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11月11日 匈牙利10月通貨膨脹率6.5%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11月11日報導,匈牙利統計局公布10月通貨膨脹率6.5%,超乎所有經濟分析家預期6.0%至6.2%。匈國自9月通膨率攀升至5.5%後10月再度創新高。10月推動通膨主要原因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30.7%。 ING集團分析師Peter Virovacz表示,10月通膨率高於9月1%,其中國際原油價格推動力占60%權重,另食品價格占20%權重、服務業占超過10%。 自2021年1至10月匈國平均通膨率為4.6%,除能源外,匈國國內產品價格漲幅較大為食用油30.4%、麵粉12.5%、企業法人員工餐廳價格漲幅10.1%。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11月8日 匈牙利創新科技部與韓國科技技術情報通訊部簽署合作MoU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11月8日報導,匈牙利創新科技部表示,與韓國科技技術情報通訊部簽署合作MoU,加深資訊合作。主要合作範圍為數位經濟及工業4.0,並指定合作項目:下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自駕車,加強雙方產業競爭力。此外,該合作MoU並包含醫療產業合作,匈韓雙邊將指定合作單位就醫療科技及製藥研發共同合作。 該MoU另將匈牙利納入韓國與其他V4國家,波蘭、捷克及斯洛伐克共同參與研究計畫,未來匈國學者將可參與5國研究案。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11月8日 匈牙利2022年起提高最低薪資19%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11月8日報導,匈牙利創新科技部表示,匈國政府、產業界及勞團達成共識,2022年起提高最低薪資19%。非技術性勞工最低薪資由現行167,400福林(約480歐元)調升至200,000(約570歐元)。技術性勞工由現行219,400福林(約630歐元)調升至260,000(約740歐元)。預計相關文件將於11月中旬完成簽署,即可送交國會審議。 為緩解大幅調高基本薪資之衝擊,匈國政府將雇主社會捐由15.5%同步調降至13%,微型企業KIVA稅戶之社會捐由現行11%調降至10%。屆時國會審議通過,由2022年1月起生效開始實施。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10月27日 匈牙利政府與中國廠商華為簽署合作意向書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10月27日報導,匈牙利創新科技部Laszlo Palkovics部長表示,渠於26日出席中國廠商華為公司在布達佩斯辦理之綠色科技(Tech4Green)研討會上,代表匈國政府與匈牙利華為科技公司CEO Colin Cai簽署長期合作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包含:教育數位轉型、發展5G及智慧城市軟體程式等。 華為公司理之綠色科技(Tech4Green)研討會本次主題為數位力量高峰會,強調新科技,例如:AI、雲端計算、大數據對於氣候中和之重要性。Palkovics部長強調,對匈國最重要之科技為數位化、綠色科技以改善能源效率。 依據匈國政府與匈牙利華為科技公司所簽署之合作意向書內容,雙方將緊密合作協助匈國教育機構創新及知識傳型發展為數位教育。其中一項為能源儲存,為未來最重要之科技項目之一,匈國政府設立目標,將成為歐盟會員國中僅次於德國之最大電池生產產能國家。依據匈國政府於2019年與匈牙利華為公司簽署之合作協定,該公司將持續協助訓練2000名匈國大學IT工程師。而依據最新簽署之合作意向書,該公司亦將協助測試及完成智慧校園應用軟體,升級校園WI-FI系統、寬頻網路,並提供互動式視訊應用程式,以提高遠距教學效率。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11月8日 匈牙利因晶片短缺導致9月工業產出下降2.3%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11月8日報導,匈牙利統計局公布9月工業產出下降2.3%,主因微晶片短缺導致供應鏈斷鏈。匈國前兩大製造業,汽車及電機製造業占總工業產出40%,雙雙下滑。預估第3季表現恐無法樂觀,爰匈國財政部Mihaly Varga部長宣布調降GDP成長預估值,由7.5%下修至6.8%。 ING集團匈國財經分析家Peter Virovacz表示,匈國目前面臨供應鏈斷鏈、零組件短缺、缺工搶工情形嚴重等問題,第4季面臨嚴重下滑危機。 依據Varga部長下修GDP預測值表示,下修原因主要為能源價格飆漲、通貨膨脹及第4波COVID-19疫情可能帶來的衝擊。V部長不排除再度實施封城措施,惟對於經濟衝擊程度應比前3波衝擊小。匈國政府正思考如何改善匈國經濟過於倚賴汽車製造業及觀光業,致力於產業多元化發展,改善經濟結構。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BalkanInsight 日期:2021年10月26日 面對能源價格高漲匈牙利政府研議汽油價格上限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1年10月26日報導,25日匈國總理Viktor Orban於國會答復議員質詢時表示,面對能源價格高漲未排除實行汽油價格上限可能性。在野黨(Jobbik黨)Robert Dudas議員質詢,面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問題,汽油價格亦在3周內調漲6次,達到新高點,續漲可能性極高下,匈國政府是否願意實施價格上限(凍漲)措施,並免除能源特殊消費稅(excise taxes),以減少人民負擔。27日起匈國汽油價格再度調漲由496福林(約1.57美元),漲為501福林(約1.59美元) Viktor Orban總理答復表示,匈國過去已有在能源價格高漲期間採取免除能源特殊消費稅之前例,惟此僅為短期措施,且採取汽油價格上限措施風險極大(dangerous move),一旦採行恐難回復,恐造成之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果。惟倘形勢發展所需,亦未排除實行之可能性。 針對在野黨(Jobbik黨)Robert Dudas議員之質詢,Orban總理正面答復,匈國政府將持續關注能源價格走勢,渠亦認為提供薪資能免除高能源價格所造成之負擔。針對汽油價格實施價格上限(凍漲)措施,或免除能源特殊消費稅(excise taxes)等措施,匈國政府已展開研議相關配套措施及實施之可行性。
A:據媒體報導,由於COVID-19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上升,許多受訪沙烏地企業憂心本(2022)年初經濟活動將大受影響,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已顯示,沙烏地去(2021)年12月非石油經濟已因國內外疫情擴大影響,成長幅度為9個月來最低,PMI自11月的56.9降至53.9。 沙烏地投資集團Jadwa Investment則預估,儘管疫情仍具諸多不確定性,國際石油市場需求及油價仍將持續上升,平均將維持每桶71美元,沙烏地本年經濟成長率可達7%、明(2023)年則為3.1%,其中石油出口收入可望自去年的2,000億美元成長至2,300億美元。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2年1月3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月3日以「史瓦帝尼本年初之債務佔比為第2低」(Eswatini begins year with 2nd lowest debt)為題,報導史國上(2021)年整體債務達268億史鍰,佔GDP比率約38.4%,為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會員國第2低,顯示史國經濟逐漸復甦,穩定控制整體債務情形(謹註:史國2020年債務總額約260億史鍰,約佔史國GDP 41.3%)。 該報導指出,史瓦帝尼與波札納、賴索托、納米比亞及南非同屬SACU成員國;史國2021年整體債務為268億史鍰,約佔史國GDP 38.4%,係SACU成員國中第2低。SACU成員債務比率最低者係波札那22.77%,其次係史國38.4%、賴索托50.02%、南非69.45%、納米比亞69.92%。 該報導亦引用IMF 2020年之債務永續性分析報告指出,倘若史國執行2021-23年財政調整計畫(謹註:約佔GDP 6.5%),則史國債務將攀升至上年GDP之50%,且於2023年債務佔GDP比率再增加至53%,隨後再逐漸下降。惟史國2021年債務GDP佔比並未進一步攀升,爰史國專家指出,史國經濟成長表現穩定,其低債務GDP比率亦顯示史國之經濟動能足以透過進一步舉債並償還債務。此外,該報導亦引用世銀研究報告指出,倘若國家長期債務GDP比率超過77%,則將阻礙該國經濟成長。
A:出處:NL Times, 2022/01/0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組成新內閣,將於1月10日就任 NL Times 報導,隨著最後幾位部長人選在1月2日最終確定,Rutte總理第四屆內閣組閣工作終於底定。 新內閣共有20位部長與9位國務委員,其中女性佔據了 14 位,乃荷蘭政治史上首見。29 位新部長與國務委員中,只有 9 位為上一屆內閣成員,且所有留任者皆已被調任新職位。 處理新冠疫情頗受爭議的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將接任住屋與空間規畫部長(註:此為新設職位,主要負責處理住屋不足與房價高漲問題),接任者為荷蘭急症醫院照護協會主席Ernst Kuiper。聯合內閣第二大黨D66黨領袖Sigrid Kaag將接任財政部長,原任財政部長Wopke Hoekstra將轉任外交部長。 經濟部長將由Micky Adriaansens接任,她現年58歲,畢業於Erasmus 大學,獲得法律與健康照顧政策暨管理雙學位,畢業後一直在律師事務所與健康照護相關公司工作,2019年當選參議員,目前是參議院健康、衛生與運動委員會主席。 未來幾天Rutte總理將與其新內閣成員舉行會談,新內閣將於 1 月 10 日正式就任。 `
A:據媒體引用市場分析公司IHS Markit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報導,沙烏地去(2021)年12月非石油經濟因國內外COVID-19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擴大影響,成長幅度係9個月來最低,PMI自11月的56.9降至53.9。 上述調查指出,沙烏地此間PMI劇降主因為疫情造成新訂單大幅衰退,業者備貨及人力雇用減少,產出係去年8月以來最低。另企業對於本(2022)年經濟表現悲觀以對,僅8%受調業者認為本年產出可望成長。此外,因原物料及運輸成本持續增加使產品價格攀升,通膨率為去年6月以來最高。
A:馬來西亞貿易促進局(MATRADE)頃發布消息稱,儘管全球貿易因新冠疫情肆虐衝擊影響,然馬國的機械與配件製造業仍維持強勁成長,並致力於提供優質產品與卓越服務。馬國機械產業已從一般製造和機械加工轉型為高端機械模式和配件的組裝,包括重型機械和精密配件製造。 2020年機械與設備(M&E)產業為馬國第七大出口產業,貢獻94.1 億美元出口額,占 馬國總出口額之4%。該產業十大出口市場包括新加坡、美國、中國大陸、印尼、越南、泰國、日本、澳洲、德國及台灣。 馬國的機電能力主要集中在四個次領域,包括特定產業的專業加工機械或設備、發電機械和設備、通用工業機械和設備、零組件以及金屬加工機械。此外,該產業亦涵蓋廣泛類別的產品製造,包括加熱和冷卻設備、工廠自動化、泵、壓縮機、空調設備、冷藏室設備、電梯、起重機、輸送機系統和焊接機。目前馬國為全球其中最大的空調設備出口商之一。其他產品尚包括製造機床和金屬加工零件,包括鐳射切割機、加工中心、放電加工機(EDM)、銑床和鍛造機。 馬國也以生產半導體設備聞名全球,目前名列全球第十大,其中電子電機(E&E)是最大產業。這有助於將馬國定位為頂級跨國電子企業的生產基地。 馬國機械與配件領域在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深水生產設備、食品和飲料產業的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生產、精密成型設備和發電方面也表現出色。馬國還為發電廠、煉油廠、勘探平臺、石化廠和商業建築生產發電機組。 馬國的機電產業競爭激烈,並一直在尋求以最先進的技術和自動化進行創新。馬國積極探索工業 4.0 技術,透過採用數位化和技術改造來重塑製造活動。馬國為跨國企業在東協外包其製造流程和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首選目的地,因該國在支援工業、研發和工程設計活動方面擁有高技能人才。此外,馬國在機電工程、產品設計和技術開發以及業務營運方面為跨國企業提供具競爭力的供應興服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頃發布消息稱,隨著新冠疫情管制措施的放寬,馬來西亞2021年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至52.8點,較上(11)月的52.3點表現略優,創近8個月以來新高紀錄。 根據IHS Markit最新數據顯示,馬國上年12月PMI較11月更高,突顯製造業表現顯著改善。因此,上年第四季的平均PMI,亦為該機構自2012年起統計相關資料以來最高的一次。 該機構稱,從過往PMI和官方經濟資料的聯繫來看,最新PMI顯示馬國刻正從新冠疫情的衝擊中全面復甦,意味著馬國製造業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穩健擴張。 同時,IHS Markit表示,12月資料顯示製造業產出連續3個月上漲,得益於需求增強,而新訂單數量亦於上年底增加,漲幅為8個月以來最高。製造業者指出,客戶信心增強,激勵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此外,12月的出口銷售亦重新恢復成長,由美國和中國大陸的新需求帶動。 IHS Markit稱,製造業者受原料及勞工短缺影響,12月的累積訂單已連續5個月增加。即使產能面對壓力,製造業雇員卻再度減少,業者頻繁控訴跨境限制問題,導致政府鮮少發出外勞許可證。此外,原料成本連續19個月走高,反映原料和運輸成本漲價的現象。12月通脹上升至7個月以來最高,製造業者將部份額外成本轉嫁給顧客,形成去年4月以來的最高漲幅。 展望未來,IHS Markit指出,製造商對本(2022)年前景維持樂觀。雖然市場預期不如11月份時強,但整體上依然高於長期平均水準。新冠疫情消退,進而推動供應鏈與整體經濟復甦的期望,支撐製造商的樂觀心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中國大陸亞洲最大的玻璃製造商─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將增加15 億馬幣(約3.59億美元)投資額,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州Lipat Kajang 的 Elkay工業區興建設兩家新工廠,生產汽車用玻璃。估計可創造約 800 個就業機會,迄今為止,該公司已僱用1,700餘名員工,其中55%為是該州的員工。 馬六甲州掌管投資、工業及企業家發展的行政議員阿布勞夫尤索(Ab Rauf Yusoh)表示,前述兩家新工廠將占地52.61 公頃,預計將於未來六個月起動工。 總部位於香港的信義玻璃公司自 2016 年在馬六甲州拓展業務以來,已為該州創造 22 億馬幣(約5.27億美元)的投資額。該公司有意願投資提升於丹絨克林(Tanjung Kling)的丹絨布魯斯港(Port of Tanjung Bruas)的設施,因該公司將使用該港口將其生產的玻璃產品出口至國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貿易統計,自2021年1月至11月底止,日本農林水產品及食品的出口總額突破1兆日圓規模,首次達成日本政府多年前設定之年度出口目標值。 上述日本農林水產品及食品的出口額中,食品類產品出口額計899億日圓,2021年1至10月,包括非食品類產品的珍珠等在內,農林水產品及食品的出口總額已達9,734億日圓;若加上11月的食品類產品出口額,農林水產品及食品的出口總額合計超過1兆633億日圓,首次實現日本政府提出的年出口額1兆日圓目標。 對此,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各國民眾選擇在家用餐者有所增加,日本和牛及清酒等成為亞洲和歐美網購的人氣商品;同時,美國及中國的餐飲業開始回穩復甦,導致潛在需求市場增加所致。
A: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稱,日本政府彙整提出國家宇宙政策基本方針之「宇宙基本計畫」時程表修訂案,其中新增列政府及民間合作研發月球探測車等未來探測月球的規劃內容。 上述「宇宙基本計畫」,係日本政府闡述未來宇宙政策基本方針的綱要,日本政府循例每年進行修訂具體研發計畫及日程的時程表,並在日本政府轄下「宇宙開發戰略本部會議」提出討論通過。 本次時程表修訂案,新增列重點項目,主要包括預定與美國推動的月球探測計畫進行民間合作,研發載人月球探測車,以及推動在宇宙空間進行太陽能發電的研發工作。 日本政府規劃在2024年度之前,自行實施主導的火星衛星探測機發射計畫;並在2023年度開始進行日本航空自衛隊組織架構下,監視其他國家人造衛星及太空垃圾等項目。
A: 為提振國內經濟景氣政策,日本國會正式通過政府本(2021)年度追加預算案,一般會計總額超過35兆9,800億日圓規模,創史上追加預算規模之新高水準。上述2021年度追加預算案內容,主要包括對18歲以下國民發放相當於10萬日圓的補助津貼,以及針對因新冠疫情營收大幅下滑的企業給予提供優惠補助等經費。 上述該預算案,經由日本眾議院審議通過後,再交付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審議,在去(2021)年底國會會期結束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率領全體閣員出席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經過最終質詢後表決通過。 因此,日本政府預定開始進行明(2022)年度預算案編列作業。日本內閣盼在2022年1月17日召開的國會期間,能夠審議政府研提之明(2022)年度總預算案及相關法案。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月4日報導,依據「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數據平臺(Global SWF)」最新報告顯示,去年是主權財富和養老基金最活躍的一年,交易量和總金額均比之前六年高,共有853項交易,總值超過2,150億美元,較前(2020)年高29%;其中主權財富基金投資金額成長15%至1,027億美元,共有499項交易,養老基金投資則共有354項交易,總額達1,129億美元。 在全球股市大漲和油價復甦的推動下,全球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截至去年底創歷來新高達10.5兆美元,年比成長6%,全球養老基金資產規模則成長8.7%,達21.4兆美元。預計至2030年,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基金規模將超過54兆美元,其中數個基金規模將超過數兆美元。 上述平臺董事經理Diego Lopez表示,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自前年3月起一路上漲,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基金在美國股市曝險仍然很高,因此取得歷來最佳表現,推高資產管理規模,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最為活躍,前者共投資109項,總額311億美元,高於前年75%,逾三分之一金額投資在房地產,以物流為主;後者共投資237億美元,61%為實體資產;兩者均偏愛北美洲資產,對新興市場興趣減少,去年新興市場僅吸引23%主權財富和養老基金資金,是六年來最低。 在過去六年,國有投資者著重的投資領域出現變化,2016年,超過一半交易是實體資產,目前該比率已跌至三分之一,受青睞領域包括醫療保健、零售和消費者以及科技。在疫情暴發後,醫療保健領域吸引眾多投資者,不少國有投資者投資疫苗製造商,例如阿布達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投資莫德納(Moderna),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投資BioNTech。 除了私人市場,主權財富基金亦活躍於全球股市,部分已從美國股市轉移至其他市場。多數國有投資者看好中國股市,尤其是阿布達比投資局;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最近亦申請成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印度市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是主要投資者,金額達148億美元。 若以資產類別而言,風險創投大受國有投資者追捧,投資額成長81%至182億美元,共有328項交易,其中120項在矽谷,其餘散佈於32個國家。國有投資者亦偏向較遲的融資回合,包括首次公開售股(IPO)前的融資。據統計,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穆巴達拉石油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和卡達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是風險創投的主要投資者。 在過去一年,主權財富基金對「綠色投資」首次超越石油與天然氣相關的「黑色投資」,再生能源投資額達224億美元,包括棕地資產、綠地資產、掛牌公司以及承諾以氣候為焦點的基金,社會壓力、財務回報以及新冠疫情將加快此趨勢,淨零碳排放投資組合承諾預計本年將擴大。
A: 新加坡貿工部(MTI)本年1月3日發表初步預估數據顯示,星國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為+7.2%,反轉前(2020)年-5.4%跌勢,是2010年以來最快年度增速。另去年第四季新加坡經濟年比成長5.9%,若經季節性調整,環比成長2.6%,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分析師認為,由於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強勁,奠定良好基礎,加上新加坡若逐步重新開放,預估本年上半年經濟將維持良好的成長動能,依據彭博社統計,經濟分析師預估本年上半年經濟成長年比將擴張5.1%,環比擴張2.1%。 新加坡三大經濟領域在去年第四季和全年皆取得成長,製造業全年成長12.8%,增速快於前年的7.3%,建築業和服務業則分別反轉前年萎縮35.9%和6.9%的跌勢,全年擴張18.7%和5.2%。 所有製造業相關領域的產出皆擴張,帶動去年第四季年增14%,增速快於第三季的7.9%,尤其電子和精密工程業,在全球對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需求持續下,產出繼續取得強勁成長。建築業則僅比前年同期擴張2%,增值仍低於疫情前的26%。服務業亦年比成長4.6%,但批發暨零售貿易業以及交通暨倉儲業之整體增值仍比疫情前低2.3%,住宿暨食品服務、房地產、行政暨支援服務以及其他服務之整體增值,則較疫情前低7.1%。 另數據顯示,新加坡製造業去年第四季年比增幅比第三季高出近一倍,服務業增速卻從第三季的6.2%放緩至4.6%;若經季節性調整,則製造業環比擴張4.2%,服務業擴張2.5%,雙雙優於第三季。 受益於全球半導體業需求強勁,星國製造業已連續兩年擴張,雖全球供應鏈在本年上半年將維持吃緊狀態,但製造業去年取得雙位數成長,形成不利的比較基礎,預估本年經濟成長將大幅放緩。服務業則因高疫苗接種率和增加更多「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TL)」加快復甦,尤其是旅遊相關服務業。航運、批發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外需導向服務業,將因全球經濟復甦繼續表現良好。資訊科技服務則因企業增加數位解決方案投資和採用更多新科技而持續受惠。 此外,新加坡建築業由於公共和私人領域建築工程增加,去年全年成長18.7%,但建築業者對本年前景並不太樂觀,擔憂該領域復甦進度在上半年仍不穩定,寄望下半年能夠好轉。 上述數據顯示,新加坡去年第四季建築業年比成長2%,遠低於第三季成長66.3%;若經季節性調整,去年第四季環比萎縮4.4%,反轉第三季4.9%增幅。截至去年第四季,建築業增值仍較疫情前低26%,係因邊境措施限制外勞入境,導致人力短缺,疫情反復亦導致業者繼續面臨包括供應鏈干擾及建築成本高昂等其他挑戰。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1月1日報導,依據星國貿工部(MTI)新聞稿,「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獲得包括澳洲、汶萊、柬埔寨、中國、日本、寮國、紐西蘭、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10個締約國批准,並於本年1月1日起生效;韓國則將於提交批准書60天後,即2月1日起生效。 依據上述協定,即日起已生效的締約國企業進行商品貿易時,將可享有約92%關稅減免,並將受益於特定產品的額外優惠市場准入,例如中國和日本等特定市場的礦物燃料、塑膠、其他化工產品、食品設備和飲料。另依據經簡化的原產地規則和區域累積條款,企業亦可更靈活利用相關優惠市場准入和區域供應鏈。某些產業業者,亦將受益於比現有「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協定」更強的承諾,並具備更明確和透明的做法可依循。至於電子商務,商家可享更有利的數位貿易環境,在線上消費者保障、線上個人資料保障、透明度、無紙化貿易和電子簽名的接納等各方面都將獲得改進。 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表示,RCEP生效將促進新加坡與締約國間的貿易和商業聯繫。RCEP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約30%(26兆美元),覆蓋人口約全球30%。RCEP在簽署約一年後生效,證明即使疫情當前,亞太區域仍保持深化經濟整合的決心和承諾。 RCEP共有20個章節,包括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電子商務、政府採購和中小企業等新領域。該協定係於2012年由東協發起,並獲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印度等與六國參與,在前(2020)年11月15日簽署。參與磋商國家原本有機會在2019年底達成協議,但印度在關稅議題與其他國家存在分歧,並擔心簽署協定後大量廉價商品湧入,衝擊國內企業,在最後關頭退出談判。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12月20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2)月20日以「史瓦帝尼政府採購2架飛機」(Government buys 2 jets)為題報導史瓦帝尼王家航空公司(Royal Eswatini National Airways Corporation, RENAC)向法航子公司霍普(HOP)航空購買2架二手客機,以期重振史國王家航空公司(RENAC)在南部非洲之航空旅遊服務市場。 公司營運中,載客量為50名,因雙方簽署保密協議,爰RENAC無法透露該2架飛機之採購價格。RENAC亦表示,為重振史國王家航空公司銜接史國與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之航空旅遊市場,且目前史國對外唯一航線僅有南非約翰尼斯堡之 OR_Tambo 國際機場,該航線由Eswatini Airlink航空公司壟斷,機票價格高達5,000史鍰(約新臺幣9,000元);爰RENAC規劃自明年第2季以具競爭力之價格,開始營運史國銜接辛巴威之哈拉雷(Harare)、南非之德班(Durban)、開普敦(Cape Town)及約翰尼斯堡之航線。D執行長亦表示,恢復運營區域商業航班係RENAC規劃2021年至2026年5年戰略計畫之一部分,未來亦將與其他國際航空公司合作,銜接其他國際目的地。上述報導經本館與D執行長聯繫獲渠確認 另查,史瓦帝尼商會(Business Eswatini, BE)執行長對RENAC上述營運航線之規畫亦樂觀表示,因為南非係史國最大貿易夥伴,且史國多數企業係南非子公司,該等航線不僅有助於活絡旅遊業,亦能增進雙邊商務旅遊便利性,提升史國經商便利度,間接促進史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