻增加3.1%,顯示國外消費者重視品質勝於數量的趨勢。地區別依序為香港61.7億日圓(增56.7%)、中國大陸57.9億日圓(增15.8%)、美國50.7億日圓(減25%)。

A: 新加坡統計局(DOS)本(2021)年2月8日發佈「2020年住戶收入主要趨勢」報告,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星國當地受雇居民住戶的名目工作月收中位數,從2019年的9,425星元,減少至2020年的9,189星元,跌幅約-2.5%。若計入通貨膨脹,受雇居民住戶的實際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出現11年來首次年比下滑,跌幅達-2.4%,人均月收入中位數則為-1.2%。(受雇居民住戶指以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為一家之主,並有至少一人工作的住戶。) 新加坡住戶收入上次下跌是2009年,在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當年的名目月收入中位數年比為-1.9%,計入通膨後的實際月收入中位數為-2.5%。 本次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衝擊最大,收入最低10%的受雇居民住戶,去年人均月收入560星元,較2019年少37星元,年比為-6.1%,是所有收入階層中跌幅最大。其次是收入第11至20百分位的受雇居民住戶,人均月收入年比為-3.2%。新加坡統計局表示,因為低收入群體的薪資水準原本就偏低,波動比較明顯。 此外,高收入家庭亦受疫情衝擊,收入最高10%的受雇居民住戶,去年人均月收入是1萬3,400星元,較2019年減少337星元,年比為-2.3%。收入排在第51至60收入百分位的住戶年比為-1.4%,跌幅是所有收入群體中最小的。統計局強調,雖然去年收入趨勢下跌,但受雇居民住戶的實際月收中位數,過去5年累計成長5.2%,每年增加約1%。 新加坡管理學院陳啟文博士指出,在企業凍結或削減工資,以及公共部門去年不發放年終的影響下,住戶實際月收下跌2.4%仍不算太糟。雖然低收入者收入減幅最大,若把政府的各項稅務減免和援助措施納入考量,反映當地受雇居民住戶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顯著縮小,從2019年的0.398減少到去年的0.375,創下20年來新低。(基尼係數若為零,表示社會收入分配絕對平均,1是絕對不平均。)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全球貧富不均的現象更為嚴重,各國政府若不採取行動糾正,不平等的情況將進一步惡化。隨著新加坡就業情況持續改善,政府將不會以相同力道為低收入戶提供援助,更重要的是政府繼續支持就業,並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以帶動低薪員工的薪資成長。

A: 新加坡人力部(MOM)本(2021)年2月8日表示,為鼓勵雇主增聘人手的「招聘獎勵計畫」(Jobs Growth Incentive)截至去年10月止,約2萬6,000家企業獲得招聘獎勵,增聘星國當地員工總數超過11萬人,新員工中有約一半年齡在40歲以上。 在所有符合「招聘獎勵計畫」條件的雇主中,多數聘用了1到2名當地員工,約20%符合條件的雇主聘用5名以上的員工。其中,食品服務業是增聘最踴躍的行業,截至去年10月共增聘1萬7,800民當地員工,其次為批發貿易、專業服務、零售以及建築業。 總值10億星元的「招聘獎勵計畫」去年8月推出,鼓勵前景樂觀的企業提前增聘人手。企業每增聘一名新加坡當地員工,政府就承擔這些員工25%的薪水,為期一年;員工若已滿40歲,政府承擔的份額會提高至50%。 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招聘獎勵計畫」發展趨勢良好,政府會繼續幫助求職者找新工作,並籲請面對招聘困難的雇主重新檢討公司的雇傭做法。勞資政夥伴正在與財政部商討是否延長資格期限,定於2月16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將針對一系列計畫作出宣佈。 此外,新加坡人力部於去年12月28日擴大「人力資本夥伴計畫」,採用良好雇傭做法的雇主以及致力於推廣公平雇傭與協助客戶打造當地居民核心的人力仲介公司皆能獲得認證。楊莉明部長指出,中途轉業者要與雇主配對可能面對挑戰,人力仲介公司可幫助雇主專注於應聘者的可轉化技能和相關經驗,找出最合適的人選;仲介亦可幫助求職者考慮自己熟悉領域以外的職缺。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政府網報,2021年1月29日   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2021年1月份越南三星公司(Samsung)力促新機產品(S21)之出口,帶動進出口額增加,累計越南出口金額277億美元,較2020年12月成長0.2%及較2020年同期成長50.5%。 本期計有6項商品出口金額超過10億美元,占出口總值67.3%。 2021年1月越南重工業及礦產出口金額約156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71.6%;輕工業及手工業出口金額97億美元,成長32.3%;而農、林業出口金額18億美元,成長21.4%;水產品出口金額6億美元,成長19.6%。 出口市場方面,美國為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75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57.4%;其次為中國大陸,出口金額達58億美元,成長111.6%;出口歐盟達28億美元,成長14.8%;對東協出口23億美元,成長31.9%;出口日本19億美元,成長22.7%;對南韓出口17億美元,成長24.2%。 2021年1月越南進口總額為264億美元,較2020年12月減少5.4%及較2020年同期成長41%。 本期計有4項商品出口金額超過10億美元,占出口總值50.6%。 2021年1月越南生產原材料進口金額約247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41%,占進口總金額93.7;生活用品進口金額17億美元,成長41.5%,占進口總金額6.3。 2021年1月,貿易順差逹13億美元。其中,越南國内企業貿易逆差為18億美元;而外資企業(括原油)則為越南創造貿易順差31亿美元。

A:科技公司或將改變東協銀行市場的競爭環境 資料來源: 越南加報(Vietnam Plus),2021年1月2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通社駐香港記者的報導,亞洲地區科技公司收購小型銀行並闖進金融市場一事可能會改變金融市場的競爭環境,但在短期內尚未對大型銀行造成重大威脅。即使在新加坡等發達市場,與各家銀行相比,科技公司也很難進行更大的投資。 惠譽信用評級機構(Fitch Ratings)於1月19日發布報告稱,科技公司將首先瞄準銀行尚未關注的各領域。此前,Sea Group收購了印尼BKE銀行以擴大數位銀行業務。同時,最近Gojek也斥資近1.6億美元購買了Jago Bank的22.16%的股份。 據Fitch Ratings的消息,印尼和菲律賓是東協六大主要經濟體中潛力最大的市場,因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口無法獲得銀行服務,家庭負債率較低。收購活動使金融科技公司有機會進入印尼的金融服務業,儘管與其他市場相比,該國的數位銀行核准許可流程相對較慢。 近年來,許多銀行在科技上進行大量投資,而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數位化步伐。 據Fitch Ratings的數據顯示,在新加坡等發達市場中,與各家銀行相比,新企業主難以進行更大的投資。此外,東協金融技術的發展導致當局加強監管,部分市場設下許可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新業務實體可能對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的風險。

A:依靠改革創新推動越南經濟發展 資料來源: 越南加報(Vietnam Plus),2021年1月19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經濟研究所於2021年1月19日上午舉行「2020年越南經濟報告:依靠改革創新推動經濟成長」研討會。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院長裴日光透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截至2021年1月17日,全球確診病例數已超過9500萬例,其中死亡病例累計逾200萬。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產生巨大影響,幾乎全球各大經濟體均出現負成長。 2020年越南成功實現雙重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復甦發展的同時,也做好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越南確診病例1537例、死亡35例,藉此被世界譽為“防疫的典範”。 儘管2020年越南經濟增長率僅達2.91%,創1986年實施革新事業以來新低,但自第二季度起經濟復甦令人印象深刻,與世界和地區其他國家相比處於較高水平。 提到2021年越南經濟預測和展望時,越南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與經濟制度處代表黎大雄透露,根據越南經濟研究所的經濟預測模型,2021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達5.49% (標準情景)、6.9%(高情景)和3.48%(低情景)。經濟的實際成長率取決於世界經濟形勢以及引進外資能力。各國際組織推出的預測以及越南政府提出的成長指標均為6.9%。 來自各家研究院的代表,就依靠革新創新與數位化轉型,推動疫後經濟成長的措施,深入交換意見和看法。其中強調,朝著創造便利環境、提供大力支持、動員非國有部門參與的方向改變思維,推動體制改革、政策創新是科學技術發展以及調動各方面資源投入科學技術與革新創新的最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越南也須制定並儘快落實數位化轉型戰略並與各項新的經濟刺激方案、有關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相結合;同時為數位化轉型提供安全高效解決方案等。

A: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定已完成談判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2月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商務部長潘索拉(Pan Sorasak)和韓國貿易部長柳明熙(Yoo Myung-hee)於2021年2月3日舉行視訊會議,共同宣佈兩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兩國部長相信待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將進一步帶動兩國進出口貿易發展。 柬國潘部長表示,如今柬韓自由貿易協定已完成談判,隨後雙方將履行各自國內法律程序,努力爭取在2021年中旬正式簽署協定,透過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柬韓雙邊貿易額可望突破10億美元。 柬國潘部長指出,在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定下,柬埔寨可向韓國市場出口更多零關稅產品。柬埔寨出口到韓國的潛力農產品如腰果、胡椒、橡膠、稻米、木薯等,以及工業貨品如服裝紡織品、鞋類、旅行包、零配件、電子產品等。 柬埔寨稻米聯盟表示,待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該聯盟將與韓國稻米產業相關公司合作,以提高柬國稻米對韓國的出口量。以往柬稻米出口韓國需繳納400%的進口稅,但待柬韓FTA生效后, 柬稻米將可享零關稅出口韓國。 柬韓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不僅加強雙邊經濟合作夥伴關係,擴大兩國貿易和投資,更是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A:柬埔寨製造業、農業成疫情危機突破口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1年2月3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財經部國務秘書旺西威索在2021年宏觀經濟管理和金融法治公共論壇上表示,製造業和農業領域將是柬埔寨經濟從新冠疫情危機中迅速恢復的主要動力。 旺西威索指出,在新冠疫情危機下,製造業和農業的發展空間廣闊,不僅可以供應本地市場,同時也具備供應國際市場的能力。 而且這兩個領域也可進一步促進國家經濟疫後快速復甦,同時也有助於加強國家的軟、硬實力。 據國家銀行最新報告指出,大批國內外投資商對柬埔寨製造業發展前景仍保持樂觀,2020年前11個月共有209家新工廠開業,其中出口加工型工廠占大多數。 該報告顯示,東協、美國、歐盟和中國正逐步成為柬國農產品出口的超級市場,預計農業領域今年將繼續以3%的速度穩定增長。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瑞典政府官網      瑞典政府於2月5日宣佈新的內閣部長,原金融市場暨住房部長Per Bolund接任副首相暨環保部長(Deputy Prime Minister and Minister fo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原性別平等部長Åsa Lindhagen女士受任命為金融市場部長及財政次長(Minister for Financial Markets and Deputy Minister for Finance),性別平等暨住房部長則由Märta Stenevi女士出任,另國際發展合作部長則由Per Olsson Fridh接任。   Per Bolund副首相接續原副首相暨環保部長Isabella Lövin,將持續推動政府在氣候環保的永續政策。Åsa Lindhagen部長表示現階段需要降低家庭支出的債務佔比(目前瑞典家庭債務達4.5兆瑞典克朗,其中8成為抵押貸款),強調穩定金融市場對於永續社會轉型相當重要,並認為政府有良好預算可因應來自環境與氣候、甚至疫情的危機和挑戰。Märta Stenevi部長則將負責鄉村發展,認為瑞典雖為國際上最平等的國家之一,仍將戮力於改善社會分化及歧視問題。Per Olsson Fridh由前國際發展合作部長Peter Eriksson之次長陞任部長職務,將接續推動原有政策。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巴士卡車集團Scania獲得瑞典運輸局(Swedish Transport Agency)許可,可於Scania所在的Södertälje市到瑞典中部延雪平市之間的E4高速公路上,測試自動駕駛卡車。 該項試驗將與Tusimple科技公司一起進行。Tusimple是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科技公司,也是Scania和特拉頓集團Traton Group投資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合作夥伴。 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 International)設有5級國際道路自動駕駛標準(On-Road Automated Vehicle Standards),Scania該項自動駕駛卡車公路測試屬於4級高自動化(high automation),將由駕駛員和測試工程師進行安全檢測。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在今(2021)年有強勁開頭,1月銷售額已有30.2%的高成長率(5萬9,588輛),其中2020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導致20%的銷售衰退。日前Volvo Cars公布2020年下半年財報為史上第二佳的半年財報,營業額達1,510億瑞典克朗,成長4.9%,盈利達95億瑞典克朗,大幅增加8.2%。以整年度財報來看,營業額達2,360億瑞典克朗,盈利達85億瑞典克朗。 雖然2020年上半年因為COVID-19疫情和供應鏈短缺影響,致使該企業停工及裁員;但於年中期間,中國和美國市場便已快速恢復,各有91%和32%的成長率,隨後歐洲市場即跟上復甦腳步,成長9%,為Volvo Cars 2020年優秀財報的主因。該企業預期今年的市場需求將回到疫前水準。 對於供應鏈現況,Volvo Cars目前仍有4個星期的供應量,但後續供應則尚不明朗。另,該企業也將繼續推行在疫情期間所推出的新銷售管道 - 網路銷售。  

A:資料來源: 路透社(Reuters)    芬蘭電信設備商Nokia於日前公佈2020年第四季財報,雖然營業額縮水5%,達65.7億歐元,但仍優於原本預期的64.2億歐元。其主要營業項目 - 網路業務收入下滑7%,至65.7億歐元。營業利潤則從2019年同期的8.03億歐元減少至4.75億歐元。 基於北美市場市佔率衰減及成本提高等兩大因素,Nokia對於2021年的期望較為保守,但計劃透過新的營業策略維持其在5G市場的領先地位。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