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智利當地媒體報導,智利全國商會(CNC)研究統計指數顯示,由於智利3月下旬開始採取之COVID-19防疫措施,導致許多零售實體店面關門,4月份聖地牙哥首都大區實體零售下滑45.9%,1-4月累計下滑18.3%。   依類別,傳統超市降幅最小(-10%),其他類別的實際銷售額下降70%以上,服飾和鞋類跌幅最高,分別下跌87.2%和83%,1-4月累計下滑38.8%和41.7%;緊隨其後的是家用和家具產品,分別下降76.4%和80.6%,1-4月累計分別下降38.9%和38.8%。

A:阿根廷化工原料、石油副產品、橡塑膠產品之化學產業產值約占阿國GDP之4%,占整體工業生產附加價值之27%,該產業生產之產品主要為無機化學產品、石化產品、顏染料、工業用氣體、塑膠產品、農業用化學品(肥料及除蟲劑)、油漆、洗滌精、化妝品及藥物等。 阿根廷2019年化學產品整體銷售呈現大幅衰退,國內市場的需求量下降幅度大於出口量,其中「聚氨酯」的銷售在所有應用中均下降,儘管將其用於製造建築業的面板比其他需求(例如:汽車業及安全鞋製造業)表現更好;密封劑及膠水需求穩定。「氫氧化鈉」亦呈現衰退萎縮,如紙漿及紙張製造業、紡織業以及製造肥皂和洗滌劑相關產業的需求則大幅萎縮;「硫酸」在化肥製造商、冷凍廠、石油/瓦斯業及淨水處理業的需求則上升,惟用在炸藥及蓄電池製造業的需求減少。總計2019年阿國化工產品出口均出現衰退,基本化學品的生產也連續第二年衰退。  

A:依據阿根廷生產部經貿投資促進局統計,2015年12月11日至2019年11月30日間阿國外人直接投資總額為1,541億美元,共1,383件投資案來自955間企業。主要投資國家為美國(111億美元)、加拿大(62億美元)、西班牙(58億美元)、墨西哥(50億美元)、英國(43億美元)、荷蘭(42億美元)、德國(42億美元)、法國(40億美元)、中國大陸(38億美元) 、巴西(20億美元)、義大利(19億美元)等。(請參閱附件)

A:依據阿根廷塑膠工業商會(Camara Argentina de la Industria Plastica)統計,阿根廷全國塑膠廠約1,700家,聘僱約3萬名員工,每年使用大約130萬噸的熱塑性塑料。近年來,阿國塑膠射出業一路崛起,多數業者從國外進口機械及設備,提高國內射出、吹塑、押出及熱塑的技術水平。 2018及2019年阿根廷連續2年熱塑性塑料銷售呈現衰退,因面臨經濟困境,政府對塑膠產業恢復實施出口稅,致有利於出口貨品的退稅比例下降,同時因國內市場面臨消費萎縮。 阿根廷塑膠業預計2020年熱塑性塑料需求量將持續呈現衰退。  

A:阿根廷係全球畜牧業大國,尤以牛肉聞名全球,該國共有30萬家牛隻養殖場、13萬家羊隻養殖場及7萬家豬隻養殖場,全球市占率牛肉8%、豬肉0.1%、羊肉1.5%、牛肉製品7%,主要出口市場為亞洲、中東及俄羅斯。 據阿根廷牛肉工貿商會(CICCRA)資料顯示,2019年阿根廷牛肉出口成長47.9%,達83萬1,000噸,創下10年新高,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大陸,占阿國出口的75%。國內市場方面,近年來阿國肉類消費多樣化的趨勢下,使牛肉消費下降。阿根廷目前每人年平均消費110公斤肉類,其中43公斤為雞肉、15公斤為豬肉及52公斤為牛肉,惟2018年每人平均消費量為115公斤,意味著2019年由於阿國人民購買力下降,每人平均肉類消費減少5公斤。2019年阿根廷屠宰牛隻與上年相較成長3.4%,為13億8,800萬頭;平均重量維持在225公斤;牛肉生產成長1.8%,為312萬噸。 2019年阿根廷牛肉出口為14年來最高,據阿根廷Rosario證券交易所合資企業Rosgan Mercado Ganadero S.A.調查報告指出,2019年阿根廷牛肉將自2006年以來達到最高出口量,惟占75%的國內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每人平均消費量約減少5公斤。2019年出口約83萬噸,高過2005年的77.1萬噸。阿國牛肉出口成長需歸功於前政府實施市場開放政策,惟實際上為來自如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等不可預測情況,使中國大陸為阿國牛肉最大買主,並大幅增加牛肉出口量。 牛肉關稅配額是南方共同市場國家最關切的議題,阿根廷政府於2019年6月28日宣布MERCOSUR與歐盟完成策略聯盟協定(Acuerdo de Asociacion Estrategica)之談判,並稱此協定計歷經超過20年漫長談判,一度因故暫停,並在2016年重啟談判,現在終於完成談判。一旦實施,將消除雙方99%農業及工業的關稅壁壘,南方共同市場會出口更多的牛肉、乙醇、家禽及砂糖到歐洲,歐洲則要求南美降低汽車的進口關稅。 阿國牛肉業者預期2020年屠宰牛隻能提高4.5%達1,450萬頭,足夠的量提高國內消費,惟牛肉外銷預估將呈現衰退,尤其中國大陸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外銷量將明顯下降。  

A:墨西哥2020年4月進出口貿易情形: 1、出口:金額為233億8,480萬美元,較2019年4月大幅衰退40.9%,其中石油產品出口金額為7億5,800萬美元,年減66.4%,非石油產品出口226億2,680萬美元,年減39.4%;非石油產品出口中農產品出口17億6,360萬美元,年減8.2%,礦業產品出口5億5,320萬美元,年增20%,製造業出口203億1,000萬美元,年減41.9%,其中汽車業出口金額26億2,730萬美元,年減高達79.1%,非汽車業出口176億8,270萬美元,年減20.9%,顯見汽車業為此次受新冠病毒肺炎影響最大產業,此可解釋墨政府為何在美國政府及美、墨兩國汽車業者壓力下,同意自5月18日起將汽車業列為必要之產業活動。 2、進口:金額為264億7,220萬美元,年減30.5%,其中石油產品進口因國際原油大跌之故,金額僅20億3,680萬美元,年減53.0%,非石油類產品進口金額244億3,540萬美元,年減27.6%;消費性產品進口金額為27億9,550萬美元,年減46.5%,中間財進口211億9,640萬美元,年減28.1%,資本財進口24億8,030萬美元,年減26.7%。 3、貿易結餘:墨4月對外貿易出現30億8,740萬美元逆差,一反2019年4月15億1,000萬美元貿易順差。 墨西哥2020年1-4月對外貿易情形: 1、出口:1-4月出口金額為1,319億70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衰退10.7%,其中石油產品出口金額為58億5,680萬美元,年減37.1%,非石油產品出口1,260億5,030萬美元,年減8.9%;非石油產品出口中農產品出口73億2,360萬美元,年增6.4%,礦業產品出口22億5,070萬美元,年增16.6%,製造業出口1,164億7,600萬美元,年減10.1%,其中汽車業出口金額374億7,570萬美元,年減20.0%,非汽車業出口790億30萬美元,年減4.5%。 2、進口:金額為1,312億7,200萬美元,年減11.3%,其中石油產品進口金額為126億1,840萬美元,年減21.5%,非石油類產品進口金額1,186億5,360萬美元,年減10.0%;消費性產品進口金額為165億2,920萬美元,年減13.7%,中間財進口1,033億2,100萬美元,年減10.1%,資本財進口114億2,180萬美元,年減17.4%。 3、貿易結餘:墨1-4月對外貿易順差為6億3,500萬美元。

A:墨央行頃下修對墨西哥2020年及2021年經濟預測,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及墨西哥所造成的嚴重衝擊,墨2020年及2021年經濟表現可能會出現3種情境,第1為溫和V型走勢,亦即2020年經濟將衰退4.6%,2021年則成長4.0%;第2為深度V型走勢,即2020年將大幅衰退8.8%,2021年則強力反彈為4.1%正成長;第3則為較悲觀的深度U型走勢,即2020年將衰退8.3%,2021年則將持續衰退0.5%。墨央行另預測2020年墨西哥失業人口將增加140萬人,2021年失業人數或將續增加20萬人,最好的狀況亦僅能增加40萬就業人數,並警告倘現行防疫隔離措施繼續延長或政府被迫採取更嚴格限制措施,墨經濟將遭受更大衝擊

A:依據巴西國家地理暨統計局(IBGE)最新統計資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2020年1月相較,4月失業增加490萬個,為歷史記錄,其中包括370萬個非正式工作。就業人口以3個月計算下降5.2%,創歷史新高。目前巴西就業人口8,920萬,1月為9,420萬。4月失業率上升至12.6%,低於市場預期,市場預期為13.4%,1月失業率為11.2%。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5月22日)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新聞,該部貿易委員會於本(109)年5月12日召開第400次會議,決議「針織襪機」及「美膚用醫療器材」是否涉及侵權行為及採認WTO對「日產氣動閥」之裁決報告。 貿易委員會歷經8個多月調查,對上述「針織襪機」及「美膚用醫療器材」作出裁決。有關專利權人義大利Lonati S.p.A公司於去年8月申請「針織襪機」之侵權行為一節,該委員會認定自中國大陸進口在韓國銷售之被告甲之行為屬不公平貿易行為。爰公告禁止被告甲進口及在韓國內銷售該貨品,並課徵罰金。 另對於美膚用醫療器材之侵權行為,該委員會認為被告乙在專利申請人申請發明專利獲准之時點,已獨立發明該產品並準備商用化,認定其具「先使用」之「通常實施權」,認定被告乙所製造及出口之產品不屬不公平貿易行為(該委員會經當事人之同意,首次以數位鑑識(Digital Forensics)方式調查申請人取得發明專利之時點)。 至日本政府就韓國政府對「日產氣動閥」課徵反傾銷關稅措施,向WTO上訴一事,經WTO爭端解決小組及上訴等程序,WTO認定韓國在主要爭議點勝訴。惟對於日本主張之部分爭議,認定南韓在價格分析及資訊公開方面不夠充分,爰經日、韓雙方協議達成韓方需於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補充履行前述爭議。對此,貿易委員會已進行額外調查及分析,並經蒐納利害關係人之意見,製作履行報告並予採納。該委員會表示,經分析再度確認日製產品之傾銷事實及對韓國內產業之影響。 該委員會貿易調查室表示,因傾銷或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貨品進出口致企業產生損害時,可以在6個月內透過「貿易救濟制度」迅速獲得救濟。盼更多企業利用該制度。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0年5月28日) 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新聞表示,該部部長兼副總理洪楠基於本(109)年5月28日召開「第5次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會議」,研議「檢視經濟情形及因應小組報告」、「2020年下半年經濟政策方向」、「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推動計畫」及「新冠肺炎主要受損行業支援方案」等議題。 旨揭會議情形說明如次: 洪副總理會議引言及檢視經濟情形: 感謝防疫當局、醫療團隊及全體國民之團結抗疫,近來部分場所再度出現群聚感染及傳播案例,全民已體認防疫須徹底落實,方能重啟校門及恢復經濟活動。未來將繼續推動「遵守生活防疫守則」及「重啟經濟活動」併行措施。 日前韓國中央銀行發布本年5月相關經濟指標,2至4月持續下滑之「消費者心理指數」(70.8→77.6)逐漸回升,非製造業「經濟實查指數」(50→56)及「經濟心理指數」(55.7→57.8)雖漲幅有限,但象徵韓國經濟已渡過危急關卡。時值5月27日國小及國中237萬名學生重新復學,顯示與回歸日常及經濟正常化相距不遠。 「2020年下半年經濟政策方向」: 韓國政府頃推動「下半年經濟政策方向」及第3次追加編列預作業,本次將重點聚焦於「提振內需對策」、「投資活絡化對策」及「韓國版新政之後新冠疫情因應方案」等內容。 最近各國陸續推動解封,國際貿易條件惡化之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之韓國亟需突破相關出口貿易障礙。政府為活絡出口活力,將籌備包含非接觸性行銷支援及「K防疫出口」之「出口活力提振方案」。另將於7月底前規劃「海外接單擴大方案」及「企業洄游活絡方案」,改善海外出口需求及協助海外布局廠商回國投資。 「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推動計畫」: 韓國政府將於本年6月26日至7月12日舉辦超大型特別折扣活動。該活動係為提振過去因疫情實施移動限制,遭受營業減少及銷售障礙等大、中小流通業者、中小企業及微型商家,提供活絡消費之場地平台。該共生型消費活動將以首爾南大門為中心,按地區依序展開,並已徹底落實防疫措施為前提舉辦。相關活動並將搭配特別折扣展、線上折扣、提供折扣卷及贈送區域愛心商品卷等配套措施。 相關活動將連結韓國美食及「餐飲及消費特別旅行週」(6月20日至7月19日)等活動,連結餐飲及觀光領域,擴大提振消費之效益。 「新冠肺炎主要受損行業支援方案」:鑒於疫情引發需求減少及各國封鎖措施長期化,汽車等主力產業衝擊加劇,展覽等部分內需產業亦面臨困難,政府遂依相關行業情形加碼相關支援方案如次: 汽車零組件產業:完成車廠商、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募資及提供5,000億韓元「共生特別保證」,支援具備優良技術,或簽有買賣契約及銷售實績,卻因信用評等較低,無法獲取貸款及保證額度之中小、中堅零組件企業,完善汽車產業生態系之保護網。 重型造船產業:為減輕重型造船產業訂單減少之困難,將推動30艘老舊觀光船舶儘早更換環保船舶、海警艦艇年底前儘早下單等措施。對因疫情延遲交船者,將延長相關製造金融貸款屆期日至實際交船日。 紡織服飾產業:因應全球需求驟減引發產業情形每下愈況,政府將儘快執行公共部門之警察及消防制服等採購預算(上半年90%),填補紡織服飾產業之需求破口。並透過中小創投企業振興公團屆期延長融資企業保證及創投特例保證等,加碼支援資金流動性。 展覽產業:對實體展覽會幾乎全數取消之產覽產業,支援延期之展覽攤位費(每家企業60萬韓元),並透過展覽入口支援行銷宣傳及透過展覽入口支援行銷宣傳,提供活絡相關產業之商機。 運動產業:對「維持社會距離」面臨困難之運動產業,將擴大支援融資(+200億韓元)、支援室內體育設施使用費(40萬人*3萬韓元)及國際競賽防疫費用,並支援創造非接觸性之運動指導(coaching)市場。

A:新聞來源:韓國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2020年5月28日)   韓國緊急經濟中央對策本部於本(109)年5月28日公布擬於6月份推動之「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計畫,全力提高內需活力,此係韓國政府認為受新冠疫情之影響,民眾減少外出消費及觀光客亦驟減,內需市場景氣嚴重衰退,有必要規劃促進消費之策略,而相關業界亦表示有必要籌辦大型之刺激消費活動,提振消費。   韓國相關業界指出,目前韓國新冠疫情已趨緩和,民眾在遵守生活防疫措施之情況下,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預計舉辦大型之折扣促銷活動,應將可提振受新冠疫情影響而萎縮之消費,連帶有助於消耗業者之庫存及增加生產。   本次公布之「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時間預訂於6月26日(星期五)至7月12日(星期日)間舉行,由大、中小企業聯合舉辦折扣活動、特賣會或地區之現場促銷活動,並邀請外食業者及旅行社業者共同參與,帶動全國之消費風潮,主要內容包括: 一、支援大、中小企業聯合舉行折扣活動 (一)政府將鼓勵百貨公司及大型超市自主舉辦折扣促銷活動,並支援中小企業銷售產品。另為增加消耗中小型供應商之庫存,將支援促銷活動所需費用之50%。 (二)傳統市場:政府將支援全國633處傳統市場及店家宣傳舉辦折扣及贈品活動,預計每家可獲得約4千萬韓元支援。 (三)家電領域:政府支援高節能家電製品退款優惠之預算將增加3,000億韓元(自1,500億韓元增加至4,500億韓元),並將市場需求較多之項目增列為優惠對象。 (四)農畜水產品:政府為鼓勵雞蛋及鴨肉等畜產品之消費,支援舉辦提供贈品、折扣銷售及試吃會等活動,另大型超市舉行出口較去年減少30%之水產品促銷活動時,將提供活動宣傳費支援。 二、支援網路折扣活動 (一)中小企業及微型商家:輔導中小企業及微型商家於「讓我們一起購買平台」、「民間購物網」及「電視購物台」等平台銷售,並發放網路購買折扣券,提供40%促銷之支援。 (二)農畜產領域:支援公營電視購物站銷售農產品之節目製作費用及調降生產者與銷售者之手續費(自銷售金額之20%,減至8%)。 (三)大型企業:輔導擴大大型網路流通業者之主題別折扣優惠活動。 三、聯合外食業者及旅行社業者參與舉辦相關之折扣活動 (一)現場活動:預訂於7月初舉辦特別活動及聯合折扣活動期間,舉行各地區別民眾參與之現場聯合折扣活動,擬利用全國民眾可參與之網路平台,直播現場折扣活動,並透過註冊及訪問現場活動時之抽獎,贈送「地方愛心商品券」。 (二)相關活動:聯合外食業者及旅行社參與相關活動,帶動消費。政府將支援嚴重受新冠疫情影響地區之韓國料理餐廳經營費用,推動「韓式美食」折扣促銷活動(折扣20%以上)。並挑選評論知名美食店有佳之優秀網紅,提供贈品,推動「地區美食店介紹」等各項主題之外食宣傳活動。另將擴大推動「特別旅行週」活動,鼓勵觀光消費,於活動期間銷售專用之交通券及推廣家族露營活動。 四、活動期間確實防疫及消毒 (一)製作及宣傳「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之防疫指南,輔導個人衛生及設施之防疫,推動以「安全優先」之活動。 (二)消毒及防疫:擬提供各活動場所及參與業者手消毒液,並定期進行消毒,對於傳統市場等老舊市場,提供防疫消毒之支援。 (三活動之營運:全面宣傳將休息區設於室外,擺設之舞台、座位及桌子間至少隔離2公尺以上,並於地面張貼距離貼紙,提醒參與活動之人士保持距離。 (四)網路促銷:支援中小企業及微型商家於網路銷售及宣傳,並積極利用非面對面方式之網路連線直播特別活動及地方活動。   此外,未來推動「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計畫之方向包括,啟動「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專案小組(TF)」,持續盤點活動之相關計畫。擬於6月初確定地方別方線上及線下活動等詳細內容,鼓勵相關業界參與,並於挑選宣傳公司後,自6月中起全面集中宣傳,再籌組「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準備委員會」,討論及確認地方活動之時間及場所等事項,設置客服中心,提供活動計畫及參與方法之諮詢。

A:新聞來源:韓國首爾經濟新聞(2020年5月28日)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統計,2019年韓國之名目GDP為1兆6,421億8,000萬美元,於38個OECD會員國家及主要新興國家中,排名自2018年第8名,降至第10名,韓國名目GDP 於OECD會員國家中之排名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11年來首度下降。   據指出,名目GDP係一個國家所生產之產品及服務市場價值(當年度價格)指標,用以推算物價上漲水準,主要用來比較各國之經濟規模。韓國名目GDP在OECD國家中之排名曾於2008年自第12位,降至第14位,2009年為第13位、2013年第12位、2014年第11位、2015年第10位及2018年第8位。另韓國去年之名目成長率為1.4%,在OECD調查之47個國家中,排名第45位。此外,韓國去年每人平均名目GDP為3萬1,682美元,較前一年之3萬3,340美元減少。   此外,去年OECD國家中,名目GDP排列第1位之國家為美國、21兆4,277億美元;第2位為中國、14兆3,429億美元;第3至第7位分別為日本5兆817億美元、德國3兆8,462億美元、英國2兆8,271億美元、法國2兆7,080億美元及義大利2兆12億美元。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5)月29日報導稱,日産汽車公司頃公布之2019年度(自2019年4月起至2020年3月止)合併財報數據,最終虧損達6,712億日圓(註:2018年度盈餘3,191億日圓),主要係因組織結構改革攤提6,000億日圓費用,以及受全球新冠疫肺炎疫情擴散導致車市銷量慘淡等所致。 日產汽車係自美國雷曼兄弟金融危機以來,時隔11年首度呈現營運虧損,該集團擬降低全球各地區約2成產量(約540萬台),削減韓國及俄羅斯等低價格車型產能,轉向重視高收利潤的車種。另,除將關閉印尼工廠外,在西班牙的生產線亦開始檢討關閉的可能性,未來集團將聚焦於中型汽車、電動汽車(EV)及跑車等車種的生產。 此外,日產汽車並未發表預估本(2020)年度營收業績的數據,主要是考量自2020年4月以後在日、歐、美等生產線暫停關閉,雖自5月起陸續恢復產能,惟仍有許多地區尚未達到全面復工的情況。

A: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9)年5月28日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擴大不僅引發油價暴跌,亦波及液化天然氣(LNG)及日本國內電力交易,長期能源供給過剩導致價格下跌,已為能源供給結構帶來震盪。 本年4月美國原油市場的原油期貨價格已跌到負值,雖因各國重啟經濟活動而使價格逐漸回穩,但日產量已減少約2,000萬至3,000萬桶(相當全球需求2至3成),要恢復原有需求水準估計花費數年,油價暫時難以回升。JXTG控股公司杉森務社長表示,據該公司2020年度(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決算數據,石油需求能否回復至疫情之前的水準是一大問題,將視需求走向研擬下一步策略,故未否定對旗下煉油所進一步廢除和整合之可能性。 作為發電燃料及都市瓦斯原料之LNG本年4月針對日本等東北亞之現貨價格降至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首度跌破2美元,以長期契約採購LNG之日本為例,抵達價格目前約10美元,與2年前現貨價格相比減少三分之一。 2019年全球LNG貿易量為3億5,500萬公噸,比2018年增加13%,就在需求走高,業者強化供給能力之際,突發武漢肺炎,導致以中國大陸為主的需求大幅下降,估計2020年LNG將出現數千萬公噸供給過剩的情況。日本「石油天然瓦斯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分析,2018年底全球LNG供過於求, 2019年歐洲天然瓦斯市場雖吸收部分供給過剩,但歐洲貯藏能力到2020年夏季將用罄,未來已無市場可繼續消化LNG,LNG供給恐愈趨氾濫。 日本電力瓦斯公司以10至20年為期契約長期採購的LNG價格因與原油價格連動,油價暴跌已連續3個月反映至LNG價格,預估日本LNG價格、電費及瓦斯費將下跌。以長期契約採購而言,買方之電力瓦斯公司理應依據契約全數收購,而日本國內對LNG需求在武漢肺炎發生前就已有減少趨勢,若全球LNG供給過剩持續,日本電力瓦斯公司想轉售至海外亦有所困難。 另一方面,賣方亦面臨嚴峻情形,採用油頁岩製造LNG的美國自2016年輸出起,短短5年間產能即增加至4,800萬公噸,美國產LNG價格並未與油價連動,而是以其為原料的天然瓦斯市價決定。美國國內天然瓦斯價格每百萬BTU跌至1美元,加工成LNG輸往亞洲時,將再增加天然瓦斯液化費用及輸送費等計5至6美元;倘油價高漲時,即便加上前述固定成本,美國產LNG仍比自澳洲及中東採購更加便宜,但目前亞洲LNG現貨價格已跌破2美元,比美國LNG便宜,使得日本官民過去全力在美生產及採購LNG的規劃落空。 日本電力批發價格也發生變化,提供發電業者與零售業者交易平台之日本電力交易所(Japan Electric Power Exchange, JEPX)5月5日全天的交易現貨價格約0.01日圓1kWh,24小時平均價格首度跌破3日圓。若以4月份平均單價相比,2020年比2019年下滑4成左右,主要受到季節、氣候、燃料價格下跌及疫情影響。往年5月晴天日數多,太陽能發電量增加,但工廠則於5月初黃金周連休,導致產業電力需求下降。此外,武漢肺炎疫情擴大導致日本商業及娛樂設施歇業,對電力需求減少更是雪上加霜,加上石油及LNG等燃料價格下跌,使發電成本下降,造成市場買賣價格下滑。 日本電力需求減少進一步引發太陽能發電的困難,電力需求少太陽能無法發揮最大發電量,即便發電亦無法賣出好價錢,導致經營體系不穩,不利推動再生能源發電。

A: 依據日本港新聞本(2020)年5月28日報導。 日本市場由台灣進口冷凍台灣鯛的數量和單價逐漸回升。2019年該類魚進口共計322噸。其中台灣產為230噸(佔70%),進口平均單價為每公斤257日圓。以2012年開始統計之數據相比,進口數量較最低記錄的2016年(145噸)增長了60%,進口平均單價較最低記錄的2012年(每公斤168日圓)上漲了48%。 台灣鯛(Tilapia)為南方淡水魚種,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養殖並作成廉價的白肉食材,在日本被稱為泉鯛或近鯛,多用於油炸、煎魚排或生魚片,在三十年前也被中華料理用作鯛魚類的替代品。 2012年統計開始,台灣產的進口量由2012年最高記錄的386噸,持續呈下降趨勢至2016年的145噸,不到峰值的一半,2017年後數量恢復成長。進口平均單價由2012年(每公斤168日圓)開始穩定上升,在2015年達到每公斤281日圓的峰值後下跌,於2017年跌至每公斤200日圓以下,近二年則恢復到每公斤250日圓的水準。2020年1-3月進口量為61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7%),單價為每公斤235日圓(減少20%)。除台灣進口外,尚有來自中國、泰國、越南、緬甸和菲律賓的進口。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109)年5月10日報導辦理。 韓國本年5月1日起,將推動著重農業公益性之新政策。新政策之特色為,將現行多項直接給付制度,合併改為一個重視環境保護及國民幸福度之「公益型直接給付制度」,在新制度下,將新成立並對農業多功能效益做出重大貢獻之小規模農家給予「小農直接補助金」。由於韓國執政黨在4月15日之國會議員選舉大勝,預測將會加速推動該新農業政策。 新制度之主要目的,在提高農業之公益性價值及實現永續經營,提升環境保護及全體國民之幸福,以矯正現有政策偏重追求競爭力及經營效率,導致農業及農村日趨凋弊之缺失。 新農政之具體規劃,是將現行7個直接給付制度中,除「經營權移轉之直接給付制度」及「因應自由貿易協定(FTA)影響之直接給付制度」外,其餘有關「稻米之所得保障直接給付制度」等5個制度合併成一個「公益型直接給付制度」。該新制度將分成「基本型直接給付」及「選擇型直接給付」,前者是以全部農家為給付對象,後者是由農家自行選擇是否要接受補償。 「基本型」包含小農直接給付及面積直接給付,前者是因在韓國農業中占大多數之中小農家對農業具多功能效益付出重大貢獻而給予補助。在面積直接給付方面,不管農家種植面積多小,只要符合一定條件者,將依面積大小訂定給付基準,面積越大者其給付單價越低,平均而言,一戶一年可獲120萬韓元(約11萬日幣)補助。另一方面,農家須遵守義務有:環境保護、生態保全、農民組織活化、食物安全等17項規定,農家若不遵守,將依違規事項予以刪減「基本型直接給付」總額10%,同一違規事項第二年仍未改進者,其刪減額提高為二倍,最高減額為40%。 「選擇型」方面,是整併現有之「友善環境直接給付」、「景觀保全直接給付」及「水田活用直接給付」,並給予農家是否要接受政府補償之選擇權。 韓國總統諮詢機關-農漁業及農漁村特別委員會於4月23日成立一周年時發表談話表示,透過農業政策之轉換,將提高農漁業界及全體國民對三農(農漁業、農漁村、農漁民)問題之關心。現韓國各地方自治體及農會均大力宣傳該新型直接給付政策,預計本年6月開始接受農家申請、7-10月再次檢視制度內容、年底撥付補助金。

A: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5月29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新聞表示,該部與國土交通部、中小創投企業部及韓國貿易協會共同合作,運用客機組成「第2次特別貨物專機」,協助因新冠疫情面臨貨運困難之韓國企業。本次規劃於本年5月29日及30日分別飛往日本東京(10家企業,17噸,化妝品及製造用機器人等)及德國法蘭克福(12家企業,23噸,防護衣及汽車零組件等)。 該部前於本年4月29日組成「第1次特別貨物專機」,協助將韓國企業之半導體零組件、空氣清淨機及篩檢儀器等36噸出口貨品運往中國重慶及印尼雅加達。當日該部部長成允模並於仁川機場舉辦「出口情形現場檢視會議」。本次跨部會合作組成「第2次特別貨物專機」,不僅協助出口企業解決運輸障礙及減輕物流費用,創造航空公司客機之使用需求,並提高國際物流廠商(報關行等)業務能量,達成「3者皆贏」之效益。 本次預訂運往德國法蘭克福專機將運載13噸之防護衣,其中部分貨品將固定於客機之行李置物櫃。此為經首次貨物專機後由民間企業提出之建議事項,經國土交通部、航空公司及報關行等協議後,規劃放寬「客機之貨物輸送許可相關安全標準」規定,期以增加客機內可活用載物空間。國土部並預定於本年6月後實施客機座位引進固定貨物之安全裝置等。   韓國政府為減輕進出口企業之費用負擔,擬比照首次專機運費辦理,推動特別專機運費為一般市價之75%,並由各國專業報關行主導出口企業之貨物運輸業務如次: 運費:因應航空運費上升,造出出口企業成本負擔。相關費用將運用中小創投企業部之「航空運費補助計畫預算」及韓國貿易協會之「貿易振興資金」支援。 東京:將由H公司主導辦理,運輸10家韓國企業之電子商務產品、化妝品、服飾及製造用機器人等17噸貨品。 法蘭克福:將由P公司主導辦理,運輸12家出口企業之防護衣、汽車零組件及電子零組件等23噸貨品。   產資部為因應新冠疫情擴散,造成進出口物流障礙,前於本年2月組成「緊急物流對策小組」,並於4月起擴大為「進出口物流對策小組」。由國土交通部、海洋水產部、關稅廳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等公共部門,韓國貿易協會、KOTRA、中小創投企業振興公團、韓國航空協會、韓國船主協會、國際物流協會及整合物流協會等相關機構,報關行及航空公司等民間企業機動因應。

A:根據馬來西亞財經時報「The Edge」引述業界消息指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可望於近期重啟「吉隆坡與新加坡高速鐵路」 (High Speed Rail,簡稱隆新高鐵)談判,馬國內閣已針對隆新高鐵計畫進行商討,掌管經濟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和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高級部長阿茲敏(Azmin Ali)帶領相關討論,整個計畫預計將耗資680億馬幣(約合157.4億美元)其中建造成本則介於300億至400億馬幣。日本也將會在隆新高鐵計畫中扮演關鍵角色。   該報導稱,儘管日本對這項計畫的參與似乎是肯定的,但其確切角色仍未明,部份消息人士指在馬國資助項目的過程中,日本可能只涉及技術方面,但也有消息指日本可能會參與資金和提供技術。日本也刻正商討提供資金,但拒絕透露內閣何時討論或費用等相關細節。   據悉,由馬國前朝政府「希盟政府」(Pakatan Harapan)於去(2019)年7月委任的兩家技術諮詢顧問公司「Minconsult公司」和「安永商業諮詢公司」已完成有關研究,並將報告提呈給全權負責高鐵工程的財政部獨資公司—「馬來西亞高鐵機構」(MyHSR Corp)。一名本地銀行分析員則提出混合融資的可能性,即政府選擇讓日方提供部分融資,而財政部全資擁有的國家基建基金公司將為基礎設施專案發行債券。倘馬國需透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現在可不是好時機,因為國際油價趨緩,且馬國須依靠油價獲得收入。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頃於日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馬新兩國預料將在短期內重啟隆新高鐵計畫。前馬國首相馬哈迪(Dr. Mahathir Mohamad)於去年12月也證實,馬國政府將繼續落實隆新高鐵計畫,惟不排除縮小工程規模。馬國政府正在探討高鐵列車的時速,以尋找最適合此計畫的方案。   根據馬國媒體探悉,隆新高鐵計畫預料將「縮小」沿途網站的建築規模及減少停靠網站,進而減低原本超過千億馬幣的造價。這項已被擱置兩年的計畫將在本(5)月底到期,屆時兩國政府需對是否落實這計畫作進一步決定。   馬新領袖於2013年2月會面時,首次提出合作建設隆新高鐵計畫。這高鐵全長355公里,一旦啟用則會以時速320公里川行隆新多個站,即馬來西亞城(Bandar Malaysia)、萬宜(Bangi)布城(Putrajaya、芙蓉(Seremban)、麻六甲(Melaka)、麻坡(Muar)、峇株巴轄(Batu Pahat)、依斯干達公主城(Iskandar Bandar Puteri)和新加坡裕廊東(Jurong East)。希盟執政後,馬新政府於2018年9月5日,同意暫停建設隆新高鐵計畫直至2020年5月31日,致力於為這計畫尋找最佳前進方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Azmin Ali)指出,日本政府頃宣布出資協助日資企業從中國大陸撤離,將生產線移轉至其他國家,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之衝擊。馬國將積極招攬這些從中國大陸撤離的日資企業,移轉至馬國投資。該部將致力加強日本企業對投資馬國的信心,視馬國作為拓展東協市場的主要目標。   阿茲敏部長續稱,東協擁有6億5,000萬人口,是一個龐大的新興市場,馬國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政治穩定及具熟練的人力資源,馬國將能成為東協的投資中心。日本有許多企業正積極物色新投資地點,馬國期盼引進日本高科技產業進駐吉打州(Kedah State),尤其居林高科技工業園區(Kulim Hi-Tech Park),以創造更多高所得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