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12月7日公布其統計數據,瑞士民營企業2019年研發支出為155億瑞士法郎,較2017年增加了9%。2019年瑞士私營企業研發人員約58,700人(較2017年成長12%),其中四分之一為女性,41%為外國籍。其研究資金93%來自本土投資者,該比例自2017年以來一直保持穩定。 依照各行業投資金額排列,瑞士2019年研發投資金額最高者為製藥業,約為52億瑞士法郎,占跨行業投資金額之三分之一。排名第2者為研究與發展產業,投資金額為 20億瑞士法郎,占總支出之13%。排名第3者為機械製造業 投資金額為 17億瑞士法郎,占總支出之11%。 以研究類型分類,2019年用於實驗開發支出金額最高,為61億瑞士法郎,占2019年總開銷40%,較2017年實驗開發支出增加23%。基礎研究排名第2,支出占比為23%。排名第3者為應用研究,支出占比約為三分之一。 以應用領域分類,支出最多用於健康領域研究,約81億瑞士法郎,支出占比為52%。其次用於工業生產和技術研究,約46億瑞士法郎,支出占比為30%。與2017年相比,占比成長最多者為農業研究,2019年支出3億瑞士法郎,占總研究金額1.9%,該比例較2017年成長475%。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2020年12月7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2020年夏季(5-10月份)旅遊住宿統計,在2020年夏季共計有1,340萬旅客於瑞士旅館住宿,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下跌40.9% (減少930萬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320萬人次,減少75.2%(減少96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020萬人次,增加3.9%(增加38萬4千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12月7日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由於COVID-19第二波疫情的攀升,北歐航空可預見更多政府將祭出更多防疫措施甚至封城措施,進而影響旅遊數量。該航空公司第四季營業額減少77%,達僅30億瑞典克朗,稅前為負33億瑞典克朗,與去年同期盈餘11億瑞典克朗相較,出現巨幅虧損。 北歐航空認為疫情的擴散將造成未來幾個月的持續虧損,因此寄望於疫苗的施打可緩解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使航空產業回到較為正常的營運狀況。北歐航空在第四季取得融資和紓困資金達120億瑞典克朗,金流僅剩102億瑞典克朗。主要的虧損來自於航班的取消,該航空公司在第四季的退款高達10億瑞典克朗。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卡爾馬大學(University of Kalmar)實用哲學教授Per Bauhn指出,由於瑞典信任(Trust)、反威權(Anti-authoritarianism)和拘泥形式(Formality)等3項價值觀,導致瑞典COVID-19疫情的一發不可收拾。其一,雖然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的努力防疫,但誤信瑞典人民會謹守瑞典政府的防疫規定,導致人民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反而隨興照常生活。其二,瑞典政府不敢貿然透過法律規範強制性防疫措施,Per Bauhn認為這是瑞典政府擔心被冠上專制惡名。然而,他指出,許多非獨裁國家一樣成功制定相關防疫策略,也未因此轉變為專制國家。其三,瑞典人對於形式主義過份依賴,實質上阻礙瑞典無法迅速且具凝聚力採取行動。 當瑞典政府仍猶豫不決而無法作出正確決定時,企業或個人早已不再仰賴強制性防疫建議,而是自己採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以求自保。
A:資料來源 :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12月07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27萬8,912人(較上週增加3萬5,783人),重症累積人數為3,384人(較上週增加176人),死亡人數7,067人(較上週增加386人),死亡率約2.60%。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7萬824人(較上週增加1萬1,190人),死亡人數為2,793人(較上週增加105人)。瑞典第二波疫情感染人數在12月第一周仍持續以超過3萬人數之速率增加,疫情仍屬嚴峻。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2萬7,631人(較上週增加3,002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162人(較上週減少9人),死亡人數415人(較上週增加22人) ,死亡率約1.52%。芬蘭上週感染人數仍超過3千人,雖重症人數稍微減少,但死亡人數卻比過往增加。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3萬7,371人(較上週增加2,624人),重症累積人數為338人(較上週增加16人),死亡人數354人(較上週增加26人),死亡率約0.95%。挪威上週感染人數已略為減緩,但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維持小幅增加。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2月6日報導,丹麥外交部正啟動多項舉措為改善丹麥貿易商之必要商務旅遊。 因此,外交部更改旅行指南於12/7 起將需到國外爭取新客戶或是到國外維修機器之商務旅行者修正為必要旅行, 以方便維持整體商務運轉。 在外交部的新聞稿中寫道:“如果要恢復丹麥的出口,能使例如,丹麥的銷售人員和其他商務人員以更輕鬆,更負責任地方式旅型是至關重要。” 除了更改指南外,外交部也建議商務旅客返回丹麥後,立即進行快篩。如果採檢結果為陰性的,員工可以返回工作崗位, 但仍然建議商務旅客在返回丹麥四天後, 再進行另一項咽喉檢測。 此外,外交部還將為貿易公司創建一個網路協助熱線, 該熱線將提供公司可能對特定國家/地區所提出的特定問題做相關的回應,例如有關檢疫規則或測試要求等問題, 此熱線服務將在24小時給予答覆。 丹麥工總(DI)產業主管Michael Svane 指出: “丹麥和全球各地已經廣泛限制許多商務旅行,使出差和獲取新的訂單變得很困難。” “但我們必須不斷尋求新的機會,以保持我們的產業及職場運轉。丹麥外交部的倡議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2月 4 日報導, 丹麥衛生部長Magnus Heunicke在推特上寫道,丹麥首都地區已由3及上調至4級之國家疫情警戒,丹麥之國家疫情警戒系統由5個級別組成, 第1級表示低度和局部感染,而第5級表示廣泛的社會感染和將有面臨醫療超負載的風險。 丹麥首都地區已升至第4級,這意味著廣泛的社區感染和醫療開始臨負載壓力。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2月 4日引述經合組織的一份檢視37個高度發展國家之年度稅收負擔排名報告中指出,丹麥於去年的稅收負擔增加2%,達到國內生產毛額 46.3%,超越在2017年和2018年稅負最高的法國。 除了這兩年之外,自從2002年以來,丹麥一直是經合組織的年度報表中所研究的國家裡稅負最高的國家。丹麥和法國於今年排名位居前兩名,接著為比利時,瑞典和奧地利。 根據這份經合組織報告之數據顯示,除丹麥外,沒有其他國家的稅收負擔增加1% 以上。 去年丹麥增加所得稅的稅徵,因而稅收負擔於去年有所上升。 丹麥智囊團Cepos的首席經濟分析師Mads Lundby Hansen評估,在未來幾年中,丹麥仍有可能繼續在經合組織之稅收負擔排名為第一位。 “丹麥財政局預計稅收負擔在2020年將保持不變,並且在未來幾年也將大幅提高稅收。” “到目前為止,丹麥梅特總理已增加了31種營業稅,其中包括銀行稅和免費電話稅。” “增加的稅收總計將達120億丹麥克朗,相當於每個丹麥人平均要多繳納約2,000丹麥克朗。”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2月3日報導, Jens和 Kristian Warming兩位兄弟憑藉他們的太陽能農業機器人,僅一年後就已擴展銷售到在多個歐洲國家。一家位於丹麥日德蘭半島中部Vejen的機器人公司Farm Droid不久前才開始銷售其農耕機器人。 Kristian Warming最初是位訓練有素的電工,而他的兄弟Kristian Warming是位受過訓練的農業機械師。農業機器人的想法起源於2011年,但是直到兩年前當他們參加了Funen機器人企業家開發課程時才再次激發兩兄弟的農業機器人念頭。隨後,他們也獲得了著名的投資者Universal Robots的共同創始人Esben Østergaard,向這家公司注資。 目前已由一家小型企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將機器人銷售到七個歐洲國家。 僅在一年前,該公司只有三名員工。目前員工人數已經增加到20,而營業額翻了一倍,但是他不想在銷售中提供確切的數字。 Ø氏於去年表示,他希望Farm Droid能夠以與Universal Robots公司以相同的價格出售,如今該公司的營業額已超過10億丹麥克朗。 Farm Droid執行長 Renè Jannick Jørgensen 說:“目前,在歐洲有約100多台我們的農耕機器人在農場上運行。” FarmDroid的機器人恰當地命名為FD20,由太陽能電池供電,並使用先進的導航技術自動播種種子。接下來,它無需使用人工就可以使甜菜和油菜田中沒有雜草。 與市場上的其他解決方案不同,Farm Droid不使用相機來區分雜草和植物。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使用先進的GPS系統來標記其播種位置。隨後,它運行緩慢,足以在農作物周圍準確除草。 當太陽升起時,機器人會自己出來充電,不需要汽油和電源插座,它可以運行長達24小時。如果電量耗盡,只要太陽再次露出來,就會恢復運作。 “我們的產品符合現實的生活,它具有碳中和功能,並且不需使用農藥,因此保護地下水。 “這成為開闢新的農業生態範式,”J氏說。 對於Farm Droid來說,不僅是綠色轉型推動了巨大的國外需求,而且還受益於當前的大流行。 ‘受疫情的影響許多公司試圖使用機器人來耕作, 而不再依靠人力, 尤其是現在歐洲因疫情還沒能自由流動,”J氏說。 “如果我們看看歐洲境內約有100萬公頃的有機作物的可用量,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們的其中一個機器人, 已使用了20公頃土地。問題僅在於我們將能獲得多大的市場佔有率" J氏評估。 J氏說:“我們正在繼續擴大我們的歐洲出口,並將開始考慮需要具備什麼以進入其他的市場。” Farm Droid預計將在歐洲以外,大張旗鼓地把FD20 擴張銷售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市場。
A:沙烏地政府宣佈,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Pflzer-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將在未來數週內運抵沙烏地,沙烏地可望成為全球第1批取得疫苗的國家之一。 傳染病專家Dr. Nezar Bahabri表示,疫苗將透過特別冰箱配送(溫度維持在-80度),同時須在特別的冷卻裝備保持10日。疫苗名稱係BTN162b2,儲存溫度不得高於-70度,必須使用乾冰包裝以確保藥效,該疫苗將透過利雅德哈利德國王國際機場(King Khalid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沙烏地物流中心(Saudi Arabian Logistics center, SAL)配送。 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表示,首批疫苗將施打於從未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人身上,沙烏地亦與其他國家簽署提供疫苗的協議,譬如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及德國公司開發的疫苗。 另12月6日健康部公佈,境內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5萬8,713人,當日新增187人(其中利雅德36人、Yanbu有21人、吉達17人以及達曼12人);死亡人數累計5,965人,當日新增11人;復原人數累計34萬8,879人,復原率達97.2%。
A:沙烏地不動產開發基金(Real Estate Development Fund, REDF)提供貸款予超過7.3萬名沙烏地籍婦女,盼更多女性持有房屋。 REDF總經理Mansour bin Madhi表示,提高沙烏地女性持有房屋比率係REDF重要目標之一;基金並便利化及簡化不動產融資程序,讓所有人民可透過電子或臨櫃方式取得貸款。 沙烏地於2016年開始執行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目標之一係將沙籍公民自有房屋比例(rate of citizens’ home ownership)在2020年達到60%、2030年達到70%。
A:沙烏地紅海開發公司(Red Sea Development Co., TRSDC)針對850位年輕人進行面對面訪談調查,結果顯示每10個沙烏地年輕人中有9個偏好在旅宿業工作(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ectors),相較僅77%受訪者表示對石化業(petrochemicals)工作有興趣。 該研究結果亦指出,沙烏地年輕人及其父母皆意識到旅宿業係沙烏地多元化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69%年輕人及59%父母體認到旅宿業在未來10年對沙烏地經濟的重要性;69%沙烏地年輕人認為發展旅宿業將為沙烏地人帶來更多就業。 TRSDC執行長John Pagano表示,旅宿業工作提供許多學習機會,包括國際飯店管理或成為企業家的訓練等,TRSDC係這個新興產業的一部分,未來紅海計畫開發完成後,預估可創造7萬個直接/間接就業機會。 註: TRSDC係由沙烏地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完全持有的封閉式股份公司(closed join-stock company)。 2020年TRSDC簽署超過500筆契約,總值達20億美元,其中70%係與沙烏地公司簽約。 TRSDC自2019年2月起開始進行紅海計畫(red sea project),將開發沙國在紅海上的22個島嶼。
A:新聞來源 : 韓國經濟日報(日期 : 2020年12月7日) 一、首爾市代理市場徐正協宣布,自12月5日起,於晚上21時之後實施防疫管制,首爾市內餐飲店、咖啡廳、室內體育設施、電影院、網咖、電子遊樂場、補習班、超市及百貨公司等必須於21時前結束營業,300平方公尺以下之小型超商則可正常營業。博物館、美術館及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將全面停止對外開放,社會福利設施則允許以最低限度之標準營運,另21時之後大眾交通工具之營運亦將減少派車30%。 二、鑒於近來韓國首都地區新冠疫情再度擴散,12月3日首爾地區之確診人數為295名,係新冠疫情擴散以來之最高紀錄,以12月4日18時為標準,首爾地區累積確診人數達9,911名。另12月3日韓國全國確診人數為629名,係新天地及大邱教會群聚感染造成疫情擴散(3月1日686名)後之新高,最近1周內(11月27日至12月3日)每日平均確診人數為503.1名,其中國內感染人數為477.4名,已超越2.5防疫階段之標準。首爾市市政府呼籲民間企業實施居家辦公及彈性上下班制度,以分散上下班時間之流動人口,公共機關則擬自12月7日起,實施居家辦公及彈性上下班制度。徐正協代理市場表示,盼於2周內將日平均確診人數減少至100名以下。 三、韓國教育部表示,12月3日大學聯考結束後,本月將持續有各大學之入學考試,預計將有28%之大學舉辦入學考試,約60萬3千人參加面試,其中,12月5日至6日及12月12日至13日,預計將各有20萬7千名及19萬2千名考生前往各校參加相關考試。爰政府擬加強相關防疫措施,並於各城市準備考場,以避免居家隔離考生遠距離移動。俞銀惠副總理兼教育部長表示,目前已準備348個考場,其中113個考場位於首都地區,足以提供居家隔離考生參加相關考試。渠亦表示,首爾地區國高中將自12月7日至18日實施遠端教學,國小及幼稚園則因有照料相關問題將維持現階段營運狀態(防疫2階段,3分之1人員)。 四、隨疫情擴散,韓國醫療資源亦可能不足,以12月3日20時計算,首爾傳染病專門醫院之占床率已達79.8%,尚可使用之病床僅剩8個重病病患專用治療病床及93個生活治療中心病床,另全國550個重症病床,亦僅剩59個病床可使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防疫綜合班長Yoon Tae-ho表示,即使每日確診人數維持於400至500名,重症病床可能於10天至2周內耗盡,雖政府擬於首爾市之市立醫院增設臨時病床,並於其他25個城市設立生活治療中心,但恐怕跟不上疫情擴散之速度。 五、高麗大傳染疾病內科Ko U-ju教授表示,10月確診人數未低於標準(50名)時,政府即將防疫措施調降至1階段,導致疫情擴散,且上個月將防疫階段由3個階段細分為5個階段,將使防疫對策之標準變得更加鬆散。翰林大學江南聖心醫院傳染疾病內科Lee Jae-gap教授亦表示,本次韓國疫情擴散較前兩次情況嚴重,必須有更強力之防疫對策,以避免確診人數持續增加。
A:新聞來源:韓國經濟新聞(2020年12月5日) 韓國經濟新聞於本(109)年12月5日引用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之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市場之銷售金額於明(2021)年預計將為4,694億美元,較本年度成長8.4%,其中DRAM等記憶體半導體市場之銷售金額預計為1,353億美元,成長13.3%,將進入「超級循環週期」(Super Cycle)。另目前除半導體業界及證券公司以外,市場調查機構及國家政策研究中心亦均對明年半導體產業景氣抱持樂觀之期待。 業界、調查機構及智庫認為明年半導體市場景氣復甦之主要原因係半導體之需求增加,價格並持續上漲,預計將出現「超級循環週期」(Super Cycle)。韓國產業研究院亦表示,隨人工智慧(AI)、5G之發展,記憶體半導體之需求持續增加,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處於升級循環(Upcycle)階段。 據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研析,韓國三星電子及SK Hynix兩家公司本年度為因應新冠疫情之影響,DRAM設備投資之金額分別較去年減少21%及38%,以期調整供應,減少庫存,致需求增加,價格上漲。另因谷歌、亞馬遜等企業再增加採購伺服器用DRAM,以及5G智慧手機陸續上市,「家庭經濟」帶動電子機器之使用快速增加等,亦均被列為需求增加,帶動價格上漲。 另據市調公司DRAMeXchange指出,普遍用於PC DRAM之DDR4 8Gb 2400Mbps 現貨價格於本月2日單價漲至2.774美元,較前一日上漲0.14%之後,DRAM之現貨價格於3日再上漲1.55%、4日上漲1.66%。據悉,現貨市場之DRAM交易數量雖然僅占總體DRAM交易數量之10%,但因現貨交易會立即反映市場之供需情況,被視為「領先指標」,因此現貨價格上漲顯示業界已開始擴大購買DRAM。 據韓國輿論研析,谷歌、亞馬遜及微軟等公司因擔憂新冠疫情嚴重擴散,可能影響DRAM之生產,以及擴增伺服器所需,已於上半年購入大量之DRAM,因此庫存充分,造成下半年之採購減少,影響7月至11月間DRAM之交易價格(企業間之交易價格)無太大變動,但目前因5G智慧手機快速上市,小米、OPPO及VIVO等中國企業擴大訂購移動機器用DRAM,谷歌、亞馬遜等雲端企業亦再度增加採購,帶動DRAM之價格再持續上漲。
A: 新加坡統計局本年12月4日發表「零售業銷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報告顯示,新加坡零售業業績略為好轉,本年10月整體零售銷售指數月比為+0.2%,年比雖仍為-8.6%,但減幅低於9月的-10.7%。若不包括汽車銷售則年比為-11.2%,較9月的-12.5%稍好。此係新加坡零售銷售指數連續21月呈現年比下跌現象。 新加坡本年10月多數零售業銷售情況都不理想,跌幅最多者依序為食品暨酒精業、百貨業,以及化妝品、洗浴用品和藥品業,年比分別為-44.7%、-35.2%和-30%。超市暨量販店業、傢俱暨家庭用品業,以及休閒用品業則因需求增加,銷售情況良好,年比分別為+22.3%、+12.5%和+9.8%。另隨著更多民眾返回辦公室上班,使得汽油業、休閒用品業以及眼鏡暨書籍業銷售月比分別為+5.1%、+4.1%和+1.9%。 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分析師宋生文指出,雖然新加坡零售銷售指數月比數據好轉,但前景依舊不樂觀,因零售業者尤其是門市業者面對網購和經濟衰退的威脅,以及許多人失業或減薪,將降低消費力。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蔡學敏認為,社交距離措施和旅遊限制若未顯著放寬,新加坡零售業即無法擺脫掙扎求存的狀態。預計措施要放寬須等到東協區域達到群體免疫,亦即明(2021)年第3季或第4季。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林秀心表示,新加坡本年10月總零售額約為33億星元,網路零售銷售約占10.5%;若不包括汽車銷售,總零售額為27億星元,網路零售銷售則占12.6%。電腦暨電信設備、傢俱暨家庭用品和超市暨量販店的網路銷售成績最好,預計明年多數民眾仍會居家辦公,此將支持網路消費,疫情加速人們消費習慣轉向電子商務,因此零售業者將面對改變經營模式的壓力。
A: 新加坡金管局於去(2019)年6月宣佈將發出最多兩張全面數位銀行執照和三張批發數位銀行執照。共有21個業者申請執照,14個業者滿足條件。經過進一步的審查,該局本(2020)年12月4日宣佈,Grab和新電信(Singtel)合資的財團,以及冬海集團(SEA)等兩家業者獲得「全面數位銀行」(digital full bank)執照。「全面數位銀行」可提供全面銀行服務,包括為零售客戶提供存款服務。其資本要求至少15億星元(約318億台幣),同時也和本地銀行一樣,須符合金管局各項資金流動性要求。 此外,金管局也核發了2張「批發數位銀行執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Ant Group)」,以及中國綠地集團旗下的「綠地金融(Greenland Financial)」結合「香港聯易融數字科技(Linklogis Hong Kong)」和「北京中合供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Beijing Co-operative Equity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合組財團。「批發數位銀行」資本門檻則為1億星元(約21億台幣),但僅能為中小企業和非零售客戶提供服務。 此次獲得金管局核准的兩家「全面數位銀行」簡介如下: Grab和新電信:Grab持有60%股權,新電信持40%股權。兩家企業合力建構的數位銀行,目標在於滿足數位為先(digital-first)消費者對便利與個人化服務的需求,以及缺乏信貸管道的中小企業的需求。Grab現為東南亞區域主要私召車服務商,業務擴大至飲食、包裹遞送和金融服務,包括電子支付系統GrabPay和保險GrabInsure等。新電信則是區域最大電信公司,業務也邁向多元化發展,除核心電信業務外,尚有數位娛樂和手機金融服務等,如付款系統Dash和跨境電子錢包聯盟VIA; 冬海集團是市值最大的新加坡公司,目前的市值約970億美元(1,290億新元),集團旗下有電子商務平台蝦皮(Shopee)、電子遊戲平台Garena,以及數位金融服務網絡SeaMoney等。冬海集團獲得新加坡全面數位銀行執照的消息出爐後,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價就一直往上衝,截至新加坡本地時間12月5日,股價上漲至約201美元,漲幅約10%。集團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李小冬強調,冬海的使命是要透過科技改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主的生活。 新加坡兩張全面數位銀行執照的得主有志一同,將運用科技提供年輕消費者和數位經濟客戶群更佳的金融服務。Grab和新電信透露,其數位銀行將把焦點放在三大客戶群,即(1)年輕的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2)微型企業,以及(3)屬於零工經濟的員工(gig economy worker);冬海集團則表示將密切與本地數位經濟的年輕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相連接,集團的數位銀行將探討這些用戶的需求,利用科技排除他們獲得金融服務的障礙。 新加坡產業分析師對於這兩家業者獲得全面數位銀行執照,認為十分合理,原因在於這兩家公司具備財務實力和科技優勢,其中Grab更是東南亞的私召車平台巨頭,在本區域擁有龐大的客戶群,至於冬海集團旗下的電商平台蝦皮日益普及,同樣具有進軍新加坡以外市場的潛能。分析師認為,獲得全面數位銀行執照的兩個申請者在東南亞均擁有一定市場佔有率,未來或可把目光放眼至更廣大的區域市場,成為數位銀行業的領頭羊。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白士泮表示,數位銀行可善用科技和數據,更有效率地服務沒有被傳統銀行照顧到的客戶群,以避免正面和傳統銀行交鋒,渠認為新加坡的市場太小,本地數位銀行業者最終的目標將是更廣大的東南亞市場。從成功得標者的背景來看,它們在本區域已擁有一定客戶群,因此具有潛能進一步擴大市場。 安永金融科技主管米塔爾(Varun Mittal)同樣認為,業者的區域擴充計畫應該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重要考量之一,隨著亞洲的數位經濟逐漸成熟,金融科技領域具有高度的發展潛能。而兩家獲得「批發數位銀行」執照的申請者(中國綠地集團以及螞蟻集團)都是來自中國的「過江龍」。米塔爾認為,這項執照主要服務中小企業,它們的商業往來涉及不少跨境交易。而這兩個國際財團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有能力處理龐大跨地區或國境的數據,因此脫穎而出。「批發數位銀行」執照的最多可以有三張,但金管局僅頒發兩張,米塔爾指出,這是新加坡當局第一次頒發數位銀行執照,但肯定不是最後一次,未來時機成熟還是有可能多頒發一張執照。 德勤東南亞主管黃毅城指出,在目前這個艱難的時期,數位銀行業者如何利用科技更好地扶持個人和企業,令人拭目以待。他認為,除了面對設立銀行和達到監管局要求的實際挑戰,這些數位銀行也需應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低利率,以及來自現有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業者的競爭。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12月4日報導辦理。 依日本財務省通關統計,2020年10月鮪類進口情形,生鮮.冷藏類789噸(較2019年同月減15%)計11億5,000萬日圓(減20%);冷凍類1萬6,319噸(增8%)計96億4,400日圓(減8%);加工品類4,030噸(減8%)計24億1,4000萬日圓(減9%)。 2020年10月進口冷凍大目鮪去鰓去內臟(GG)計5,714噸(增51%),自6月以後的量均較2019年同月增加,6至8月維持在5千噸水準,9月未達5千噸,10月則再回到5千噸水準。其中最多量來自台灣的冷凍大目鮪3,984噸(增88%)。受疫情影響,大目鮪紅肉赤身價格便宜,量販店販售情形佳,疏解國內在庫量緊迫情形,應為歲末年終之需求出貨促使流通情形活絡。 台灣產CIF單價每公斤582日圓(減21%),與9月(547日圓)行情相較下增加6%;受疫情影響的低迷市場行情已止跌回升。冷凍大目鮪魚片為1,035噸(增16%), 較9月增加307噸,達到千噸水準,增加情形明顯。 2020年10月進口冷凍黃鰭鮪計3,058噸(減17%),量少單價高,單價每公斤409日圓(增4%)。冷凍鮪類魚片計1,490噸(增55%),單價每公斤920日圓(減15%)。
A: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最新預測顯示,法國2020年GDP僅衰退9%,較財經部前預測之負11%少兩個百分點。該研究主要係基於政府自12月起開始逐步解封之舉措,允許非必要性商家再度營運,加上政府目前正籌劃於2021年暑期前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有助於推升法國經濟活動。 法國家庭消費於封城期間,因店面停業而減少,但一旦解封又迅速回溫,顯示法國家庭消費不太受所謂之「stop-and-go」隨停隨起經濟活動模式影響。但法國企業並非如此,許多企業因「stop-and-go」導致疫情災後實力減弱,負債累累。 INSEE分析師Julien Pouget表示,第二次封城對各產業造成之影響各有不同,但渠認為,在政府採取紓困措施及大力提振維持家庭消費能力之情況下,法國經濟應會如同第一次解封一樣,能快速復甦。法國2020年度第三季之GDP最終僅低於2019年同期4%而已。Pouget另指出,第二次封城之國際形經濟勢較第一次封城樂觀許多,其中,中國經濟已再度回溫,不再存有供應斷鏈之問題。 對INSEE而言,2021年之經濟反彈將主要藉由家庭及企業之信心再度回升而帶動,惟目前尚無此跡象。故政府將酒吧及餐廳營業限制延長至明年1月底之作法,恐將遲滯經濟活動之復甦。 法國金融保險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之經濟學家認為,透過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及政府之公共預算資助,法國整體經濟環境可望於2021年春天有所好轉。該公司預測,若法國民眾在2021年底前,恢復在危機前所有的信心,將對法國家庭消費帶來100億歐元之額外增長,相當於2021年法國消費總成長之三分之一比例,並鼓勵民眾開支200億歐元之額外儲蓄。 惟在法國失業率成長或有任何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下,將立即導致民眾失去對經濟之信心,並選擇減少消費及增加個人儲蓄。因此,法國政府將得繼續支撐處於困境之法國企業,以防止全國陷入蕭條。
A:依據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n)報導指出,依據-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之”Global Powers of Luxury Goods”年度報告指出,瑞士為全球珠寶和鐘錶等奢侈品冠軍,在全球百大的奢侈品集團排名中,瑞士公司的幾乎佔三分之一。在2019年前三大奢侈品集團為: Richemont、Swatch及Rolex,其中Richemont集團售出的珠寶和鐘錶占全球此類產品銷售額的18%,Swatch集團為11%。另瑞士公司在全球百大的奢侈品集團中淨利潤最高,為16.2%,與2018年同期相比較,銷售額增加1.8%,為6.9%。全球百大的奢侈品集團在2019年的銷售額為2,810億美元,與2018年的銷售額2,470億美元相比較,增加8.5%。 資料來源: 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n) 日期: 2020年12月3日
A:法國費加洛12月1日報導指出,在疫苗尚處於剛申請核准使用階段,負責COVID-19疫苗注射計畫之法國衛生高等理事會(HAS)已預為建議將優先施打之對象分成下列5階段: 第1階段:首批疫苗針對療養院及長期病患施打,以及執行照顧之醫護專業人員,人數約84萬人。 第2階段:75歲以上老人及65至74歲之有肥眫或慢性病併發症者,以及50歳以上或有併發症之醫護人員,約約1,490萬人。 第3階段:50至65歲之年長者或有併發症風險者、其他醫護人員及基本行業之專業人員,約1,700萬人。 (HAS強調,基本行業的範疇係屬政策,非關科學,將由政府訂定) 第4階段:脆弱及有健康之虞者(如居無定所)與集體生活者(如監獄、精神病院)、社會工作者、以及在密閉場所工作者(建築、屠宰場等工人),計175萬人以上。 第5階段:其他疑似感染者及未列入優先對象。 前述階段將配合可資使用的疫苗數量,依序分批進行注射。孕婦因風險難測,18歲以下者則基於法律理由(未列入臨床實驗對象),皆暫時不予施打。 媒體引用法國民意調查機構Ipsos不久前調查資料顯示,有46%的法國人對注射COVID-19疫苗持保留態度。另指出,法國2009年施打H1N1流感疫苗計畫,6,500萬人口中僅有535萬人參與,其失敗的原因除了民眾普遍認為流感較溫和(僅死亡312人)外,在由體育館改建成立的疫苗集中場施打,缺乏隱私,亦是法國人裹足不前之癥結。 該報呼籲政府應記取教訓,此次疫苗宜規劃由民眾較為熟悉、信任的鄰近家庭醫生(診所)施打。此外,民眾注射第一劑疫苗如有不適或心理問題,家醫亦較易追蹤處理及給予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