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報導,沙烏地港務局(Saudi Ports Authority, Mawani)頃於2022年3月20日推出智慧港口發展計畫(Smart Ports initiative),將與沙烏地電信公司(Saudi Telecom Co., STC)、瑞典電信大廠愛利信(Ericsson)、中國華為(Huawei)公司、沙烏地環球港務公司(Saudi Global Ports Co.)、紅海航運站公司(Red Sea Gateway Terminal Co.)、杜拜環球港務公司(DP World)等多家科技及航務公司合作,促進國內各港口自動化,進而提升區域及全球競爭力。 根據上述計畫,沙烏地將協助各港口導入第4次工業革命(4IR)帶來之最新科技,包括5G行動通訊技術、雲端運算服務、網路安全維護等,同時提升綠能使用率以確保航運及港務可永續及環保發展。 另根據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及國家運輸暨物流業發展策略(National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Strategy, NTLS),沙烏地目標成為聯結3大洲之國際物流樞紐,除上述港口智慧化發展計畫外,政府亦計劃將空運貨物量翻倍提升至450萬公噸,另盼透過大眾運輸、鐵路網、機場擴建及發展等計畫吸引總計5,500億里雅(約1,500億美元)投資,使民間企業在港口發展貢獻占比提升至90%。

A: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沙烏地去(2021)年12月為中國大陸第2大石油供應國,次於俄羅斯,惟中方為打擊逃漏稅及非法交易而調降民營煉油業者進口配額,沙烏地本(2022)年1月至2月回升為中方最大石油供應國,俄羅斯對中供應則減少9%。 上述統計顯示,本年1月至2月中國大陸共自沙烏地進口1,461萬噸原油,平均每日進口181萬桶,低於去年同期的186萬桶,自俄羅斯則共進口1,267萬噸,平均每日進口157萬桶,低於去年同期的172萬桶。 媒體指出,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軍事衝突持續,且國際對俄相繼祭出制裁,導致國際能源業者對於俄國石油供應產生疑慮而調整採購來源,預期本年3月中國大陸自俄進口原油將持續下降,沙烏地仍將為中方最大供應國。

A: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2)年2月份總貿易額為1,847.55億馬幣(約440.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出口額為1,022.72億馬幣(約243.82億美元),成長16.8%;進口額為824.83億馬幣(約196.65億美元),成長18.4%;貿易順差達197.89億馬幣(約47.18億美元),成長10.7%。 2022年2月份馬國前十大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日本、香港、泰國、越南、韓國、印度及臺灣。馬國主要出口項目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8.77%,較去年同期成長25.8%。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棕油、金屬製品、液化天然氣、機械、配備及零件、光學及科學儀器、棕油製品及橡膠製品。 馬國2022年2月份十大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日本、臺灣、印尼、泰國、韓國、印度及越南。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精煉石油產品、機械設備及零件、金屬製品、交通設備、鋼鐵製品、光學及科學儀器、加工食品及棕油。 2022年2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94.73億馬幣(約22.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5%;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4.82億馬幣(約8.30億美元),成長31.5%,我國為馬國第10大出口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59.91億馬幣(約14.28億美元),成長23.7%,我國居馬國第5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汽油、記憶體及燃料油。馬國出口至我國主要產品項目為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或其他電路、積體電路、礦物質石油腦、燃料油及供計量或檢查半導體晶圓或裝置之儀器及器具。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2月份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因係電子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5.8%,精煉石油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及棕油的海外需求強勁,分別成長9.6%、28.2%及58.9%,帶動馬國2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16.8%,為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18個月成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表示,由於通膨對低收入群體(B40)帶來衝擊,馬國將自5月1日起實施1,500馬幣(約358美元)最低薪資制,惟初期將僅先適用於大型企業(big companies)與國營企業(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GLC),至於微型(micro companies,少於5位員工)將暫緩實施該薪金制。   馬國政府最近一次於2020年2月1日調整最低薪資,當時漲幅為100馬幣(約24美元),自1,000馬幣(約238美元)調高至1,200馬幣(約286美元)。   以馬國製造商聯合會為首之馬國企業界咸認為,馬國政府調高最低薪資之決策過於倉促,其漲幅高達25%,將對整體薪資成本產生連鎖效應,並對營業成本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經濟復甦,渠等爰呼籲馬國政府重新考慮該決定。   此外,根據馬國製造商聯合會與馬國經濟研究院(MIER)於1月5日至2月10日展開的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受訪企業認為,根據目前馬國的經濟狀況觀察,100馬幣(約24美元)是較可接受的漲幅。有鑑於此,該聯合會建議馬國政府採取漸進方式調高最低薪資,先於2022年第三季調高100馬幣,接著於2023和2024年逐步調高至1,500馬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捷克媒體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本(2022)年3月8日報導,捷克經濟在俄烏戰事前已陷膠著,戰爭開打後燃油及天然氣價格飆升,天然氣價格更創13年來新高。捷克經濟學家Danuše Nerudová建議政府降低石油消費稅及持續開採煤礦,以穩定能源價格。   燃煤發電目前佔捷克總電力產量近50%,捷克政府更於本年初提出於2033年前逐步淘汰使用燃煤發電之規劃,惟Danuše Nerudová認為捷克必須持續開採煤礦,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之依賴。經濟學家也預期今年平均通膨率將超過10%,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及抵押貸款及利率同時上升將對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經濟學家另認為,俄烏戰事將導致非洲及歐洲面臨糧食短缺,並使烏克蘭工人回國參戰,再加上大量烏克蘭難民湧入捷克,將改變捷克勞動力市場,推動捷克高附加價值產業之發展。    

A:根據歐洲媒體Euronews本(2022)年3月16日報導,隨著歐洲經濟開始從COVID-19疫情中復甦,整體失業率正逐漸下降,捷克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捷克2021第4季的失業率降至2.2%,為歐洲最低。惟經濟學家指出,捷克面臨嚴重缺工問題,為未來不可忽視的經濟隱憂。   捷克勞工局資料顯示,捷克求職者至2022年1月底約有26萬人,據經濟學家Jana Steckerová報告指出,本年2月捷克釋出職缺約超過36萬個,平均每一個職缺僅有0.7名求職者,粥多僧少。   捷克建築業長期以來多依賴烏克蘭工人,本年2月24日爆發之俄烏戰事已導致近10萬名烏克蘭難民湧入捷克,且絕大多數為女性,可能導致捷克失業率略微調升,惟尚未對捷克勞工市場造成明顯影響。    

A: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ACCCIM,簡稱中總)總會長盧成全頃表示,該總商會樂見馬國政府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於3月18日正式生效,為國內企業在14個成員國中開拓更大的產品與服務市場進入做好準備。   中總強調,RCEP的生效彰顯馬國對於打造開放、自由及全面的多邊貿易系統的投入,並深信RCEP將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   中總敦促馬國中小企業採取轉型措施,透過加強在技術、數位化、產品與市場開發領域的能力來建立競爭優勢,並抓住RCEP所提供的商機,同時具備抵禦外來競爭的壓力。   RCEP雖將加速馬國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但這些企業亦會面對國內市場進口的競爭。   中總自 2021 年起,便積極與馬國貿工部官員合作,主辦相關RCEP的線上研討會,以協助工商界瞭解RCEP的訊息,以及RCEP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另成立「中總與海外友好團體聯席委員會」,整合多個RCEP成員國的商會,並主辦了逾10場線上聯繫會議,以及定期交流及商業媒合,開拓更多商貿投資合作。另一方面,中總盼加強更緊密的公民營企業合作,以協助馬國企業推展海外市場。中小企業需要的支援便利包括瞭解國外市場環境、貿易法規、產品和市場開發、電子商務以及市場情報以利行銷。另外,馬國政府亦應提供更多措施,以支持中小企業在公司及商業營運上採納環境、社會及制治(ESG)。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2021年汶萊為我第7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為1.73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0.02%;我對汶萊出口為0.24億美元,占我總出口0.005%,為我第100大出口國;我自汶萊進口為1.47億美元,占我總進口0.04%,為我第64大進口國。 我出口汶萊以高溫蒸餾煤焦油、水、紙容器等為主;自汶萊進口石油氣及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等。

A:2021年馬來西亞為我第7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251.25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29.86%;我對馬來西亞出口達133.28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40.91%,為我第8大出口國;我自馬來西亞進口達117.97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9.29%,為我第9大進口國。 我出口馬來西亞以電機與電子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化學暨化工製品等為大宗;自馬來西亞主要進口電機與電子產品、化學暨化工製品、機械設備及零件等。

A: 依據聯合國秘書長辦事處於本(2022)年3月19日發布的新聞稿,聯合國新成立「有效多邊主義高層級諮詢委員會」,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受邀成為12名諮詢委員之一。尚達曼曾於2019年和2020年出任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諮詢理事會聯合主席,並領導二十國集團(G20)的全球金融治理專家團,亦是G20籌備及因應新冠疫情資助工作高級獨立諮詢小組的聯合主席。 「有效多邊主義高層級諮詢委員會」係由利比亞前總統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及瑞典前首相勒文(Stefan L¨ofven)聯合領導,其他成員包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印度籍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教授戈什(Jayati Ghosh)、肯亞政治分析家聶博拉(Nanjala Nyabola)及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前主任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等。 為創建更好未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於去(2021)年9月10日發布「我們的共同議程(Our Common Agenda)」報告,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加強多邊主義。報告中並呼籲加強全球關鍵問題的治理,提議於2023年召開「未來峰會(Summit of the Future)」,推動可被視為全球公共產品及全球公共領域治理方式,議題將涵蓋2030年以後的氣候及永續發展、國際金融架構、和平、外太空、數位空間、重大風險,以及後代子孫的利益等。「有效多邊主義高層級諮詢委員會」將以「我們的共同議程」理念為基礎提出具體建議,提升全球關鍵多邊問題的安排效率。

A: 依據新加坡公共運輸集團SMRT於本(2022)年3月18日發布新聞稿,2020年卸下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局長職務的鄞雲斌(53歲)將於2022年5月加入SMRT董事會,8月1日起正式接任SMRT集團總裁,現任總裁梁建鴻(58歲)將於8月1日至10月22日擔任總裁顧問,以確保職務順利交接。 鄞雲斌於2016年至2020年出任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任職期間,開創數個平臺,促進該局、公共交通業者及軟體製造商間合作,加深鐵路工程的知識及技術專長,強化地鐵系統的運作及維修。2020年9月加入新加坡職工總會(NTUC)旗下平價集團FairPrice擔任新設立的供應鏈業務總裁,除落實供應鏈數位化,提升相關程序,並加強新加坡食物供應鏈韌性,確保食物供應,尤其在疫情期間不間斷。 SMRT主席佘文民表示,董事會將落實並定期檢討「領導者接替計畫」,在不同階層皆有健全的人才管道,確保該計畫與時並進。SMRT董事會相信鄞雲斌在交通領域及近期在數位化及程序提升方面累積的經驗,將在此顛覆性時代帶領SMRT前進。

A:沙烏地阿拉伯素有「中東心臟」之稱,位處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東臨波斯灣,西臨紅海,為該區域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且是中東地區最大經濟體,石油儲量占全球總量25%,天然氣儲量占全球總量10%。 沙國重要經濟政策:(1)願景2030計畫(Saudi Vision 2030)、(2)新未來計畫(NOEM)、(3)紅海計畫(the Red Sea)、(4)持續推動沙化政策(Saudization)、(5)課徵增值稅(value-added tax, VAT)。 近年為擺脫對石油產業過度倚賴並促進國家經濟多元化發展,積極推動沙烏地《願景2030》,在該計畫引領下逐步推動國家轉型、婦女平權、產業多樣化、本地人民就業率提升及重返溫和伊斯蘭等社會層面之改革。沙國正處於對外開放的起始點,我商可鎖定需求,切入相關產業進行深度合作,未來商機無限。  貿易資訊:沙國是中東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我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長期以來對臺灣貿易均呈現巨額逆差。2020年沙國為我國第15大貿易夥伴、第11大進口來源國及第27出口目的國。2020年臺沙雙邊貿易總額為57億美元(占我國貿易總額0.9%)。 沙國為我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自沙國進口主要產品為原油、甲醇等化學品、聚乙烯、聚碳酸樹脂及聚丙烯等。我國對沙國出口貨品則相較多元,包括小客車及零件、鋼鐵、照明或視覺信號設備、化學原料及螺釘等。沙國自2018年6月開放女性駕車,對小客車及零配件等產品需求增加,因此相關產品受惠,出口金額成長。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頃表示,馬國於本(2022)年 3 月 18 日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馬國的經濟將融入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涵蓋 15 個國家的逾 22 億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近三分之一。   RCEP象徵著充滿活力的經濟增長,且是振興經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有助馬國從成員國之間取消約90%的關稅中受益,進而享受全球貿易和投資生態系。其他進一步自由化措施還包括消除非關稅障礙、提升貿易便捷化、消除服務業障礙,以及透過保護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措施與電子商務的相關法規,以改善經商環境。   RCEP將亞太地區定位為新的全球貿易重心,預計總貿易額將增加約 420 億美元。在東協國家內,馬來西亞預計將成為該協定的最大受益國家,估計可增加2億美元出口收益。   為配合實踐世界貿易組織發展議程,RCEP 亦將提升對中小企業包括微型企業在貢獻經濟成長、就業與創新所扮演之角色。另值得一提的是提供發展較緩慢成員國的差別待遇,以促進公平經濟發展。   隨著世界逐漸從後疫情的經濟衰退中復甦,RCEP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工具透過顯著降低區域內貿易障礙來重振企業與經濟活動,除了改善經營方式,RCEP亦將加強在加強現有網路外,新的區域供應鏈,並透過現有網絡外,激發創建新區域供應鏈,從而在融入全球貿易生態系下,促進國內業務增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以國鼓勵創新及新創公司,發展利基型產業,扶植自駕車、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量子科學等新興產業研究,以吸引國際企業至以國投資。我國主要出口項目為積體電路及電話機,自以色列進口光學精密計量儀器、積體電路及電機設備、機器及機械用具等。

A:阿聯大公國地處波斯灣及阿曼灣之間,與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邊界緊鄰,位居歐亞非三大洲之間,位置適中,加上海空運輸設備齊全,營運效率亦較中東其它國家高,社會自由及開放程度較高,因此已發展成中東地區最大轉運中心,其轉口貿易市場涵蓋整個中東地區、印度次大陸、中亞獨立國協國家及非洲大陸,市場幅員廣大。

A:巴林目前的發展目標在於推升整體經濟動能,主要措施有暫停徵收外勞雇用稅及對國有的海灣航空(Gulf Air)進行紓困;而降低青年失業率,提高國民素質,鼓勵新興產業及降低政府債務將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挑戰。

A:日期:111年3月18日 來源: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2-03-18/trials-to-save-electric-vehicle-charging-power-costs-underway/100916666   隨著俄烏戰爭引發全球油價暴漲,許多澳大利亞人紛紛考慮購買電動車,惟對於電動車充電電網設備普及化,能源公司正嘗試開發並擴增智能充電(Smart Chargers)設備並家庭普及化,新的智能充電器可以隨時檢測電網中的負載量並讓電動車於離峰期充電,並且使電價更便宜 據電動車駕駛人評估,從每日正常運行成本來看,約估10到 15澳元的電費,若用家中普通電源插座,需花費約2天時間在家充電,方能將電動車充飽電,但若安裝智能充電器,充電時間將可縮減至7小時。 目前聯邦政府的澳大利亞再生能源署 (ARENA)已於今(2022)年與AGL合作試行智能充電站,並結合科技,擴充家用智能充電器普及化。新智能充電器將可透過應用程式app連結,通知車主何時需充電並告知所需充電時間需多長,惟一般民眾實際充電要等到電網負荷較少離峰時段充電,電價才會更便宜。  AGL 總經理Jo Egan表示,家庭用電尖峰時刻在下午 5 點到晚上 8 點,若能將電動車充電時間轉移到凌晨,確實有助於整個電網的穩定。目前AGL正透過新智能充電設備收集數據,以便瞭解客戶的用電模式,需要多久覆蓋一次才能滿足他們電動車的需求,及一天中什麼時候對用戶來說是最便宜的電費來做評估。 ARENA執行長Darren Miller表示,雖然電動車的運行成本要低得多,但找到正確控制充電週期的方法,方確保消費者有更便宜的電費可使用。M執行長表示,電動車是一種非常高功率的產品,需要大量電力充電。為避免昂貴的電網基礎設施升級反映在消費者賬單中,ARENA正投資四個智能充電設備開發項目。 新南威爾斯大學(NSW University)能源創新研究教授Renate Egan表示,海外類似智能充電設備已開始試行=未來的3-5年內能源市場將產生變化,儘管電動車普及速度受種種因素成長緩慢,尤其澳大利亞在電動車市場上更較全球緩慢,但最終在電動車充電設備普及後,消費者將可受益。 電力網絡公司- Jemena 於今(2022)年亦開始於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和首都坎培拉與當地電力公司及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公司- JETCharge 合作進行試驗。該試驗由 ARENA 資助,並持續到明(2023)年,約 170 名電動車車主參與,使用家用智能電動車充電設備試驗。 該公司總經理 Shaun Reardon 表示,目前約有1%的電動車車主已開始試用家用智能充電設備,此項試驗旨在找到未來運行網絡的最便宜的方式,以最低成本投資,有足夠的電網設備,並可負載電動車所需之額外電量,更重要的是確保不會增加消費者額外的成本。 目前參與新家用智能充電設備的試用者將獲得價值 2,000 澳元的家用智能壁式車用充電器,該充電器將允許客戶以比傳統充電器快三倍的速度為電動車充電。與 AGL 試驗一樣,目前的測試旨在鼓勵 EV 車主以離峰時段為電動車充電,以減輕電網壓力。而這些家用智能壁式充電器將可透過應用程式設定在電力離峰時段充電,如午夜到早上 6 點間,或是太陽能過剩的午間。

A:日期:111年3月17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AFR https://www.afr.com/companies/energy/cannon-brookes-forrest-lead-210m-sun-cable-capital-raising-20220311-p5a3qr 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報導,澳商Sun Cable主導之「澳亞電力連結」(Australia-Asia Power Link)計畫,頃獲澳洲億萬富翁Mike Cannon-Brookes(資訊巨擘)及Andrew Forrest(鐵礦商)等數十名投資人注資2.1億澳元。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David Griffin對本次籌資成果甚表滿意,且認為在俄烏交戰推升油氣價格趨勢下,將加速產業電氣化(electrification),有助本計畫之推動。 本計畫規劃在西澳鋪設大規模太陽能板生產綠電,透過澳星兩地之儲能設施(32-42 GWh)及800公里陸上電纜(鋪至達爾文)、4,200公里海底電纜(鋪至新加坡),將電力出口並輸送至新加坡。 計畫之出口總值計300億澳元,海底電纜途經印尼群島(archipelago),據稱已取得印能政府同意。盼於2023年底完成籌資,目標2027年開始為新加坡提供清潔能源。 由於煤炭及天然氣目前仍為澳洲主要出口項目,在淨零碳排目標及能源安全趨勢下,澳洲亟盼能源產業轉型,中央及地方政府除積極發展氫能外,亦相當重視本案發展。 身為資訊新秀、握有創投資金(Grok Ventures)、長期關注能源轉型課題之本計畫投資人Cannon-Brookes帶頭表示,本案將可使澳洲實現再生能源出口之目標,亦將成為澳洲日後向世界各地出口能源之藍圖(blueprint),據悉業界對本計畫亦有相當關注。  

A:石油工業為伊拉克之主要收入,該國為臺灣第42大貿易夥伴,而我自伊拉克主要進口項目為石油原油,係我第33大進口來源國。

A:黎巴嫩雖然是一個中東國家,因地處亞洲的西南部,與一些歐洲國家非的地理位置相近,黎巴嫩人從小就一直接受著西方教育,尤其是與法國人的生活習性非常接近,作風開放。除此之外,另一個造就當地開放風氣的重要因素,就是這個國家的人口占比中,國外黎巴嫩裔人口是多於國內人口。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