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0年11月11日   匈牙利自12月起即可向俄國採購少量疫苗,自2021年1月起可大量採購       根據匈牙利媒體11月11日報導,匈國外交貿易部部長Peter Szijjarto表示,俄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近期即將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預期匈國自12月起即可向俄國採購少量疫苗,自明年1月起可大量採購;匈國目前也正與俄國洽談購買生產許可,以便未來在匈國當地生產。此外,匈國也有意自中國一國營疫苗製造商及兩個私人企業購買疫苗,屆時匈國可能是歐洲第一批購得疫苗的國家之一。   https://hungarytoday.hu/russian-vaccine-available-hungary-dec-szijjarto/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0年11月8日   匈牙利醫療系統及人員僅能負荷2,000個照護病例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0年11月8日報導,匈國醫療系統及人員僅能負荷2,000個照護病例,現在需住院治療者已超過5,000例,醫療系統目前已超過負荷。醫療資源有限,據悉醫療院所已訂有一「倫理守則」(ethical guidance),來決定醫療資源投入的對象,以減輕醫療人員的心裡負擔,該守則基本原則為優先救治較有希望存活的患者,而不論其年齡、性別、種族、宗教、名望及財富狀況等。該守則也建議每個醫療院所成立一個3人小組對所有病例進行分類,以決定救治先後順序,免除醫生肩負過多的心理道德負擔   https://dailynewshungary.com/who-gets-to-live-ethical-guidance-to-help-hungarian-healthcare-officials-decide/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0年11月7日   匈牙利2020年抗疫措施經費佔GDP之7.3%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0年11月7日報導,匈國2020年抗疫措施經費佔GDP之7.3%:匈國中央銀行估計匈國本(2020)年達總抗疫經費達3兆4,050億福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7.3%,其中醫療保健占8,010億福林(GDP之1.7%)、家庭稅負減免及補貼4,090億福林(GDP之0.9%)、經濟保護計畫1兆8,600億福林(GDP之4%)、工作保障及創造3,350億福林(GDP之0.7%)。同時由於疫請影響經濟發展,預期本年的稅收將短收1兆3,000億福林,約為GDP之2.8%。(按:1美元約合302福林)

A:資料蒐集:駐匈牙利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Hungarian A.M.、Hungary Around the Clock、Portfolio 日期:2020年11月5日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長決定展開擴大檢驗       根據匈牙利媒體2020年11月5日報導,為防治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Gergely Karacsony市長於4日宣布,該市決定展開擴大檢驗。K市長認為,目前檢驗範圍太少及速度太慢導致疫情難抑制之主因,爰渠計劃近日內採購10萬劑篩劑。倘市政府預算不足以採購PCR快篩劑,則市政府將發起捐款活動。Karacsony市長批評Viktor  Orban總理執政團隊於3日起採取之新宵禁措施,並盼執政團隊可採取更有效之防治疫情措施。Karacsony市長計劃提供布達佩斯各區共5萬份快篩劑,協助暴露於感染高風險之族群及特定工作人員,除了醫療院所工作人員外,K市長特別強調尤其是第一線之教育工作者。透過快篩能及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可有效抑制疫情持續擴散擴大,保護兒童及工作人員,免於暴露於未知之風險中。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月6日報導稱,日本汽車業界團體頃公布統計數據,去(2020)年日本國內新車銷量(包括輕型車)計459萬8,615輛,較上年下滑11.5%,主要係因新冠疫情導致車市銷售低迷,銷量降至2009年美國雷曼金融危機後的低迷水準。 日本各大型汽車廠商之2020年銷售量均呈現衰退。以車廠品牌來看,豐田汽車計145萬4,524輛,銷售居首位,惟較上年減少6%;排名第2位是鈴木汽車,合計銷售63萬842輛,同呈現衰退9.4%。 另一方面,居第3位的本田汽車合計銷售61萬9,132輛,較上年減少14.3%。由於日本政府已對外提出至2030年代中期為止,包括輕型車在內之新車銷售,將全部轉換為純電動汽車(EV)等電動車,市場預估未來電動汽車將成為聚焦重點。

A: 新加坡統計局本(2021)年1月5日發表「零售銷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數據顯示,由於進行多項促銷活動(雙十一、黑色星期五、新手機面市等)推動零售業業績,去年11月整體零售銷售指數月比為+7.3%,年比為-1.9%,跌幅低於10月的-8.5%;若不包括汽車銷售則年比為-2.9%,較10月的-11%好。此係新加坡零售銷售連續22月出現年比下跌。 若經季節性調整,新加坡去(2020)年11月零售銷售月比從+0.2%上升至+7.3%,若排除汽車銷售,則月比從+0.1%提高至+9.8%。 各零售銷售領域中,漲幅最大者為電腦與電信設備、傢俱與家庭用品及超市與量販店,年比漲幅分別為+29%、+28.5%及+22.6%;食品與酒精、化妝品和洗澡用品暨藥品以及百貨公司的銷售業績則不理想,年比跌幅分別為-37.3%、-27.5%及-24.5%。 另新加坡去(2020)年11月餐飲服務銷售年比跌幅為-22.5%,減幅小於10月的-23.5%,跌幅最大者(-75.3%)為餐飲供應商。

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VNA/Vietnam+, 2021年1月4日 編輯日期:2021年1月4日   依據越南胡志明市加工出口區及工業園區管理局資料,該園區2020年吸引逾7億4,760萬美元投資,與2019年比較,增加15.79%。其中越資企業投資逾8.9兆越南盾(約3億8,500萬美元),與2019年比較,增加53.94%。   至於外人直接投資,計約3億6,300萬美元,與2019年比較,減少8.3%,主要原因係為防止Covid-19疫情流行擴散所採取旅行限制,以及全球經濟下滑所致。現有之外人投資中有30件增資案,投資金額逾1億8,200萬美元,減少21.54%;另有16件新投資案,總投資金額1億8,8080萬美元,與2019年比較,增加10.5%。   越南胡志明市加工出口區及工業園區主要投資國家來自:荷蘭、新加坡、臺灣、日本、美國、泰國、香港及南韓等。

A: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暨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本(2021)年1月5日出席國會質詢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新加坡去(2020)年電力需求預估減少2%至4%,但隨著經濟復甦與包括數據中心、5G通信網路、農業科技設備和電動車等新興產業逐步發展,電力需求預料將回溫,因此將利用四大電力來源,即天然氣、太陽能、區域電網和新興低碳替代方案(如氫氣),協助能源供應轉型與多元化,以達到具效率和節約能源的願景。 新加坡自2000年初期逐漸從石油發電改為較為環保的天然氣發電,目前95%電力來源為天然氣。過去10年,新加坡致力於發展太陽能,太陽能容量從2010年的3.8兆瓦(MWp),增加至去年中約400兆瓦,預計在2025年底前將太陽能容量提高至1.5千兆瓦(GWp),2030年底可增加至2千兆瓦(預估占總耗電量約3%)。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和經濟發展局亦與民間業者星生能源集團(Sunseap Group)合作SolarNova計畫,推動太陽能在政府建築空間的使用。為測試區域電網的可行性,新加坡最快自本年底亦將從馬來西亞進口100兆瓦電力。 新加坡吉寶集團亦於去年底併購澳洲Harlin Solar私人有限公司45%股權,計畫在澳洲昆士蘭發展一個全新的大型太陽能農場;星生能源集團也投資臺灣和越南的多個項目;新加坡政府亦正探討從澳洲北部進口太陽能。 另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表示,星國正在進行或已頒發的太陽能招標活動,足以打造約280兆瓦太陽能板,可涵蓋5,500座組屋,約半數太陽能板已完成安裝,其餘將在未來兩三年分批逐步安裝。前述太陽能板所產生的太陽能,可提供7.3萬個四房式組屋所需電力,預計每年碳排放量將減少16.8萬公噸。 新加坡政府於去年宣佈將在2030年底前,將組屋太陽能板容量增至540兆瓦,意味每年將可生產648千兆瓦時(GWh)的清潔能源。李智陞部長指出,星國政府本年將繼續進行更多太陽能板招標活動。

A:資料來源:越南經濟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        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2020年越南全國新成立不動產企業共有6,694家,較2019年減少15.5%。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影響,但2020年越南吸引外人投資到不動產之成果相當豐碩,金額達38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15%。其中,20億美元係透過購買股份,取得不動產經營及管理權。    專家認為,未來外人投資越南不動產經營及管理權仍將持續成長,新設立的不動產投資基金中,預估有大量資金將流入越南市場。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0年12月30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109年12月30日發布新聞表示,該部第二次官安日煥(相當常務次長級)主持旨揭會議,檢視2020年財政執行情形及2021年之財政準備情形,安次官引言表示: (一)政府業於2020年12月29日召開之「第24次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研擬9.3兆韓元(約新台幣2,391.2億元)之「客製化損失補助措施」,以協助受疫情重創之微型企業業主約280萬人4.1兆韓元(約新台幣1,054.2億元),並對於從事特殊行業勞工、自由業者、家庭照護服務人員及計程車司機等弱勢族群約87萬人補助0.5兆韓元(約新台幣128.6億元)。 (二)此外,另研擬2.9兆韓元(約新台幣745.6億元)之客製化補助方案,協助長期受疫情影響之中小微型企業、勞工、失業人士,以及家計危險戶等及早克服危機。 (三)計劃自1月11日起開始實施「客製化損失補助措施」,擬於春節前完成9成之現金發放,爰請執行機關公告具體執行計畫、迅速確定發放對象、發送簡訊及開設網頁等,提前做好準備。 (四)回顧2020年,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在財政投入及財政管理方面已全力以赴,上半年致力提升早期執行財政之成效,下半年則為減少預算移用至下一年度,加倍管理財政之執行,尤其對經濟及國民產生重大影響之大型投資計畫,逐一檢視進展,另對於地方政府提供財政執行諮詢服務,俾以迅速解決執行現場出現之困難,以及加強機關之間之合作,結果使得年度執行率略低之地方財政及國庫補助計畫之執行績效逐步獲得改善。 (五)預估2021年,疫情將持續對韓國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及困難,爰在新的一年,財政須持續在支持經濟及防疫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以期韓國經濟短時間內可以反彈。政府業於「2021年經濟政策方向」提示2021年將持續擴張性之財政政策,規劃在上半年執行63%之管理預算(史上最高水準),並為加強與民生直接相關之就業市場中之就業創造與維持,將於第1季發放「就業維持補貼」等,重點執行就業相關預算。 二、渠表示,在2021年亦將持續以協助國民與企業克服危機,視為財政之最優先政策任務,爰呼籲相關機關為財政執行做好充分準備。

A:馬來西亞經濟學者咸認為,預計將於2021年核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為成員國迎來一個新的貿易時代,因其新鑄造的貿易圈將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區域、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及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約30%。   由於馬來西亞為東協10個成員國之一,加上中國、韓國、日本、澳洲及紐西蘭,預計該協定至2030年每年將為全球經濟增加2,000億美元。   馬國雙威大學(Sunway University)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葉金龍博士指出,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區域,代表著成員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及反全球化力量的重要訊號,這對美國前總統川普尤為明顯。自2010年至2020年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下貿易及投資的巨大擴張,至2021年實施該新區域協定後,將於未來幾年為東協經濟體提供新的成長動力。在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後,RCEP將成為本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尤其與中國共同合作,預計中國將於未來十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葉教授認為,鑒於成員國的社會、文化、政治及經濟背景各異,該協定不太可能成為類似歐盟的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預計RCEP將成為支撐亞洲經濟活力的重要元素,估計本區域可望從新冠疫肆虐中快速復甦,並於未來幾年成為成長最快的區域。渠建議馬國政府儘速改善其投資環境、減少政治的不確定性,並加強政府政策以支持建立供應鏈樞紐。馬國擁有豐富的土地與自然資源、優良的基礎設施與數位系統,倘持續投資將可提升為本區域生產中心以及物流及配銷中心,國內和外國投資人都可以受益於集聚效應與規模經濟。   目前馬國對非東協RCEP成員國出口產品的關稅普遍較低,對中國為10.35%、對日本為1.52%、對澳洲為4%,對紐西蘭則為1.88%。在RCEP下的貿易便利化與非關稅障礙的消除,將可進一步促進馬國的多元化出口。目前全球大多數製造業及原產品(primary commodity)在進出口市場上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但馬國對大多數產品實施貿易開放態度。當RCEP全面實施時,汽車、鋼鐵等部分受保護的產業將須提升競爭力,以減緩競爭壓力。   另一方面,大馬銀行(AmBank Research)經濟學者安東尼·達斯(Anthony Dass)指出,大部分RCEP成員國已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此,RCEP對貿易的影響可能主要針對目前未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即中國與日本及日本與韓國。除部分農產品及其他敏感商品外,本區域90%的商品最終將實現零關稅。馬國廣泛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包括銀行與金融業、ICT、電子與電機、化學與化學產品、橡膠製品、塑膠製品以及機械與設備將可從RCEP中受惠。儘管如此,預計紡織與成衣業將面臨來自RCEP地區(諸如越南)的低成本生產商的激烈競爭。同樣的,木材與木材製品業也是如此。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表示,新冠疫情發生後,馬國政府推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振興經濟措施,預計將為馬國的經濟成長貢獻逾四個百分點。馬國經濟自上(2020)年第三季縮小跌幅至2.7%後,經濟已出現復甦趨勢,並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這是各種振興經濟措施及經濟重新開放的結果。同期,失業率亦自6月之4.9%下降至9月之4.7%。   馬國政府採取各項積極與創新的措施,透過提振經濟以減輕人民的負擔。迄今為止,已有1,060萬馬國民眾受惠於「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與此同時,透過薪資補貼計畫撥放129.28億馬幣以幫助32萬6,136名雇主保留267萬名員工就業機會。83萬314家中小企業也獲得了振興企業特別補助金。   慕尤丁首相另稱,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馬國續為全球30個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之2020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馬國的全球競爭力在接受評比之63個經濟體中以76.395評分下跌5名至第27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0年第三季汶萊經濟成長表現」數據顯示,受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萎縮5.7%,使該國上(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僅0.5%,較前(2019)年同期(2.1%)遜色,亦較上年第二季成長3%為差。汶萊2020年第三季石油每日產量為11萬3,000桶,較2019年同期成長12.74%;液化天然氣每日產量為83萬3,570熱能單位(mmbtu),較2019年同期下跌1.23%。   綜觀汶萊2020年第三季各領域表現,工業成長0.7%,較本年第二季(成長0.5%)出色,主因食品及飲料製造活動成長34.6%、液化天然氣及化工產品成長26.9%及營造業成長2.1%所致;其他製造業下跌18.5%、紡織與成衣製造下跌10.6%石油及天然氣開採下跌7%及電與水下跌0.5%。服務業下跌0.3%,主要受空中運輸(下跌92.1%)、地上運輸(下跌17%)、酒店(下跌12.3%)、餐館(下跌8%)、金融(下跌4.4%);上升之領域為通訊(成長23.8%)、水上運輸(成長22%)、保健服務(成長5.3%)、批發與零售貿易(成長4.6%)及商業服務(成長3.5%);農業、林業及漁業成長15.6%,主要受漁業(成長59.1%)及畜牧業(成長7.8%)影響;下跌領域為林業(下跌33.1%)及蔬菜、水果及其他農業(下跌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汶萊與中國合資企業Muara Port Company Sdn Bhd(簡稱MPC)頃與汶萊政府簽署協議,以開發和營運汶萊最大的漁獲裝卸中心(Muara Fish Landing Complex)。   MPC公司成立於2017年2月,由中國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口集團與汶萊政府的投資機構「汶萊達魯薩蘭資產公司」(Brunei Darussalam Assets)聯合投資,並對「Muara」漁獲裝卸中心進行現代化改造、營運及管理。該中心准許商用漁船(即圍網漁船)及拖網漁船裝卸魚類等海洋捕撈物等。該中心將於2021年初投入營運。   另一方面,MPC公司亦與汶萊最大商業銀行「汶萊伊斯蘭銀行」(BIBD)及中國銀行汶萊分行分別簽署瞭解備忘錄,以加強與銀行的金融合作。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 : 韓國朝鮮日報(日期 : 2021年01月06日)   一、韓國朝鮮日報於本(110)年1月6日報導,伊朗扣押韓國籍化工油輪「韓國化學號」係為回收過去2年遭韓方凍結之「伊朗資金」。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退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並加強對伊朗實施制裁,導致相關資金遭韓方凍結。 二、2010年美國對伊朗實施金融制裁,伊朗美元匯款管道受限,伊朗即與韓國協議,於韓國友利銀行及中小企業銀行(IBK)辦理韓元付款帳戶,並作為進出口資金使用。倘伊朗出口原油至韓國,韓方以韓元支付相關費用並存放於相關帳戶內,而伊朗向韓國企業進口產品時,則由相關帳戶內之存款支付予韓國企業。以此種方式貿易時,將不會有美元流入伊朗,韓國支付之原油費用亦不會成為伊朗開發核武器之資金。相關時期韓國對伊朗出口之產品以汽車零組件及化學製品為主,進口則以原油為主,韓國對伊朗之原油依賴度約為10%,截至2013年為止韓國與伊朗之貿易量超越100億美元。 三、川普政府加強制裁伊朗後,韓國無法與伊朗貿易,導致韓國友利銀行及IBK銀行凍結伊朗帳戶,而伊朗Bank Mellat首爾分行停止營業後,相關分行之資金亦臨時存放至韓國銀行,3家銀行內之伊朗資金共約為8兆韓元(約70億美元)。資金凍結後,雖韓國不定期出口未受制裁之醫療產品至伊朗,但因規模不大,伊朗未能順利收回或處理相關巨額資金。 四、過去伊朗持續要求韓國解除凍結相關資金,對此,韓國政府則提議以出口韓國產製醫藥品及防疫產品等之方式償還相關資金,但伊朗相關人士提出相關金額過少等意見,表示不滿。另去年伊朗新冠疫情擴散後,伊朗部分政治人士亦表示,韓國未支付原油費用導致伊朗無法購買新冠疫苗等,並強調韓國與美國之主僕關係,煽動反韓情緒。對此,韓國建議伊朗透過「COVAX Facility」計畫購買新冠疫苗,並以凍結於韓國之資金支付相關費用。韓國外交部關係人士表示,韓國政府頃正研擬利用相關資金支付COVAX費用之方案,並已獲得美國財政部特別許可。「COVAX Facility」係由WHO主導之全球新冠疫苗共同購買及分配計畫,不屬於制裁項目,且因係以8兆韓元(約2,063億新台幣)中1千億韓元(約25億8千萬新台幣)以下之金額作為COVAX訂金,爰可得到美方之允許。但伊朗認為,倘相關資金轉換為美元並匯入美國大型銀行,可能再次遭到凍結。 五、韓國外交部表示,伊朗可能係因無法信任美國政府,但擬回收相關資金,進而扣押韓國籍化工油輪。雖韓美已達成協議,擬以相關資金支付新冠疫苗之費用,但因伊朗不信任美方,而拒絕相關方案。伊朗政府雖表示係以污染海洋為由扣押相關船隻,但韓方認為相關理由並非真正原因。另伊朗透過自國媒體公開相關船隻遭扣押之影片及照片,應係為增加威脅韓方之效果,但目前韓國政府對於公開表示扣押船隻及繳納COVAX費用之相關性,仍抱持保守態度。  

A:  資料來源:越南新報,2020年12月3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2020年1至12月(統計至12月20日止)共核准外人投資金額合計285.3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同期的75%。其中包括新投資案件2,523件,件數較2019年同期減少35%;金額146.5億美元,減少12.5%。增資件數6,141件,減少37.6%;增資金額74.7億美元,減少51.7%;合資、股份購買件數1,140件,減少17.5%;金額為64.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則成長10.6%。   2020年本期外人主要投資越南之19項產業項目中,包括製造與加工業136億美元,占比47.7%;電力、水、天然氣配銷暨生產業51億美元,占比18%;房地產及零售業業則分別為42億美元及16億美元。   在112個外人投資來源國中,本年度以新加坡投資金額最高,約90億美元(占31.5%);南韓排名第2,約39億美元(占13.8%);中國大陸排名第3,金額24,6億美元(占8.6%);其他依序為日本、臺灣及香港等。   如以投資案件數比較,則2020年度以南韓排名第1,累計609件;中國大陸排名第2,共342件;日本排名第3,共272件;香港排名第4,共211件。   本期外資共對越南60個省市進行投資,其中投資胡志明市金額最高(43.6億美元,占15.3%);薄遼省排名第2,金額40億美元。(占14%);河內市排名第3,金額36億美元。(占12.6%);巴地頭頓省、平陽省及海防市分居第4至6位。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計劃、財政及工業部所屬之中央統計組織發佈報告顯示,由於新冠肺炎效應引發物價下跌,緬甸基於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年通貨膨脹率在2020年11月繼續降至4.6%。 美元兌緬幣匯率在11月繼續貶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跌203緬幣。進口石油價格亦較10月價格下降,導致運輸類的價格指數下跌。消費價格在食品、非食品、運輸及電訊類持續下滑,在家庭用品及維修、其他商品、煙草、飲料、服飾、文化及非食品等價格均呈下降走勢,惟在教育類的價格指數則保持穩定。 自2020年初起,儘管國際燃油價格下跌及本國貨幣上漲,但電費上漲的效應持續,以致2020年2月通貨膨脹率曾達到9.20%的高點,自爆發新冠肺炎後,始逐步收斂,5月通膨率降為8.35%,6月份為7.91%。7月份為7.14%,8月份持續下滑至6.43%。9月份下滑至5.81%,10月達5.21%。另各省邦通貨膨脹率不一,伊洛瓦底省11月的通貨膨脹率最高,達到9.11%,曼德勒省為7.55%,內比都為6.68%,克耶邦(Kayah State)則為-2.67%。 ------------------------------

A:仰光證券交易所(YSX)於2020年12月28日宣布批准阿瑪塔控股公眾公司(Amata Holding Public Co., Ltd)股票上市申請,繼Ever Flow River(EFR)於去年5月獲准掛牌上市後,緬甸第7家獲准上市公司。 阿瑪塔控股公眾公司是一家經營旅店、度假村及提供熱氣球服務企業集團,在緬甸主要景點擁有旅店及餐廳,並計劃擴大業務至航空、客運及餐飲業等領域。AMATA 上市價格尚未公布,惟該公司曾於2018年以每股5,000緬幣(約3.3美元)的價格向公眾出售20,000股股票。 仰光證券交易所成立於2015年10月,為日本大和證券集團本社、日本交易所集團與緬甸經濟銀行共同創立。目前掛牌上市僅有FMI公司、緬甸迪拉瓦經濟特區公司(MTSH)、緬甸國家銀行(MCB)、第一私人銀行(FPB)、TMH電信公司(TMH)及Ever Flow River物流公司(EFR)。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1月4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為加強未來車、半導體及生技等新產業與核心產業之競爭力,頃公布自本(2021)年1月1日起產業通商資源部主管之60項適用關稅配額項目,本次公布之適用關稅配額項目較去(2020)年之49項,增加氫能車及蓄電池等11項領域主要材料,適用期間為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為期1年。   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業者廠商擬進口適用關稅配額項目,且所進口之項目無數量限制時,可逕接利用關稅廳之網路系統(unipass.customs.go.kr)提交關稅配額申請表申請,若業者廠商擬進口之項目有數量限制時,需先上網向推薦機關申請及取得推薦函,再利用 「unipass網站」提交相關推薦函及關稅配額申請表申請,後於申報進口時即可享有關稅優惠。     3.產業通商資源部本年度主管之60項適用關稅配額項目包括: (一)新產業領域:韓國政府為全力培育氫能車、蓄電池及新再生能源等新產業,將31個相關項目之關稅調降為零關稅。 (二)核心產業領域:為加強汽車、鋼鐵、紡纖及光學等核心產業之競爭力,將21個相關項目之關稅調降為零關稅至4%。 (三)化學領域:太陽能面板之原料矽金屬、XDA及塗料、塑膠原料之二氧化鈦、聚乙烯等4個項目之關稅調降為零關稅。 (四)能源領域:石油(製造石腦油及LNG用)、LPG及LNG等能源項目之關稅則分別調降為0.5%、2%及2%。   4.據產業通商資源部預計,本年度60項關稅配額項目之支援計畫將可創造約4千億韓元(約新台幣103億元)之關稅優惠效益,減輕相關業者廠商之經營負擔,亦期待將有助於培育材料、零件及設備等新產業、恢復核心產業之動能及加速氫經濟轉型。

A:標題:巴拉圭2020年牛肉出口成績刷新紀錄 日期:2021.01.05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巴拉圭ABC彩色報(ABC Color)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動物健康及品質局(SENACSA)統計資料,巴拉圭牛肉2020年全年出口金額為11億1,550萬美元,出口重量為27萬1,130公噸,較2014年牛肉最佳出口重量之26萬8,940萬公噸,成長0.5%。以屠宰牛隻計算,2020年巴拉圭屠宰189萬1,825頭,2019年則屠宰179萬1,079頭,惟均少於2014年之200萬餘頭;鄉村協會(ARP)牛肉委員會強調,儘管2020年武漢肺炎(Covid-19)造成巴拉圭經濟面臨嚴峻挑戰,惟農牧業未曾停歇,且翻轉危機局勢。 (二)巴拉圭2020年牛肉主要出口市場前3名:智利(第1名),出口重量10萬3,718公噸,出口金額4億4,440萬美元;俄羅斯(第2名),出口重量6萬115公噸,出口金額2億560萬美元;臺灣(第3名),出口重量2萬5,327公噸,出口金額1億1,600萬美元。 (三)巴拉圭尋求更多肉品出口市場所作之努力,包括日本外長茂木敏充訂於本(2021)年1月14日率團前來巴拉圭增進日巴雙邊關係,其中日本開放巴國肉品將係雙邊會談之重點議題之一。另美國亦表態支持將與巴拉圭就肉品之市場進入進行談判,並亟盼2021年將可獲致成果。

Inline content