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副部長哈斯比(Hasbi)頃表示,根據馬國航空委員會(Mavcom)估計,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因素,本(2020)年馬國航太產業乘客人數將下跌72.8%至75.6%至2,660萬至2,970萬人次,上(2019)年乘客人數達1億920萬人次。航空公司預計需要3年時間恢復至疫情前水準,端視國內外疫情狀況而定。   哈斯比副部長另稱,在準備開放航太產業前,馬國透過經濟振興配套措施同意馬國機場控股公司(Malaysia Airport Holdings Bhd),以協商及價格機制方式,調降航空公司在機場的飛機停放費及降落費。馬國交通部亦列出數項經濟顧問理事會提出的建議,包括提供航空公司雇員薪資補貼計畫及援助計畫以及給予乘客機票價格現金補貼及其他服務費的折扣,以便協助解決航太產業裁員及乘客量不足的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頃針對「第十二大馬計畫」(12th Malaysian Plan,2021-2025)表示,該計畫將專注於促進高發展潛能的產業,包括航太、先進電子與電機、清真、創意產業、生物質及智慧農業,以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為人民生產高附加價值的活動與產品及創造就業機會。   慕斯達法部長認為,馬國將透過以下措施:(一)提升價值鏈;(二)採用科技與創新來促進經濟增長;(三)發展包容社會以確保社會公義及改善人民福祉;(四)執行乾淨、綠色及有彈性的發展來提高環境的永續性以及(五)提升運輸系統的效率,朝向以人為本、高效和多產方向發展。上述措施的成功實施,將增強經濟的競爭力和彈性,使馬國成為全球供應鏈,高附加值產品及服務的重要參與者,並專注於吸引優質投資,促進複合產品與服務的開發,創造高技能和高新工作,鼓勵更多國內投入及改善缺乏服務的區域發展。   慕斯達法部長承認,第十二大馬計畫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即使未有新冠疫情,馬國政府也一直努力解決許多經濟結構性的問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貿工部(MTI)本(2020)年12月16日發表新聞稿表示,為深化新加坡和美國的經濟合作,擴大給予兩國企業的貿易融資和投資補助,MTI部長陳振聲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已簽署為期兩年可再更新的諒解備忘錄。 MTI指出,由於新冠大流行造成經濟放緩,導致全球信貸顯著緊縮,上述諒解備忘錄將可增加新加坡和美國商家的貿易融資途徑,促進雙邊商品與貿易服務,提升成長機會。此外,該備忘錄亦尋求強化兩國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合作,發掘兩國商機,探討使用科技(如金融科技)以因應新的貿易融資及投資挑戰。 美國是新加坡去(2019)年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新加坡則是美國第4大的亞洲外資來源國。MTI表示,簽署備忘錄是星美兩國強韌經貿合作的最新有形資產,將可共同促進更強勁的疫後經濟復甦。 陳振聲部長在臉書發文表示,星美簽署諒解備忘錄可提供兩國業者更多貿易融資途徑,以因應新冠疫情的經濟衝擊,他同時期待該備忘錄可催化美國、新加坡和東南亞間的貿易和投資,讓星美企業能在充滿挑戰的時期繼續進行貿易往來,尋找商機。

A: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本(2020)年12月16日發表新聞稿表示,雖然新加坡疫情已大幅改善,但計程車和私召車需求仍未全面恢復,因此將於明年上半年提供總值1.33億星元的「新冠疫情司機補助基金」,明年前三個月全職司機每日將可獲得20星元補貼,4月至6月則每日15星元。 新加坡政府自本年2月起,即透過「特別補助金計畫」提供計程車和私召車司機每日10星元補貼,此計畫原定持續至明年3月;部分符合條件的司機亦透過「自雇人士收入補貼計畫」(SIRS)獲得3次補貼,但SIRS計畫將在本年12月底終止。為減輕司機負擔,LTA爰將以新設的「新冠疫情司機補助基金」取代原有的「特別補助金計畫」,提供司機更多援助。目前受益於「特別補助金計畫」者約5.2萬名,自明年1月起將自動轉換至「新冠疫情司機補助基金」,以獲得更高補貼。 新加坡「全國計程車司機協會」與「全國私召車司機協會」對於「新冠疫情司機補助基金」措施表達感激之意,並表示也已協助超過1.3萬名計程車和私召車司機申請由全國職工總會(NTUC)推出的「新冠疫情關懷基金」,申請成功者可獲得300星元補貼。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緬規劃、財政暨工業部下屬中央統計組織發布的通貨膨脹報告,根據消費者價格指數,緬甸的年通貨膨脹率在2020年10月繼續下降至5.21%,原因是在新冠肺炎影響下消費價格下跌。2020年3月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消費需求大幅下降。報告指出,通貨膨脹率在2020年10月進口石油價格比9月份下降,導致運輸類價格指數大幅下跌。儘管食品價格有所下降,但家庭用品、成衣、娛樂、文化及非食品方面的CPI卻出現上升走勢,惟在教育類及電信類價格指數仍保持穩定。 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1年期間內,通貨膨脹率曾在2020年2月達到9.20%的高點,儘管國際燃油價格下跌及本國貨幣上漲,2020年5月的通膨率為8.35%,6月份為7.91%。7月份為7.14%,8月份持續下滑至6.43%。9月份下滑至5.81%,10月達到5.21%。倘以各省邦為區別本年10月伊洛瓦底省的通貨膨脹率最高達9.99%,曼德勒省為8.52%,內比都為7.14%。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成衣企業家協會秘書長表示,由於當前新冠肺炎的形勢導致訂單減少,緬甸成衣業需要實現市場多元化。Khaing Khaing Nwe秘書長表示,緬甸成衣業必須設法擴大市場,以克服當前大流行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在不確定何時可以使用新冠肺炎疫苗的情況下。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不知道(疫苗)何時會到來,所以必須嘗試多樣化。我們必須擴大市場。我們的許多出口產品銷往歐盟,但銷往中美洲及中東的不多,所以必須設法到達這些地區。目前緬甸成衣出口市場包括:歐盟、韓國、日本,惟僅有少部分出口到美國。然而,許多這些國家因訂單減少導致經濟發展陷入困境,韓國的經濟正在下滑,日本經濟亦並不繁榮。故不能下很多訂單,緬甸尚需面臨來自其他成衣出口國的激烈競爭。 原自中國進口紡織原材料的國家可能會考慮從印度或巴基斯坦進口,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緬甸紡織業失業率上升。截至目前,高達64家來料加工 (CMP)工廠關閉,導致逾25,000人失業。國家出口戰略列出成衣業自CMP模式向FOB(Free on Board)模式轉變的必要性,以提高工人的能力建構及擴大市場。在由英國DaNa Facility先導的計畫推動下,鼓勵當地的成衣工廠多樣化其產品,仰光及勃固的5個本地成衣工廠已開始生產防護衣(PPE)。商務部統計顯示,2019-20財年緬甸成衣出口近4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300餘萬美元。

A:新聞來源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12月16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成允模與EU執行委員會成長總署(Directorate-Gerneral of Internal Market, Industry,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s)署長Kerstin Jorna於本(109)年12月15日共同主持「第4次韓-EU產業政策視訊座談」。 二、韓歐盟雙方係依2013年11月韓歐盟高峰會議之決議,召開旨揭座談交換,座談討論。 (一)總體討論「新冠疫情時代產業策略」:親環境數位產業結構、培成新產業,恢復產業活力及加強各產業團體之策略聯盟及合作。 (二)分題討論:革新排放二氧化碳業者碳中和親環境技術及加強產業革新合作,提案技術開發展合作及討論育成低碳新興產業及輔導。 三、本次座談討論情形: (一)分享「新冠疫情時代產業策略」、數位與綠色政策等主要產業政策及碳中和與新產業領域之相關政策。 1.韓國政府表示,為因應新冠疫情之變局,韓國政府擬革新創新環保與數位產業之結構及培育BIG3新產業,俾恢復產業之活力,並促進經濟團體間之合作。韓國政府並強調為期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之目標,提議創新碳中和與環保產業之結構,培育蓄電池及氫能經濟等低碳新產業。 2.EU回應表示,為建立具有恢復力(resilient)之產業,建議推動永續金融、跨國協商碳排放機制及普及環保措施等綠色政策以及育成可與世界競爭之歐洲冠軍企業等數位產業政策。 四、座談議題:韓歐盟雙方以克服新產業及發掘新產業成長動力之觀點,發表碳中和、新產業、社會經濟及群聚領域之合作方案,韓國產資部亦在座談會提議雙方共同合作碳中和領域及半導體、生技及未來汽車等新產業領域之技術開發及實質合作等方案。 五、產資部朴真圭次官表示,在新冠疫情持續擴散之際,韓國仍能與EU仍持續探討產業合作,具有相當之意義。渠亦表示,韓國與EU皆擁護多邊貿易體制並共同永續性之價值觀,爰盼透過本次座談,共同維護全球經濟之秩序。

A:受到疫情影響,預估本(2020)年全球貿易將大幅萎縮,各家航運公司紛紛取消船班,對全球海運服務造成衝擊。本年7月至10月印度進口出現衰退28%,連續8個月負成長;出口則漸改善回穩並成長24%,尤其疫情迫使各國實施封城限制措施,外食消費減少,罐裝食品等則需求大增;在出口方面,受封城影響,到港貨櫃量大量減少,造成可載貨空貨櫃短缺,使出口商無法及時將貨品送達目的地。此外,印度由於與中國大陸爆發邊境衝突,限制中國大陸貨品進口,使出口貨櫃短缺更加嚴重,部分航線運費則調高甚至上漲7倍。 印商Vimal Agro Products Pvt.公司行銷副總經理Chirag Nemani表示,該公司出口至澳洲及紐西蘭之罐裝芒果及酸黃瓜供應當地印度移民11月燈節所需,竟至節慶過後才送達,預估即將來臨的聖誕節問題恐再度發生,此外該公司出口至英國每個貨櫃運輸成本增加1 倍至1,800美元,至澳洲更增加3倍至1,500美元。Capital Ventures公司出口香料、糕點、文具等產品,過去至新加坡及杜拜運費分別為20美元及200美元,現在則上漲至200美元及700美元。Organic Tattva公司出口有機食品,美國市場占40%,主要客戶包括美商Costco Wholesale Corp.及阿聯伯聯合大公國的Lulu Group,今年營業額成長50%,該公司表示,若非受到封城影響造成人力及空貨櫃短缺,業績還可增加2成。 印度貨櫃運輸協會(Container Shipping Lines Association) 表示,過去船公司通常從印度運出空貨櫃,但現在則必須自海外調度空貨櫃至印度,然後運送至內陸工廠裝載貨物,因此成本大幅增加。過去印度出口商僅需1~2天即可取得空貨櫃,但現在則須等待2星期或更久,印度政府已要求海運公司每週供應10萬個空貨櫃。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印度公司(PwC India)合夥人Manish Sharma表示,印度貨櫃短缺問題數月前即已出現,近幾週更加嚴重,影響出口,業者必須面對物流挑戰。

A:綜合美媒體報導,美國Novavax藥廠於12月28日宣布,該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須注射二劑)將在美國及墨西哥展開最後階段人體臨床測試,此係美國第五款進入最後測試階段疫苗,預計受測人數達3萬人,最快可於明年取得期中測試結果。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於本月核准輝瑞及Moderna個別研發之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另嬌生(Johnson & Johnson)及AstraZeneca個別研發之疫苗預計明年2月完成最後階段測試,續向FDA申請繄急使用授權。

A:疫情加快催生不少企業的遙距工作模式,近日傳出部份矽谷企業遷往他州,讓商界領袖擔心遙距模式加上加州本身營商環境會掀起企業出走潮,但官員認為這只是過份渲染。 灣區議會主席烏德文(Jim Wunderman)向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說︰「這場疫情在生態系統上真的有著類固醇作用,我認為它讓我們重新承認我們是有問題。」 加州風光明媚和陽光氣候,加上集合風險投資、人材和著名研究學府,維持它是全球科技重鎮的美名,加州的文化多元亦長期帶來世界頂尖人材。 但這裡亦有不少缺點,包括入息稅全美最高、因大量高薪科技界員工湧入而推高的住屋成本和多年來橫掃全州的猛烈山火,企業亦要支付較高薪酬讓員工居於加州。 這些成本加上疫情,似乎引發部份企業出走。科企甲骨文和惠普本月先後宣佈將總部遷往德州,但會保留加州辦公室。 灣區數碼公司Tanium同月亦宣佈將遷往西雅圖;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今秋上市前將總部遷往丹佛;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亦透露自己已搬往德州,在當地設廠,但特斯拉總部仍在波羅阿多。本月《華爾街日報》一場活動上,有富豪將加州比喻為一支自滿的勝利隊伍,「將成功視為理所當然」。由於加州的稅務結構,馬斯克逃往德州將可避免高昂的州入息稅。 分析認為,如有足夠富裕商人和高薪職位離開加州,加州預算可能受重創。以2018年計,州個人入息稅有46%來自加州1%最高入息者,有三分之二稅來自入息最高5%者。 加州今年預算得以渡過疫情,全賴留下的富裕州民繼續賺錢。州議會分析辦公室日前報告,今年首九個月的入息預扣稅已超越2019年,更預測未來18個將得到260億元「意外之財」。 曾任白宮新聞主任的州商業及經濟發展處處長邁耶絲(Dee Dee Myers)認為,加州企業出走潮的說法被誇大,這種說法在科技股泡沫爆破、經濟大衰退和加州近代歷史發生的經濟低潮皆有出現。 亦有知名科企高層表達「留加」立場,像雲端公司Salesforce營運長泰勒(Bret Taylor)和短租網站Airbnb執行長徹斯基(Brian Chesky)重申他們對加州的承諾,前者更表明「不少人會離開的說法令我煩腦」,強調留在他出生的灣區「感到興奮」。 https://www.singtaousa.com/

A:Bay Area Council Economic Institute就冠狀病毒疫情對灣區經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它的研究結果顯示,灣區可居家履行的崗位數量超過加州其他都市地區。 九縣灣區約45%的員工從事符合遠端工作條件的工作;Sacramento這一比例為40%,San Diego和Orange縣Sacramento為39%,洛杉磯為38%。 San Francisco和Santa Clara兩縣在州58個縣中名列前茅,有51%的工作崗位符合遠端工作條件。總的來說,灣區約179萬個工作崗位可以遠端履行。 「遠端工作對我們地區經濟安然度過COVID-19疫情期至關重要,」BACEI執行董事Jeff Bellisario說。「但遠端工作也可能給經濟和灣區未來規劃帶來重大的結構性變化。」 報告認為,灣區12個城市的永久性轉移可能影響約交通、食品服務和安防等26.5萬個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依賴於密集繁忙的商業中心。 向遠端工作的轉移也導致以前人口密集地區白天人群流量銳減。在San Francisco,Financial District67%工作和South of Market街區61%工作可以遠端完成。 據稱,如果179萬份符合遠端工作條件的工作每週在家操作哪怕只有一天,那麼,每週可以減少100多萬次單人駕車出行。 這一出行減少量相當於疫情前出行次數的8%。 然而,在遠端工作增加同時,在可以在家工作的人群中存在收入和種族差異。 根據這項研究,年平均收入在4萬元以下的職業中,只有6%的人可以從事遠端工作;而76%的年平均收入超過15萬元的工作可以在家裡完成。 此外,九縣灣區白人居民工作崗位中,約有一半可在家進行。相比之下,黑人為33%,拉美裔為30%。 https://newsforchinese.com/

A: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商業衡量指標顯示,新冠疫情對加州經濟影響巨大,加州在2019年是美國最熱的商業環境之一,但2020年夏天成為全美經濟反彈倒數第七的州。 經濟分析局最新國民生產總值(GDP)結果顯示,年產值3兆1200萬元的加州,今年夏天仍是美國第一大商品和服務供應地。數據顯示,加州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美七分之一,但在7月至9月間美國經濟反彈速度加快之際,加州經濟反彈增幅顯得微小。 用國民生產總值計算,7到9月這三個月加州產量增加7.9%。雖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落後全美8.5%的復甦指數,全美只六個州的情況比加州糟,包括華盛頓特區(增長4.8%)、德拉瓦州(6.8%)、馬里蘭州(7.3%)、維吉尼亞州(7.3%)、紐約州(7.4%)和夏威夷州(7.7%)。 今年夏季表現最好的是內華達州,增長12.2%,然後是田納西州,增長率為10.8%,其次是愛達荷州為10.6%。 加州國民生產總值下降大多與為了防止病毒傳播而讓企業停擺,導致巨大損失有關。 加州在2019年表現出色,其3.4%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僅次於四個州,包括新墨西哥州的5.2%、華盛頓州的4.6%、科羅拉多州的3.9%、猶他州的3.8%。 今年初,加州的經濟仍然強勁,第一季產值僅減少0.5%,低於全國平均的0.9%。但疫情隨後爆發,使加州第二季產值急速萎縮9.3%,全國平均萎縮9.5%。 當美國大部分地區夏季因為疫情趨緩而重開,加州卻採取較謹慎態度。國民生產總值數據顯示,加州持續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拖累了加州部分主要行業。 例如,加州醫療健保和社會援助方面的反彈速度比全國平均低19%;住房需求雖然仍強勁,但建築業反彈速度比全國平均低17%;運輸和倉儲也比全國平均低18%,批發業也比全國平均低3%。 民眾改變消費習慣也是一個原因。與全國平均相比,加州非耐用品製造業(例如服裝和食品)的反彈速度落後21%,零售業落後7%,旅遊業和餐飲業則落後2%。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史丹福大學的商學院是全美最著名商學院之一,它的創業和科技創新課程也是全美最備受矚目的學科。矽谷不少科技公司和著名科技巨頭都出身於史丹福。史丹福這樣的吸引力最新的證明是:阿拉巴馬州已宣布找史丹福協助該州挽救落後的經濟。 由阿拉巴馬州長艾維(Gov. Kay Ivey)成立的阿拉巴馬創新委員會(Alabama Innovation Commission)宣布,與史大的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合作,由胡佛研究院提供促進經濟成長的建議。 委員會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阿拉巴馬州創造就業,並集中力量發展科技業,促進投資,將阿拉巴馬建設成為科技中心,吸引更多初創公司。 委員會由阿拉巴馬州眾議員浦爾(Bill Poole)當主席。浦爾說,委員會找史丹福大學,主要是要推動阿州的經濟發展,希望透過合作,史丹福和胡佛可以為阿州的經濟發提出可行辦法。委員會在今年7月才成立,共有15名成員。 委員會設有一個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的總裁史密斯(Zeke Smith)說,史丹福擅長創業和創新。阿拉巴馬州希望可以從中找到挽救相對落後的經濟。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據巴西FGV基金會調查統計,2020年巴西人在耶誕節購物意願跌至近14年以來最低水準。FGV該項調查始於2007年,2020年巴西人耶誕節購物意願指數為40.7分(取值範圍在0至100分),與去年相比下降24.8分,亦低於巴西經濟大危機2015和2016年之44.1分和47.7分。 另按收入情況劃分,購買力較低家庭(月收入低於2100巴幣)中74.8%表示正在縮減聖誕消費金額,即使在最富有的群體(月收入超過9600巴幣)中,大多數人也對此保持謹慎,有51.9%受訪者稱會減少支出。 FGV表示,因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回升,很多家庭今年不再舉行聖誕聚會,也因此節省花費。另在購買方式方面,調查顯示41%巴西人更願意在實體店購物,23.5%偏好線上購物。

A:雖巴西政府仍未宣布將正式購買輝瑞(Pfizer)新冠疫苗,惟因該疫苗需儲存在攝氏零下70度,因此巴西數個州政府已計劃購買必要設備。巴西特殊冰櫃製造商亦稱,州政府與渠等聯繫,洽談規格、生產能力和價格。 其中,巴伊亞州政府正以招標方式購買100台冰櫃,每台冰櫃容量為368升,保冷可達零下86度,預期位於巴拉那州之Indrel公司可能會贏得標案。巴拉那州也準備購買冰櫃,該州表示已有10台可供使用,並正決定再購買兩台。 巴西大多數特殊冰櫃來自國外,在巴西經銷之國外廠牌包括PHC(前Panasonic Healthcare)和Thermo Fisher,另巴西本國製造如Indrel是巴拉那州最大汽車製造商之一,該公司表示其工廠每月可提供200至300台冷凍機。惟除政府需向輝瑞採購疫苗外,還需考量該製藥公司將能夠運送多少劑量到巴西。 巴西代理PHC進口商亦表示,預期巴西將在部分地點建立疫苗存放中心,再予分發,因設備成本不至於在每個地點都有冷凍室。另一家生產冷凍機巴西公司Coldlab亦表示,已擴大其在聖保羅工廠,以滿足不斷增加需求,目前每月產量可達90台設備。

A:據巴西全國工業聯盟(CNI)調查顯示,巴西反頃銷措施新案由2016年之17件下降至今(2020)年為零件;過去十年中,巴西採取之貿易保護措施減少54%,而全球卻增加25%。 CNI稱,2019年巴西對實施中之反頃銷措施已減少其29%稅率,而今年減少幅度達37%,主要產品包括橡膠、紙張、服飾和鞋類等。巴經濟部則表示,自2019年初起,已改善技術和專業化以進行對貿易保護措施之公共利益評估。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28 Polish Press Agency, Polandin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本(28)日宣布,第二批30萬劑冠狀病毒疫苗已經運抵波蘭,並將在這兩天分發給250家以上之醫院。M總理警告,第三波大流行可能比前兩次更為危險,M總理並表示:「但是疫苗也可能帶來希望。我們必須在恐懼與風險,希望與安全之間做出選擇。」   波蘭總理辦公室亦發布新聞表示,未來每週將陸續再運達30萬劑疫苗。根據波蘭政府的疫苗接種計畫,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將進行最大量也最重要的後勤作業—將疫苗配送到全國各地。M總理表示,依專家說法,要使疫苗發揮防疫功效的最低門檻是30%人口接種疫苗;但由於波蘭是人口眾多的國家,M總理希望接種率能達50%以上。波蘭也已作好為相應之準備。   M總理表示:「這是為恢復大流行前生活方式的行動」,他補充說,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因為「沒有更好的藥物,也沒有更好的療法。」   M總理呼籲波蘭人信任科學和醫學,並接受接種疫苗。他重申,醫務人員將是第一批接受疫苗接種的人員,隨後是軍警等穿制服的公職人員(the uniformed services),教師和老年人。M總理表示,今天(12月28日)政府已開始大規模分配疫苗,比預期的時間早,因為政府希望能儘快控制疫情。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波蘭可以贏得這場抗疫戰爭。   第一批1萬劑輝瑞/ BioNTech冠狀病毒疫苗於本年12月26日運抵波蘭。並於27日開始為72家醫院的工作人員接種疫苗。   按波蘭之疫苗接種計畫,第一優先者為衛生保健部門的從業人員(醫生,護士和藥劑師),療養院和社會救助中心的僱員以及醫療設施(包括衛生和流行病學工作站)的輔助人員和行政人員接種疫苗。然後是老年人,軍警人員(uniformed services)和教師。根據政府公告,優先群體以外的疫苗接種將從2021年1月15日開始受理登記。   到2021年1月底,波蘭預計應收到150萬劑疫苗。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23 Polish News Bulletin Economic Review取材自2020.12.17共和報(RZECZPOSPOLITA)   美商百事公司(PepsiCo)之波蘭子公司執行長Michał Jaszczyk向共和報(Rzeczpospolita)表示,該公司已承諾到2025年使其所有包裝都可回收、可作堆肥或可生物分解。作為全球領先的食品和飲料生產商之一,PepsiCo自認有義務參加解決塑膠包裝和塑膠廢棄物問題。   PepsiCo將透過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塑膠數量、回收投放到市場的塑膠,以及開發新的包裝材料等,來實現上述目標。該公司還承諾到2030年,確保所有包裝中至少包含50%的回收材料。PepsiCo希望創建一個封閉式塑膠瓶循環回收系統。   J氏解釋,使用可持續包裝與回收塑膠包裝同等重要。PepsiCo一直致力於實現此目標,即通過鼓勵客戶收集塑膠包裝。J氏坦承已進行相關投資。僅在波蘭,到2021年該公司投資將達360萬美元。前述努力也有經濟上目的,因為歐盟將對未能回收塑膠包裝的成員國處以罰款。   目前,波蘭每年約有24萬噸PET瓶進入市場。其中只有50%被回收。PepsiCo執行長認為,轉向塑膠的封閉循環系統,可能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最有利的轉型,因為它將有益確保本地市場自給自足並促進經濟增長。PepsiCo在環境保護方面採取的其他措施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簽署防止全球暖化宣言、減少能源消耗和優化運輸路線。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23 Polish News Bulletin Economic Review 取材自PULS BIZNESU, 18.12.2020   在波蘭由物流和倉儲研究所、微電子和光子研究所、生物聚合物和化學纖維研究所等組成Łukasiewicz研究網絡:宣布可回收的包裝技術,這可能會改變電子商務行業。   Łukasiewicz研究網絡總裁Piotr Dardziński表示,這種包裝不需要額外的加固,並且可以根據產品的不同尺寸進行調整,從而可以優化成本。e-Pack技術將可應用於物流服務運營商、快遞公司、網路線上賣家和電子商務平台。新解決方案提供的競爭優勢將在於內部傳感器的應用,該傳感器可通過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對包裹進行定位並監視其狀況。Łukasiewicz研究網絡還將為e-Pack包裹回收站設計一個原型。   該計畫預計將於2022年完成;但因包裹寄送需求不斷增長,計畫主持人希望能夠儘早實施。進展的速度取決於他們何時為該計畫找到業務合作夥伴,以及合作夥伴參與事業的程度。e-Pack計畫的金額估計為520萬波幣。該組織正在自籌資金。D氏確信這計畫能成功商業化。   潛在用戶關注該項目的兩個優勢。首先是該產品符合發展循環再生包裝經濟(a closed-loop packaging economy)的要求。波蘭DHL快遞公司運營主管Agnieszka Łukawczy表示,該計畫符合日益普及的趨勢--包裝可重複使用,這種可重複使用包裝已在實施在生產者間的交換。根據DHL最新研究,90%的商業客戶期望環保包裝的重要性不斷增長。消費者和監管機構也贊成實施環境友好型解決方案。   DHL的代表和物流業者GLS波蘭公司行總監Małgorzata Markowska強調在地化和監控工具對(快遞和物流)服務的重要性。Agnieszka Łukawczyk表示,這種解決方案為安全運輸和需特殊儲存條件的配送物品(例如藥品)創造機會。Frisbo plaftorm的代表Aleksandra Kubicka確認,製藥公司已在其產品運輸中運用可重複使用的包裝。

A: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在本(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瑞士有些公司仍增加工作職缺,期中職缺增加最多為零售業超商-Coop增加1,000個職缺,目前該集團共計聘用約3萬5,890名員工。此外,生物製藥集團-Lonza增加500個職缺,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增加300個職缺,瑞銀集團(UBS)增加250個職缺,瑞士國鐵(SBB)增加226個職缺,超商集團-Migros增加64個職缺。   另裁員最多為零售業集團-Mannor裁員約1,200名員工,電信公司-Swisscom裁員500名員工,鐘錶集團-Swatch裁員500名員工,生物製藥集團-Roche裁員398名員工,瑞士郵局裁員242名員工,生物製藥集團-Novartis裁員200名員工。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12月28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