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3.26 Pub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社會保險局(ZUS)局長Gertruda Uscinska宣布一項支持受COVID-19影響的勞工和企業的新措施。員工9人以下微型企業之3個月社保費將由國家負擔。這類型企業估計約700,000家, 合計近240萬名員工。自僱型業者將免除3個月之社保費負擔,只要其三月份營收不超過平均工資的300%。這項措施的成本估計為140億茲羅提。自僱型業者, 其每月營收較上月15%以上者, 將可獲得特別的停業津貼2,080茲羅提。ZUS局長宣布相關申請手續將盡可能簡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3.26 Publish News Bulletin   根據波蘭國家債務登記局(KRD)委託研究發現, 自COVID-19爆發以來,受困於合約夥伴逾期付款的中小型企業比率增加到63%。該研究的作者指出,部分拖欠帳款(payment bottleneck)並非經濟因素引起,而是心理因素引起。27%的受訪者表示,即使有錢,他們也不想償還到期欠款,就為了保留現款以備不時之需; 65%的受訪者則懷疑其他廠商也這樣做。信用資訊組織負責人Adam Łacki表示,由於人們不願坦承這種令社會無法接受的態度,因此延遲付款的實際比率可能更高。Łacki警告說,倘企業現在積壓欠款導致其業務夥伴破產,屆時一旦流行病結束,他們將失去其商品和服務的買主;更糟糕的是,公司破產導致裁員,可能進一步抑制消費。

A:瑞士將於4月中旬開始生產防護口罩 為了使瑞士不再依賴國外進口的醫療用防護口罩,現瑞士聯邦政府正與蘇黎世邦共同開始生產防護口罩,主要是生產提供醫生、護士和其他衛生人員佩戴的醫療用FFP 2防護口罩(中高等級的防護過濾口罩)。 蘇黎世邦衛生局局長Natalie Rickli在3月25日表示,蘇黎世衛生部門與聯邦政府共同購買了兩台全自動口罩生產機,此購置計畫源自經濟部長Guy Parmelin所提出。每台機器的成本為740,000瑞士法郎,每天總共可生產64,000個口罩。蘇黎世的藥劑師Andreas Hintermann表示,至目前為止,瑞士尚無生產FFP 2級防護口罩,一直完全依賴中國和其他國家進口。前述兩台機器將於本年4月中旬開始生產。 資料來源: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 日期: 2020年3月26日

A:本(3)月26日14:30奧國總理Sebastian Kurz率副總理Werner Kogler、財政部長Gernot Blümel及數位經濟部長Margarete Schramböck召開記者會,就因應COVID-19疫情之經貿紓困措施,報告420億紓困經費運用細節: 1. 撥付40億歐元,作為補助企業縮短工時基金,補助範圍包括雇主負擔之社會保險金額等薪資以外成本。 2. 針對超市等食品供應業者將發給員工第15個月疫情特別獎金,奧財政部宣布該筆獎金可免課徵所得稅,並將擴大適用至警察等疫情關鍵職業從業者之額外獎金。 3. 針對營收大幅下滑企業准予遞延負稅,已收到55,000申請案,超過45,000件已完成審理,共為企業保留13億歐元流動資金。 4. 撥付90億歐元用於貸款擔保,自3月27日起可向奧地利經濟服務中心(aws)申請,申請作業將於48小時內完成,並透過奧地利控管銀行(OeKB)提供擔保。 5. 針對受創特別嚴重之產業提供150億歐緊急救助金,包含貸款及補助,以維持企業流動性,用於支付營業固定成本。申請企業須提供3月15日前正常營運之證明,並以過去一年最高季營收額之75%來估算貸款額,一年後再評估疫情期間確切損失額,損失部分可扣抵貸款,不用償還。 6. 撥付1億歐元,提供各邦政府用於增聘額外照護人力。 7. 撥付2,200萬歐元補助針對COVID-19病毒引起之肺部感染等症狀之藥物試驗,補助臨床研究專案,加速藥物研發程序。 8.已支出1億1,600萬歐元採購抗疫醫療設備及物資。 9. 提供10億歐元急救金,供因疫情造成之失業或無收入之個體戶、自由業者、非營利組織及小型企業等,緊急維生使用,由「奧國工商總會」(WKO)發放,該款項無須償還。3月27日起發放,視受損程度給予補助金額,最多補助3個月,最高每月2,000歐元,共計最高補助6,000歐元。

A:日期:2020年3月26日 資料來源:路透社 美32州檢察長組成的團體於本(2020)年3月25日向亞馬遜、沃爾瑪、臉書和eBay等網站發信,希望這些網站能夠透過具體政策遏止商家在疫情期間哄抬價格。提出的政策包括在各州發布緊急聲明之前制定價格詐欺保護措施,制定對賣家的政策和限制,並建立一個提供消費者檢舉的「公平定價」頁面。 該團體主要發起人賓州檢察長Josh Shapiro 表示,這些網站應該利用自己的數據和分析工具來阻止商家哄抬價格。在過去兩週內,其辦公室收到約2900個購物網站和實體商店價格詐欺舉報案,且發出90張停售令給從事哄抬的商家。 亞馬遜日前表示已刪除3900個哄抬賣家的帳戶。eBay則表示,正在採取措施阻止或刪除偽造健康聲明的物品,並確保其網站上的賣家遵守當地法律和公司政策。臉書則表示已經刪除口罩和洗手液等物品的廣告,並採用自動檢測機制來過濾商家。沃爾瑪表示,已凍結關鍵商品的價格,且會監控網站上的售價確保價格合理。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retailers-states/do-more-to-stop-coronavirus-price-gouging-u-s-states-tell-amazon-walmart-facebook-idUSKBN21C2NF

A: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3月26日報導辦理。 因武漢肺炎全球流行,已對日本遠洋鮪漁業造成重大影響,船員無法於海外主要補給港登陸的國家增多;且漁船停泊海外時,船員無法利用飛機回國。在此情形下,船公司難以判斷該讓漁船折回日本港口,或是在原計畫漁期間繼續作業以待時機好轉。 WHO宣布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後,各國.地區強化入國管制,西班牙的拉斯帕爾馬斯港與南非共和國的開普敦等日本遠洋漁船的主要基地國,已禁止外國船員登陸的管制措施。 漁船停泊於海外碼頭時,船員無法利用飛機回國休假,尤其影響在大西洋與印度洋於西經漁場作業漁船的捕魚計畫。例如10月開始以北大西洋黑鮪為目標的漁船,無法靠泊西班牙的拉斯帕爾馬斯港,若選擇回到日本港口,則需思考往復航程的時間與在日本港口停泊碼頭的時間等事項,且現行漁撈作業可持續到何種程度,船公司難以抉擇,而有些船公司已決定航行回國。 人員無法往來,船員行動不自由將長期化,在人手已嚴重不足之際,加重船員們負擔,恐將引起船員離職潮。加上漁船臨時故障之緊急靠港、由日本派遣技師等諸多問題,各船公司在無法預測將來的發展,只能收集與交換資訊,密切注意事態變化。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109)年3月26日報導辦理。 農林水產省糧食、農業及農村政策審議會本月25日將勾劃未來10年農業政策方向之新版「糧食、農業及農村基本計畫」草案面呈江藤農相。草案中,明定糧食自給率(以熱量計算)為45%,為達目標,明列除稻米以外,其他各項農產品之增產目標,並預期未來承擔增產重責之農業人員及農地,均將持續減少。又,為求實現該計畫內容,其重要課題之一是深化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認知與了解。該草案預定於3月底送內閣會議討論。 江藤農相表示,該基本計畫是所有農業政策之最高指導方針,未來施政將依該計畫所示「力求地域政策與產業政策平衡」。在生產條件日益脆弱下,未來施政除將照顧大規模之法人經營體外,也將支持中小經營體、家族農業及丘陵地區之農業,希望能全面提升農業之經營體質。 該計畫草案之焦點為訂定2030年糧食自給率(以熱量計算)目標45%,2018年自給率僅為37%,為歷年最低。為達目標,訂有各主要品項2030年之生產努力目標值,其中除食用稻米減產外,其餘如小麥、大豆、蔬果、生乳、牛肉及豬肉等均為成長。 至在增加各品目生產所需之農業從事者人員及農地方面,雖然多年來政府採取各項施政作為,卻仍無法抑止逐年遞減之趨勢,預測務農人數將由2015年之208萬人減為2030年之140萬人,農地則由2019年之439.7萬公頃減為414萬公頃。 有關強化農業生產條件之方法,草案中建議由政府及農協等官民共同推動「國民運動」,以增進消費者採購國產農產品之機會,營造促進擴大生產之良好循環環境。在同日之審議會中,JA全中之中家徹會長表示,如何能獲得國民之認知、理解及關心農業,是至為重要之事,政府須多提供消費者看得懂之資訊,JA集團將與各界合作並採取措施,以達成計畫案內容。另同是委員之柏染谷農場負責人柏染茂提議,應向國民宣傳「從國外進口糧食並不是理所當然之事,消費者本身需擔心自己之糧食來源」。 有關新版糧食、農業及農村基本計畫草案內容及其參考資料,請逕上農林水產省網站查閱。網址:https://www.maff.go.jp/j/council/seisaku/shingi_0325.html

A:2020-2022年泰國蔗糖產業展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頃公布資料顯示,該國本(2020)年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1.3%,低於1月的1.6%漲幅。 馬國經濟學者咸認為,2月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主因非耐久財帶動。   2月份主要消費品價格升幅較顯著者,包括雜項產品及服務(成長2.5%)、交通(成長2.4%)、房屋、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上升1.6%)、通訊(成長1.5%)、教育(上升1.3%)、保健用品(上升1.3%)、餐館與旅館(上升1.1%)、家具、家用設備及日用品維修(上升1%)、非酒精飲料與食品(上升0.8%)休閒服務及文化(上升0.7%)及含酒精飲料與香菸(上升0.2%);價格下跌之項目為服裝與鞋類(下跌1.1%)。   馬國2020年1至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2019年同期上升1.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馬國本(2020)年3月26日新增235件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確診病例,創單日新高;其中有60人與吉隆坡大城堡清真寺傳教集會有關。截至本年3月26日止馬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2,031件並出現24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215人。   馬國內閣決議,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與全體部、次長減薪2個月,將全部款項捐獻予新型冠狀病毒基金。截至本年3月26日止該基金累計籌獲849萬3,103馬幣(約合194萬6,843美元),將作為援助受疫情影響的低收入群或家庭。   馬國政府另已延長「全國行動管制措施」(movement-control order ),由原先的3月18日至31日延長至4月14日,實施該期間禁止一切社交活動、關閉所有學校與宗教場所、限制公民出國及外國籍旅客入境,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查2016年7月18日越南工商部頒布第2698/QD-BCT號決定有關對進口至越南鋼胚及鋼條實施正式防衛措施。 2019年5月13日越南工商部頒布第1230/QD-BCT號決定有關對進口至越南、稅則號列為7213.91.90、 7217.10.10、7217.10.29、7229.90.99、9839.10.00等鋼胚及鋼條產品實施反規避措施。 2020年3月20日越南工商部頒布第918/QD-BCT號決定有關延長對進口之鋼胚及鋼條實施防衛措施之時間。 2020年3月20日越南工商部亦頃頒布第920/QD-BCT號決定有關延長對進口鋼胚及鋼條實施反規避措施之時間。涉案產品稅則號列分別為7213.91.90、7217.10.10、 7217.10.29、7229.90.99、9839.10.00。 實施時間及稅率具體如下: 時間 稅率 2020年3月22日至2021年3月21日 9.4% 2021年3月22日至2022年3月21日 7.9% 2022年3月22日至2023年3月21日 6.4% 2023年3月22日起 0%(倘未延期) 倘進口鋼胚及鋼條之組織、自然人認為其進口產品依本920/QD-BCT號決定檢附之通知第1條規定及第37/2019/TT-BCT號公告第10條之規定符合免除實施貿易救濟措施,可向越南工商部貿易救濟局提出申請免除適用之文件。申請免除適用文件手續依照第37/2019/TT-BCT號公告辦理。

A:馬來西亞聯昌銀行(CIMB Bank)預測,馬國政府實施的「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再延長半個月至本(2020)年4月14日,將對經濟、企業盈利和吉隆坡綜合指數帶來下跌風險,該銀行估計本年馬國經濟將萎縮2.3%,吉隆坡綜合指數於最壞情況恐下跌至913點至1,300點。   隨著馬國政府決定將自3月18日至31日實施的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再延長半個月,這勢將衝擊馬國經濟活動,該銀行因此下修本年經濟成長預測值,從原先的成長3.6%,調降至萎縮2.3%,較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萎縮1.5%幅度更大。   該銀行預測,馬國政府預定於3月27日公佈的新一輪振興經濟配套措施,規模將介於350億至400億馬幣(約合80.23億至91.69億美元),較「希盟」(Pakatan Harapan)前政府於2月28日公佈總值200億馬幣(約合45.85億美元)的「2020年振興經濟配套」更大,可能使馬國本年財政赤字擴大至占GDP的6.5%。若缺乏及時及大規模的政策措施,該病毒對需求和供應鏈衝擊加深,可能會損害經濟迅速復原能力。   該銀行預測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將使馬國企業盈利進一步削減,至今其影響幾乎概括所有服務產業(僅關鍵服務業除外)以及大部分製造業(食品、醫療、製藥、石化、化學和屬於供應鏈的電子與電機產業除外)。種植業和原產品業則不受全國行動管制措施限制。由於暫停營業4周將導致收入損失,這將對大部分企業帶來下跌風險,預計大部份無法營運的企業將會蒙受虧損。影響最低的產業可能是電訊企業、公用事業、種植、手套和食品飲料業者,例如「雀巢公司「(NESTLE)和「星獅公司」(F&N);至旅遊相關產業,諸如博奕、航太企業、機場、主題公園營運商、娛樂場所和餐廳以及不准許營運的製造商和零售商,將是最脆弱的領域。銀行的盈利也可能會受到進一步降息和信貸成本潛在上升的影響。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越南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范清河稱,自本(2020)年初至春節前由於外匯供應充裕、以及國際市場情形順利、匯率較為穩定,越南央行能購買大量外匯,增加外匯準備。春節後雖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一定之壓力,匯率變動幅度不大,惟上週由於全球金融市場變動較大、越南許多大型貿易夥伴之貨幣貶值,越南境內匯率趨於上漲。然而,至今外匯供需平衡基本上並無發生很大之變動。本年前2個月貨品貿易餘額為18.2億美元,本年3月份可達8.8億美元。外匯仍繼續呈正面。客戶對外匯之合法需求均可得到信貸機構提供。 有關央行未來調控方向,范司長表示,近期內央行將繼續觀察國內外市場變動情形,並規劃可能發展之情勢,以及採取彈性之匯率調控措施與整套性之貨幣政策工具,俾利維持外匯市場穩定。央行於去(2019)年與本年初均已持續購入外匯,有助於鞏固國家貨幣金融安全以及增加必要時干預外匯市場之能力。

A: 在Covid-19疫情持續發展情況下,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為執行越南總理有關疫情期間確保糧食安全之決議,頃指示越南各省市海關局自本(2020)年3月24日零點起停止接受各種稻米的申請通關。至於本年3月24日前已申報出口報關單之稻米仍可依規定辦理出口通關手續。惟3月24日晚越南工商部參考越南廠商之反映,建議總理暫停上述規定,俟該部評估冬春季之實際稻米產量、已簽署之出口合約以及各廠商之庫存量再議。 3月25日越南總理責成越南工商部主持,配合農業暨農村發展部、財政部及各相關單位成立跨部會檢查團前往各主要種植稻米地方及出口廠商實際查勘,檢查及評估稻穀供應情況、稻米出口情況及銷售儲蓄量及稻米出口合約執行情況,並於3月28日前向總理報告。在此檢查團提出報告前,暫停供應商簽署新的稻米出口合約,針對已簽署之出口合約,則根據檢查團之報告結果將逐案處理。 越南為世界稻米出口第三大國,僅次於印度及泰國。2019年越南出口637萬公噸稻米,出口金額為28.1億美元。其中菲律賓為越南稻米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量為210萬公噸,其次為象牙海岸58萬公噸,馬來西亞55萬公噸及中國47.7萬公噸。近來由於Covid 疫情影響,越南稻米出口大幅增加,本年前2個月越南稻米出口量達89.5萬公噸,出口金額達4.1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27%及32.6%。 本年1月份越南稻米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公噸478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越南農業及農村發展部稱將密切觀察市場之變動以調整秋冬季稻米種植面積,若有需要將自75萬公頃調高至80萬公頃。

A:

A:

A:

A:

A: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