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日前報導,美商Salesforce集團甫於本(2022) 年 3 月 30 日宣布5 年內將在法國投資 35 億美元,折合約31 億歐元,相較於該集團 2018 年 4 月提出之 22 億美元五年投資計畫,有大幅增加。該項投資計畫主要將擴大巴黎辦公面積以容納員工人數之增加,並擴充資訊設備以配合其客戶在歐盟數據資料本地化之需求。 S集團為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統之全球最大供應商,僅次於微軟、甲骨文、IBM 及 SAP之全球第五大軟體發行商,亦是僅次於微軟與亞馬遜之第三大雲端服務商。S集團自 2005 年起來法經營,有 1,230 名員工,去年營業額為 3.688 億歐元,較前年強勁成長28%,集團因此決定加速在法投資。 S集團在法國隨其客戶與合作夥伴欣欣向榮之生態系統蓬勃發展,因此積極招募培養人才並擴展業務,除巴黎總部外,該集團在里昂(Lyon)、南特(Nantes)及格勒諾布爾(Grenoble)亦設有辦事處,並在巴黎周邊地區設有一座資料中心。根據 IDC顧問公司去年 9 月發表之調查報告預測,S集團在法生態系統到 2026 年將締造逾 536.4 億歐元之收入並直接及間接創造 21萬多個就業機會。
A:法國產業雜誌新工廠(UsineNouvelle)日前報導,法商Veolia 與 Waga Energy於 3 月 31 日宣佈將在法國甲烷化技術最先進之 Seine-et-Marne省內Claye-Souilly垃圾掩埋場啟用一座生物性製沼氣系統,每年可產 120 GWh容量之再生天然氣,其產氣量能將為當前法國之冠,對於急於增產再生天然氣以擺脫對俄羅斯之依賴的法國,無疑是項適時佳音。 該廠亦是去(2021) 年上市的 Waga Energy 之12座廢氣淨化設施中最大的,為兩家企業第二次合作成果;若加上 位於Saint-Palais合作之第一座以及V集團今年將啟用之另外兩座產能,預計到 2024 年,四廠加總起來將可每年生產 175 GWH。 此項再生天然氣較農業沼氣便宜,具價格競爭力。V集團目前已在法國生產1.6 TWh 的生質氣,為法國能源多年度計劃(Programmation pluriannuelle de l'énergie)中2023 年生質氣產量目標的 10%;並已宣布另將與TotalEnergies 合作在海外進行生產。
A: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本(4)月1日報導,預告近期主要會展活動如下: 1.非洲主題:首屆非洲國際博覽會(Foire internationale africaine,FIA)將於今年 6 月 22 日至 26 日假巴黎北郊維勒班展覽中心(Paris Nord Villepinte)舉行,旨在展示非洲大陸之人才技術,專為非洲僑界規劃,將涵蓋多項領域,包括銀行保險、農產食品、教育諮詢、新技術及永續發展等,並將舉辦一系列有關非洲大陸投資機會之研討會。 2.農產食品主題:由法國農業部與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共同籌辦之農產出口日(Journées Agro Export)訂於本(4) 月 5 日至 8 日線上登場,專為中小企業及中型企業量身規劃,協助農業與農產食品業公司掌握最新消費趨勢、解析經銷通路並發掘英國、義大利、玻斯灣國家及波蘭等高活躍度市場之商機。期間將有兩場圓桌會議針對德國、中國大陸及美國食品與酒類市場之商業與物流供應鏈關鍵課題進行研討;一場聚焦德國與北歐國家之歐洲有機市場趨勢研討會;同時配合時勢,就烏俄戰事危機對農業部門之影響進行專題解析。 3.拉丁美洲主題:今年六月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週”期間,法國商務投資署將於6 月 7 日至 10 日舉辦第二屆 Ambition Amérique latine,屆時除有政府官員出席大會外,亦將安排圓桌會議、實體 BtoB企業洽談會以及特定主題線上商務會議。
A:法國回聲報(Les Echos)本(4)月1日報導,法國今(2022)年3月新車註冊掛牌數量較去(2021)年同期減少近20%,法國車市兩年來深受新冠疫情與與半導體短缺之打擊,業界人士原本寄托今年情勢反彈的希望逐漸渺茫。 根據法國汽車產業聯盟(Plateforme automobile,PFA)本日公布最新統計數據,上(3)月新車註冊量較去年同期減少 19.53%,而1月較去年同期減少18 .6%,2 月亦較去年減少13%,第1季共計僅售出36萬多輛車,表現黯然失色,PFA 發言人 François Roudier更感嘆其為自80年代初建置相關統計以來最慘淡的一季。 上月統計中,Stellantis集團銷售最差,較去年同期衰退近30%,旗下標緻(Peugeot) 衰退33.5%、雪鐵龍(Citroën) 衰退27.8%、飛雅特(Fiat) 衰退27.6%,表現均不佳;BMW銷售亦不理想,較去年同期減少27.6%。相對而言,雷諾集團因旗下品牌 Dacia年度銷售成長率高達 31%之出色表現,總體銷售衰退幅度限縮在15%。此外,現代汽車(Hyundai,+1.9%)與Kia (+6.5%)亦能維持去年成長趨勢,特斯拉 (Tesla,+7%)之銷售成長曲線則漸趨平緩。 由於晶片荒並未如預期有緩解跡象,恐將持續衝擊生產線與交車期限,再加上近期烏俄戰事,更嚴重影響生產裝配與零件供應,面對此等高度不確定性, PFA亦破例至今未發表本年度車市預測。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4)月3日報導,OECD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受訪表示,倘俄烏戰事延續,恐將削減歐洲經濟成長率達1%~1.5%,通貨膨脹亦可能進一步攀升2%~2.5%。此外,當今經濟環境面臨極高度不確定性,有必要針對食品供應、能源與數位等領域安全,以及國際貿易佈署等議題進行熟思審處。 B氏認為,俄烏兩國為穀物與肥料出口大國,因兩國衝突引發漲價預期,帶動物價普遍上揚。倘戰事僵持,不僅可能影響本(2022)年收成,亦將波及明(2023)年局勢。本年通膨率仍將居高不下,明年可望開始放緩,均取決於俄烏戰爭未來情勢。 伊建議,政府應針對通膨制定財政政策,協助家庭與企業度過通膨難關,並以貨幣政策穩定通膨預期心理,同時保護最弱勢族群之購買力,亦不至危及能源轉型。另並呼籲避免實施出口管制,以防不利後果。
A:法媒新工廠(UsineNouvelle)上(3)月30日報導,法商家樂福集團於宣布將於2025年前在法國境內旗下量販店(hypermarche)及超市(supermarche)停車場設置700座以上電動車充電站與5千支充電樁,並預計2023年前達成啟用2千支充電樁設施。家樂福集團盼藉此擴大對顧客之吸引力,躋身全球強調綠色能源承諾且引領風潮之大型零售連鎖集團。 媒體報導,該集團首座啟用之充電站位於法國中北部特魯瓦市(Troyes)La Chapelle Saint-Luc量販店之停車場,預計將自本(4) 月 8 日正式啟用。家樂福集團發布新聞稿說明,旗下量販店及超市,平均每家將分別配置10個及5個電動車充電車位,前者由荷商Allego公司建造營運,後者則由法商 Driveco負責。未來消費者倘持有家樂福會員卡,可免費使用22KW之「軟性移動」交通工具充電服務(如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等;50 KW至300 KW之快速及超高速充電服務則須另外收費。未來5千支充電樁的電力將由Enedis集團提供。 統計指出,歐洲目前設有 330 萬支充電樁,預估未來需要 6,500 萬支充電樁,才足以因應電動車市場之成長趨勢。此外,在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之布署方面,儘管法國政府已訂立2021年底前應完成10萬座公共充電站之目標,但目前僅完成5萬座之建置工作。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3月29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本(3)月29日報導,根據史國投資促進局(EIPA)資料顯示,史國2021年花費約11億史鍰(約7,300萬美元)自南非及阿根廷進口主食玉米、其他玉米、小麥及白米。史國國家玉米合作社執行長Rechi Dlamini指出,史國國內主食玉米生產量不足,需自國外大量進口,呼籲史國農民應儘可能利用可耕地增加玉米產量,以確保史國糧食安全。此外EIPA資料亦顯示史國自南非、印度、美國及中國進口價值約8億2,000萬史鍰之農業及其他產業化學產品。在出口方面,史國農業相關主要出口產品包括94億史鍰之食用酒精及飲品濃縮液、69億史鍰之蔗糖相關產品、6億5,000萬之工業用乙醇,以及18億史鍰林業相關產品等。 查史國主要出口品項以農產品為主,如以乙醇、蔗糖等史國糖業產品及林業相關產品出口賺取外匯,在主食玉米生產則明顯生產不足,顯見史國農業在糖業及林業兩大支柱外,仍需持續發展多樣化農業,以增加一般小農收入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我臺史合作相關農業計畫如傳統蔬菜計畫、果樹計畫均應有助史國農業之發展。至史國肥料及農藥均仰賴進口,則或可作為我商開發市場之參考。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3月28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本(3)月28日報導,COMESA及其區域夥伴更新相互間之夥伴關係,以落實永續漁業發展計畫。前揭計畫即東部非洲、南部非洲及印度洋區域永續漁業計畫(ECOFISH),該夥伴關係建立於3年前,印度洋委員會(IOC)代表COMESA、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及相關夥伴與歐盟簽署2,800萬歐元之漁業協議。 COMESA秘書處於日前召開該協議第3屆相關執委會,追蹤計畫執行進度及成果,並研擬落實計畫建議,除COMESA秘書處外,其他漁業專家亦參與該會議。該計畫助理執行長Dr. Kipyego Cheluget於開幕時請團隊研擬對策促進區域漁業永續成長,並指出該區域內目前多為小型漁業價值鏈,且僅分布於沿海或湖濱區域。C助理執行長指出漁業雖極具重要性,且具潛力緩解全球貧窮現況,惟區域內尚未進行適當管理與發展小型漁業,致依此維生者陷入貧窮狀態並受氣候變遷之威脅,因此發展藍色經濟對於區域內沿海、湖濱及河流之小型漁業極具重要性。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國營石油管線集團(BOTAS)公告表示,土耳其天然氣因成本上漲而調升價格並自4月1日起生效。根據BOTAS公告,提供家庭與工業設施天然氣價格分別調增35%及50%,用於發電的天然氣價格也上升44%。 土耳其仰賴與外國供應商簽訂國際合約以滿足幾乎所有天然氣需求。BOTAS強調自2021年開始,全球市場能源價格已上揚且大幅度波動,然而這些價格增加並未完全轉嫁給土耳其消費者,且土耳其政府持續補助消費者。BOTAS更進一步指出,根據家庭能源價格指數(HEPI),土耳其提供歐洲區最可負擔的天然氣。然而,現有情況需要天然氣價格調增。 土耳其能源市場管理局(EPDK)數據顯示,2021年土耳其天然氣消費量總計達596億立方米,較前一年增加24%,而該國進口成長22%達587億立方米。2021年12月土耳其家庭天然氣消費量占比略高於36%,今年1月占比則約為43%。工業部門去年消費占比為23%,本年第1個月為20.4%。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4月4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4)月4日以「史國債務比達近10年次高」(Eswatini Debt Stock to Reach Second Highest Percentage in 10yrs)為題,報導隨著史國政府再度向世界銀行貸款12億史鍰(約8,200萬美元),史國目前公債規模達289.6億史鍰,占GDP 40.45%,為史國近10年公債占GDP次高者(僅次於2020年之41.19%),並超過史國政府設定GDP 35%之目標。 該報導引述史國財長瑞肯柏(Neal Rijkenberg)表示,前述史國向世界銀行貸款係史國第2次自世銀取得「開發政策貸款」(Development Policy Loan),該資金主要用於因應武漢肺炎衝擊,以及資助史國推動之「後疫情經濟復甦計畫」(Post-COVI-19 Economic Recovery Plan)。R財長說明,史國追求之經濟復甦方向係政府追求總體經濟穩定與財政健全,同時推動由民間企業帶動復甦與成長。 該報導續指出,儘管史國政府設定公債不超過GDP 35%之目標,惟自2019年起史國公債已達GDP 40.02%,2020年更達41.19%為近10年之高點。相較10年前(2012年時)史國公債僅占GDP 14.38%,史國公債比明顯上升。經濟學者普遍認為,公債比過高恐引起投資者質疑政府償債能力,從而推升政府貸款成本及影響公債殖利率。史國R財長則認為,史國債務比推升有部分原因係史鍰貶值所致,認為史國債務規模並未超過政府負荷能力。 該報導最後指出,近年受武漢肺炎影響,史國之鄰國南非與賴索托也出現出債務比推升現象。賴索托2021年債務比甚至達GDP 62.8%,超過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設定之60%門檻。 謹查,史國債務比自2019年超過GDP 40%後,史國近年來債務比始終維持在40%上下,並未出現進一步推升。史國2021年債務比遠低於同為南部非洲國家之南非、賴索托及納米比亞,顯示不論縱向對比(與自身前後期相比)或橫向對比(與同期鄰國相比),史國債務比都不算過高,財政情形相對仍屬穩定。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多家媒體(ANSA、Il Sole 24 Ore)2022年4月3日報導,為持續落實《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義大利政府將首批撥款4億歐元,用於協助地方政府加強包括SPID(類似台灣自然人憑證)及電子身份證(Carta d'identità elettronica,CIE)之數位化升級,並自2022年4月4日起,由義大利數位轉型部(Ministero della Transizione Digitale)官網公告,開放義大利機構提出申請參與數位化計畫;4月底將公告有關學校提出申請參與之資訊。 義大利《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中首件大型計畫係協助公務系統全面數位化,將包括22,353個地方政府機關,預計至2026年將投資26.5億歐元,其中10億歐元將用於資料儲存至雲端(擬於2026年前完成75%之公務機關資料儲存)、7.5億歐元將用於開發電子支付應用程式PagoPA及公務機關入口網App IO、6.13 億歐元將用於公務機關服務體驗、2.85億歐元將用於數位身份應用 (計畫目標將達到100%之公務機關升級)、2.45億歐元將用於電子通知平台,該計畫之40%資金將用於義大利南部。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4月4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4)月4日以「史瓦帝尼經濟成長2.1%」(2.1% Annual Growth for Eswatini)為題,報導史國2021年第4季實質經濟成長率為2.1%,係自2020年第3季以來連續第6季經濟正成長,反映史國經濟持續從武漢肺炎衝擊中復甦。 該報導續指出,2021年第4季,史國第一產業(農林漁牧業)、第二產業(工業)及第三產業(服務業)分別約占史國經濟規模10%、36%及53%。史國第一產業於2021年第4季成長4.2%,主因畜牧業及林務業分別成長10%與32%;第二產業則成長5.1%,其中,製造業與水利產業分別成長7%與9%;第三產業則衰退1.6%,主因批發零售業與專業技術服務業明顯衰退6%及7%。 該報導另引用史國經濟企畫暨發展部資料指出, 2021年第1季至第4季,史國每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5.5%、18.6%、3.9%及2.1%,認為史國經濟於2021年第3季與第4季明顯放緩是因該年6、7月間史國發生社會動盪所致。 謹查,史國經濟自2020年第3季起連續6季成長,顯示史國經濟確實從武漢肺炎影響中復甦,惟自2021年第3季始史國經濟成長速度出現持續放緩現象,2022年第1季史國經濟成長速度是否仍持續放緩值得觀察。
A:資料來源: Nord Pool 北歐因為地緣關係友好緊密,於電力供應方面,透過電網的建置使北歐各國可互通電力。爰此,瑞典與挪威於1996年成立Nord Pool,提供躉售電價資訊。目前約有200家公司向瑞典消費者出售電力。 瑞典電價主要涵蓋3個部分,包括用電費、電路管線費用以及其他費用(能源稅、增值稅及規費)。後兩者通常為固定價格,用電費則依用電量而定;但如果消費者綁動固定費率,帳單受電價浮動的影響較低。 根據Nord Pool的統計資訊,以下為近5個月的月平均電價: 2021年平均電價: 0.67 2022年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月平均電價 (瑞典克朗/每度電) 0.648 0.835 1.807 1.043 0.775 從去(2021)全年平均電價為0.67瑞典克朗/每度電,然自去年11月起,因為疫情與供應鏈物流等問題,原物料及燃料缺乏,導致電價大幅上揚。去年12月平均電價高達1.807瑞典克朗/每度電,係全年均價3倍;直至2月才出現緩解。預期倘俄烏戰爭持續,可能影響但瑞典原物料及燃料供應,瑞典電價亦將再度上揚。
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40007號 俄烏戰事持續逾1個月,對德國工業造成之負擔逐漸加大,許多企業抱怨材料短缺,短時工作增加2%;但另一方面,若干行業則自新冠病毒限制的緩解中獲益。 2022年3月份,德國工業界從事短時工作的人數成長2%,約達14萬人。僅汽車業單一產業的短時工人數就從36,000人增升到43,000人。根據慕尼黑ifo經濟研究院分析結果,原物料短缺被迫減少工時是主要原因,其情況又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變得更加嚴重。 該結果顯示,80.2%的德國工業企業反映初級產品與原材料採購出現瓶頸問題;17%的德國企業從俄羅斯進口,但因俄國發動戰事受到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渠等也受到波及。 另一方面,德國部分產業部門則因新冠疫情限制緩解,而展露出正向趨勢。如餐飲服務業,短時工人數從21.5萬人降至17萬人,占勞動力之比例從20.2%下降到16.0%。零售業的短時工人數也大幅下滑。 整體而言,德國目前約有62萬人從事短時工,仍然比新冠疫情爆發前要多得多。當時,全德國短時工人數為13.4萬,後來在2020年4月達到創紀錄的600萬,而2009年春季爆發之金融及經濟危機則是前一次的高峰, 約有150萬人從事短時工。
A:資料來源:Berlin Energy Transition Dialogue, BETD 文號:1114040006號 第8屆「柏林能源轉型對話」(Berlin Energy Transition Dialogue, BETD)由德國聯邦政府主辦,於2022年3月29日至30日假德國外交部,並輔以線上會議之虛實整合方式辦理。德國外交部Annalena Baerbock、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Dr. Robert Habeck兩位部長與會說明德國國際能源合作重點,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則以預錄影片方式發表簡短演說。 德國外交部部長Annalena Baerback表示,過去15年來,德國持續討論依賴性能源政策是否妥適,但未採取實際行動,然而過去數周以來俄烏戰事,顯示能源政策已與國家安全密切結合,現在務求儘速獨立於石化燃料及俄羅斯之供應。惟德國外交部認同BMWK立場,不宜斷然採取全面能源禁運,以免釀成更大危機,而應妥善運用各項措施,逐步減少對俄國能源依賴。與此同時,德國必須深刻體認,投資再生能源與能源轉型,等同投資自由民主價值與生存安全,德國也已與科索沃(Kosovo)、摩爾多瓦(Moldova)開展能源合作,其中德國即將在科索沃投資興建之風場,不僅將成為科國歷來單筆最大外來投資,也將供應科國電力達10%,更有助夥伴國家斷絕能源依賴。未來德國推動國際氣候合作,將著重共同科技研發、協助減少能源依賴,並將由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兼首任氣候特使Jeniffer Morgan (前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International執行長)協助推動,將226個外交部駐外館處,形塑為推動氣候相關合作之重要據點。 BMWK部長Dr. Robert Habeck指出,過去數年的能源依賴政策是巨大決策錯誤,俄烏戰事已成為德國政策分水嶺,德國將逐步獨立於俄羅斯能源,並同時進行能源與經濟轉型。德國也須留意,能源的依賴及轉型,已造成國際能源價格攀升,糧食危機似也如影隨形,德國未來決策不能再將負擔轉嫁由其他國家承擔。全球值此關鍵時刻,盼藉由BETD之舉辦凝聚共識、推動相互支持與合作。 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認為,全球需修復破碎的能源結構,為達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之目標,國際須致力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達45%,俾於本世紀中葉實現氣候中和,但2021年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量成長近6%,未來各國務須透過加速淘汰煤炭及石化燃料、迅速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達成淨零碳排。期望BETD發揮領導作用,尤應留意國際社會必須對新興經濟體提供更多支持與引導,以快速實現能源轉型。各國行政部門亦須減少對石化燃料、煤炭的補助及融資、停止擴大石油與天然氣勘探,相關措施與決心將是全球通往能源安全的唯一途徑。 BETD進一步資訊請至網站瀏覽:https://www.energydialogue.berlin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在瑞典北部Skellefteå市的投資,包括一間在工廠旁的73,000平方公尺辦公大樓,原本Skellefteå市的執照費為240萬瑞典克朗,最終該地方政府以一半費用通過其執照申請。 Skellefteå市表示,主要因為Northvolt的大樓佔地廣且設計簡單,對於市政府的行政工作相對簡化,所以降低執照費用。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4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62/P200號(商情文號:第262號) 商情本文: 根據愛爾蘭Savills房仲公司數據表示,愛爾蘭商用房地產於2022年第1季共有40筆交易,計有47萬7,000平方尺面積;與2021年同期僅有7筆交易, 2萬2,000平方尺面積的表現比改善很多,係從去年市場幾近停滯後在本年開季強勁復甦。但實仍比同期十年平均規模低約24%,也比2020年第1季低57%。另數據也可見,市區空間需求仍高,現對市區辦公室的需求已見復甦跡象。 位於北部碼頭區的Exo大樓為本季最大的交易,面積約7萬9,000平方尺,該大樓建成後將成為都柏林17層之最高辦公樓,另本季最大的科技業交易為最近完工的10 Hanover Quay辦公樓,由美國Fiserv金融科技公司整棟租下。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4月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63/P200號(商情文號:第263號) 商情本文: 根據Kite Consulting諮詢公司資料顯示,四品脫牛奶價格可能從約1.15英鎊增漲到1.60英鎊至1.70英鎊之間,漲幅高達50%;隨著多方面成本飆升,三十年低價牛奶情勢可能轉變;另預計一包奶油將從1.55英鎊漲到超過2英鎊。 上週,英國與歐盟的乳製業者齊聚布魯塞爾,針對飼料、化肥和燃料成本飆升問題進行會談。據悉,介於農民與零售業者之間的乳製品加工商對農場和供應鏈上游成本飆升感到擔憂;英國乳製品業也已向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fra)表達對成本之擔憂。供應貿易聯合會(Provision Trade Federation)會長Andrew Kuyk表示,成本飆升程度遠高於預期。本身為農民的英國農民總工會(National Farmers’ Union)主席Michael Oakes也表示,原本一輛貨車(articulated lorry)裝載的肥料價值約7,000英鎊,在烏克蘭危機後又再次飆升,現已漲到2萬8,000英鎊,且更高的天然氣價格也對化肥成本造成影響,飼料成本上漲60%之多。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4/0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AIV表示荷蘭必須接受產業政策 荷蘭NIS News報導,荷蘭國際事務諮詢委員會 (AIV) 表示,荷蘭必須放棄對產業政策的抗拒,更多地投資於具有策略意義的領域,例如量子技術、氫能和半導體產業。 荷蘭前外交部長、AIV 主席 Bert Koenders 表示,鑒於地緣政治形勢,現在減少策略脆弱性是歐洲的第一大公共利益,如此,將迫使荷蘭以及他國政府將智慧工業政策置於國家的優先議程。 AIV 表示,德國與法國公開要求擴大國家支助範圍,荷蘭卻不情願,擔心自由市場扭曲和保護主義,但若荷蘭政府繼續猶豫,可能會失去與歐盟其他國家的接觸,進而惡化其商業環境。 Koenders 承認國家援助與保護主義的典型危險,因此呼籲荷蘭政府在歐盟內部帶頭制定歐洲工業政策必須遵守的標準和法規,以期避免對市場的扭曲。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4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61/P200號(商情文號:第261號) 商情本文: 電動車創新科技為近年環保議題的重要核心,是少有的環保典範。根據交通部數據顯示,英國有約 40輛註冊電動汽車和混合電動車,近期即使購買等候時間長達12個月,英國2021年電動車註冊計有19萬1000輛,成長75%。全球各大汽車製造商均承諾逐步淘汰傳統內燃機汽車,像美國GM汽車計畫於2035年前電動化,Volvo汽車更承諾在2030年前。然而,旨在提升電動車吸引力的財政補貼正在取消,而道路收費計畫正加速彌補汽油稅下降。電動車原有的技術缺陷也仍未消失,係電動車比同類產品重,且大量的鋰電池容易著火,如載有近4,000輛豪華轎車的 Felicity Ace滾裝船在大西洋燃燒超過一週沉沒。另電動車充電成本實在上升,於上周創新高。 事實上,很少有關於電動車缺陷的報導,即電動車對地球破壞可能比汽柴油車更大。Volvo汽車研究人員最近透過計算從電動車資源開採到處置的整生命週期碳排放量,透過其XC40的兩車型進行同類比較,證實電動車製造出廠時更耗碳排放。依典型的全球燃料發電組合,假設在無更換電池下,從電動車資源開採到處置之整生命週期碳排放量推算,一般電動車需要駕駛9萬2,000英里才與汽油動力車的碳排放相當,但在能源發電較為複雜的地區,如在使用更多核能和再生能的歐盟,駕駛只需要5萬2,000英里就與汽油車相當。 近年電動車市場的成功,也尚無法證明電動車必然將在未來主導市場。連電池技術發展仍有阻礙,如特斯拉汽車最近才退回一代技術;且尚無任何電動貨運可像傳統貨車一樣具競爭力。另傳統汽油替代品仍未成熟,下一代合成燃料也許可投入現有基礎建設中,已小批量生產,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稅收投入只有少數駕駛可使用的電動車基礎建設,決策者有許多面向仍須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