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為充分瞭解全球偽藥交易帶來的問題,歐盟智慧財產權辦公室(EUIPO)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本(109)年3月23日發布偽藥交易研究報告乙篇,該報告略以: (一)  偽藥市場猖獗原因包括高額利潤、低度被覺察及追訴風險、罰則輕微,以及消費者不易判別藥品真偽等;然而偽藥對於製藥產業及公共衛生造成威脅。 (二)  研究發現,中國、香港、新加坡及印度為主要偽藥交易活動地區,其中中國及印度係偽藥主要生產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加坡、香港、伊朗及葉門為主要貿易中轉地,非洲、歐洲及美國則為偽藥主要銷售市場。 (三)  偽藥市場持續存在之因素包括偽藥製造者能成功仿造原始藥品,以及辨識偽藥需要專家專業鑑定,對於供應商可能構成負擔。再者,自由經濟區的建立亦導致偽藥交易更加容易,透過包裝及再包裝製程,可成功掩飾藥品真實來源。 (四)  偽藥交易對於發展中國家造成之威脅更甚於其他國家,因發展中國家非正式銷售鏈可能更為普遍。至於網路藥品通路的發展、藥品之郵寄或快遞亦利於銷售偽藥。目前各國政府、產業及國際間皆已開始採取行動以打擊偽藥市場,例如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展開打擊偽藥之行動計畫。 (五)  偽藥帶來的影響可分為不同層次:對於個人而言,偽藥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例如肺炎及瘧疾的死亡案例許多事歸咎於偽藥的使用;其次,治療偽藥對健康所帶來的副作用將造成更多花費。對藥廠而言,偽藥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害,尤其是偽藥製造對於美國、瑞士、德國、法國等國藥廠之智慧財產權侵害。對各國政府而言,偽藥可能造成收入和經濟損失。根據統計,歐盟因偽藥所蒙受的損失高達1億7千萬歐元。再者,偽藥及相關犯罪活動可能導致有害化學物質排放和環境污染。另外偽藥還帶來組織犯罪及失業等社會成本。根據統計,歐盟境內之製藥產業及相關銷售部門因為偽藥而損失至少8萬個工作機會。 (六)  全球化有助於擴張偽藥交易的範圍及規模,並為犯罪網絡提供新的牟利機會。根據統計,國際偽藥交易於2013年至2016年間占全球貿易之比重由2.5%上升至3.3%。各國應更加重視偽藥交易問題,尤其是輕罰導致犯罪嚇阻效果不彰,網路購物普及化衍生問題,以及濫用包裹寄送郵務系統進行偽藥交易之結構等。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Verdict, UK Investor 日期:109年4月 21 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75/P200號(商情文號:第 175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將成立5億英鎊的聯合投資基金,提供受危機打擊之政府與民間共組的高成長公司,以及7億5000萬基金,給予中小企業從事研發。 5億英鎊的“聯合投資基金”將為英國公司提供12.5萬英鎊至500萬英鎊的政府資助,但是政府資助至少要與私人投資者匹配。創業公司必須在過去五年中至少已從私人投資者那裡籌集至少25萬英鎊的資金才能符合該計劃的要求。政府的貸款將自動轉換為初創企業的股權,比下一輪融資中設定的增量折讓20%,除非債務在三年內償還。此種方法避免了在當前危機中初創企業的評估。 不過,事實上八成的新創企業無法將新創想法商業化。假設新創企業而非政府控制轉換條件,英國政府的計劃可能適得其反。英國納稅人最終將獲得無法償還貸款的債務人的股份。英國政府的救助計劃支撐原本應該倒閉的企業。損失將被社會化,而收益將被私有化,納稅人的損失將遠遠超過政府提供的超過4000億英鎊的企業救助資金。 英國的研發支出約佔GDP的1.7%,而工業七國集團(G7)國家的平均支出為2.4%,而法國和德國分別批准一項價值40億歐元和20億歐元的計劃,用於支持其新創企業,英國要趕上其他歐洲國家還有很長一段路,區區12.5億英鎊計劃幫助新創企業似不足夠。

A: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The Financial News 日期:109年4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74/P200號(商情文號:第174號)   商情本文:    隨著英國第六大會計公司Grant Thornton試圖在利潤預期下降20%之前削減成本,因而削減300名英國員工的薪水和工作時間。  Grant Thornton在本周一(4月20日)發給4500名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稱,其將主要減少交易諮詢團隊員工的薪資,部分行政及市場營銷人員還將減少工作時間和薪資。Grant Thornton英國辦公室約150名員工已經同意自願減少工時,並將薪酬減少多達40%。   Grant Thornton總經理David Dunckley告訴員工“假設我們2020年的利潤下降幅度小於我們目前計劃的20%,那麼任何被減薪的人都將分享提高的利潤率”。Grant Thornton的一位高級主管表示,“我們認為使用英國政府提出之薪資補助是不正確的,相反,合夥人將自己承擔支付薪資的費用。” Grant Thornton保證每月向受影響的員工支付3,125英鎊的薪水,而英國政府承諾支付被強制放無薪假的員工工資的80%,即每月最高2,500英鎊。  本應於今年夏季支付Grant Thornton的190個英國合作夥伴的利潤股息將遞延,但沒有削減對合作夥伴的每月付款。Grant Thornton預計今年的利潤將下降五分之一。在截至1月的12個月中,它的利潤為6800萬英鎊,收入為5.14億英鎊。 KPMG、PwC、Deloitte、EY和BDO等其他大型會計公司所已將分配給其英國合作夥伴的利潤額減少20%至25%,以建立現金儲備並幫助他們渡過不景氣時期。同時,BDO和Mazars分別強制700名和200名英國員工放無薪假。

A:參考資料:BBC News, Business Leader, City A.M. 日期:109年4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73/P200號(商情文號:第173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統計,截至2020年2月的前三個月期間,英國的就業率估計達到了創紀錄的76.6%,比去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比上一季度高0.2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2月的前三個月,英國的失業率估計為4.0%,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沒有變化,比上一季度高0.1個百分點。 不過,3月份的早期估計顯示,與2月份相比,有薪僱用人數略有下降。儘管仍比去年同期高0.8%,但仍下降0.06%。 2月份的薪資增長繼續高於通貨膨脹率,但自去年年中以來,增長速度已放緩。在不包括獎金的情況下,這三個月的薪酬增長估計為2.9%。估計有3,307萬人就業,比去年同期增加352,000人。 到2月初的前三個月中,英國的就業率估計創歷史新高,但是,預計下個月的數字將反映自「封城」開始以來經濟的快速下滑。 經濟諮詢機構Cambridge Econometric的高級顧問Andrew Sentance表示“已有近一百萬人申請福利救濟金,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預測失業人數將大大增加。” 英國顧問公司KPMG人員表示 “我們估計受「封城」影響最大的行業中有1300萬個工作職位,佔英國所有就業職位的36%,在「封城」期間,失業率可能上升至略低於9%。此外,在英國政府提出之薪資補助結束後,結束「封城」後的失業人數可能還會再增加。” 

A:出處: 捷克電台線上新聞網 捷克是最早強制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的歐洲國家之一,法規實施一個月後,口罩已成為民眾穿著甚至時尚配飾的一部分。捷克大眾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且縫製和分發口罩,面對該新冠病毒病大流行帶來的死亡威脅和陰霾呈現樂觀態度,讓生活更顯暖意與色彩。  

A: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The Business Desk 日期:109年4月21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72/P200號(商情文號:第172號)   商情本文:        房地產集團Coldwell Banker Richard Ellis(CBRE)警告稱,假設社交距離措施使建築工地一直關閉到7月,倫敦的私營建設項目數量可能會下降50%以上,私營部門今年僅會交付10,000個建設項目,而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為22,000個。即使下個月恢復工作,CBRE預計今年民營開發商將僅建造15,000套房屋。住房協會和地方政府也被迫暫停建設項目,大多數承包商和房屋建築商目前暫停作業。 專為出租而設計的新建築開發項目(Build-to-rent development - BTR)一直是倫敦住房市場近期成增最大推動力之一,但根據英國房地產聯合會(British Property Federation)的最新數據,目前正在計劃中的BTR房屋數量為37,299套,比去年同期計劃的41,322套減少10%。在英國的其他地區,規劃中的BTR房屋數量則增加41%。 倫敦市長Sadiq Khan提出將負擔得起的住房目標從35%提高到50%,並削減密度限制,相關措施目前仍在起草中,依計劃草案,要求每年建造64,935處新房屋,而當前的計劃要求在全市範圍內每年建造42,389所新房屋。倫敦住房和住宅發展部副部長Tom Copley表示,該部門正在制定住宅行業的復甦計劃,以確保倫敦能夠從危機中反彈並提供足夠的社會住宅出租。

A:出處: 捷克電台線上新聞網 根據周二公佈的數據,自從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導致停產以來,捷克境內車廠的月營收推估減少了500億捷克克朗,對於車廠的供應商而言,則初估一個月內損失的金額超過170億捷克克朗。捷克的三大主要車廠都於3月中旬停產,迄今僅現代汽車重新恢復生產,但Škoda車廠將在周一重新恢復生產線,豐田、標緻-雪鐵龍合資成立的TPCA廠將於續週後重新生產。汽車業是捷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僅Škoda汽車就約佔該國出口的9%。

A:出處:Financieele Dagblad, 2020/04/2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計劃對外資企業併購採取更嚴格的措施   荷蘭經濟部次長 Mona Keijzer在接受荷蘭金融時報(Financieele Dagblad) 採訪時表示:荷蘭歡迎外人投資,但必須符合條件。   如何保障一些包括電信業在內的荷蘭重要企業不被外國公司併購議題已在國會討論了7年之久,現在由於爆發新冠肺炎危機,政府憂心很多企業將面臨營運困境,市價因而下跌,最終成為外國投資者收購的目標,因此立法刻不容緩。   Keijzer次長提出發現外人收購荷蘭電信業將對公共秩序或國安造成威脅時,政府可以阻止該收購案的法案於週一(4月20日)獲得國會廣泛的支持   近數月以來,荷蘭加強保護歐洲公司免受敵對外國投資者侵略的呼聲越來越高,歐盟和荷蘭均認為:歐盟國家應在中美間展開的地緣政治鬥爭中加強防禦,尤其是處於新冠肺炎危機中,一些公司容易被中國國有企業和美國科技巨頭併購。   Financieele Dagblad於4月17日報導:組成荷蘭聯合政府的VVD、CDA、D66和ChristenUnie四黨與反對黨PvdA共同呼籲加快對其他重點企業引進投資測試,例如醫療保健、郵政、高科技、食品和基礎設施等行業。   日前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敦促歐盟成員國對健康照護、醫療研究和基礎設施等重要戰略領域的外來投資保持警覺。歐盟競爭事務專員Margrethe Vestager甚至呼籲歐盟國家持有重要公司的股權,以防止重要企業被中國公司收購。   Keijzer次長表示:國會要求加快步伐的呼籲可以理解,但必須謹慎起草,立法不可過於激進,經濟部長Eric Wiebes正在研究一項廣泛的投資試行方案,並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向國會提出建議。   Keijzer次長希望為競爭管理機構提供額外的干預手段,營業額不應作為通報併購計劃義務的決定性標準,若交易價格過高,監管機構也可以進行干預。   由於目前併購營業額低於3,000萬歐元的公司不必通報消費者與市場管理局,因此,Keijzer次長認為很多重要的併購交易可利用此規定逃避監管。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4月21日   2019年斯洛伐克折扣服裝零售商Pepco淨利增加16%,達1,010萬歐元;銷售額提高21%,達8,550萬歐元。   拜賜於高利潤(自2013年以來達3,360萬歐元),Pepco才能承受目前的商店關閉;儘管如此,該公司仍將不得不應付季節性折扣或存貨產品。   Pepco並未計劃於800名員工中裁員,亦無立即計畫開設網路商店。

A: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09)年4月20日報導,根據奧國信調機構KSV 1870日前公布之問卷調查報告指出,逾三分之二(68%)受訪企業表示其業務受新冠疫情「強烈衝擊」,27%企業表示將被迫大幅裁員,僅3%企業認為完全不受疫情影響。   上述問卷調查受訪企業近1,100家,受訪期間於本年4月中旬(自奧國政府實施嚴厲防疫措施起約1個月)。約30%受訪企業表示公司流動資金最多撐不過3個月,另有14%企業表示最多只能再撐4週,5%企業則表示熬不過2週,最慘的是有4%企業表示已經耗盡所有財務資源!   僅31%受訪企業對自己公司業務狀況給予正面(Positive)評價,其中9%認為目前業務狀況「非常好」。KSV 1870指出,在疫情前所作的問卷調查中,受訪企業自我評分業務狀況為正面者約63%。   在企業投資方面,近13%受訪企業表示仍將完全執行疫情發生前之2020年投資規劃, 22%企業則表示將大幅縮減投資金額。另有21%企業完全放棄投資,尚有29%需視疫情未來發展及經濟情勢決定,61%受訪企業表示已申請(或已獲得)政府之紓困資金。   KSV 1870執行長Ricardo-Jose Vybiral表示:此次疫情對奧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企業界應刻不容緩,制定且開始實施有遠見之長期經營策略,以確保在經濟危機中生存。根據上述報告顯示,僅14%奧國企業預估未來應不至於出現經營問題。   奧國另一家信調機構AKV則預估,自今年秋季起,奧國恐出現企業倒閉潮。該機構認為奧國政府目前採取之紓困措施僅是推延企業破產時間,因為新冠疫情所造成之經濟損害恐將大於2008年之金融危機。

A:依據奧地利媒體ORF本(109)年4月21日引述維也納經濟大學(WU)資料,WU、奧地利經濟研究院(Wifo)、奧地利高等經濟研究院(IHS)及國際應用系統分析機構(IIASA)經濟學家,共同針對奧國未來經濟發展進行研究,倘經濟活動於5月中即回到常軌,2020年經濟將衰退4%;倘經濟活動於6月中恢復,奧地利2020年經濟將衰退6%,均大於3月底Wifo及IHS估計之2%至2.5%衰退幅度,而奧國經濟將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復甦。 雖然奧地利2021年及2022年之經濟均將復甦及成長,GDP至2022年底都難以回到COVID-19疫情爆發前水平。旅宿餐飲業、建築業、零售業、運輸業及文藝娛樂業為受衝擊最大產業,其中旅宿餐飲業2020年上半年產值將下滑33%(5月中回復營業)或逾50%(6月中回復營業)。 儘管奧國政府實施縮短工時等紓困措施,經濟學家們仍就5月中及6月中回復經濟活動2種假設,分別預估奧國2020年失業率將升至逾10.5%及12%,且無法於2022年底回到疫情爆發前水平。另倘5月中能取消對經濟活動之限制措施,估計2020年及2022年奧國國家債務佔GDP比分別為75%及70.4%(同2019年水平)。 WU經濟學家Jesus Crespo Cuaresma認為,奧國經濟與全球供應鏈緊密連結,再加上收入下降及失業率上升帶來需求下降,使防疫之限制措施對經濟衝擊加乘擴大,因此投資、就業及消費恢復動能,需要更長時間。

A:      奈國投資促進委員會(Nigerian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NEPC)報告指出,因應COVID-19疫情及封城造成經濟影響,奈國2020年非油產業如農產(包括芝麻、可可及腰果等)之出口下跌,預期1.6億美元損失。       其中可可出口因歐洲需求減少,將產生1億美元損失;支持出口則受國際價格下跌及出口市場分散影響;腰果出口則將損失6,000萬美元原因可能受越南腰果協會新推出之採購國內優先指南,影響進口奈國腰果意願。       數據顯示這3種農作物品在2018年出口換取約8億美元外匯,並占非油產業出口的70%,COVID-19疫情若延至2020年底,將影響奈國可可每年28萬公噸出口。過去10年,可可為奈國非油產業最大出口,本年2月可可果實售價為每噸2,880.63美元,至本年3月下滑至每噸2,440.94美元,估計本年出口造成1.1億美元外匯損失(按:80%奈國可可出口至歐洲市場,其中65%出口至荷蘭與德國)。       芝麻外銷價格較平穩,由2月每公噸1,270美元降至3月每公噸1,210美元;腰果出口則因NEPC鼓勵奈國製造而出口增加,惟90.5%腰果未加工出口至越南與印度,出口額達1.62億美元,平均產量達20萬公噸,價格易受國際供需影響

A:      根據泰國統計局資料,本年3月通膨率達12.26%,為兩年最高點,較2月12.20%提高0.06%。其中食品與主要商品價格皆提高,但統計局否認是受疫情影響。其中食品價格提高14.98%,較上個月14.90%提高,多來自穀類、麵包、魚、馬鈴薯、山藥、油及脂肪、蔬菜及水果等。       另商品價格提高9.73%,較上個月9.43%提高0.3%,主要來自空運、菸草、紡織、家庭用品、國內服務、藥品、維修、個人交通設備、水利供給及餐飲服務等。

A:COVID-19疫情打擊奈國依靠非正式經濟生存的人民生計,及激增社會安全、治安提及高失業問題。對於採取封鎖防疫措施國家而言,非正式經濟體影響社會與經濟之成本難以預估。 奈國政府延長封鎖政策已對中小企業及非正式經濟生計產生影響,至於後疫情時期經濟復甦,又將是另一個新挑戰。 COVID-19對奈國經濟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估,次薩哈拉國家(SSA)2020年經濟成長下跌至1.6%,較2019年的3.1%經濟成長衰退。麥肯錫顧問公司也預測疫情亦將衝擊非洲1/3約4.4億就業。 奈國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出口,2016年曾因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經濟衰退,IMF預測此波疫情將會導致奈國經濟衰退3.4%,並將提供即時緊急基金協助非洲國家防疫,如提供迦納及塞內加爾各約10億及4.42億美元貸款等。奈國財政部長Zainab Ahmed也已向IMF、WB及AfDB提出69億美元貸款案。 採取防疫措施需考量因素 奈國政府制定防疫措施時同時考慮改善醫療系統,及協助非正式經濟體及中小企業經濟損失。如提供個人足夠醫療資源、資療保險及社會保障計畫等,以協助就業。奈國央行成立500萬奈拉基金協助家計與中小企業。 建議奈國政府防疫措施應考量疫情對產業供應鏈造成損失,如肯亞及迦納提供布料供紡織業生產布口罩,同時協助民間企業經濟發展。Tony O. Elumelu倡導非洲資本主義,呼籲長期政策應確保製造業、交通、農業及健康產業競爭力及確保青年就業。 因此,政策擬訂需包括確保青年就業、協助非石油產業永續成長及強化民間企業合作,共同面對經濟與疫情挑戰。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4月21日   2019年斯洛伐克保險業淨利提高7.2%,達1億9,000萬歐元,主要原因為成本降低。   2019年斯洛伐克保險業支付非壽險稅達6,300萬歐元、汽車第三責任險徵費達2.800萬歐元、受監管公司費用達1,500萬歐元。   根據斯洛伐克中央銀行的資料,2019年斯國保險業支付相關特別稅達1億700萬歐元。    

A:根據西班牙ABC日報報導,觀光業係西班牙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之一,產值約占西班牙國內生產毛額(GDP) 12%,自西國政府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宣布進入國家警戒狀態(Estado del Alarma)以來,西國觀光業全面停擺;依據西班牙旅遊協會(EXCELTUR)預估,倘西班牙觀光業持續攤瘓至2020年底,損失將高達1,244億5,800萬歐元,較2019年減少81.4%,亦將創下觀光業對GDP貢獻最低之紀錄,且將嚴重影響300萬個工作機會。 西班牙2019年總計吸引8,370萬名國際觀光客,觀光收入超過920億歐元,為連續第7個成長年度,惟該紀錄將於本(2020)年走入歷史,西班牙將迎來一個不尋常之夏天。EXCELTUR表示,於目前情況下,為避免群聚受到病毒之傳染,國內及國際旅遊均將大幅減少,預計西國民眾在國內移動仍將受到限制,加上失業人口增加及勞工受臨時就業法措施(ERTE)影響等重創西國家庭經濟,國人收入受影響而減少旅遊,此對觀光業發展無疑雪上加霜。 西國各自治區受影響方面,加泰隆尼亞自治區(Cataluña)將首當其衝,預計觀光收入將減少252億1,800萬歐元,較2019年降低83.8%;其次為安達魯西亞自治區(Andalucía),約損失208億8,800萬歐元;巴利阿里自治區(Islas Baleares),約損失135億2,000萬歐元,相當於2019年旅遊收入之95.2%;加納利郡島自治區(Canarias)2019年曾受英國湯瑪斯庫克集團(Thomas Cook)破產影響,旅遊收入已呈負成長,預計本年將再衰退76.1%,約將減少126億4,500萬歐元。

A:根據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Federación Nacional de Autónomos,縮寫ATA)問卷調查顯示,1,887名自營業者中,80.26%受訪者非常不滿意西班牙政府於此次疫情危機中採取之紓困措施,以滿分10分而言,平均僅得2.67分。 針對西班牙政府各項紓困措施,受訪者給予評論分數如后: 1.暫停營業活動之特殊補助款:2.15分 2.因經濟因素或不可抗力之因素援引臨時就業法措施(ERTE)」之特殊措施:2.23分 3.展延支付社會保險費:1.86分 4.展延房屋貸款:2.03分 5.可同時領取停止營業活動之特殊補助款與社會基本福利金(因喪偶、孤兒及身心障礙等):1.86分。 另其他相關調查結果臚陳如后: 1.31.1%自營業者表示已因疫情停止商業活動。 2.32.5%自營業者正計劃停止其商業活動; 3.37.4%自營業者非民生必需之營業活動(actividades no esenciales), 4.27.5%為民生必需之營業活動; 5.73.9%自營業者均在居家防疫,其中50.4%表示沒有接到任何工作,另12.6%遠距工作者有設備不足與連網問題;另有20.6%仍會出門工作,但工作量很少。 ATA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正嚴重影響西班牙全國勞動市場,其中320萬名自營業者正面臨前所有未有之企業生存保衛戰;受訪者中,46.5%對2020年第2季表示悲觀,僅10.2%表示樂觀。另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公布資料,西班牙2020年第2季之企業信心指數(Indicadores de confianza empresarial)亦大幅下滑26.9%,係自2013年以來之最低水準。

A:柬埔寨農業仍是經濟的重要支柱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0年4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國家銀行(NBC)表示,隨著農業勞動力的不斷增加,生產力依然很高,農業將繼續為柬埔寨的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NBC總裁塞里(Chea Serey)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明由於柬埔寨政府對COVID-19迅速採取措施抑制其影響,因此病毒對柬埔寨勞動力的影響不大。加以從泰國返國的柬國農民工將為柬國農業補充勞動力,農業發展仍將為柬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塞里補充,柬國政府已經推出20億美元的刺激計畫,試圖振興經濟。NBC也配合將美元存款準備率從12.5%下調至7%,瑞爾從8%下調至7%,以提高銀行的貨幣流動性。由於國內銀行系統的資本充足,貸款重組不是問題。此外,中國的經濟復甦對柬埔寨是一個好兆頭。 柬埔寨皇家學院的商業研究員洪萬納克(Hong Vannak)告訴高棉時報,雖然柬國政府將發展農業列為優先,但在農業實際領域,無論是政府、私營部門還是農民,都沒看到政策落實的情況。渠建議政府必須制定明確的政策,而農業部必須積極執行這項政策,並與關係利益人合作,確定潛在產品、耕地總面積和市場需求;然後提供融資措施,以支持公、私部門的農民團體或個人的農產生產計畫,並確保農民市場上的良好價格,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發展經濟並確保當地就業。 農、林、漁業部發言人斯里(Srey Vuthy)表示,該部將在本週末安排會議,以檢查並評估該部已採取的措施。為推動這項工作,農業部已向相關農業部門、專家和省級農業廳發布指導方針,以推廣適合在地的農作物、畜牧業和水產養殖。

A: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影響,全球經濟生產活動停滯,連帶降低各國原油需求數量,2020年4月20日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 crude oil, WTI)跌至(-37.63)美元/桶,創歷史新低;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oil)則跌至26美元/桶。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COVID-19疫情使全球對能源產品需求下跌30%,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其盟國雖達成減產共識,惟油價未見起色。   杜拜不俱名原油交易商表示,多數美國原油儲存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庫欣(Cushing),該城市儲油設備存量幾近全滿,等待銷售。   投資詢詢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全球能源策略分析師Michael Tran表示,全球大型煉油廠需求降低,但美國原油存量逼近臨界點,呈現供需嚴重失衡。

A:2020年4月18日沙烏地中央銀行(Saudi Arabian Monetary Authority, SAMA)核准9家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 companies)在沙烏地營運,使沙烏地合法營運的金融科技公司達30家。   9家獲核可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服務包括個人電子儲蓄平臺(electronic saving societies),以及中小企業群眾募資(corwdfund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等。   SAMA依據監理沙盒架構(Regulatory Sandbox Framework)接獲103件來自當地及全球公司申請案,SAMA表示設計監理沙盒係盼更深入瞭解金融服務市場新科技的影響,藉此協助沙烏地市場轉型為智慧金融中心(smart financial center)。   SAMA指出,為個人提供電子儲蓄平臺是強化社會金融意識(financial awareness)的第1步,並有助提升民眾財務規劃能力及增加儲蓄率。   經濟暨金融分析師Talat Zaki Hafiz表示,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使類似公司面臨諸多挑戰,惟金融科技在沙烏地市場前景看好,建議金融科技公司應設法擴增市佔率,才能在競爭的商業環境下生存。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