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4月26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本(2020)年1月至3月總體失業率較上一期(2019年12月至本年2月)上升0.2%至2.1%,是自2012年4月至6月以來首次回升至2.0%以上,澳門居民失業率亦亦上升0.3%至2.9%;就業不足率為0.8%,與上一期持平。 本期勞動人口共40.58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70.5%;其中就業人數為39.74萬人,較上一期增加6,500人,主要是由於在2月20日新入境措施生效前,部分原非居澳門外地僱員轉在澳門居住,令居澳外僱人數有所增加;就業居民共28.02萬人,減少3,200人。 失業人數為8,500人,較上一期增加1,000人。尋找新工作失業人口中,之前從事運輸及貯藏業失業人數增幅較大;此外,尋找第一份工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比重下降2.4%至8.1%。就業不足人數微升200人至3,200人,其中建築業和運輸及貯藏業人數佔多。 本年第1季總體失業率(2.1%)和澳門居民失業率(2.9%)按季分別上升0.4%及0.6%。總就業人數按季增加7,600人,就業居民則減少1,400人。按行業統計,批發及零售業就業人數(4.93萬)增加5,700人,酒店及餐飲業(5.07萬)則減少5,200人。 首季總體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6,000元(澳門元,下同),按季減少1,000元;從事博奕及博奕中介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建築業為14,000元。澳門就業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與2019年第4季相同。

A:資料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2020年4月30日 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海合會國際貿易反損害行為技術秘書局2020年4月29日發布公告,對自中國大陸進口鋁合金產品(Plates, Sheets, and Strip, of aluminium alloys, of a thickness not exceeding 8 mm but greater than 0.2mm, except those polished, coated, heat treatable, and aluminium can stock used for beverage cans and its lids.海關稅則號列:76061200, 76069200)發起反傾銷調查。

A:資料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2020年4月29日 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智利進口商品價格扭曲調查委員會2020年4月27日在官方公報發布公告,應智利企業Moly-Cop S.A.申請,對原產於中國大陸直徑小於4英寸鋼製研磨球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涉案產品的智利海關稅則號列為7326.1110;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生效。

A:資料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2020年4月29日 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公布,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本(2020)年4月28日發布第2020/045號公告,應澳大利亞企業Paper Australia Pty Ltd提交申請,對自中國大陸進口每平方米70克重(70gsm)至100克重A4複印紙(A4 Copy Paper)啟動反規避立案調查,審查是否輕微改變涉案產品即以68克重A4複印紙進口到澳大利亞以規避反傾銷措施。此次調查的產品為未塗層、無浮水印或壓花、白色A4複印紙,其主要由漂白化學紙漿和/或機械或化學機械紙漿和/或再生紙漿製成。本案調查期自2015年1月1日開始。涉案產品的澳大利亞海關稅則號列為4802.56.10.03和4802.56.10.09。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2016年4月12日發布第2016/033號公告,應澳大利亞企業Paper Australia Pty Ltd申請,決定對自巴西、中國大陸、印尼和泰國進口A4複印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同時對自中國大陸和印尼進口A4複印紙進行平衡稅立案調查。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分別於2016年9月29日、2016年11月4日和2016年12月19日對本案作出第1次、第2次及第3次雙反初裁。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2017年3月17日發布第2017/34號公告,終止對印尼涉案企業Tjiwi Kimia Tbk反傾銷調查及印尼所有涉案企業的平衡稅調查,同時終止對中國大陸涉案企業芬歐彙川(中國)有限公司和芬歐彙川亞太公司(UPM Asia Pacific Pte Ltd)平衡稅調查。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2017年4月18日發布第2017/51號公告,終止對中國大陸涉案企業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有限公司和Greenpoint Global Trading(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td.平衡稅調查;並於2017年4月19日發布第2017/39號公告和第2017/40號公告,澳大利亞工業、創新和科學部助理部長兼國會秘書通過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對自中國大陸、巴西、印尼和泰國進口A4複印紙反傾銷和平衡稅終裁建議,決定對巴西、中國大陸、印尼(PT. Pabrik Kertas Tjiwi Kimia Tbk除外)和泰國的涉案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對大陸涉案企業徵收平衡稅(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有限公司、Greenpoint Global Trading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td、芬歐彙川(中國)有限公司和芬歐彙川亞太公司除外)。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本年4月16日發布第2020/039號公告,對自巴西、中國大陸、印尼和泰國進口A4複印紙啟動反傾銷期中複審立案調查和對自中國大陸進口A4複印紙啟動平衡稅期中複審立案調查。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0年4月30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佈本(2020)年4月採購經理指數運作情況。4月份,製造業PMI為50.8%,較3月回落1.2%;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較3月上升0.9%;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4%,較3月上升0.4%。 一、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運作情況 本年4月份,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較3月回落1.2%。 企業規模方面,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1%和50.2%,較3月回落1.5%和1.3%;小型企業PMI為51.0%,較3月上升0.1%。 分類指數方面,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3.7%,雖較3月回落0.4%,但高於50.0%,顯示製造業生產量繼續回升。 新訂單指數為50.2%,較3月回落1.8%,顯示製造業市場需求環比升幅收窄。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2%,較3月回落0.8%,顯示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加大。 從業人員指數為50.2%,雖較3月回落0.7%,但高於臨界點,顯示製造業企業復工返崗人員繼續回升。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1%,較3月上升1.9%,顯示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較3月加快。 二、大陸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運作情況 本年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較3月上升0.9%。 行業方面,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7%,高於3月4.6%。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1%,較3月上升0.3%。行業大類面,零售業、餐飲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55.0%以上,住宿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居民服務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45.0%以下。 新訂單指數為52.1%,較3月回升2.9%,顯示非製造業市場需求有所恢復。行業方面,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53.2%,較3月回升4.8%;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51.9%,較3月回升2.6%。 投入品價格指數為49.0%,較3月下降0.4%,仍位於臨界點之下,顯示非製造業企業用於經營活動的投入品價格總體水準繼續下降。行業方面,建築業投入品價格指數為49.3%,較3月回落3.2%;服務業投入品價格指數為48.9%,與3月持平。 銷售價格指數為45.4%,較3月下降0.7%,顯示非製造業銷售價格總體降幅有所擴大。行業方面,建築業銷售價格指數為50.2%,低於3月2.3%;服務業銷售價格指數為44.6%,較3月下降0.3%。 從業人員指數為48.6%,較3月回升0.9%。行業方面,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為57.1%,較3月上升4.0%;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7.1%,較3月回升0.4%。 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1%,較3月上升2.8%,顯示非製造業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有所恢復。行業方面,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5.4%,高於3月5.5%;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9.2%,較3月上升2.4%。 三、大陸綜合PMI產出指數運作情況 本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4%,較3月上升0.4%,顯示大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恢復。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2020年4月28日 中國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資訊顯示,本(2020)年2月底、3月份以來,隨著武肺疫情得到控制,物流需求降幅收窄,民生保障和消費領域需求保持成長,物流業景氣指數回升,物流運行呈現復甦趨勢。 本年首季,社會物流總需求出現負成長。大陸社會物流總額56.0兆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較去(2019)年同期下降7.5%,與本年1月份至2月份相比,降幅收窄4.3%。物流市場規模降幅亦有所收窄,首季物流業總收入為1.9兆元,下降12.1%。 本年3月份,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加快推進,物流需求降幅收窄,物流活躍度回升明顯,整體呈現改善趨勢,3月份大陸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1.5%,較2月大幅回升25.3%。 結構方面,需求結構持續調整,進口物流需求平穩成長,與民生相關的醫藥醫療、消費物流需求良好。其中,首季種植業物流需求成長3.5%。3月份醫藥行業物流需求較去年同期成長10.4%,食品製造物流成長5.7%。 生活消費物流需求趨於好轉。首季,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由本年1月至2月下降2.2%,轉為成長1.0%。新型消費物流需求加快發展,大陸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5.9%,增速較1月份至2月份加快2.9%,透過互聯網銷售吃類和用類商品分別成長32.7%和10.0%。3月份,大陸快遞企業業務量成長23%。 進口物流表現較好。市場潛力釋放推動進口物流需求成長。首季,大陸貨品進口物流量成長5.0%,連續2個月保持穩定成長。品類方面,一方面在肉類等進口成長帶動下,消費品類進口成長13%。其中豬肉進口量增加1.7倍,牛肉進口量增加64.9%;另一方面,部分大宗原材料進口保持成長,如進口鐵礦砂2.6億噸,成長1.3%;進口原油1.3億噸,成長5%;進口煤9,577.8萬噸,成長28.4%。 工業品物流需求有待恢復。受疫情影響,首季工業品物流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8.4%,降幅較1月份至2月份有所收窄。 此外,在多種因素作用下,首季社會物流總費用較去年同期下降1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影響較大,物流業務量下降明顯。另一方面,多部門推出措施形成合力,降低物流費用負擔。比如,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政府定價的貨物港務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收費標準分別降低20%,部分鐵路貨運雜費實施階段性減半核收,各地也對中小企業採取多管道資金紓困措施。同時,現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在物流領域提速,也有助於帶動社會物流費用下降。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0年4月27日 中國大陸統計局公布,本(2020)年1至3月份,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14.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2019)年同期下降36.7%,降幅較1至2月份收窄1.6%。 本年1至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26.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5.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970.4億元,下降33.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71.5億元,下降46.9%;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44.8億元,下降29.5%。 本年1至3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881.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7.5%;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6,079.6億元,下降3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853.5億元,下降28.6%。 本年1至3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個行業利潤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39個行業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菸草製品業利潤總額成長28.5%,農副食品加工業成長11.2%,汽車製造業下降80.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56.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5.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47.0%,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39.9%,紡織業下降38.8%,專用設備製造業下降34.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34.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0.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30.2%,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29.9%,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20.1%,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降1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2019年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本年1至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86兆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1%;發生營業成本16.83兆元,下降14.6%;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94%,降低1.34%。 本年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16.57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2%;負債合計66.00兆元,成長5.4%;所有者權益合計50.57兆元,成長7.3%;資產負債率為56.6%,降低0.4%。 本年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14.04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3%;產成品存貨43,829.7億元,成長14.9%。 本年1至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76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49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9.58元,增加0.68元。 本年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68.6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2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13.4萬元,減少13.5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3.1天,增加5.5天;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為63.1天,增加14.3天。 本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06.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4.9%。

A:以色列航空公司EL AL宣布將所有客運航班的重啟時間自5月16日延遲至5月30日,在5月16日前所有從國外返回的以色列公民需接受14天的強制性自我隔離,並禁止非以色列公民入境,該政策將於5月15日進行審視。   EL AL公司仍在等待政府提供4億美元的貸款援助,其中的75%將由政府擔保,該公司表示,由於以國衛生部於5月4日的放寬規定(主要為商業活動)並未包含出入境限制,加上目前市場對航空飛行的需求低靡,EL AL決定延期重啟客機飛行時程。

A:以色列財政部於日前宣布過去12個月到本年4月底,以色列的預算赤字擴大至GDP的4.8%,截至3月底及2月底的預算赤字分別為4%及3.1%。該部表示,自3月份開始,新冠肺炎危機影響以色列的經濟和財政,在政府支出及收入方面,政府的支出增加及稅收急遽下滑。   本年4月份以色列政府支出為368億美元,自本年至今以色列政府收入為1037億以幣(約合29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7%,以色列政府在疫情期間宣布民眾可延遲繳納增值稅及提前總值25億(7億美元)以幣的退稅方案,致本年迄今政府收入減少。

A:以色列金融大城臺拉維夫市政府宣布自本年8月起關閉自2011年營業至今的Tel-O-Fun共享單車服務,屆時1900輛Tel-O-Fun單車將消失,為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滑板車使用者帶來更多便利。   市府表示,近年來由於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滑板車市場發展快速,導致Tel-O-Fun共享單車使用率下滑,臺拉維夫內有上千輛的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滑板車繼續替市民服務,同時當局正在考慮營運共享電動自行車業務。Ron Huldia市長表示,由於私人市場提供良好的運輸替代方案,因此沒有理由在需求如此低靡的服務中投入公共資源,如同傳統的公共電話已成為不必要的設施。   臺拉維夫市政府將繼續每年投資鋪設自行車專用道,在幾個月內市府將推出「2025年自行車城市」(Bicycle City 2025)計畫,目標在2025年時將自行車及滑板車的使用率提高20%,今年預計將鋪設20公里長的自行車道,目前臺拉維夫共有約130公里自行車道。

A:依據奧地利財政部本(109)年5月7日之新聞稿,奧國副總理Werner Kogler與財政部長Gernot Blümel於5月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奧國政府目前已支出約190億歐元之流動性紓困資金,並宣布,針對受疫情嚴重衝擊產業編列之150億歐元緊急救助金(Corona Hilfsfond),將自5月20日開始發放固定成本補助。 該150億歐元緊急救助金結合貸款擔保及補助形式,擔保部分已支出約10億歐元,目前僅有4個歐盟國家提供100%擔保比率,奧地利為其中之一。補助部分,針對因疫情營收下滑40%以上之企業,補助其固定成本 (包括租金、電費、瓦斯費、通訊費、已採購卻因無法營業之貨品損失等)。 奧國政府依營收下滑程度,提供成本最高75%之補助: 營收下降40%至60%,補助固定成本之25%; 營收下降60%至80%,補助固定成本之50%; 營收下降80%至100%,補助固定成本之75%。 計算期間自3月16日至防疫限制措施終止,基本以3個月為上限,並分3階段發放補助,為回應許多企業迫切之流動性需求,將自5月20日開放企業透過線上財務管理系統「FinanzOnline」申請第一筆補助款(1/3補助款),預計於10日內完成撥付。奧國政府亦將針對受限制措施影響逾3個月者(如文藝活動

A:根據奧媒信使報(Kurier)本(109)年5月8日報導,總理Sebastian Kurz偕觀光部長Elisabeth Köstinger及衛生部長Rudolf Anschober於當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紓困餐飲業及5月15日開放營業規定,重點摘要如下: ◎總理Kurz: 1. 奧國政府正加緊制定餐飲業紓困套案(如減免稅收或其他經濟援助等措施),將於下週公布。 2. 呼籲民眾在餐廳消費時盡量點選當地食材,協助奧國業者度過難關。 ◎健康部Anschober: 1. 奧國疫情已明顯趨緩,如克恩騰邦、薩爾茲堡邦、福拉貝爾格邦已無新病例。 2. 呼籲餐飲業者及顧客自律,遵守餐廳防疫規則,避免疫情再爆發。 ◎觀光部 Köstinger: 1. 重申幾項重要規則: (1)桌與桌或客戶群之間距離至少一公尺 (2)每桌顧客(或客戶群)最多4位成人(自家小孩不拘) (3)餐廳員工招呼顧客時須戴口罩,且保持一公尺距離,其他員工如廚師等不須戴口罩。 (4)餐飲業每日營業時間06:00至23:00 (5)呼籲民眾預先訂桌 (6)餐廳業者若能設置隔物分隔客戶群(如透明屏風等)將更加理想,惟並非強制性。 2. 奧國政府不實施強制餐廳須登記客戶聯繫資料並保持14天之措施。 ※ 奧國政府及奧工商總會(WKO)已公告餐飲業重新營業規定,包括:客人用餐守則、餐飲業主守則,於下列網址:https://www.sichere-gastfreundschaft.at/gastronomie  

A:依據奧媒「薩爾茲堡新聞報」(Salzburger Nachrichten)本(109)年5月7日報導,歐盟執委會日前公布會員國2020年經濟成長預測,其中對奧國之預估值自本年2月公布之成長1.3%,大幅調降至衰退5.5%,另預測2021年奧國經濟可望成長5%。 2020年影響奧地利經濟發展之兩大潛在風險為:旅遊業及就業市場。歐盟執委會認為,長期之旅遊限制措施不但將重創奧國旅遊業,恐亦延緩奧國經濟復甦時間。另若經濟復甦緩於預期,則奧國就業市場恐將仍處於緊張狀態,服務業尤為明顯。 歐盟預測因新冠疫情造成之稅收減少及政府大規模紓困措施,使各會員國之赤字預算與債務水平將寫下歷史新高,預估2020年奧國廣義政府赤字將達當年奧國GDP之6.1%,惟2021年可望降至1.9%。由於高失業率及企業利潤下降皆將使奧國稅收大幅減少,另購買防疫醫療設備及物資亦使奧國公共支出遽增,預估上述因素所造成之政府預算赤字達150億歐元(占奧國GDP之4%);另預測2020年奧國政府債務將飆升8%,達當年GDP之78.8%,預計2021年將降至75.8%。 歐盟執委會預測2020年經濟衰退最嚴重之會員國依次為:希臘(-9.7%)、義大利(-9.5%),西班牙(-9.4%)、克羅埃西亞(-9.1%)、法國(-8.2%);另預測歐元區經濟衰退7.7%。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作者: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e-mail:Germany@moea.gov.tw) 文號:1094050009號   根據外國人登記中心AZR(Ausländerzentralregister)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共計有112萬外國人在德國居住,在一年間約新增31萬3,000人(+2.9%)。此一增幅與2018年(+2.7%)相差不遠。目前外國人移居德國增加的原因歸納有三:其一是2019年登記移入的人數較移出人數約多出37萬7,000人。其二是2019年外籍新生兒人數較去世者多出近6萬9,000人。第三是因入籍歸化而自外國人登記中心移除登記者僅有13萬3,000人。另據AZR資料,2019年成長人數最多的前三名依序是羅馬尼亞(+5萬2,000)、敘利亞(+4萬4,000)及保加利亞(+2萬3,000)。   在德國登記居住的外國人中,約43%擁有歐盟(EU)成員國國籍,以波蘭(86萬3,000,排名第二)、羅馬尼亞(74萬8,000,排名第四)及義大利(64萬6,000,排名第五)等三國人數最多。至來自非歐盟國的外籍人士中,則以土耳其(147萬2,000,排名第一)、敘利亞(78萬9,000,排名第三)及阿富汗(26萬3,000,排名第九)等三國人數最多。克羅埃西亞、希臘、保加利亞三國分居第六至第八位,第十名則為俄羅斯。   在這112萬外籍人士中,約75萬9,000人(7%)在德國居住時間不到一年,近半數(49%)至少8年,截至2019年年底外籍人士在德國居住的平均時間已達15.3年。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財政部長Berat Albayrak於本(5)月6日與國際投資人舉行閉門線上會議時向投資人保證,土耳其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因應所需,並持續與其他國家洽談建立換匯合作機制。   A部長指出,土耳其銀行及私部門可輕易地延展債務,另土國財政部僅有47億美元賸餘債務,將於2020年進行延展。另土耳其刻正與土國擁有貿易赤字且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G20成員國進行一對一換匯談判,未來很可能與多國達成換匯協定,A部長並重申土耳其無意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融資。   土耳其與卡達之中央銀行於2019年11月將既有之貨幣互換安排上限自30億美元提升至50億美元,另土耳其已與中國大陸建立換匯交易達8年。   A部長表示土耳其新冠病毒疫情已受控制,相關防疫措施將逐漸鬆綁;儘管出口及觀光業下滑,經常帳餘額將因商品價格下跌而無重大變化,另土耳其經濟活動預計最遲於下半年恢復正常。

A:西班牙國家報報導,依據歐盟執委會公布之經濟前景報告顯示,歐盟正經歷前所未有之經濟衰退,預計歐元區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將大幅下降至-7.7%,2021年經濟成長可為6.4%;惟各會員國疫情嚴峻程度有別,經濟衰退及復甦情況亦將各不相同,其中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及法國將面臨較嚴重之衝擊;至2021年底歐盟僅有5個會員國之經濟成長可恢復至2019年之水準,包括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及波蘭。 歐盟預估2020年西班牙GDP成長將為-9.4%,2021年則恢復成長7%,此預測值與西班牙政府上週提供予歐盟之經濟成長預測相同。歐盟指出,至2021年底西班牙GDP仍將較2019年減少3%,義大利經濟情況則將與西國類似。歐盟分析各國經濟受影響情況不同係由於下列3項主要原因,包括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解除封鎖時間長短、觀光業占GDP比重及各國投入紓困之財政資源多寡等,其中則以各國投入紓困資源為最主要因素。 歐盟預測,歐元區2020年及2021年失業率分別為9.6%及8.6%;2020年西班牙失業率為18.9%,僅次於希臘之19.9%;2021年西國失業率雖可降至17.0%,惟將係歐盟中失業率最高之國家。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已嚴重打擊西班牙經濟與勞動市場,依據西班牙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資料顯示,本(2020)年4月註冊登記之公司數量為134萬7,934家,較2月(疫情尚未爆發時)之148萬9,733家,減少近14萬2,000家,係自2013年以來企業登記數量最低之月份。 本年3月12日至4月30日間,西班牙登記失業人口數量增加約60萬人(3月超過30萬人、4月約28萬2,291人),減少之勞動人口近100萬人,其中3、4月分別減少90萬人及4萬9,071人,而受到影響之勞動人口則約400萬人。 自營業者部分,目前登記數量總計321萬1,267名,惟僅4月份即減少4萬1,250名;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Federación Nacional de Autónomos,ATA)理事長兼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副理事長Lorenzo Amor表示,此係自1983年以來自營業者流失最多者,亦是自有註冊登記紀錄以來單月中第2大流失之月份。 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表示,至4月底為止,受企業爰引無薪假補助措施「謹按:西文直譯為臨時就業法措施(Los Expedientes de Regulación Temporal de Empleo,ERTE)」影響之勞工計約339萬名,預計至5月底將增至520萬人。此外,西班牙失業補助金支出亦自本年3月之18億歐元增至4月之45億歐元。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公布之「西班牙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危機之經濟復甦計畫(Estrategia España para la Recuperación de la Crisis del Covid-19)」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西班牙經濟影響可分為三種情勢:1、倘疫情控制得宜且未再次肆虐,本(2020)年西班牙經濟成長率(GDP)為-8%;2、倘疫情小幅度再次肆虐,GDP則為-12%;3、倘疫情再次大幅度爆發並造成全國封鎖,GDP成長恐大幅下降至-15%。 CEOE副理事長Íñigo Fernández de Mesa表示,為防堵新型冠狀病毒再次肆虐,西班牙政府應採相關防禦措施且全力協助各大企業走出疫情所造成之經濟危機,並提出下列具體建議如后: 1.協助私人企業依據需求對員工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並透過篩檢結果追蹤受感染者及相關接觸者病史,以制訂後續隔離及限制行動計畫。 2.針對因商業活動低迷導致收支不平衡之企業,應減少貸款擔保之限制,以加速資金之流動。 3.展延縮減工時及無薪假補助措施「謹按:西文直譯為臨時就業法措施(Los Expedientes de Regulación Temporal de Empleo,ERTE)」之適用期限。 4.推行建立勞動新措施及彈性調整勞動力,以協助企業因應商業活動復甦,並增加企業在履行僱佣合約上之彈性。 5.取消企業因「無薪假補助措施」所需支付之員工社保費,以輔助企業維持原聘僱員工之能力。 該報告強調,工業係西班牙經濟成長之基本動能,可帶動相關產業之成長,亦係創造勞動市場就業機會之根基,爰西班牙政府應竭力提升工業占GDP之比例,應自目前占14%提高至20%。

A:西班牙國家報報導,依據西班牙本月1日遞交予歐盟之「穩定計畫(Plan de Estabilidad)」,西國政府預估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9.2%,此數據較國際貨幣基金(IMF)所預測之-8%更為悲觀;失業率則將自2019年之14.1%大幅攀升至2020年之19%;2021年經濟成長則可望恢復至6.8%,則較IMF預測之4.3%樂觀,而失業率則可微幅降至17.2%,亦即西國至少恐需2年時間方能走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所造成前所未有之世紀經濟危機。 西班牙負責經濟事務之副總理Nadia Calviño表示,西班牙本(2020)年第2季經濟活動急劇下滑,儘管本年下半年有望逐漸復甦,惟預計俟2022年始能恢復此段時間所造成之經濟損失。此外,西國觀光旅遊及旅宿業復甦時間遙不可期,以及歐盟欠缺共同因應措施,且倘本年秋季疫情再度爆發等不確定因素,均可能為西國經濟復甦雪上加霜。 西班牙政府另預估2020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例將可能增至10.3%,恐成為自2012年以來財政收支差距最大之一年;政府公債占GDP之比例亦將自2019年之95.5%增至2020年之115.5%。 此次西班牙政府針對疫情提出對企業融資之金額為1,040億歐元;此外,另自政府國家預算及增加之稅收中分別支出284億300萬歐元及61億1,900萬歐元等,共計約350億歐元,直接資助受Covid-19疫情影響之國民、自營業者及公司等,其中170億元用於無薪假補助措施「謹按:西文直譯為臨時就業法措施(Los Expedientes de Regulación Temporal de Empleo,ERTE)」,另再加計醫療用品等支出,爰政府之財政支出因此將額外增加10%,相當於550億歐元,將造成2020年政府財政支出占GDP之51.5%;而財政收入減少5%(約250億歐元),加計經濟成長為-9%(財政收入將減少500億歐元)等,導致西國全年度收入僅將約占GDP之41.2%。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報導, 依據葡萄牙中央銀行報告指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前,葡萄牙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566歐元;疫情爆發後,葡萄牙政府提供紓困措施,儘管加計政府之補助,葡萄牙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仍自1,566歐元減至1,482歐元,計減少5.3%。 此外,葡萄牙個人平均薪資收入則自871歐元降至800歐元,減少8.2%;其中以35-44歲年齡層受影響最大,薪資收入大幅減少10%。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