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俄羅斯海關統計,2020年1-11月俄羅斯對外貿易總值5,113.5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6.3%。 其中出口值3,020.20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21.8%;進口值2,093.39億美元,減少6.8%。

A:捷克衛生部長Blatný並沒有排除從2月起捷克民眾需全面配戴防護型口罩的可能性,捷克內閣正在討論以確保合理的價格供給防護型口罩,以便捷克民眾每人都能負擔得起,捷克內閣本來很猶豫施行該項防疫措施,直到看到接壤的德國和奧地利已開始施行,同時也考量到造成民眾的經濟負擔。

A:(一)據約旦時報報導,安曼商業總會指出,約旦雖受新冠疫情影響,政府採取封城、宵禁、停止營運等措施,仍有口罩製造、醫療器材、數位學習平台、心理健康及營養師等五項行業逆勢成長。 (二)報導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約旦五項成長之行業分述如下: 口罩製造:由於新冠疫情,政府為防止疫情持續擴散,要求民眾須戴口罩,口罩需求大幅上升,使得該產業國內生產廠商營收持續增加;惟疫情中期,因中國口罩進口、政府關閉許多商業及經濟生產部門使口罩需求減少與國內業者爭相投入生產口罩等因素,而使得國內廠商訂單逐漸減少,惟整體而言,營收仍呈現成長。 醫療器材:約旦醫療器材廠商約1,200家公司,其中僅200家公司生產口罩、手套、消毒藥水及呼吸器等,該等產品之銷售業績因疫情關係均呈現成長。另主要針對疫情之特定產品,如呼吸器為設置野戰醫院所需,亦有極大成長。 數位學習平台:由於政府採取宵禁及停止學生到校上課,使得學生須採用線上數位教學方式進行,因此學校及大學等機構對數位學習之服務需求極大,造成線上教育平台龐大商機。 心理健康服務:對於疫情之相關因應措施,包括宵禁、封城及停止營業等,均造成人們心理健康問題,無法適應此一新的挑戰與情勢,產生負面情緒,如恐懼、焦慮、壓力及不安全感等,導致尋求專業心理諮商服務之病患增加約50%。 營養師:疫情期間,經常性對健身中心採取停止營業之措施,使得人們採取其他不健康之方式來應對壓力,如暴飲暴食或停止進食等極端方式。營養師此期間則增加許多新的個案,透過電話尋求專業諮詢,相關業務業績亦呈現上升趨勢。

A:依據奧媒「信使報」(Kurier)本(110)年1月22日報導,奧地利最大鋼鐵公司奧鋼聯集團(Voestalpine)日前宣布,因應市場扁軋鋼需求增加,該公司決定重啟Donawitz廠已閒置數月之煉鋼爐。 奧鋼聯在奧國史泰爾邦Donawitz廠有兩座煉鋼鍋爐,年產量各75萬噸,其中一座煉鋼爐於2020年夏季因定期維修,且適逢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國際鋼鐵市場需求銳減,該公司遂決定在維修後暫時關閉生產線。Donawitz生產之鋼材主要供應奧鋼聯在史泰爾邦之其他子公司,並由其加工成鐵軌鋼條及其他扁軋鋼品。奧鋼聯工程用鋼材事業部係全球鐵路基礎建設主要供應商之一,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其業績仍穩定成長。 奧鋼聯其他事業部門則因2020年汽車、石油及天然氣產業需求下降影響,訂單減少且部分生產線實施縮短工時。惟自2020年第4季起,市場需求回溫,各事業部門逐漸恢復產能。奧鋼聯位於上奧地利邦之Linz廠3座煉鋼爐年產量約350萬噸,加上Donawitz兩座煉鋼爐之150萬噸,該集團在奧國之鋼年產量約500萬噸。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10)年1月22日報導,奧地利Fraunhofer Austria研究所、維也納科技大學(TU Wien)以及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平台「Smart Mobility Power」日前共同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敦促奧國政府儘速制定完整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以協助奧國汽車產業順利轉型,以及培訓該產業所需技職人才。 報告指出,汽車產業為奧國第2大出口產業,上中下游廠商約900家,不但是奧國經濟成長重要支柱,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惟電動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奧國依靠內燃機之傳統汽車產業逐漸面臨危機,該產業中小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若未作好轉型準備,可能在未來關廠或失業。 電動汽車之發展對奧國汽車產業是危機也是轉機,若該產業轉型成功,估計至2030年可為奧國創造42,000個就業機會,較目前汽車產業之34,400個工作機會增加21%。其中,和電動汽車相關之電子產業及光學產業約有7,000個工作機會。另就產值而言,估計轉型成功後之奧國電動汽車產業年產值可自目前之6.45億歐元成長至40億歐元。 該報告認為,目前奧國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最欠缺相關專業技職人員,唯有儘速改革目前職訓體系,增加與電動汽車產業相關之學徒培訓,並須為傳統汽車產業工作人員轉任電動汽車產業所需之職訓作好準備。 奧國能源交通創新技術部長Leonore Gewessler回應該報告之建議表示,發展電動汽車係奧國政府既定目標,而奧國之電機、資訊、電子、光學等產業之領先地位,非常適合配合發展電動汽車產業。該部本年目標係擴增街道兩旁電動汽車充電站,以及社區公寓內之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此外,奧國政府各部會將合作訂定或修改有助於推廣電動汽車之法案。  

A:2020年沙烏地與巴林雙邊貿易額達沙幣109億里雅(折合29.1億美元),自該年第4季逐漸解封後,雙邊貿易即呈現穩定成長。   2020年第4季沙巴雙邊貿易額為26億里雅,較同年第3季的25.5億以及第2季的25億里雅成長。   沙烏地與巴林因法赫德國王跨海大橋(King Fahd Causeway)連結往來密切,2020年第4季巴林出口至沙烏地金額為3.2億美元,沙烏地係巴林最大出口市場,其係為美國(1.38億美元)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35億美元)。   2021年1月巴林經濟學會(Bahrain Economists Society)報告指出,2020年第3季沙烏地與巴林雙邊旅遊及貿易連結較2019年同期成長43%,預計到2021年3月底完全恢復法赫德國王跨海大橋通行後,雙邊經貿關係將進一步深化。   巴林經濟發展局(Bah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製造、運輸及物流司長Ali Al-Mudaifa表示,因毗鄰海灣最大經濟體-沙烏地以及放眼海灣地區1.5兆美元市場規模,巴林常係國際公司尋求區域據點首選。   註: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前,2019年巴林約有1,100萬人次旅客入境,其中超過88%係透過沙烏地-巴林跨海大橋(King Fahd Causeway)入境。 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宣佈,自2021年3月31日起全面恢復陸海空邊境通行。 巴林經濟家學會(Bahrain Economists Society)主席Ali Al-Moulani表示,2021年來自沙烏地旅客人次應會恢復疫情前水準,可望為巴林經濟貢獻約29億美元。

A:2021年1月24日沙烏地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公佈2021-2025五年計畫(five-year strategy),重點摘要如下:   2021-2025計畫將開發新產業、賦權私部門、發展PIF投資組合(developing PIF’s portfolio),進行有效且長期投資,支持產業在地化並打造策略經濟夥伴關係(supporting the localization of sectors and building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s)。 2025年PIF將倍增資產規模至1.07兆美元,並對沙烏地非石油GDP(non-oil GDP)做出3,200億美元貢獻以及創造180萬個直接/間接就業機會。 願景實踐計畫(Vision Realization Program)將PIF定位為沙烏地經濟多元化趨動者,PIF同時將作為全球投資引擎(global investment powerhouse)。 PIF著重新的人類未來,包括提升國內/國際生活品質、趨動環境與經濟永續、開發新產業並創造新工作機會。 PIF將著重13個領域作為核心策略發展,包括健康照護、電力與再生能源、資通訊與媒體、食品與農業、汽車、運輸與物流、不動產、航太與國防、營造及相關服務、娛樂/休閒/運動、金融服務、金屬與礦產、消費產品與零售等。     PIF董事長Yasir Al-Rumayyan表示,PIF成立4年來,在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架構下,對沙烏地經濟成長與多元化做出許多貢獻,截至2020年底PIF資產規模近4,000億美元(較原始規模增加3倍)、在10個新興領域成立超過30家新公司,為沙烏地創造33.1萬個直接/間接工作機會。

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杜拜商會(Dubai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DCCI)公佈年度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1.2020年下半年阿聯的非石油貿易(non-oil trade)呈現復甦趨勢,主要係受到阿聯政府支持貿易部門、主要經濟體(譬如中國大陸)逐漸解封等因素影響。 2.海事非石油貿易(maritime non-oil trade)佔阿聯非石油貿易83%。 3.2019年國際海事貿易(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de)成長率僅0.5%,創2008年金融危機來新低。 4.預估2021年全球海事貿易成長率為4.8%,阿聯非石油貿易則將成長12.9%。   沙烏地媒體指出,自2019年起國際海事貿易因美中貿易磨擦(trade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受到影響,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更嚴重衝擊國際貿易。   註:報告資料來源為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以及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A:2021年1月24日阿曼勞動部(Ministry of Labor)宣佈,若干私部門工作機會需保留給阿曼籍公民(number of jobs in the private sector will be nationalized):保險公司、零售商店與汽車經銷商等公司,包括財務、商業及管理職位(insurance companies, shops and car dealerships, including finance, commer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僅限於阿曼籍公民,外籍員工持有前述職業工作許可者(work permit),到期後將不再更新。   另各類型汽車司機工作機會,亦將保留給阿曼籍公民(driver no matter what the vehicle will also be reserved for citizens)。   自2014年中起國際油價劇跌影響海灣產油國經濟景氣,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更嚴重衝擊海灣國家。     註: 海灣國家(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高度依賴來自外國的廉價勞動,阿曼約450萬人口中, 40%係外籍人士。 海灣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阿曼、科威特、巴林以及卡達等6國,刻積極多元化經濟發展,盼減少對石油依賴程度。。 海灣地區外籍人口超過2,500萬人,其中阿聯、科威特以及卡達外籍人數佔該國人口一半以上。

A:海灣地區最大乳製品公司-沙烏地Almarai公司公佈2020年財報:(1)稅後淨獲利(net profit after Zakat and tax)為沙幣19.84億里雅(折合5.3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10%;(2)收入(revenue)成長7%,主要來自於食品、保久乳及雞肉銷售增加;(3)第4季稅後淨利為3.359億里雅,較2019年成長8%;(4)第4季收入成長3.1%,主要來自於埃及與約旦等國需求增加。   沙烏地金融機構Al-Rajhi Capital資深分析師Pratik Khandelwal指出: Almarai係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而受益的公司,主要由於疫情爆發及封鎖措施,造成對當地產製與出口市場的需求增加。 2020年沙烏地境內外籍員工大舉出走,第3季出走人數達25.72萬人,倘出走潮未見和緩,可能影響Almarai公司獲利。 沙烏地與卡達關係改善對Almarai可能帶來正面效果,惟斷交這幾年卡達開放其他乳製品公司進入,其國內乳製品市場競爭增加,爰Almarai獲利程度仍待觀察。 原物價(raw materials)等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可能侵蝕2021年Almarai公司獲利。     註: 1.2017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埃及以及巴林以卡達金援恐怖主義為由與卡達斷交,並組成反恐四國聯盟(Anti-Terror Quartet)對卡達進行外交、貿易以及旅遊封鎖。 2. 2021年1月5日沙烏地在第41屆海灣國家領袖高峰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Summit)宣佈,同意對卡達開啟陸、海、空邊界,反恐四國聯盟終止對卡達的封鎖,卡達則撤回所有與封鎖相關國際訴訟。

A:資料來源:Business Day報2021年1月22日報導 南非智庫國家計劃委員會(National Planning Commission)於2012年協助南非政府制定國家發展計畫(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目標於2030年將吉尼係數自0.69下降至0.6,以消滅貧窮及社會不公現象,現在距離2030年僅剩9年,貧窮指數除在2011年短暫下降,之後持續增加。 該委員會建議南非政府應著重教育投資,提升人民技能,厚植人才資本,此外應積極減少政府財政赤字,擴大數位網路滲透,遴選重點產業擴大勞動需求及強化政府施政能力。

A:資料來源:Business Day報2021年1月22日報導 非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African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表示,非洲新冠病毒死亡率從2.2%上升至2.5%,其中埃及、剛果共和國及蘇丹等21個國家死亡率高於3%,令人憂心。 非洲迎來第二波疫情,新型病毒傳染力高,因此死亡人數增加10%,過去一週非洲確診人數為20萬7000人,其中南非占10萬人,然整個非洲確診人數已減少7%,故世界衛生組織非洲部門指出無須擔心非洲爆發大規模疫情之可能性。 目前非洲13億人口中共330萬人確診、8萬1,000人死亡,約佔全球死亡人數之4%。

A:資料來源:The Star報2021年1月22日報導 南非國家統計局表示,去(2020)年11月零售業較前年同期衰退4%,高於10月之2.3%,遠超過市場預期之2.5%,已連續第八個月呈現衰退,11月則較前(10)月成長1.8%,9月至11月則較前年同期衰退3%。 該局表示11月紡織、布料、鞋類及皮件零售業衰退5.6%,食品飲料及香菸零售衰退2.6%,其他零售業則平均衰退26.1%;至於五金類則成長14%,居家用品則成長7.8%。分析家表示受疫情影響,消費者頃向不外出,避免感染疫情,加上收入減少,改為謹慎支出,因此去年11月黑色星期五特價期間零售業表現不如2019年。 去年12月南非迎來第二波疫情,政府恢復第三級封鎖管制,加上油價、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及高失業率,消費者信心不足,預期未來數月零售業景氣仍維持低迷。

A:  根據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據土耳其統計局(TUIK)資料顯示,本(2021)年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自去(2020)年12月的80.1上升至83.3。   由於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措施,使得經濟於去年4月份幾乎停滯,當時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由於11月時土耳其重新發布相關限制措施,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2.2%,並於12月繼續持平。   消費者信心指數水準低於100時反應悲觀前景,而超過100則表示樂觀。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市場統計顯示,與2019年4月相比,隨著對疫苗的樂觀情緒增強,以及一些企業恢復運營,國內燃料油價格目前已升至每升30%至50%。目前,由於新冠肺炎加劇的措施有所緩解,國內石油市場略有回升。根據當地燃料油市場的統計,2021年1月24日,國內零售市場的燃料油的Octane 92值為每升655緬幣、Octane 95為每升765緬幣、柴油為每升695緬幣、Premium Diesel為每升705緬幣。國內石油價格與全球市場正相關。在全球市場,截至2020年8月3日,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原油價格約為每桶39.9美元。2021年1月底,油價小幅上漲至每桶52.27美元。 緬甸90%的燃料油是進口的,其餘10%是在當地生產的。商務部表示,在2020-21財年的第一季度,進口了價值約6億美元的石油產品。這一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一半。通常,緬甸主要從新加坡進口燃料油,每月汽油及柴油的進口量分別達到20萬噸及40萬噸。緬甸大約有2,000家加油站及50家石油進口公司。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旅遊銀行(MTB)簽署了一項協議,為緬甸餐飲協會及緬甸旅遊人力資源開發組織提供貸款。該協議將允許符合要求的旅遊相關協會向MTB申請貸款。貸款利率將取決於抵押的內容。MTB未提供貸款的細節,表示將按照央行規定收取最低利率。為私人銀行的MTB於2018年從央行獲得了營業執照,目前有6個分行,以滿足旅遊業及中小企業的需要。 緬甸旅遊業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嚴重影響,其中餐館乏人問津,據緬甸餐飲協會主任Nay Linn表示,目前餐館勉強經營只是為了支付費用。有些餐館只剩下50%的顧客。在第一波及第二波疫情期間,當局暫停了餐廳內用服務(Dine-In Service),許多餐館仍然關閉。飯店暨旅遊部副部長Tin Latt表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緬甸旅遊業的外國遊客數量下降了75%。緬甸在2020年接待的遊客不到100萬,而在COVID-19爆發之前的2019年則逾430萬。 緬甸計劃將在今年第4季度重新開始接待遊客。曼德勒已經制定了振興旅遊業的計劃,包括開發新的旅遊目的地,並在旅遊業恢復運營後推出一日遊及生態旅遊。位於內比都的緬甸旅遊企業家協會主席Thein Htwe表示,一項以社區為基礎的旅遊計劃正在進行中,以將內比都、撣邦及克耶邦連接起來。緬甸旅遊企業家協會也為克倫邦Koekwayt制定觀光推廣計畫,其中包括De Lein Li,溫泉之旅,撣邦Nant Mon Gyi、Lein Li橋及克耶邦的Loikaw。最近幾個月,還進行非落地觀光航班及遊輪(river cruise),以增加旅遊收入。

A:依據媒體Manager Magazin報導指出近八周內中國與北歐之間主要航線的貨運價格已上升三倍,目前在此航線上預訂一個40英尺貨櫃要價約9000多美元,而非去年11月時的2000多美元。此價位與上海貨櫃指數大致吻合,該指數顯示截至1月15日一個20英尺貨櫃的價格為4413美元。   Seaintelligence顧問公司分析師Lars Jensen指出近期貨運價格大幅攀升之原因可歸因於受到2020年上半年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所實施之封鎖禁令使全球貿易突然放緩導致眾多貨櫃滯留在歐美港口,而當下半年西方對亞洲製成品的需求反彈時需求方正競爭數量相對較為短缺之貨櫃進而推升貨運價格,此外部分港口無法在短時間有效處理突然增多之貨櫃亦使情況更加惡化。   對於歐洲進口商來說他們現在面對的問題為是否可以接受更長的等待時間或將高昂的運輸費用轉嫁給客戶,許多企業暫時先使用其庫存的貨品因應目前的情況,惟此方案僅能維持短期,倘情況持續則進口商最終仍會將運輸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表示,預期紐澤西州嬌生(Johnson & Johnson)藥廠研發的新冠疫苗兩週內可獲得緊急使用授權,該疫苗無需儲存於低溫環境且只須注射一劑,預計4月份將有1億劑嬌生疫苗可供施打。 本(25)日總部位於紐澤西的美國Merck藥廠(臺灣稱默沙東藥廠)表示停止兩款實驗性新冠疫苗的研發,原因係初期臨床試驗免疫反應不佳,Merck現將研究重點放在兩款新冠病毒用藥MK-7110 與MK-4482 (該藥係命名為molnupiravir 的口服藥),MK-7110預期第一季可獲臨床試驗結果,並將申請緊急使用授權,MK-4482則預計5月完成臨床試驗。 目前美國已有輝瑞及Moderna兩款新冠疫苗獲准使用,各州均反應疫苗供應不足,CDC主任Rochelle Walensky 昨(24)日表示聯邦政府缺乏新冠疫苗數量等資訊,現正面臨疫苗供應及分配的挑戰,盼嬌生新冠疫苗獲准後可舒緩供應問題。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本(25)日簽署行政命令,加強聯邦政府採購規定,以增加美國製產品購買量,修改美國製造定義並提高產品內美國製造含量,實現渠總統競選承諾。 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採購近6千億美元的商品與服務,為支持美國勞工及製造業之有效工具,透過總統的行政命令,為聯邦採購建立目標與標準,投資美國產業,該行政命令重點如次: 指示聯邦機構研擬修改現有美國產品成分規定之漏洞,並提產品內美國製造的比例。 於白宮預算管理辦公室 (OMB)增設美國製造主任一職,督導政策方針及執行細節。 加強監督外國產品採購豁免,集中審核豁免要求,並在美國行政事務管理局(GSA)網站公布相關事項。 指示聯邦機構善用製造業擴展合作計畫(MEP),建立與美國中小型製造商之連結,供應商可聘用美國勞工及生產美國製產品。 重申對瓊斯法案的支持,美籍船隻才可在美國港口間運送貨物;2021年的國防授權法(NADD)中,瓊斯法案也確保美國對製造、勞工及離岸再生能源建設等投資。 指示各聯邦機構提出現行美國製造法案的執行情況,並提出建議,每兩年進行審查。 透過聯邦採購支持美國勞工,投資清潔能源及關鍵供應鏈等美國製造業,實踐薪資提高、工會保障及族群平等之承諾。 拜登總統購買美國之政策與前總統川普政策雖然細節不同,惟方向相似,受到美國盟友密切關注,盟國盼與美國建立更友好的的貿易關係,且拜登多次表示,將與盟國及多邊貿易規定有更緊密合作。拜登政府則表示,新冠疫情凸顯關鍵醫療品與安全設備供應脆弱,購買美國政策目標係加強美國供應鏈。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1/25/president-biden-to-sign-executive-order-strengthening-buy-american-provisions-ensuring-future-of-america-is-made-in-america-by-all-of-americas-workers/

A: 據約旦時報報導,依據中央交通部門2019年之調查報告顯示,約旦人擁有汽車數量比率持續快速增加,自每58人擁有一輛汽車,至每6人擁有一輛汽車。 報導指出,擁有一輛汽車做為交通工具對約旦人而言是極其需要的,因為約旦及阿拉伯是屬於大家庭制,車輛對家庭而言是必需品。約旦策略論壇引述約旦交通部數據指出,約旦汽車總數為150萬輛,其中120萬輛位於安曼。又依據約旦統計局資料顯示,約旦人口約1,080萬人,安曼人口約450萬人。 報導續指出,約旦人汽車擁有率偏高之原因係公共交通品質不佳,以致每個家庭至少需要一輛汽車,以彰顯其地位象徵及需求,許多購車者,對汽車之品質要求並不高,只要能跑就行。例如,一位醫師即表示,在安曼擁有一輛汽車,帶給他許多便利,可協助其處理許多病人緊急醫療之需求,使其生活更為便利。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