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1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8/P200號(商情文號:第48號) 商情本文: 英國Collecting Cars汽車拍賣網站於2021年創下兩倍成長的銷售額,原因包括富有買家爭相搶購,引人注目的交易包括由Singer Vehicle Design品牌改裝的1991年保時捷(Porsche)911車款,售價為80萬英鎊,另有2015年McLaren汽車P1車款在美國以160萬美元價格售出。該網站受買家歡迎的原因,包括該網站不收取交易佣金,且買家僅需向該平台支付6%的成交費,上限設為6000英鎊;即以McLaren汽車P1車款在美國以160萬美元售出為例,買家向該網支付的費用不到成交價的1%。與一般拍賣行相比,有時會向賣方收取費用並向買家籌收最高30%的買價。 該網創辦人Edward Lovett為英國西南部豪華汽車交易商創辦人Dick Lovett的孫子。Edward Lovett表示,其走遍世界參與汽車拍賣的經驗,拍賣行向買賣雙方收取的費用介於10%到25%之間;隨著汽車價格在過去15年內不斷上漲,拍賣行利潤極高。因此渠希望透過更好的方式為希望買賣汽車的客戶提供服務,而非如同傳統的「恐龍」拍賣行。該網成立不到3年,2021年銷售額成長實高達190%,達到1.36億英鎊。該網發現,只有約10%的買家堅持在購買前看車,此族群通常為年齡較大的競標者,另一方面,越來越多買家是透過數百張詳細說明任何磨損的實體照片下決定,在出價前也可詢問賣家;可見年輕一代似乎更願意透過照片,線上購買汽車。 此外,該網站的成功,也在於汽車市場新車供應受阻的影響,且二手車需求大增情形使二手車平均價格在2021年飆升超過33%。全球晶片短缺導致汽車業者遲延生產,有意購買新車的買家甚可能需要等待12個月才可購買新車,汽車市場價格飆升無疑造就汽車經銷商的繁榮。英國Lookers連鎖汽車經銷商上週也表示,該公司利潤預計將創新高。
A:參考資料:Irish Times、The Telegragh 日期:111年1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49/P200號(商情文號:第49號) 商情本文: 歐盟將歐洲銀行和信託基金使用英國票據交換所(Clearing house)之臨時許可期限延長至2025年6月,以避免對金融市場穩定構成威脅。根據Osttra數據,歐盟人士長期以來希望從倫敦撤出以歐元計價的合約結算,英國LCH票據交換所仍處理約90%的歐元衍生性金融商品。 然而,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一直不願意將票據交換所遷出倫敦,係因業內估計此可能花費數十億歐元。由於擔心破壞市場穩定性,政界也避免強制轉移歐元衍生品。且衍生性金融商品用戶更喜歡將投資組合集中在一處,並以美元等結算,估計每天為用戶節省數百萬美元交易所需的保險費。上個月歐盟市場監管機構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裁定,歐洲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可以繼續使用英國票據交換所,因為將業務轉移到歐盟的風險大於其收益。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1年1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0/P200號(商情文號:第50號) 商情本文: 英國環保署(Environment Agency)署長Emma Howard Boyd於沿海未來會議(Coastal Futures conference)上發表演說指出,許多人暴露於巨大風險之中,如2021年德國水患導致200人喪生,據報導當時許多受害居民聽到警報時不知如何是好。從德國悲劇中反思,英格蘭地區實有61%者生活在洪水風險中卻不自知;2021年11月,Arwen暴風襲擊英國沿岸,引發超過10公尺高的海浪,若如此海浪與漲潮同時發生,可能對暴露於洪水風險的居民造成有史以來更嚴重影響。 在環保署數據分析下,氣候變遷使天災衝擊越來越難避免。且即使英國可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海平面仍將在下個世紀繼續上升。在COP26氣候變遷會議前,環保署已根據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發布該署第三次調適報告(Adaptation Report),說明全國在適應氣候變遷方面的必要性。 聯合國防災風險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表示,沒有所謂的自然災害,良好的災害風險管理可以挽救瀕臨風險的族群以及降低經濟損失,應制定國家策略以減少災害風險。政府向環保署提供創紀錄52億英鎊資金,以幫助英格蘭提升抗洪能力,此將保護33萬6000戶家庭免受洪水與海岸侵蝕的危害,且可避免超過320億英鎊的災害損失。2021年國家基礎建設措施(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Pipeline 2021)將於2030年前籌集近6500億英鎊的公私基礎建設投資;基礎建設項目管理局(Infrastructure and Projects Authority)估計截至2024/2025年將有超過2000億英鎊,包括國家對學校、交通和公用事業之投資;然而,在2024/2025年前用於防洪和防禦海岸的資金只有30億英鎊。從此可見,很少人在投資上考慮氣候變遷影響。 英國政府本週已向國會議會提交2022年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報告(UK Climate Change Risk Assessment 2022)。根據氣候變遷委員會(Committee on Climate Change)估計,即使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以下,到2050年每年經濟損失仍可能超過數十億英鎊,其他證據指出,在2045年前,氣候變遷對英國經濟造成的成本可能至少達GDP的1%。因此,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以將氣候變遷納入長期影響決策的考量,包括新建房或基礎建設;如財政府參考Dasgupta Review生物多樣性經濟學評論研訂政策。氣候彈性投資組織(Coalition for Climate Resilient Investment)亦可提供協助,該組織目前有120名成員,包括政府、投資者,資產超過20兆美元;透過依氣候風險估價,特別是基礎建設風險,將其納入前期財務決策,該組織致力於推動適應氣候變遷。 在英國海岸方面,環境署正已採取相關行動:例如,該署海岸線管理計劃(Shoreline Management Plans)為適應百年來不斷變化的氣候提供架構,在2024年前將對海岸侵蝕風險進行評估,並修訂擴大範圍至財產、基礎建設評估;該署將使用有關降雨、風暴和海平面上升對侵蝕率的影響之新研究,以更新國家海岸侵蝕風險地圖(National Coastal Erosion Risk Map);尚有國家洪水和海岸侵蝕風險管理策略(Flood and Coastal Erosion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2021年3月,該署啟動耗資1.5億英鎊的國家洪水和海岸防災創新計畫(Flood & Coastal Resilience Innovation Programme),包括為英格蘭Cornwall沿海居民重建鹽沼及保護社區基礎建設之行動。基礎建設的彈性措施將有助於創造連鎖效益,如海岸邊緣的鹽沼棲息地提供超過10億英鎊的防洪效益,可儲存相當於國內近4000萬人每年的碳排放量,且可改善水質等。另自1800年代以來,英國有超過85%的鹽沼地帶消失,環保署將在5年內投資1.2億英鎊以拯救棲息地損失,並與合作夥伴領導復興計畫,目標在2043年前恢復至少15%的優先選擇河岸、沿海棲息生態。環保署的河流管理計畫(River Basin Management Plans)表明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以防止環境惡化。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 日前,比利時研究員所發表歐盟21個國家食用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的統計報告,依食品熱量14%至44%為依據,瑞典以40.6%成為歐盟國家中熱量攝取最高的國家。近期正在更新2012年的北歐食品營養推薦表(Nordic 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2012),將列表超加工食品在減量警告的食品名單。 食品營養推薦表是專門提供給公共飲食(如學校午餐)、減肥者或食品製造公司的食品建議表,引導消費者如何選擇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營養食品。至於具有效期長且大量使用人工原料的超加工食品,將被參與更新北歐食品營養推薦表的瑞典食品局(Swedish Food Agency)排除在外。此舉在加拿大和南美國家早已施行,北歐國家相對動作較慢。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鋼鐵產業致力於綠色轉型,因而成立的鋼鐵製造公司H2 Green Steel已和歐洲最大的核電廠製造商Finnish Purmo簽訂 2024年至2031年綠鋼訂單,但交貨日期卻無法確定。 近日剛被列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SPAC)名單上的 Finnish Purmo表示,每年均自歐洲鋼鐵公司採購,與H2 Green Steel所簽訂的訂單,自2024年起每年應交貨2萬噸綠鋼,此訂貨量大約是該公司每年採購量之10-15%。 Finnish Purmo訂購之每年2萬噸綠鋼,佔不到H2 Green Steel所訂定每年生產250萬噸綠鋼1%。雖然H2 Green Steel計畫至2030年逐年增加至每年生產500萬噸綠鋼,但以其公司進展來看,一切仍屬紙上談兵,因為該公司仍未取得環境許可證。H2 Green Steel已在去(2021)年底提交申請書,希望於今(2022)年夏季可開始生產綠鋼。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挪威工業總會(Confederation of Norwegian Enterprise, NHO)預估挪威電池產業產值,到2030年每年可高達900億挪威克朗(約103億美元),從原物料、電池生產、電池回收至充電解決方案,可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NHO認為電池產業的投資將是挪威近年最綠色的產業發展。 挪威創新局(Innovation Norway) 表示自2016年以來,已核准169個電池計畫,投資金額達6億挪威克朗(約6,900萬美元)。貿易工業部長Jan Christian Vestre表示電力的取得將是未來重大挑戰,因此將成立能源委員會策畫未來的能源需求,穩定能源生產。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1年12月份生產和進口價格指數調查,與上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微幅下跌0.1%,為105.1點(該局以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5.1%。報告中另指出,2021年的生產和進口價格的年平均指數為+2.7%,指數上漲的主要因素為金屬和金屬半成品及原油類產品價格上漲,另國內生產價格指數上漲1.6%,進口價格指數則上漲5.1%。2020年的生產和進口價格的年平均指數為-3%,2019年則為-1.4%。 上述統計其中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2021年11月份相比則維持不變,進口價格指數則下跌0.4%;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呈現成長3.1%,進口價格指數則成長9.2%。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2年1月19日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1/1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電網管理公司呼籲政府改變太陽能板補貼方式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 Liander電網管理公司表示,荷蘭政府應該放棄現行鼓勵消費者購買太陽能板的財政激勵措施,因為該公司幾乎無法再處理大量湧入的太陽能。 2021年Liander 將相當於 1,700 個足球場面積大的新太陽能板連接至其位於Friesland、Flevoland、Gelderland、Noord-Holland和Zuid-Holland等地區的電網,現在這些地區大約 20% 的家庭和企業有安裝太陽能板。 Liander 發言人表示,陽光充足的時候,所有太陽能板都通過住宅區的細電纜傳輸電力,但這種電纜並非設計用來傳輸此種電力,為防止燒斷電纜和家中設備發生故障,安全機制更加頻繁地關掉太陽能板,尤以老城區和海埔新生地區問題最嚴重。 目前提供電網電力的太陽能板所有者可獲得優惠, Liander 敦促政府改變此種補貼,改以補貼在自家購置儲能電池,如此,當陽光較弱時,住戶可使用其自存的電力。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2022年1月19日新聞報導,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2021年10至12月營業額約為56億歐元,經貨幣調整後計算,成長32%。營業額成長幅度最大者為珠寶部門,經貨幣調整後計算,漲幅為38%,部分手錶品牌營業額亦成長約25%。美洲為營業額成長最快之市場。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新聞報導 日期:2022年1月19日
A:據媒體報導,南韓文在寅總統率團至沙烏地首都利雅德訪問期間與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高層會晤,雙方於本(2022)年1月19日共同宣布將重啟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盼於談判開始後6個月內完成協定簽署。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文勝煜與GCC秘書長Nayef Al Hajraf會談,討論GCC各國面臨之發展挑戰及目標,包括提升非石油經濟收益、發展再生能源與綠能以降低對石油產業之高度依賴,並強調簽署FTA將有助擴大雙邊貿易及產業合作,鼓勵業者掌握前述轉型發展所衍生之商機。
A:資料來源:BNEWS網站2022年01月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我商研華越南子公司(Advantech)及美商英特爾(Intel)頃於2022年1月8日與位於越南寧順省之泰和綜合醫院簽署策略性合作協議。研華越南子公司與美商英特爾將負責泰和綜合醫院系統設計,採取符合當地法規之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iHospital) 及智慧醫療設備,以將泰和綜合醫院打造成為越南首家智能醫院。 研華越南子公司杜德厚(Do Duc Hau)總經理於簽約儀式上強調,第4次工業革命核心概念係數位轉型。因此,越南政府積極推動本土各行各業數位轉型,也祭出相關政策支持各產業加速落實,爰醫院轉型至智慧醫院亦為必然趨勢,唯有如此,始能優化各項醫療設備操作系統,以提高醫療檢查、治療品質,以及降低相關成本。 厚總經理續稱,該公司將與當地多家軟體公司合作,支援智慧醫療設備資訊整合,將患者病歷加密並數位化後,儲存於集合資訊平台上,以利醫護人員共享與存取,協助泰和綜合醫院以病患為中心設計智慧醫院,包括導入可協助醫護人員床邊診斷之移動護理工作站 (AMiS)、手術室影像串流解決方案 (AVAS)、智慧病房解決方案 (iWard)、遠距醫療服務(iTeleMed)及用藥管理系統 (iMedication), 俾病患者使用服務時感受更好體驗。 泰和綜合醫院代表人張氏碧順(Truong Thi Bich Thuan) 女士表示,該醫院很自豪能夠成為越南首家將數位科技應用於醫療檢查與治療領域之醫院,並成為智慧醫院先鋒。該系統得益於國內外各領域頂尖教授與醫生團隊直接支持,將有助於提高診斷、治療及手術能力,從而減少不必要與不安全轉院次數、減少專科醫院之過度擁擠,以及提高人們對越南寧順省醫療系統之信任度與滿意度。 越南寧順省泰和綜合醫院預估將於2022年6月起正式投入營運。打造泰和綜合醫院成為越南首家智慧醫院,除可為寧順省當地居民帶來巨大醫療效益與便利外,亦為周邊省份居民帶來醫療便利。尤其象徵越南衛生部門數位化轉型之突破,於永無止境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邁出令人欽佩與前瞻之大步
A:資料來源:越南Vneconomy及VnExpress網報,2021年12月29日及2022年1月1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科技部市場暨科技企業發展局統計資料,2021年越南創新創業總投資金額達逾13.5億美元,年激增4倍,主要集中於金融科技、教育、遊戲、醫療及電子商務等領域。該局局長范洪橘表示,迄今越南共有3,800家新創企業,其中營收最大之3家企業為VNG、VNPay及Momo。 2020年越南因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越南創新創業投資金額自2019年之8.61億美元銳減60%,至3.17億美元。與之相比,2021年越南新創領域明顯成長,惟多數仍為外資企業。 范局長表示,新創領域主要仍係年輕人自身能力及外部投資資源,國內資源雖豐富,惟未充分開發。渠盼國內大企業在其他領域投資成功後,亦投資於創新科技領域,進而帶動越南國內創新科技風潮。 越南總理經濟顧問張文福先生表示,越南政府刻正致力調整及修改現行法規,為越南企業、創業者及投資者創造有利之發展條件,以促進越南創新市場發展,同時帶動越南經濟復甦。
A:綜合美媒本(19)日報導,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增加及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疫情影響較為微弱,且全球各國未實施封鎖政策,預估本年石油需求將超過新冠疫情前水準,本年全球石油總需求量為每日9,970萬桶,較2019年增加20萬桶。 IEA表示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雖傳播快速惟致死率較低,各國政府未實施嚴格防疫封鎖措施,有助全球經濟發展且加快石油需求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另因近期天然氣價格上漲,推升較廉價石油的需求增加,僅管IEA認為2022年石油需求將上升,然預期2022年石油供應量仍將略高於需求量,另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亦預測2021年及2022年石油需求增長幅度不變。 另IEA指出,OECD會員庫存在本年11月下降610萬桶至27.億桶,係七年以來低點,另本年12月初步數據顯示進一步減少4,500萬桶,報告公布後油價再度飇漲,美國West Texas Intermediate報價上漲1.3%至85.89美元,創2014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
A:根據捷克媒體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本(2022)年1月14日報導,捷克新總理Petr Fiala領導之新政府已於(1/13)週四晚間獲國會通過信任投票,眾議院200席次中取得106贊成票,該結果不令人意外。投票前長達22小時的爭辯分歧處主要在如何應對Covid疫情、高漲的通膨及降低政府創新高赤字問題。 捷克總理Petr Fiala本年預算目標是減少800億克朗(約30億歐元)以上之政府支出,財政赤字減少至3,000億克朗(約120億歐元)以下,低於其GDP 4%的水平,首要採取的步驟將是凍漲公部門薪資。 去年12月捷克通貨膨脹率來到6.6%,創下13年新高,本年1月預計來到9%,雖然捷克失業率3.5%為歐盟最低,但現階段決策者須防範工資飆漲,進一步帶動物價上漲。 新政府其他優先措施另包括在不大幅增加稅收的情況下進行退休金改革、投資交通基礎設施,惟政府同時表示,將設定總體稅賦負擔上限。對此,相關評論者認為政府不可能在不增加稅收的情況下鞏固財政秩序。 捷克將於本年7月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屆時新政府執政成功與否將成為國際注目焦點。
A:據媒體引用最新數據報導,為刺激企業僱用本國籍勞動力,沙烏地自2018年起實施雇主應繳每名外籍員工費(expat fee)為每月400里雅,嗣於2019年及2020年分別調升至600及800里雅,造成人事成本上升而改用沙籍人力,自2018年至去(2021)年第3季共有105萬名外籍工作者退出沙國就業市場,在整體外籍勞工數佔比10.12%。 上述數據亦顯示,2017年沙烏地國內約有1,042萬名外籍勞工,隨著expat fee調升,去年第3季外籍勞工數減少至936萬名,沙籍勞工則增加17萬9,000名(增幅5.66%)至334萬名,顯示政府推行勞動市場本土化/沙化(saudization)政策出現成效。
A:據世銀於1月13日發布之越南經濟情勢報告中,倘全球與越南國內疫情得到相當控制,越南本(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可達5.5%,低於越南政府所訂之目標成長率6.5%~7%、或HSBC的6.5%、Standard Chartered的6.7%。越南服務業將逐漸復甦,製造加工業因美國、歐盟與中國等市場之穩定需求而得利,農業預計繼續維持相當於2020~2021年階段之成長。預算赤字與國債可望維持佔GDP之債務比例為58.8%,遠低於規定之上限比例。此外,世銀亦評估更為鬆綁之金融政策將有助於越南經濟復甦。然而,越南成長展望仍面對潛在風險,尤其係在疫情走向尚未明朗。另許多越南貿易夥伴亦面對縮小之金融與貨幣空間,可能導致全球復甦緩慢與減少對越南出口產品之需求。世銀認為謹慎之因應措施可減少上述風險。金融措施將有助於刺激國內總需求,其中包括臨時減降加值型營業稅、以及增加醫療與教育支出,協助遭受疫情影響之企業與民眾之紓困措施應有更大之規模與針對性,金融業漸增之風險亦應得到嚴密監控與主動處理。
A:截至2021年12月21日越南總支付方式(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2020年底增加8.93%,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8.44%,授信成長12.97%。 2021年越南央行維持各項利率穩定,俾符合整體經濟、通膨與貨幣市場等趨勢。目前1個月以下與活期之存款利率介於0.1%~0.2%;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3.3%~3.5%;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2%~5.7%;12個月以上至24個月期之存款利率為5.5%~6.6%;24個月期以上之存款利率為6.1%~6.8%。貸款利率部分,各家信貸機構繼續減降貸款利率來支持整體經濟成長。目前適用於屬於優先項目且財務情形俱佳之貸款客戶之越盾短期貸款年利率上限為4.5%。 保險部分,2021年越南保險市場保費總收入約較2020年成長15.6%,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21.7%、產險保費收入成長1.7%。2021年保險商總資產約達710兆越盾,較2019年成長23.9%。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策略論壇(Jordan Strategy Forum, JSF)於本(111)年1月10日發佈報告指出,高失業率繼續給約旦經濟帶來壓力,但COVID-19之流行發生前所未有的轉變,整體失業率從2019年第三季之19.1%上升到2020年同期之23.9%,2021年同期則為23.2%。失業率增加只會加劇失業之經濟成本、心理成本與社會成本,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來阻止失業率上升的趨勢。 該報告指出,早在COVID-19疫情之前,整體失業率就很高,COVID-19只會加劇並暴露此一長期存在之挑戰。鑒於15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與創紀錄的高失業率及不確定氣氛,失業的年齡、性別與教育分佈是一個更嚴重的挑戰。約旦在勞動力參與率方面與許多國家不同,特別是考慮到約旦女性勞動參與率很低,僅為13.9%。勞動力市場的供應方是約旦失業者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大部分失業者受教育程度低於中等教育(192,185人),大多數是男性。外籍勞工人數從2006年的289,724人增加到2019年底的348,736人。此數字相當於中等教育程度以下約旦失業人口的181.5%。因此可用中等教育程度以下之約旦人取代至少一部分外籍勞工。至於,約旦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方面,158,294名擁有大學學位之失業約旦人的問題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方面,而不是供應方面,即約旦經濟的成長沒有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 報告指出,公共行政及國防部門是約旦人最大的雇主(27.0%)。約旦人的第二和第三大僱主是批發零售業(14.4%)及教育(12.6%)部門。第四大部門是製造業(10.4%)。製造業成長與就業成長之間存在長期正相關關係,因此,製造業應被視為降低失業率的重要部門。約旦在失業人數不斷膨脹之問題仍然存在,政府應持續關注失業率,並採取必要措施因應,避免惡化。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財政部長Mohamad Al-Ississ在財政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表示,為加強人民購買力及刺激貿易與旅遊業發展,降低海關費用,減少逃稅與走私,降低製造成本,減輕約旦工業之行政負擔,符合約旦之利益,政府決定實施減少及統一貨物關稅政策,並於本(111)年1月17日生效。 I部長指出,新關稅除約旦工程、建築、傢俱與食品工業生產之材料外,所有材料僅分成0%和5%兩個稅率,因此,進入約旦之53%的材料將被豁免,其中40%的材料將徵收5%的關稅,此降低關稅不包括汽車,酒精飲料,煙草及其附屬產品。其他產業部門將分為四類關稅,在執行前三年稅率為15%及25%,之後同一類別在之後二年內從25%降至20%,第三年將再次降至15%。從2027年1月1日起,關稅將分為三類,分別為0%、5%及15%。 I部長表示,本項降稅措施,不包括以電子商務方式購買之商品,該等商品仍維持現行關稅,並指出關稅的統一及降低,係鼓勵消費者購買當地製造價廉之商品,並在傳統與電子商務之間創造平衡。該部將透過檢查小組與工業貿易部合作,以確保關稅之降低,確實反映在產品價格上。 對於約旦政府最近決定降低及重組關稅之政策,約旦商業總會表示歡迎與支持,此有助於提高約旦貿易商與進口商的金融流動性,刺激進口食品數量的增加及其在當地市場上足夠數量的供應,減少任何商品的關稅有助於振興市場並降低消費支出成本,減輕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對當地市場的影響,使得人民成為該政策的受益者,此將增加消費者購買力,刺激市場並增加銷售。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投資部於本(111)年1月10日引進電子化申請程序,以接收A和B兩類投資卡,可在該部的網站www.moin.gov.jo提出申請,並可獲得約旦國籍之待遇。 據該部表示,A投資卡授予所有阿拉伯語非阿拉伯國籍投資者,前提是申請人是一家註冊公司的合夥人,其投資股份金額至少為15萬約幣,並提供約旦人至少40個工作機會。或申請人可為一家公司合夥,持份金額至少為50萬約幣,並提供約旦人30個工作機會。至於B卡僅授予敘利亞投資者以及吸引國的專家,目的是授予投資者及其家人,允許註冊私人汽車並獲得駕駛執照。申請人須與內政部協調,其投資金額應不低於5萬約幣,並為約旦人創造10個工作機會。至於獲得約旦國籍作為投資回報的條件,目標是刺激投資環境並將現有投資當地化。 該部續指出,投資者亦可以下列方式獲得國籍,例如存放及購買價值200萬美元的國債,或購買價值至少150萬美元的約旦公司股票,在任何經濟部門建立及註冊一個或多個專案,在安曼境內的總實收資本額至少為100萬美元,或在安曼以外的地區實收資本額至少為75萬美元。並呼籲投資者透過其網站了解投資專案所提供的服務,此政策之目的,係該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並提高約旦在國際中的排名,節省投資者的時間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