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11 Polish News Bulletin, forsal.pl 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üller於3月10日週四宣佈,政府正在準備的所謂「反普京措施」(anti-Putin shield),將包括經濟和賦稅解決方案,但也包括安全解決方案。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上週末宣佈,他正在準備一個「反普京措施」,該措施將涉及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遭受痛苦的經濟生活領域。Müller發言人週四接受Radio Zet電台訪問時表示,不排除由於俄烏戰爭的影響,反通貨膨脹保護措施(anti-inflation shield)的有效期將延長。他表示,目前,政府也在準備總理所謂的反普京措施。目前的經濟活動也會影響波蘭,因此政府希望提供一定範圍的經濟和金融工具。 當被問及此配套計畫內容時,Müller發言人回答稱,這將包括經濟和賦稅解決方案,還有安全解決方案。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烏克蘭目前正在自我防衛,因為它有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類似於波蘭的領土防禦部隊,但也有民防部隊。波蘭必須從中吸取教訓。 波蘭政府於2月1日實施所謂的第二次反通貨膨脹保護措施生效,將燃料的加值稅從23%降至8%,延長電力增加稅5%的稅率,將熱能加值稅稅率降至5%,對化肥和其他農業生產中使用的選定物品實行零加值稅稅率,對天然氣實行零加值稅稅率,基本食品零加值稅稅率(目前由5%的稅率覆蓋)。 此外,在此基礎上,從2022年1月1日起,合作社和住房社區的多公寓大樓的家庭,以及醫院,學校,幼稚園,托兒所和文化機構都受到特殊燃氣稅率的約束。 早些時候,第一個反通貨膨脹保護措施將電力加值稅從23%降至5%,將天然氣加值稅從23%降至8%,將所謂的系統熱量(散熱器加熱)的加值稅從23%降至8%,降低汽車燃料和電力的消費稅,免除家庭的電力消費稅,並將汽車燃料的銷售稅排除在零售稅之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11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 波蘭國會通過了一項特別法律,對抵達波蘭的烏克蘭難民在確認身份後將能夠獲得一個波蘭居民身份證號碼(PESEL),他們在波蘭的停留將被視為合法可居留18個月。逃離波蘭戰爭的烏克蘭婦女所生的孩子也將獲得合法居留。烏克蘭人將能夠在波蘭工作並獲得醫療保健。烏克蘭學生和學生將能夠在波蘭的學校和大學繼續他們的教育。 根據該規定,為逃離戰爭的烏克蘭公民提供住房和食物的個人和實體將獲得每天 40 波幣的現金補貼,即每月約1,200波幣。此補貼將支付最多60天。來自烏克蘭的難民也將獲得財政援助。根據該法律,他們將獲得每人300波幣的一次性給付。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11 PAP, TVP World 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PIE)在提交給波蘭新聞局(PAP)的1份報告中估計,迄今為止,俄羅斯因作戰裝備被毀、出口受阻和GDP損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總計約150億美元。此外,價值3,340億美元的俄羅斯公司股票將從倫敦證券交易所撤出,俄羅斯中央銀行將失去超過3,450億美元的準備金。 正如該PIE研究所分析師估計的那樣,到2022年底,俄羅斯經濟的年度損失將超過2,500億美元。該報告援引PIE主任的話稱,由於在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軍事入侵,俄羅斯經濟今年將至少萎縮2,500億美元。該研究所估計制裁和經濟危機將引發俄羅斯經濟高達20%的衰退。另白俄羅斯的經濟成比例衰退將意味著其國內生產總值將額外減少100億美元。 俄羅斯在短短幾天內幾乎完全失去投資者的信心,俄羅斯市場的這種孤立狀態甚至可能在戰爭結束後持續數十年。全球機構給予俄羅斯垃圾級評級,並越來越多地指出俄羅斯在未來幾週內將面臨破產的風險。烏克蘭經濟的信譽目前被評為高於俄羅斯。 據PIE專家分析,2022年全年俄羅斯將損失1,100-1,20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這佔其總出口量的30%以上。2020年俄羅斯將52%的產品和服務出口到歐洲,另外 4.5%出口到北美國家。歐美兩大洲也是能源原材料和金屬的主要接收(進口)國,約佔俄羅斯出口的65%。 最近幾天,克里姆林宮一直在考慮是否有可能沒收最近幾天離開俄羅斯的數百家外國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資產。俄羅斯政府希望對這些公司、工廠和其他資產的沒收將有助於支持其不斷減少的準備金。 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許多西方領導人稱之為對民主國家平民生活的「無端」(unprovoked)和「暴力」(violent)襲擊。數千人在衝突中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11 PAP, The First News, IAR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在巴黎附近凡爾賽宮舉行的歐盟特別峰會上表示,歐盟應該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支持,並為加入歐盟開闢明確的道路。該峰會的第一天會議在週五凌晨以不確定的方式結束,因為歐盟領導人排除烏克蘭與基輔所呼籲之加入歐盟的快速整合。 然而,Morawiecki總理表示,歐盟領導人未來會認真考慮接受烏克蘭加入歐盟。 Morawiecki總理週五早上表示,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辯論,大家都清楚我們希望看到烏克蘭加入歐盟。我們接受的宣言條款清楚地表明,我們都同意烏克蘭應該加入歐盟。宣言中的另一個重要句子是,我們希望支持烏克蘭加入我們歐洲的努力。 據Morawiecki總理稱,包括波蘭在內的東歐成員國希望烏克蘭以比一些西方成員國(尤其是荷蘭)更快的速度融入歐盟。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ueller週五稍早時候在推特上表示,Morawiecki總理主張繼續支持烏克蘭,並為其加入歐盟制定一條清晰的道路。歐盟領導人並在1份聲明中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稱其「無端和不正當」。 另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及波蘭新聞局(PAP)報導,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週五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的為期兩天的歐洲理事會非正式峰會上向記者表示,在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的入侵烏克蘭期間,歐盟決心擺脫對俄羅斯自然資源的依賴。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週四告訴歐盟領導人,歐盟應在2027年之前逐步淘汰俄羅斯的化石燃料。她補充稱,歐盟執委會(歐盟的執行機構)將在 5月中旬提出實現此一目標的計畫。 Morawiecki總理表示,這是一個具體的日期,證明歐盟之間關於制裁俄羅斯的討論是具建設性的。他並強調,作為歐盟,我們將不遺餘力地遵循此一計畫。
A: 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BBC, 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3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00/P200號(商情文號:第200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本日數據顯示,在12月GDP下降0.2%後,1月份經濟呈現反彈、GDP成長0.8%,高於分析師預期,其中零售、餐飲業及外帶業者均表現良好,且雖供應鏈問題持續影響部分產業,但當月建築業與製造業均有成長。該局經濟統計主管Darren Morgan表示,電腦程式與影視製作等業者在2022年均有良好開始,GDP從12月負成長後反彈,現已比疫情前高峰規模多0.8%;且所有行業在1月份均有成長,其中一些在12月受嚴重衝擊的行業也表現良好。從此可見,Omicron變種病毒在英國的傳播僅對經濟復甦造成短暫挫折;英財政部長Rishi Sunak表示,俄羅斯入侵行為對英國經濟造成巨大不確定性,不過由於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措施,使國內經濟現處於因應當下生活成本挑戰的有利位置。 英國商業總會經濟處長Suren Thiru則警告,烏克蘭戰爭勢必會加劇通貨膨脹,進而影響國內家庭實際收入,並進一步阻礙供應問題,經濟成長前景實為黯淡。烏克蘭危機一度將石油價格推至近14年新高,天然氣價格也飆升,已有警告稱10月份平均能源費用可能達每年3000英鎊;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均為全球重要原料生產國,尤其是小麥供應,導致穀物價格也飆漲。影子內閣審計總長Pat McFadden呼籲,政府應終止4月份提升國民保險金的計畫,且應重審工黨提議,係對石油與天然氣生產業者徵收一次性暴利稅,以協助為家庭能源帳單減少多達600英鎊。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者Paul Dales預期,英國央行可能在下週四每月會議後升息,銀行利率將從現0.5%升至0.75%。
A:據法媒Les Echos本(2022)年3月9日報導,以俄烏戰爭對法國之經濟衝擊為題,訪問安盛集團(AXA)、安聯集團(Allianz)及法盛集團(NATIXIS)旗下Ostrum資產管理公司等知名保險及金融集團之數名經濟專家。渠等看法略以,俄烏衝突雖引發國際天然氣及石油價格飆漲,但法國因其多元能源結構,且與俄羅斯之經貿關係發展有限,所受衝擊相對低於其他歐元區國家。 綜整前述經濟專家看法,摘要如下: (一)法俄雙邊經貿關係發展有限:法國對俄出口占GDP比例低於1%,德國則為2%。於疫情爆發前(2019年),法國對俄出口計56億歐元,主要項目為航空、藥品、化學品、化妝品香水及汽車;自俄進口低於90億歐元,其中碳氫化合物占37億歐元,精煉石油占30億歐元。此外,2020年法國對俄直接投資計190億歐元,僅占法國總對外投資之1.5%。倘雙邊經貿往來因戰爭停滯,影響程度亦不高。 (二)法國能源結構多元,不受俄國牽制:法國採用核能發電(占40%),能源結構中僅16%來自天然氣,德國則為27%。據瞭解,俄羅斯占法國天然氣採購比例較低 [註:據法國能源轉型部統計,2020年法國天然氣主要進口國家為挪威(36%),其次為俄羅斯(17%)、阿爾及利亞(8%)、荷蘭(6%)及卡達(2%)。],不同於其他歐盟國家大幅仰賴俄羅斯進口。此外,法國高度監管供電市場,限制天然氣及電價上漲,始得以降低俄烏衝突衍生之能源衝擊。以本年1月份為例,法國電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9%,德國及義大利分別為11%及62%。 (三)法國通膨溫和,但難防物價持續上漲:法國目前通膨率雖低於鄰近國家,但因石油、天然氣及農業原料價格持續上漲,預計可能由本年2月之3.6%升高至4%。法國經濟成長受俄烏戰爭影響有兩大層面,其一為企業對俄烏局勢採取觀望態度,使投資減少;其二為能源及物價上漲,使民眾減少採購。即便渠等於疫情期間累積大量儲蓄,亦可能續留備用取代消費。專家預測法國本年經濟成長率為2.5%,與德國相近,低於法國央行之預測值3.6%。 (四)其他可能影響:歐元區因俄烏戰爭導致經濟活動放緩,可能引發法國重要經貿夥伴(如:德國)需求降低,進而降低就業動能。此外,能源價格上漲易引發民怨,恐形成社會風險;政府提出補助方案予以因應,亦同時增加國家財政負擔。
A:法國回聲報(Les Echos)本(3)月11日報導,在新冠疫情未艾,俄烏戰爭又開打等充滿不確定因素之大環境下,法國勞動部統計處與總理轄下智庫法國戰略署(France Stratégie)甫於昨(10)日共同發布勞動市場研究報告,預測該國2030年用人需求最多之行業以及可能面臨之求才挑戰。 該報告預設不同總體經濟情況,並考量疫情影響以及生態轉型等重大轉型變數,試圖展望勞動市場未來,預測 2019 年至 2030 年間將僅增加 1百萬個就業機會,期間將有 740 萬勞動人口退休,估算平均每年須徵才 76萬人,其中十分之九為遞補退休人員空缺。 報告指出多數經理人員就業機會將轉往企業服務、衛生保健及個人服務業。物流與營建前景看好,工業就業機會回流,行政部門之一般服務則持續減少。預測2030年用人需求最多之前10項行業依次為:維修工、教師、居家照護員、司機、看護員、行政會計金融服務主管、技術暨銷售主管、護士及助產士、裝卸搬運之合格技工及資訊工程師。 報導指出,該研究報告所揭示之趨勢,將可供法國政府擬推動中學教育改革之引導參考。報告另建立未來行業求才困難指數,政府須據以設法平衡勞動市場之供需,才能逐步降低失業率。
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46號 大幅上升的電價成本,令能源密集之鋼鐵生產行業備感憂心。根據報導,位於德國巴伐利亞邦Meitinger的Lech鋼鐵廠宣告暫時停工,為德國首座因電價上漲而停產的鋼鐵廠,因生產不再符合經濟效益。該公司發言人表示,目前情勢更因俄烏戰事雪上加霜,Lech將繼續密切關注未來電價的發展走勢,以為因應。 據該公司稱,Lech鋼鐵廠每年生產超過100萬噸的材料,耗電量約與一座30萬居民的城市相當。含子公司在內,員工共計超過1,000人,為巴伐利亞邦唯一的鋼鐵廠。 從2022年7月起,德國消費者及企業將不再為其電費支付「再生能源附加費」(EEG)。不過鑒於近期價格快速上漲,德國聯邦內閣日前已啟動相應的救濟措施。在電價大幅上升與通膨高漲的雙重背景下,德國經濟部長Dr. Habeck(綠黨Die Grünen)認為,不排除提前廢除EEG的可能性,以進一步緩解物價壓力。此外,德國能源供應必須穩定,不論是再生能源的擴展,或是液化天然氣站的建置,均刻不容緩。 德國財政部長Lindner(自民黨FDP)也宣布,個人與企業目前將可獲總額達66億歐元的援助金,為因應目前物價上漲的首項措施,惟暫未有進一步的紓困計畫。 未來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將來自德國政府的氣候基金,以確保各邦及縣市政府的財政預算不致負擔過重。
A:法國經貿雜誌國貿觀測( Le MOCI)本(3)月11日報導,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甫於本月9 日假巴黎舉辦第13 屆阿爾及利亞投資研討會(13e Rencontres Algérie),係再度以視訊方式召開,會中宣導有關阿爾及利亞近來對外國直接投資 (FDI) 的開放與經濟復甦之利多資訊,法國中小企業將能與大集團一同受益。 與會人士列舉阿國市場開放信號,例如重新檢視本地/外資持股之 51/49 規則,目前已開放再生能源部門,允許外資持股過半。此外,阿爾及利亞公民夥伴聯盟( Confédération algérienne du partenariat citoyen,CAPC)主席Mohamed Sami Agli表示,即將頒布之投資新法將設立專責機構審理重大投資案及外國直接投資案。報導並指出,目前阿國政府已計劃投資約 400 億歐元於石油產業, 250 億歐元於其他產業。 阿國經濟 2020 年衰退 4.9% 後,去(2021)年反彈3.2%,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該國今年經濟成長將減緩為 2.4%。阿國近來因俄烏開打,油價飆升而大發戰爭財,外匯存底與日俱增。 法國為阿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對阿投資亦名列前茅,2020 年投資額為 23.72 億歐元。法商在當地多角化深耕多年,開發阿國市場已具基礎與優勢,有利未來拓展新部門。法國商務投資署阿爾及利亞處長Romain Kéraval分析,法商每年約有 5千家中小企業與阿商合作交易,即使未必在當地設點,屆此阿國展開再工業化之際,仍值搶得先機。 阿國工業產值在GDP中僅占5%,目前主要投資案包括2024年前興建6座海水淡化廠、每年 20 億美元之電網發展及建造1吉瓦(1 000 mégawatts)再生能源量能等。報導建議,法商中小企業在阿國電子商務、農產食品、保健衛生及石油等產業仍有經營機會,惟亦須慎選合作夥伴並備足資金。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3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98/P200號(商情文號:第198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Anne-Marie Trevelyan昨(10)日於2022年英國海事獎(the 2022 Maritime UK Awards)上敬祝英國海事產業蓬勃發展,並指出:蘇格蘭River Clyde造船業是世界最快且最大船艦的誕生地,「Clydeside built」是全球精密海洋工程的標致,係多年來引領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大戰艦均於此製造,如HMS Colossus、HMS Tiger以及HMS Repulse等享譽全球,且足以展現英國造船實力的RMS Queen Elizabeth與QE2等豪華遠洋客輪,更包括連接遠洋市場的重要貨船。皇家海軍兩艘Queen Elizabeth Class航空母艦也於此建造,此等航空母艦在防禦全球海道上發揮極為重要的角色,且在當下危機也將有助於英國與盟友的保衛行動。另英國Babcock造船業者的Arrowhead 140設計也獲選波蘭Miecznik海軍計畫,英國出口融資署(UKEF)將於此項目提供17億英鎊支持。英國海事產業為全國經濟造就170億英鎊,且直接就業人口達22萬人。 其中,Actisense、CyberOwl和 Babcock LGE等造船業者入圍2022年英國海事出口獎。英國造船業貿易成長潛力巨大,預期未來五年將有數億英鎊的民用海運出口機會,尤其英國至今已與70國以及歐盟達成協議,這些協議可成就的英國貿易額估計超過7700億英鎊。而由於全球貿易瞬息萬變,應齊心協力快速適應,否則就有高度競爭風險;隨著開發綠色船舶以加速航運快速過渡至零碳未來,英國作為全球領先船艦搖籃現應帶領建造更環保的先進船艦。英國海事業者已致力於研發綠色技術,如Silverstream Technologies科技公司開發提升效率的空氣潤滑系統(air lubrication system)。國際貿易部現正透過綠色造船出口活動(Green Shipbuilding Export Campaign)釋放產業潛力,上述活動涵蓋全面海事技術,並結合該部的民間與國防銷售團隊,在全球開拓綠色出口機會。且將與國家造船辦公室(National Shipbuilding Office)合作,透過數據導向分析協助開發創新且具競爭力的英國海事產品。英國出口融資署將予以此英國出口業者資金方面的支持,支持英國各規模業者邁向全球貿易市場。 另英國國防部公布之新版國家造船策略,將為英國海運業注入新活力,旨在提高英國造船業生產力,加強本地供應鏈,並在環境創新方面開闢技術,包括制定期限為三十年的跨政府造船管道,且向英國航運減碳辦公室(UK Shipping Office for Reducing Emissions)投資超過2億,以資助綠色研究和創新,並透過英國造船技能工作小組(UK Shipbuilding Skills Taskforce)匯集各地政府與下層行政公部門、相關業者和職業培訓機構,以支持造船業者培養合格勞工。國際貿易部GREAT UK行銷團隊也正協助英國海事企業在全球重要貿易展展示,包括本月稍晚將在新加坡舉辦之亞太海事展、4月在挪威Oslo舉行的Nor-shipping展以及6月將在雅典舉辦之Posidonia 2022展。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3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99/P200號(商情文號:第199號) 商情本文: 英國數位、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CMS)10日公布針對數位識別公眾諮詢,擬制訂使民眾更易於使用的數位身份辨別方式。數位身份是一種虛擬形式的身份證明,當人們需要提供合法證明時(例如在購買房屋或開始新工作時),傳統文件可能會花費時間、精力和費用。經公眾諮詢後,政府將立法使數位身份可如傳統護照和駕照等官方文件一樣安全可靠;該部將設立數位身份與屬性辦公室(Digital Identities and Attributes, ODIA),作為專管數位身份的臨時機構,該辦公室將有權向經過認證的數位身份組織頒發信任標誌,以證明其符合所需安全與隱私,並將確保獲信任標誌的組織遵守最高標準。 數位身份將可透過減少網路共享個人數據量,以降低被盜用身份的機會,政府擬提案立法,包括: ●創建安全可靠的認證流程與信任標誌,以使相關組織可明卻展示本身滿足數位身份講求的最高安全與隱私標準。 ●創建法律管道允許獲信任標誌組織可對公家機構持有的官方數據進行驗證檢查,以協助驗證個人身份。 ●確認數位形式身份證明具有與實體身份證明一樣的法律效力。
A:俄羅斯中央銀行3月10日宣布對法人及私人企業的帳戶實施為期6個月的現金管制措施: (1)俄國法人及企業在限期內提領美元、日圓、英鎊及歐元的上限為等值5,000美元的現鈔,但用途僅限於支付出國差旅費;若有特殊需求,應由存款銀行向央行提出專案申請。 (2)俄國法人及企業可依據提款日的官方匯率,將存款兌換為上述4種外幣以外的其他外幣,直接提領,沒有上限。 (3)外國法人及外資企業於本次限制期間內不得提領美元、日圓、英鎊及歐元現鈔。 (4)外國法人及企業可依據提款日的官方匯率換算後,提領上述4種外幣以外的其他外幣,沒有提領上限。 (5)法人及私人企業所開設之美元、日圓、英鎊及歐元存款帳戶,除提款限制外,其他條件與3月10日之前維持不變。
A:●俄國總統普丁3月10日召開內閣成員會議,指示聯邦政府對決定退出俄國市場的外國企業進行「外部管理」,代管上述企業在俄資產或進行清算。普丁強調,俄國有足夠的合法手段懲罰這些企業;政府將保障續留俄國之外國企業權益。普丁指出,若干貨品的國內需求增加,但情況在掌握中,政府應確保民生食品供應。
A: 為強化法國企業競爭力及經濟主權,尤其是於「法國2030投資」計畫架構下加速推動生態轉型,法國政府將額外提撥340億歐元專款於200億歐元規模之第4期未來投資計畫(PIA 4),並於2022年財政法(Loi de Finances pour l’annee 2022)核准支持創新企業發展之3大措施:(一)新創企業(jeune entreprise innovante,JEI)租稅抵免優惠期限由8年延長至11年;(二)創新租稅抵免(Credit d’Impot Innovation,CII)自2023年起提高抵免比率;(三)為共同研究案(CICo)成立新租稅抵免機制。 前述3大措施簡要說明如下: 新創企業(JEI) 11年內可享租稅優惠:自2004年以來,企業符合JEI條件(中小企業、成立8年以內、具獨立性質、且研發支出占總支出超過15%),可享個人及企業所得稅或地方稅抵免優惠,以及研發人員之雇主社會保險金減免;2022年財政法將稅負抵免(不含雇主社會保險金)適用期限由 8年延長至11年,換言之11年內成立之中小企業可申請適用。 提高創新租稅抵免(CII)比率:自2013年以來,中小企業針對其創新費用(設計、製作原型或推出新產品先導計畫)可申請適用。為強化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並簡化CII機制,2022年財政法在歐盟法律架構下,自2023年起實施:(1)取消折舊攤銷費及研發人員人事費以固定費率計算固定成本;(2)將抵減比率由20%提高至30%(海外屬地則提高至60%)。 共同研究案租稅抵免新機制:為支持企業與研究機構交流合作,在符合歐盟法規(2014/C 198/01研發創新國家補助)及合作機構為經認證之「研發及知識傳播機構(ORDC)」等條件下,中小企業、中大型企業可分別申請適用研究費用50%、40%抵免,最高抵免額度為600萬歐元。
A:SADC新聞稿 2022.03.4 南非經濟組摘譯 南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與歐盟及德國聯邦經濟合作發展部共同合作,由歐盟出資1800萬歐元,德國聯邦經濟合作發展部出資283萬歐元,推出提升製造業工業化計畫(Support towards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ductive Sectors, SIPS),未來將在SADC會員國建立新冠病毒相關醫療產品、皮件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目前1家波札那企業、2家馬拉威企業、1家模里西斯企業、3家坦尚尼亞企業、3家南非企業及3家尚比亞企業已獲得補助。 南非Gabler Medicla公司、中央科技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及LNG Scientific公司獲得補助。Gabler Medical公司將開發新呼吸器閥設備,解決新冠病毒患者嚴重呼吸問題,預計該公司將再提供20個工作機會,產品量產後將供應SADC其他國家。中央科技大學將與西北省大學合作設計開發新口罩,未來將取代N95(第二級醫療用口罩),預計第一批將量產5000個口罩。LNG Scientific公司則將採購新機器設備生產第二級醫療用口罩供應南部及其他非洲國家,並將增加21個工作機會 。
A:法國媒體L’EXPRESS周刊本(3)月11日報導,歐盟國家元首與政府官員昨(10)日起齊聚巴黎近郊凡爾賽宮,展開2日峰會議程,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危機共商經濟與軍事因應之道。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馬克洪表示,歐洲歷經新冠全球疫情之轉變後,俄烏戰爭將加速歐洲之蛻變與茁壯。 有關烏克蘭入會申請,以波蘭為首之中歐國家主張應加速審理,荷蘭總理 Mark Rutte則表明,歐盟並無快速入會程序。歐盟各國領袖決議於書面聲明中稱烏克蘭為歐洲大家族一員,將即刻加強與之合作及深化夥伴關係,協助推進其入會申請;協商進行直到凌晨才結束。協商前之工作晚宴則於當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簽訂和約之凡爾賽宮鏡廳舉行。 馬克洪總統認為當前危機彰顯歐洲強化主權之必要性,促使歐盟重新制定歐洲架構。盼於本月底峰會時提出能源策略之具體計畫,並稱可能於5月召開特別理事會議商討國防議題對策。歐盟執委會主席 Ursula von der Leyen在推特上表示,將提出歐盟至 2027 年前擺脫俄國化石燃料之能源自主目標。 會中亦談及加強天然氣庫存、法西兩國主張之電力市場優化以及緩解能源價格飆漲對消費者衝擊之緊急新措施等議題。為避免能源天價引發社會反抗運動,義大利總理Mario Draghi呼籲應引制裁俄國相同的速度保障歐洲人民購買力。本(11)日議程主要將討論強化歐盟經濟模式。
A:The Star 2022.03.11 南非經濟組摘譯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公布南非2022年1月製造業產出較去年同期成長2.9%,略高於市場預期2.85%,較上(12)月成長1.9%。自2021年7月暴動以來,南非製造業已連續三個月呈現成長,顯示南非製造業景氣持續恢復。 該局表示1月製造業中食品飲料業成長11.5%,木業成長11.5%,造紙及印刷出版業成長6.8%,另基礎金屬及鋼鐵等產業亦呈現成長,至於石化業、像塑膠化學品及汽車產業成長則趨緩。 分析家表示儘管南非製造業景氣持續恢復,惟南非電價持續高漲、分區限電、高漲之運輸成本,港口效率低落以及罷工等結構性問題持續拖累製造業產出,另烏俄衝突將推升油價,衝擊國際貿易。
A:依據奧媒「ORF」2022年3月11日報導,奧地利農業部長Elisabeth Köstinger日前表示,尚無法估計烏克蘭戰爭對國際小麥供應影響程度,該部認為奧國目前不會出現任何糧食供應瓶頸,惟不排除國際糧價進一步上漲。為能隨時掌握物價發展動態以便政府迅速反應,農業部已成立食品供應工作組,隨時提供決策者最新資訊及建議。 K部長表示,目前可能出現糧食供應危機之地區在北非及中東地區。奧國政府基於人道救援精神,將提供總值3,000萬歐元食品援助上述地區,其中1,600萬歐元為奧國農業部預算。 K部長認為,要提高奧國及歐盟糧食供應安全,應在歐盟層面作政策性決定。例如:歐盟執委會需修法允許農民使用休耕土地,特別是種植用於牲畜飼料之高蛋白質作物,以暫時解決烏克蘭戰爭供應鏈中斷問題。前揭修法事關歐盟保護土壤及生物多樣性之農業政策法規。 另有關能源及化肥價格飆漲,造成農民不堪負荷狀況,奧國農業部與財政部刻正合作制定農家紓困方案,確保奧國農業永續經營及維持糧食供應鏈安全。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標普全球(S&P Global)、能源之聲(Energy Voice) 文號:1114030045號 德國於3月10日召開G7能源部長特別會議,除成員國外,國際能源署(IEA)執行長Fatih Birol亦與會,討論全球能源市場供需現況,及如何確保俄烏戰事期間穩定能源供應。 G7於會後發表聲明,呼籲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國以負責任的態度,盤點並增加國際能源市場的供應,特別是全球能源市場因俄烏戰事吃緊狀況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可發揮關鍵作用,緩解緊張局勢。 G7肯定全球能源市場於IEA積極協調下,將增加6,170萬桶石油供應,G7已準備依據國際情勢,共同採取額外行動,以釋出石油存量等方式,減緩能源供需失衡。 在全球減少碳排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G7能源部長坦承需儘速投資液化天然氣相關設施,以緩解天然氣管線因國際情勢變遷而中斷供應之衝擊。G7另呼籲全球應採取符合共同氣候目標之行動,俾達成氣候中和。 針對俄烏戰爭情勢,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長Dr. Robert Habeck呼籲,俄羅斯應立即停止對烏克蘭核電廠及附近設施使用武力,各國對於俄軍占領核電廠、切斷車諾比(Chernobyl)廢棄核電廠電力供應等行為,表達嚴重關切。
A:資料來源: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 IW) 文號:1114030044號 指標性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 IW)近日調查發現,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其與西方國家之衝突加劇,已導致德國產業擔憂與日俱增。IW研究院調查重要結論及經濟學者評論如次: IW自俄烏戰事發生起,即陸續針對200家企業進行調查,其中62%企業預期能源價格上漲,將導致營運面臨嚴重壓力,依賴能源供應穩定程度更深的工業及製造業廠商,比例更高達70%。 對德國許多企業而言,天然氣不僅作為能源,亦為化學及生技製藥產業關鍵原材料之一,約有三分之一企業擔憂,德國將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另,37%工業及製造業相關廠商,預計天然氣供應瓶頸,將加劇財務負擔。德國企業對於烏克蘭相關供應鏈中斷亦表悲觀,由於現階段烏國軟體供應商及汽車零件製造商已因戰事無限期停工,約有31%企業評估,訂單取消或延遲交貨將成為未來營運障礙。 IW經濟學者Michael Grömling表示,戰爭不僅給烏克蘭人民帶來痛苦,亦摧毀部分經濟基礎及生產力,歐洲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正因俄羅斯普丁總統侵略行為而加劇,且已開始拖累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